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学 > 课堂教学环境 [视频环境下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初探]

课堂教学环境 [视频环境下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初探]

来源:开学 时间:2019-10-11 08:02:11 点击:

视频环境下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初探

视频环境下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初探 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很多学校的改革往往把课堂文 化建设忽略了,更多地关注课堂之外的理念建设、制度建设 及环境文化的建造。课堂文化建设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内涵, 要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清楚认识,必须依托于视频课 例。视频环境为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带来新的研究空间,从教 学时间分配、师生互动行为、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进行教之 后的面对面交流,并由此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个体特征。

一、关于几个概念的界定 视频环境:在现代多媒体技术支撑下,将授课教师的上 课过程进行录制,然后上传到资源平台,再组织教师对课堂 教学诸多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的环境。

课堂文化:“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 态共同体”。课堂文化是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实 施的教学行为以及起支撑作用的物质条件和制度建设等的 总和,对学生的心智与精神成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这样 的概念界域下,课堂教学文化就是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学习活 动方式、评价手段、教材内容开发以及教学媒体等综合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是为了学生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动态变化的教学情境中的提问、解释、辅导、矫 正等一系列教学程序与方法。显性表现为可观察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物质方面的布置、师生互动模式等;
隐性则体现 为教育理念、教育信念、知识观、价值观等。

二、视频环境课堂文化建设的优势 1.可再现性。

在课堂文化建设中,信息技术功不可没。四年前,学校 在硬件建设上,建造了两个录播教室,随时可以录课,把课 堂分析推向了数字化。每学期录制大量的课,为学校提供了 丰富的课堂文化建设资源,同时,也为教学微格化分析、教 师业务的提升乃至于教学的深度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研究 教师的课堂视频,教学行为变为具体、可观、可察,为学校 课堂文化建设的规划提供了实践案例。

2.可完善性。

在与任课教师观课过程中,可以就课堂中的口头语、不 适合的态势语等进行技术处理,课例美誉度超出教师原生态 的课堂。更重要的是,任课教师听到或看到视频中的自己就 会反思,促使其提出改进教学的设想,如,教学设计的新思路、学生训练的新角度、教材内容的深度解读、时间分配的 变化、板书呈现的改进等诸多思考。

三、视频环境下课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堂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体,最容易被关注的因素就是 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应该是导引行为、互动行为、演示行为、 设备操作行为全息整合。在视频课例分析中,每个学科选两 节课,共22节课例,通过观课、比较,发现教师的教学行为 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思维训练单一。

不管预设怎样的活动,都没有逃离问答式的窠臼,学生 质疑更是少得可怜,固守于给出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归纳思 维的训练不足。人们的认识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 个别,循环往复、不断深入,因而,人们总是交替地使用归 纳与演绎两种思维。但是,就思维差异而言,归纳思维更鼓 励学生不断探究、发现和创新,更受关注。

2.过于固守预设。

每一节视频课例的节奏舒缓有序,讲练结合也是合理的,学生乐于解决问题的表现比较突出。但是,少有学生之间灵 感的碰撞,学生还是被教师牵着走,总是在教师预设好的圈 子中打转转。追求规范、程序和控制的课堂能够有利于教学 计划的完整性,却不太容易根据课堂调整学生状态和改变策 略。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仍是教学实践中的一门 艺术。

3.疏远生活体验。

教育要回归生活,然而,从视频课例中表现出课堂与生 活的分隔与疏远,很多时候课堂里的发问没有生命力。课堂 文化不能拘泥在机造空间里。

四、课堂教学文化的重构 1.行为文化——互动中的开放与生成。

课堂教学的行为文化,主要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 生的各种行为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风气和学习 风气。视频课例资源可以将有效的教学行为和无效的教学行 为进行比较分析,在两者的差异中寻找与有效教学正相关的 教学行为,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控制和选择。从教师的行为来讲,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利于 不同学生的发展,给每个学生发展的机会。面向全体说起来 容易,做起来真的需要动脑筋,面向全体的关键就是分层教 学,要做到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

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 文化的主旋律,和谐的课堂文化要有三声(读书声、辩论声、 掌声)、三话(真话、实话、有创意的话)、三交(交流、 交锋、交融)。

2.精神文化——互动中的探究与质疑。

新课程改革中,师生逐渐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记 忆性教学文化,建立起以知识建构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性教学 文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努力创造“问题—假说—检验” 的探究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探究式教学实质上就培养学 生的质疑精神。因此,教师应敢于让学生提出质疑。我校一 直在进行“五步探究教学法”的实践,从2008年开始至今, 在课堂中倡导以“问题为纽带” “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方 式,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大数据时代,学习无处不在。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能否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是网络文化带给我们的焦虑,培 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现在,学生价值判断力 弱化的现象一定要引发关注。教师应为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 感到欣慰,还要乐于支持学生向课本提出质疑。新课程提倡 实现“三维”目标,单靠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唯一的课程资源 是难以实现的,学生向课本提出质疑,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 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求真和创新的精神。

