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领导致辞 > 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形成的路径建设_

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形成的路径建设_

来源:领导致辞 时间:2019-10-08 07:45:33 点击:

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形成的路径建设

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形成的路径建设 关于数字化学习,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 “数 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 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含三个基本要 素,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 式。”[1]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数字化学习就是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 新型的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 地位的学习方式[2]。

基于上述观点及对社区教育内涵的认识,笔者认为, 社区数字化学习是指在社区中市民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自 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过程。基本涵义包括:第一, 社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所组成的生活学习共同体, 不指特定的某级行政区划;
第二,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是 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因素,主导了数字化学习的过程,其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决定了数字化学习的质量;
第三, 学习手段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和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社区 教育和市民学习的结合,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与一般性的 市民学习有很大区别;
第四,学习的性质具有个体性行为和 社会性行为的双重属性,学习的内容是获取知识和经验,学 习的目的是使个体身心获得愉悦和发展。

一、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形成概略 (一)时代呼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将人类社会由传统的工业化时 代推向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 合的尝试,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学习。著 名的数字化大师尼葛洛庞蒂教授一直倡导利用数字化技术 来促进社会生活转型,他在 1996年就指出,信息的 DNA正 在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传统上的大 众传播方式正演变成个人间的双向交流。这意味着,我们的 学习、工作、娱乐 ——总之,人类的生活方式在信息化[3]。

2000年 6月,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The CEO Forum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简称 CEO论坛)召 开的以 “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 ”为主题的 第三次年会上,首次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观念,把数字技术 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 ,并着重阐述 了为达到将数字技术整合于课程中,要建立适应 21世纪需 要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资源和方法。

2001年 11月,在广州 举行的以 “E-Learning”(数字化学习)为主题的“教育技 术论坛 ”研讨会上,何克抗教授做了“E-Learning与高校 教学的深化改革”的主题报告,引发了对 “E-Learning” 的广泛探讨。

进入21世纪,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数字化学习研究和实 践也在向其它教育领域拓展。

2001年,华南师范大学的研 究人员进行了网络学习社区的研究,并认为 “网络学习社 区与通常的学校班级有很大的不同 ”[4]。

2003年李克东教授指出,运用信息技术,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提供共享 性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构造终身学习体系,是促进教 育发展、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5]。

2004年美国学 者王海东和丁兴富教授研究认为,通过网上学习社区,来自 不同地域和知识文化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使用统一的软 件平台,经常通过各种通信手段沟通信息、分享知识和经验, 协作完成学习任务[6]。

2006年,教育部设立教改项目《数 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建设与示范》,探索如何利用数 字化手段和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数字 化的终身学习环境,为更加广泛的社会人群的终身学习提供 教育资源和支持服务[7]。不难看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可能。

(二)理念引领:终身学习思想的演绎 从 1965年法国人保罗 ·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 式提出终身教育概念以来,各种终身教育和学习思想一直对 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保罗 ·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应该理 解为人的一生中所受各种教育、培训的总和。与终身教育直 接相关的概念是学习化社会,196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梅纳 德 ·哈钦斯(R.M. Hutchins)在《学习社会》一书中指出 “学 习社会的目的是学习,是自我实现,是成为人,而学习社会 的所有机构或制度都以这一目的为指向。”[8]1972年,法 国人埃德加 ·富尔(Edgar Faure)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又 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他强调,教育的使命就是使人学会生存,要把着眼点从教育转向学习,从外部的教转向内在 的学,他认为终身学习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必然选择。

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既是教育理念的新变化,也 是教育价值的新取向和数字化学习的新坐标。终身学习思想 在世界教育变革中,始终闪耀着绚丽的光芒。

2009年召开 的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ult Education)形成的《贝伦行动框架》 指出,终身学习对于应对全球教育问题和挑战具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它以包容性的、解放性的、人性的、民主的价值观 为基础,对具有知识社会的视野是不可或缺的。从对数字化 学习分析来看,“数字化学习具有媒体时效性、交互协作性、 自主创新性和开放共享性等特点。” [9]在我国大力推进社 区教育进程中,社区数字化学习为市民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条 件和机遇,是一种能满足个体多样化需求、适合终身学习的 学习方式,也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有 效途径。因此,终身学习的价值观也是社区数字化学习的本 质所在。

