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讲座 > 视频公开课中投影屏幕信息的拍摄的策略分析_投影屏幕

视频公开课中投影屏幕信息的拍摄的策略分析_投影屏幕

来源:讲座 时间:2019-10-11 08:02:07 点击:

视频公开课中投影屏幕信息的拍摄的策略分析

视频公开课中投影屏幕信息的拍摄的策略分析 引言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兴未艾,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建设 就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上线不到半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 课这一新生事物就已吸引数百万人上网观看、学习,并得到 高校主办单位和受众的一致青睐。通过对大量的已上线课程 的观看、总结,笔者发现其画面信息大致雷同:最多呈现的 教师镜头,偶尔穿插的学生镜头、教师与学生互动镜头或者 PPT课件插图。这些信息与精品课程中教学录像的画面信息 儿乎无异,只是受视频公开课制作技术条件的严格限制,视 频成品质量比较好。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实验研究出,信息的效 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这里的面 部表情及动作也即是我们所说的肢体语言,由此可以看出肢 体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部分教师上课时喜欢用教鞭或者 激光笔定位、移动鼠标光标、画线、手势指引当前讲解点, 这就是“视觉注意引导信息”。“教师发出视觉注意引导信 息第一个作用是增加所授信息点的刺激强度。……第二个作 用是帮助学生从PPT画面上数量繁多的信息点中尽快找到所 讲授的信息点。”我们知道,在实际课堂中,无论是教师的 肢体语言还是其发出的视觉注意引导信息,都是整个教学过 程必不可少的且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信息。所以在制作视频公 开课时不仅要传递教师的语言、板书或者PPT演示等教学信息,更要注重教师的肢体语言及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等教学信 息的传递。

随着视频公开课制作技术的进步,图片插入法也有了不 同的表现方式。不管是全屏插入PPT图片,或是在投影屏幕 区域内插入(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物理与艺术”),还 足小画面插入(如南开大学的“心理学与生活”),都存在 缺失视觉注意引导信息或遮盖教师肢体语言的问题,都不是 最佳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解决了拍摄的缺陷,不仅能够清 晰呈现PPT投影内容,还可以把教师的肢体语言、视觉注意 引导信息等一并摄入,既节省了其他视频信号转换设备,又 能表达真实完整的课堂。

一 摄像机直接拍摄存在缺陷的原因 现有的视频公开课的画面内容大多数是教师镜头,PPT 课件内容以图片插入的方式呈现。从信息熵的角度来看,这 种一成不变的视频形式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且限制了学习 者的个性需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设计视频公开课画面 构图的时候,把教师与PPT投影屏幕收入一个画面,学习者 既可以从教师的语言及肢体语言获得学习信息,又能从PPT 投影屏幕观看教学内容,同时可以从教师发出的视觉注意引 导信息迅速定位当前讲解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要把教 师和PPT投影屏幕摄入同一幅画面,就出现待摄物亮度反差 过大的状况了。

我们知道摄像机在拍摄同幅画面既有教师又有投影屏幕时,摄像机往往无法拍摄出教师与投影屏幕信息兼顾清晰 的画面。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由于摄像机有一个曝光宽容度,也就是说,如果要清晰 呈现较亮的物体,就必然会导致较暗的物体丢失细节;
如果 要呈现较暗的物体,较亮的部分则会丢失细节。所以同一个 画幅内如果要呈现的物体在亮度上反差较大,将不能使这两 种物体同时正常曝光。在“大学物理的生活震撼”视频公开 课的拍摄中,我们选择的是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该多媒体教 室中的投影仪发出的光亮度很强,其发出的光投射到投影屏 幕上产生漫反射,这种漫反射使得投影屏幕在摄像机中看起 来像是一个发光体,也即是光源。由于光源本身是亮度非常 强的物体,摄像机如果在自动条件下就需要尽量降低光圈和 曝光度,来将光源纳入可呈现的范围,这样就会导致相对较 暗的教师区域因曝光不足而变得更暗,影响画面质量。相反, 如果要保持教师区域的亮度,必然要牺牲掉较亮的投影屏幕 上物体的细节,这样拍出的效果是教师区域清晰明亮,但是 PPT投影内容却是一片模糊,使学习者茫然。

如何拍摄出教师与PPT投影信息均曝光正常的视频,问 题可以简化为如何降低被摄物的亮度反差。原则上可从两个 途径进行改变:一是提高除PPT投影屏幕以外的区域,尤其 是教师区域的灯光亮度,这就需要给教师区域补光;
二是保 持教师区域的亮度不变,降低PPT投影仪的亮度。第一种情 况尝试在灯光条件好的录影棚拍摄,教师区域补足光线。这种条件下拍得的画面效果比较好,教师区域清晰明亮,但是 PPT投影屏幕内容也只是隐约可见,字体比较大的汉字可以 辨认,课件中的图像或者动画细节,比如线条、字母、符号 等,都无法辨别。就本制作单位的设备及场地条件而言,这 不是一个完善的方法。从操作的简约性及设备、技术的有限 性等条件考虑,我们选择了后者。下面谈一下这个调整过程。

二 如何克服直接拍摄的缺陷 降低多媒体教室中教师与PPT投影屏幕的亮度反差不是 一蹴而就的,需要很多个步骤的协同配合。在拍摄前对课件 的用色设计,对投影仪亮度、对比度以及色温的调整,拍摄 中对摄像机的手动操作和参数的调整,以及拍摄后通过 AdobePremiere Pro CS4软件对视频亮度效果进行调节,经 过这一系列的步骤,就能在拍摄设备及拍摄条件比较差的情 况下制作出比较令人满意的视频画面。

