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业讲话 > 教材走向标准化的教学|标准化教学

教材走向标准化的教学|标准化教学

来源:开业讲话 时间:2019-11-28 07:48:05 点击:

教材走向标准化的教学

教材走向标准化的教学 目前,不少老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大都是根据教材和教 参,对于课程标准有的束之高阁,有的丢在脑后,即使参考 了课程标准,也只是把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一成不变地照 搬到教案中而已,却很少对内容标准进行思考:“我要带学 生到哪里去?我如何带他们到那里?我怎么知道已经把他 们带到了那里?”所以,现在的教学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教材 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有太多的片面性,未必能很好地完成课 程标准规定的任务。那么怎么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客观、 科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可观察、可操作和可评 价呢?有效的课程标准分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何为课 程标准分解呢?众所周知,课程标准负载了国家、民族的教 育价值观,是国家期望未来的公民所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基础 教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国家通过课程标准的形式,对基础 教育各科课程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做了较为清晰、明确的陈 述,规定了某一学段或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自 己的努力下需要达到的学业质量要求。然而,作为国家层面 的课程标准,其内容标准中预期的学习结果相对来说比较概 括、抽象,故需要教师思考,通过分解使之成为学期、单元、 课时的目标,即成为清晰的、可检测的学习结果,这就是课 程标准分解[1]。怎样才能把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变成 课时中的学习目标呢?学习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 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其构成要素包括:学习主体;
学习内容;
行为表征(行为动 词);
学习环境(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行为程度)。具 体来说,学习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
学习内容指知识、 技能、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行 为动词指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习 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 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境等;
行为程度指学 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 所达到的程度。下面就以化学课程标准中“认识常见金属的 主要化学性质”为例[2],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标准分解为 学习目标的基本步骤。

1课程标准分解的基本步骤 1.1分析句型结构和关键词课程标准是以文字来表述 的,任何一条课程内容标准都由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动词和这些动词指向的核心概念 (名词)构成。分析课程标准的句型结构和关键词就是从一 条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 (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 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 性质”从句型结构来看,这是一条“认知性学习目标”;
行 为动词:“认识”;
核心概念:“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1.2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分解课程标准会受到作为分解者的人、物(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事(分解)和情境(时 间、地点、权力等)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整个分解 的历程反映了分解者的个人意图,分解的成果依情境而定, 具有多样性。例如“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可以分解出 下列问题:常见金属包括哪些金属?化学性质主要是哪些? 主要的化学性质又是哪些?见表1。

1.3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将行为动词予以剖析或扩展, 可采用词汇意义展开、理论意义展开、概念认知展开、或教 师经验展开等方式,教师可自行决定最佳的方式。例如:“认 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认识”是这条内容标准中 的行为动词。从词义来讲,“认识”是主体发现客体对主体 有所作用和影响后,感知组织在思维组织产生的认识意识的 指挥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收集目标客体的属性和规定 知识,发现主体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现实危机、矛盾和问题, 探索通过主体行为解决主体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意向、方法、 路线和方案的行为。这样的“认识”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属 于非常抽象的概念,是很难进行具体的评价的。采用词汇意 义展开的方式,可以将“认识”拓展为能说出、能写出、能 识别、能表示出、能解释、能总结等一些更加具体的、可操 作的、可测量的行为动词,见表2。

1.4确定行为条件为了更好地达到行为目标,通常要 对行为的条件进行选择,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 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境等,见表3。1.5确定行为表现程度为了更好地评价教学的结果, 通常要对行为的表现程度进行界定,其实行为表现程度就是 指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见表4。

1.6写出学习目标对课程标准的关键词予以剖析、展 开之后,必然会出现很多概念,然而目标所指向的学生是具 体的,而且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重 点,引导学生学习,这有赖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以及教 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专业判断。教师应依据个人的经验和专 业素养,将展开的概念聚焦到最适合学生学习、最能满足学 生需求、并能适合自己的教学的重要概念上,然后,再将这 些概念按某种逻辑(如三维目标、水平、程度、类别、数量 等)进行重点组合,叙写成具体的学习目标。综上所述,“认 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目标可以概括为:(1) 通过回忆说出一些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 分析得出氧化铝是一种致密的氧化膜的结论。通过教师引导 和学生讨论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全体学生能正确写 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 得出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的结论,同时通过讨论得出不同金属 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并得出金属与酸反应的共同特点 和规律。全体学生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通过金属 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说出化学变化中伴随很多的现 象发生,同时知道化学变化在实际中的重大作用。全体学生 会正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2点:(1)在上述的学习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显而易见,其实过程与方 法的目标也是很突出的,且有利于观察和测量。(2)通常 把学习目标写成三维目标,而且每个课时都给出,其实没有 必要,一些专家建议把三维目标改为三阶目标更为恰当,其 中一阶目标为知识与技能,二阶目标为过程与方法,三阶目 标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浅层次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为深层次教学,我们的教学就是要 逐步的从浅层次教学慢慢地过渡到深层次的教学,所以三阶 目标并不需要在每个课时中都写出。虽然如此,其实一些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还是有所体现的,例如,学生在分组 实验中要进行合作,要克服困难,要在讨论中相互信任等都 在潜移默化地体现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分解课程标准的注意事项 分解课程标准时,要充分解读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 某一标准的意涵;
关注同一学习阶段不同领域目标间的横向 联系,分析同一领域目标不同学习阶段间的纵向衔接;
学习 目标(表现程度)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且应为大多 数学生能达成的;
考虑学校教学资源(如时间、条件、信息 资料等);
不同教师因个人经验或特质的差异,选取的学习 目标会有所不同;
同一教师面对不同学生不同时期,因学生 学习状况与需求的变化,也会出现不同的目标选择;
认真考 虑该课程标准是否需要分解?例如,“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 化现象”就非常明确具体,所以就没有进行分解的必要了;
同时还要注意:分解后的目标是否更具体?分解后是否更易 评价?教学过程是否更有方向感?分解课程标准是一项复 杂的工作,每一条内容标准的分解要从哪一个角度切入,深 受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所拥有的学科知 识背景等专业素养的影响。不同的分解观点、不同的分解方 式有其不同的产出。事实上,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不是标准 化的教学,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也不仅仅只有纸笔测试,分 解一条课程标准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只是基于课程标准 的教学的一个案例。只要透过案例,能达成课程标准所期望 实现的学生的基本学力,则形成的结果就是殊途同归,这正 是新课程的愿景[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