(三)格局初现:我国社区教育的深化 近年来,我国社区教育有了快速发展,市民学习热情 得到激发,受众人群有了较大提升,社区教育在发展中不断 深化。深化重点之一,就是如何进一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 学习需求,提高市民对学习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这 一问题一直是影响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首先,我国社区教育受场地和设施局限,参加实体化学习的人数极其有限,且 难以突破;
其次,学习资源严重不足或形式单调,无法满足 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社区数字化学习作为传统 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有效拓展了学习空间,为社区教育注 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架起了社区教育服务与满足市民学习需 求的一座桥梁。

随着社区教育的深化,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格局初步 形成。第一,要求明确:党的十七大提出了 “发展远程教 育和继续教育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 要求;
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 要积极创造条件,构筑起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 台;
鲁昕副部长指出,要关注学习者对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移动学习和远程学习提供服务[10]。

第二,推进有序:教育部会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等组织,把 社区数字化学习纳入社区教育同步发展轨道,各地也加强了 对社区数字化学习的领导,落实措施,稳步推进,在全国形 成了社区数字化学习的良好氛围和共识,到 2011年为止, 已形成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 39个、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 学习示范基地 1个和实验基地 9个。第三,初见成效:充分 发挥了社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市民对数字化学 习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扩大了学习人群,提高了学习效果。

以上海市民数字化终身学习系统为例,目前,以教育资源库 为中心的“十网一库 ”网站群注册人数达 196万,访问人数超过 24 252万人,同时在西部地区进行延伸应用[11]。

二、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的要素分析 (一)健全环境:形成学习的支撑力 这里所述的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各种硬 件设施、 资源、技术和管理等支持服务的总和。支持服务概念是由英 国开放大学大卫 ·西沃特(David Sewart)教授提出的,他 将学生支持定义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学习者可以充 分利用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各项功能[12]。教育部“数字化 学习港”教改项目,构建了一个由国家级的数字化学习港、 省市级的数字化学习超市和遍布城乡的社区数字化学习中 心组成的三级管理组织,就是为了形成数字化学习的支持服 务体系。近年来,我国各地为了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正在 着力加强环境建设,逐步建立了支持服务的实体和方式。因 此,健全的环境是社区数字化学习的有力支撑。

为此,需要全面认识环境支持服务的基本内容。中国 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 2009年制定的《数字化 学习先行区建设基本标准》指出,数字化学习环境支持包括 社区网站、网络教室、技术平台、资源和服务等。从这个意 义上看,环境支持服务首先是指平台支持服务,包括网站平 台、学习平台、管理平台以及学习场所等,能进行网络建设、 维护和更新,提供网上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环境支持,对 市民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和统计等;
其次是资源支持服 务,包括资源建设和整合、资源管理和维护等,确保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还有就是技术支持服务,包括软件支持、技术 指导、技术维护等,是解决市民学习中技术问题的一个重要 环节,旨在帮助市民克服学习障碍、充分运用好数字化设施。

(二)优化资源:形成学习的吸引力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人们进行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元素。

事实上,现在网上、图书馆等都存有海量的资源,关键是资 源是否与学习者需求相匹配以及资源分布是否合理。

2008 年 3月,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建立的国家数字化学习资 源中心,旨在通过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各 方资源,促进资源共享,但目前也面临学习者多元化学习需 求的挑战 [13]。另据对上海某社区老年人数字化学习资源 需求调查发现,喜好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家庭理财 和家庭教育,资源形式集中在文字资料和流媒体,时间长短 倾向于 20-30分钟,制约因素主要是计算机能力较弱、资源 检索困难等;
对职场人士的调查,喜好的内容集中在与工作 相关的专业知识(较广泛)、医疗保健和理财投资,资源形式 集中在文字资料和流媒体,时间长短无确定,制约因素是工 作忙、随意性大等。因此人们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要求是复 杂多变的。