3.制度文化——互动中的民主与评价。

制度文化的构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建立 适应新形势的课堂教学制度尤为重要,让制度文化扎根在互 动学习行为中。从教师角度来讲,课堂教学规范要求、以学 评教标准、学生多元评价制度、问题有效性评判等都应该“有 法可依”。我校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必须具备三个模块:课 前自主预习、课堂学习探究、课后反思领悟及巩固落实,做 好导思、导学、导练实现课堂高效。倡导布置分层作业,作 业布置中一般分为三类题:A类基础题(基本)、B类发展题 (提高)、C类创造题(实践)。要求:一般学生认真完成 基础题,努力完成发展目标;
较好的学生实现发展目标,努 力完成创造目标。对作业的批改也提出了“四精四有”的制 度,即精选、精炼、精讲、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练。科学规划教学结构,一节课学生的有意 注意时间大概在20分钟左右,因此,提出“训练为主线”要 求,提出课堂反馈不少于10分钟,课堂目标达标率要高于95%。

从学生角度来讲,采取多元评价,关注学习态度与基本素养 的量化标准,加强了过程性评价管理。

视频环境让课堂文化留下了痕迹,让教师自觉、自省, 有利于教师关注自己的态势语、口语以及对教学策略的反思。

视频环境下的课例研究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课堂文化建 设提供了实践例证,其资源建设的前景广阔。我们会坚持生 本性与学科性、整体性与结构性的统一,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文化的建设。

专家评述: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刘宝珍校长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刘宝珍老师教学思想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语文课堂 是美的课堂,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凡是听过刘老师讲课的 人无不感慨:刘老师课上娓娓道来,语文的美、语言的美、 教学的美浑然一体,学生渐入佳境,师生知情交融,情感共 鸣,达到了一种乐学、乐教的境界。二是语文课堂是爱的课 堂,教师要为学生的心守航。刘老师课堂上能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单纯、尊重学生的率性、更尊重学生的 缺陷,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以彰显。三是语文课堂是智慧的 课堂,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教学中,她对教材 深入钻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淬取、对情感进行发酵、对 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充分彰显出教学教育性的魅力。四是语 文课堂是生命的课堂,课堂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更是生命 健康成长的摇篮。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敢于放飞学生的 心智,让课堂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为学生的 持续发展奠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心理研究所副 所长、研究员曹瑞) 走在成长为教育家的道路上 刘宝珍: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美丽相遇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美丽相遇不应该只是愿景。从教师 角度来讲,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冗繁思想的净化 与淘洗,我们要牵起每一个孩子的手,把美与善进行传递, 把思想与灵魂进行铸造,我们必须以美丽的姿态出现。从学 生角度来讲,课堂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更是生命健康成长 的摇篮,每天背起书包的瞬间,他们对学校和教师充满着希 望,期待着关爱与肯定,每一个孩子心里都有向往,那就是 得到认可,让自己的美丽得到放大。学生乐学的课堂必定是美丽的。听吴正宪老师讲课那真 是一种享受:学生被老师抱起来在黑板上写题,下课了,学 生纷纷邀请吴老师别走了,就教他们吧!这是教师的一种幸 福。听余映潮老先生讲课,那是“诗意的栖居”,学生美美 地读,美美地品,思维纵横捭阖而又沉淀弥久。三年磨一课, 磨出的是教育的精华。其实,我们自己的课堂也应该让学生 沉浸在这种美丽中。

“美丽的相遇”要给学生以等待。在分数面前,学生成 了分数的“机器”,教师成了分数加工厂的“操作工”,以 消耗体力和时间速成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北京教育 学院院长郭世安说:教育是把一样的孩子教得不相同,而不 是把不一样的孩子教育得更加相同。教育需要耐心等待,温 水泡茶慢慢香。学校不仅要有读书声,还应该有促进学生成 长的兴奋点,一旦兴奋点被激活,学生的成长会让我们欣喜。

在我们的教学策略里应该写上“等待”。

“美丽的相遇”要给学生以空间。除了学习,学生们还 有自己的爱好吗?生物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费舍尔 教授在吉林大学访问时说:给学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有空间,才可能有想象力,才可以进行创造。我们要有对民 族负责的精神,敢于放飞学生的心智,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抬起头,唱起来,跳起来,问起来!学校环境中空间有限, 但是,我们应该从学生精神成长的角度,为学生的幸福提供 成长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美丽的相遇”要给学生以尊重。爱是教育的前提,爱 更应该表现在尊重上。尊重他们的思考,尊重他们的单纯, 尊重他们的率性,更要尊重他们的缺陷。不要拿着放大镜看 学生的缺点,有些时候,学生的不良行为一经强化便难以改 变。我时常有一种担忧,担忧孩子的心灵脆弱难堪重负。没 有不想成绩优秀学生,我们的要求是因呵护而抛出的。为 孩子的心守航,教育所以才神圣。

“美丽的相遇”要给学生以智慧。变知识课堂为智慧课 堂,课堂是学生与教师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智慧的课堂要 求我们对教材要进行钻研,要对生活进行淬取,要对情感进 行发酵。知识一旦与生活、情感联系在一起,就会增值。

叶澜教授说:学生是把整个生命放进课堂的,所以,教 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整体生命的发展进程。教育的最终目 标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与学 生的每一次相遇都应该是生命的愉悦旅行。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