由于人们对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的复杂性,满足这种 需求的问题也变得复杂化了,所以要分类指导,全面考虑 [14]。为提高资源的使用效能,使资源具有促进市民学习的 吸引力,有必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首先,针对人群的差异设计不同类型的资源,提高针对性和选择性;
其次,将适合不 同人群的资源安装到相应的网站或对资源进行合理分类编 目,明确指向性,经常保持更新状态,提高检索效率;
还有, 可以多渠道获取资源、多形式建设资源、多方式整合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总之,“因与学和人有关,因此数字化学 习资源的建设注定不能以流水线式的刻板工程化流程来进 行,它需要有 ‘活’的灵魂。”[15] (三)探索方式:形成学习的引导力 数字化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 各种学习活动的基本行为,包括途径、手段等。李克东教授 基于学校教育,高度概括了“情境—探究”、“资源利用— 主题探索—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远程协商”和“专题 探索—网站开发”等四种学习模式 [16],这些模式为学生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习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2009年上 海市教委设立的重点项目《社区市民网上学习模式探索的实 验》(沪教委终 2009第 14号),探索了社区数字化学习的特 点,提出了自主式学习、集中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和讨论式 学习等学习方式,实验成果对指导社区教育工作以及推动市 民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不仅 具有优化学习过程的作用,更具有导向、激发、聚合等作用。

鉴于此,需要在学习方式上讲究策略:第一,提倡自 主式学习,学习者可以自主确定学习内容、方法、时间和地 点,这是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基础;
第二,推广集中式学习,由社区有关部门依托社区学校或信息苑,组织市民集中学习, 实现共同学习和交流;
第三,加强探索式学习,就是在主题 或问题的引导下,让学习者自己进行体验学习;
第四,重视 讨论式学习,就是根据一定的学习内容和主题进行实时或非 实时讨论,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学员与 课程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多种学习方 式组合在一起,发挥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并弥补相互不足。

(四)立足社区:形成学习的凝聚力 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基础在社区,立足点在社区。社区 一词从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ennis)提 出到现在,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社区的要素主要包括 社会互动、地区和共同约束等因素 [17]。以我国数字化学 习港为例,其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都是分布在社区,“具有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提升社区建设与教育水平,增进社区成 员间相互沟通与理解的作用。”[18]2010年上海市开展的世 博知识全民学习活动,也是通过社区宣传和发动,形成了社 区市民网上学习的热潮,据《文汇报》报道,参与网上测试 的市民达到 548万人。此外,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倡导开展的 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更是依托社区、扎根社区。不难看出, 社区蕴藏着凝聚市民参加学习的巨大的力量,通过社区可以 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

为此,社区要建立起市民与社区数字化学习的通道。

首先,发挥宣传发动的效应,就是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宣传,通过各种宣传和体验活动,激发广大 市民对数字化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次,注重学习载体的培 育和建设,包括社区学校、文化中心、数字图书馆等学习机 构,学习沙龙、读书会等学习组织,学习讲坛等各种学习活 动。此外,发挥激励推动的作用。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管理 平台的统计功能,设立学习排行榜,评选优秀学员等;
通过 鼓励学习者“用学习成果换取再学习机会”的办法,向学习 成绩突出的学习者给予学习积点的奖励;
开设虚拟 “网上 展厅”,对成绩突出的市民进行网上展示,等等。

(五)适应需求:形成学习的内动力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 ·勒温(Kurt Lewin)认为, “人 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人的内在需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 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客观环境 中的一些刺激起着导火索的作用。”[19]2009年 4月在上海 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数字化学习推进会上,有一位老人的发言 说得好,“退休在家,想学点东西充实自己,但不知哪里去 学。经社区推荐和指导,我进入了社区网站学习并参加测试, 久而久之,头脑变得灵活了,生活更充实了,网络学习成了 我生活之必需。”后来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夫人也参加网上 学习,双双成为学习积极分子。这说明,市民对数字化学习 要有需求,并在社区环境激发下产生学习动机和行为;
需求 是可以引导的,外部因素是可以创造的。

对数字化学习的需求,反映了人们对数字化学习的依赖程度,而对满足需求的问题也要有科学的态度。首先,应 该服从市民学习需求:作为支持市民开展数字化学习的行政 和业务部门,坚持加强环境建设和资源整合,提高服务质量 和效能。其次,应该把握市民学习需求:市民对数字化学习 有没有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和市民的生活水平状况,也取 决于学习能力以及认知程度等;
市民对数字化学习的需求, 包括有需求和没有需求,有强烈需求和一般需求,有多种需 求和单一需求,有全面需求和部分需求等等。此外,应该引 导市民学习需求:就是对市民的学习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 梳理,获取第一手的参考依据,通过宣传、指导、培训、体 验等方法,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到数字化学习中来。

三、促进社区数字化学习的策略思考 (一)加强统筹:注重运行的协调性 这里说的统筹,是指政府部门站在全局的高度对社区 数字化学习基础建设和发展水平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以及对 社区数字化学习持续发展的全面思考。加斯东 ·贝尔热社 会展望小组的成员波旁·布塞有一句名言:未来学的目的不 是预言可能出现的未来 ,而是为所希望的未来做好准备,并 设法促使其实现 [20]。社区数字化学习能不能迈好关键的 第一步,关系到未来社区数字化学习地位、发展和持续性等 一系列问题。

一是基础建设如何全面综合考虑。目前我国社区数字 化学习基础建设与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较为脱节,且形成很大的反差,有所谓 “马太效应”,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同时,我国各地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资源自定标准、单独建设 情况较为普遍,尤其是技术标准上的不统一,形成了共享壁 垒,影响了使用效能,给地区间合作带来很大障碍。因此, 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需要构建统一的教育信息 化体系,将社区数字化学习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其基 础建设纳入教育发展范畴统一规划。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基 础建设需要整体设计、综合考虑,形成一个既由国家或省(直 辖市)统一管理和指导,又能使所属地区独立使用的数字化 学习环境和资源体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管 理效能。从建设策略来看,社区数字化学习也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的各种信息化环 境和资源,搭载区域内各种信息化载体为市民数字化学习提 供服务,以后待条件 成熟再进一步发展。

二是发展水平如何稳步有序推升。目前,我国社区数 字化学习的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

2009年起,在教育部的 指导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开展了数字 化学习先行区推进工作,到 2011年为止,先后评出 39个全 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其中江苏 10个,上海 9个,浙江 7 个,天津 6个,四川 5个,重庆 1个,辽宁 1个,先行区的 分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不平衡的现状。

这就需要实现联动发展,就是以社区数字化学习推进工作先 进地区(如先行区)为带动,加强环境和资源等领域的交流与协作;
其次实现协同发展,就是社区数字化学习随着社区教 育的发展而不断提升和拓展,并以其积极的成效体现社区教 育的地位和价值,为进一步促进社区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服 务;
还有实现有序发展,就是社区数字化学习与经济和社会 发展同步,各地区根据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程度的数字化学习。

因此,社区数字化学习要逐步推进,不断提高市民的认知水 平;
基础设施建设要实事求是,可以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应 该指出,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发展差异永远是存在的,但只要 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应该都是合理的。

(二)完善机制:增强操作的有效性 这里的机制,是指在社区数字化学习推动过程中,协 调多方关系、整合各方资源的一种运行方法。全国社区教育 专业委员会陈乃林理事长指出,要 “在政府统筹领导下, 由教育部门主管,形成条块结合、广泛参与、上下畅通、整 合优化的运行体制。对于现有的学校教育信息网、广播电视 大学、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各种网络网站, 要尽量加以整合共享。”[21] 一是如何完善数字化学习服务的保障机制。社区数字 化学习的推进,是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目标相联系的,离 不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 数字化学习服务提供的保障。以上海教育经费为例,各区县 教育经费逐年递增,但每年几千万之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经 费均不包括社区教育,而社区教育信息化经费一般也就几十万到上百万,这与社区教育覆盖的人群极不相称。因此,我 国目前社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无论在专业队伍上、学习场所上 还是在经费投入上,与普通教育都无法相比。这就需要建设 一支专兼职及志愿者相结合的数字化学习服务队伍,有计划 地改善社区数字化学习服务环境,尤其要加强经费投入并形 成多元投入机制,使社区数字化学习的保障机制逐步向政府 统筹下的公共服务体系方向发展。

二是如何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机制。在社区数 字化学习中,面对市民对学习资源呈现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的特征,如何打破各类学习资源之间的分割与封闭,充分整 合与利用现有的各类资源,是未来社区数字化学习健康持续 发展的关键所在。以上海为例,数字化学习资源主要集中在 教育资源库、数字图书馆、高校、科研院所、数字媒体企业、 各类学习系统(如干部在线)等,真正归属社区教育管理部门 的资源是很少的。问题是,现在这些资源基本处于 “各自 为政 ”的状态,拥有资源的机构和部门很多,但参与进来 的很少,尤其是体制外的单位参与的积极普遍不高。从组织 上看,各个地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需要各个方面的积极 参与,而关键是要明确牵头的主角是谁。应该说,各地教育 行政部门及其广播电视大学或社区学院应该担当此任。在做 法上,可以建立各种灵活的协作方式,包括地区与高校、图 书馆之间共建共享、购买服务等方式,也可引进市场化运作 方式,使各方面都能合作共赢,这些都需要机制上的进一步创新。在形式上,需要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数字化协作交流平 台,也可借助已有的交流渠道实现合作,如上海某区依托由 数字媒体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培训机构等组成的 “数 字媒体联盟”,发挥了各方优势,形成了良好的协作氛围。

三是如何形成数字化学习推进的交流机制。社区数字 化学习无论是工作推进还是技术合作,都需要打破地区间的 种种障碍,才能形成整体的数字化学习推进局面。问题是现 在各地区之间、上下之间这种交流仍然比较缺乏,信息互不 对称,技术难以对接,影响了数字化学习的整体推进。因此, 需要积极开展各种交流,各级协会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比如 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这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 地方协会的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
也可以在政府指导下,形 成非正式交流机制,如“上海市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协 作组”。在内容上,通过工作交流相互借鉴经验,讨论工作 中的难点问题,研究社区数字化学习的推进策略、方法,如 学习卡、学分银行等工作。在合作上,可以在技术、资源上 开展互惠合作,相互借力和支撑,如“上海市社区数字化学 习资源联盟”开展的资源共享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三)提升服务:实现管理的有序性 这里所说的服务,是社区数字化学习服务主体,为满 足学习者学习需求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举措。因此,数字 化学习方式如何适合市民,数字化学习资源如何吸引市民, 数字化学习环境如何贴近市民,数字化学习氛围如何感染市民,都是需要面对的服务问题。“服务手段和模式的创新, 不仅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也为服务者及时了解 学习者的需求、提供主动服务、落实 ‘以人为本 ’和现代 教育思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2] 一是如何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社区数字化学习目前 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例如,“数字化学习港 ”中 的三级网络构成一个很好的服务体系,但普及程度不高,最 基层的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分布还很少。我国各地以社区教 育三级网络为依托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办法,问题是在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中,信息化服务的职能不 强,服务能力普遍较弱。因此,需要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 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依托,在社区教育各个层面建立起 社区数字化学习的服务机构,并能引导社区中各类学校、相 关机构成为服务体系中的一员。同时,要在这个服务体系中, 加强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管理,构建一种全方位、多途径、 广覆盖的学习平台,从而,为实现高效、有序的服务提供保 证。

二是如何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社区数字化学习有时 很难持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服务的不到位,如指导方式缺 乏差异性,资源建设缺乏针对性,学习平台缺乏便利性等等, 造成学习者信心不足、半途而废。“数字化学习港 ”根据 社区、学校、村镇、企业、部队五大类别学习中心服务对象 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服务方式[18]。这就告诉我们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及时搞好调查研究,充分体现市民需求,及 时调整资源和服务内容。坚持整体设计、分区规划、分类指 导,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有序管理,使社区数字化学习 适应社区教育发展和社区居民的需求及信息素养的实际状 况。同时,要加强过程管理,搞好居民网上学习实名注册、 积分计算、在线测试、质量监测等工作,体现对学习者人性 化的关怀。通过舆论宣传、活动推动、网上展示等方式,营 造数字化学习氛围,激励社区市民广泛参与。还要根据实际 情况,提出政策与措施,逐步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进 一步促进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健康持续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