1 拍摄前的准备 拍摄前的准备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课件的精心 设计,二是对多媒体教室拍摄环境的科学布置。这是降低敦 师区域与PPT投影区域亮度反差的关键一步。

同样的拍摄条件,不一样的课件内容,拍出来的效果截 然不同。在制作课件时要先考虑到拍摄出来的效果。据经验, 尽管在摄像机中白色背景和蓝色背景的PPT课件投影都反光, 都看作光源的话,蓝色拍摄出来却清晰很多。常用的PPT课 件背景与前景配色方案有白底黑字、黑底白字、监底白字以及蓝底黄字。为了降低反光强度,选择黑色或者深蓝色作为 底色比较好。当然,如果PPT内容大多是图片、动画、视频 等,背景色也可以没有这些局限,但在这些素材的背景色选 择上也要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工作中我们知道,利刖软件设 置数据计算得出的图像一般是以黑色和深蓝色作为背景色 的。我们以它为参照,在制作PPT内容的多媒体素材时把背 景颜色设置为黑色或者深蓝色,一方面可以清晰呈现细节, 另一方面在拍摄时它的光反射小。课件制作结束后再增加这 些素材的亮度和对比度,这个操作可使在同等条件下拍摄出 比调整亮度、对比度前更加清晰的效果。

在拍摄环境的布置中,以多媒体教室所有灯打开的亮度 为基准,这是要满足教师和学生画面的亮度需要。然后调整 投影仪的亮度与对比度,这是拍摄前至关重要的一步。有在 不同多媒体教室拍摄经验的人知道,在投影仪亮度比较低的 教室拍摄,能很好地兼顾教师与PPT投影的清晰度,这是教 师区域与PPT投影屏幕区域的亮度反差小的缘故所致。但是 在投影仪亮度比较高的多媒体教室拍摄出来的效果正如我 们前面所提到的——教师与PPT投影不能兼顾清晰。这两者 的对比给我们以启示,就是把投影仪的亮度调低,适当增加 对比度(但不可太大,太大了屏幕亮度又会增大),适当提 高色温,使投射出来的光线呈现清冷调而柔和一些。这个调 整要与拍摄中的操作相配合,使PPT投影屏幕内容能够在摄 像机里辨认出来为好。对投影仪参数的调整不可太过,否则会出现偏色,影响画面美观。

对投影仪亮度、对比度及色温等参数的调整要视投影仪 和摄像机的具体情况而定,没有绝对的数值可以比照。拍摄 前的准备做好以后,就可以着手进行拍摄了。

2 拍摄中的手动操作 在拍摄视频公开课时对摄像机的调整会直接影响视频 的质量,我们知道原始视频是最重要的材料,所以拍摄方面 万不可马虎。对摄像机使用自动功能还是手动功能以及参数 的调整,都需要有大量的实际拍摄经验作支撑,从而达到理 想的拍摄效果。

对于电视摄影来讲最基本的要求是曝光准确、焦点清晰。

在视频公开课的拍摄中这两个基本要点也是影响拍摄效果 的关键所在。拍摄视频课程的镜头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摇镜 头速度要是缓慢的,推、拉镜头的频率也不是很高,这就意 味着对焦的操作很简单。对焦可以使用自动对焦(AF)和手 动对焦,自动对焦是对画面的中心位置对焦。我们在拍摄视 频公开课时,由于投影屏幕面积较大,教师占据1/3的画面 篇幅,剩余2/3的篇幅是投影屏幕,所以整个画面的对焦点 就是位居中央那1/3面积的投影屏幕。但是在拍摄中如果使 用自动对焦,会出现以下缺陷:镜头在移动或者被摄对象在 移动,还有教师在PPT翻页时,甚至光强变化的时候,摄像 机都会有一个跟踪对焦的过程。由于自动对焦速度跟不上, 自动对焦系统无法快速识别场景,图像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虚化过程。严重的甚至是在镜头移动结束后或是在PPT翻 页完成后很久,摄像机一直都在自动对焦,PPT投影画面持 续闪烁,更甚者全幅画面模糊。而且自动对焦有误差,即使 是对同一主体对焦都有可能略为不同。这个自动对焦过程使 视频错失部分教学信息,而且后期很难弥补。

曝光主要通过光圈的调整进行。光圈是摄像机在拍摄时 需要进行调整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它通过调大或调小光圈孔 径来增加或减少进光量,从而达到控制被摄物亮度的目的。

光圈的操作有自动光圈调整和手动光圈调整。用自动光圈拍 摄是摄像机根据被摄景物的亮度及时跟踪,以被摄景物的平 均亮度来自动调整光圈大小,控制镜头的进光量,避免图像 的亮处失去灰度层次和破坏彩色平衡,能适应一般条件下的 景物亮度变化。但是“自动光圈很难适应同一画面中出现亮 度反差过大的情况”。在拍摄中利用自动光圈的缺陷是:当 被摄物的亮度发生变化时,光圈也随之改变其大小,这表现 在视频上就是图像从明到暗来回过渡且比较明显,降低了画 面的质量。在拍摄视频公开课时,由于聚焦点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教师,一个是PPT投影屏幕。PPT投影屏幕亮度比较大, 要使得拍摄出的PPT内容清晰,摄像机就会自动调节光圈, 以最亮部分为基准曝光,从而使得亮度相对较暗的教师区域 丢失细节,因曝光不足而显得更暗。相反,如果以教师为中 心进行曝光,那么PPT投影屏幕就拍摄不清晰,呈现白茫茫 的一片。要克服这两个缺陷,就要使用手动对焦(MF)和手动光 圈。手动对焦打开,自动功能就变为关闭状态。我们可以手 动设置对焦中心,这样在拍摄时视频画面从模糊到清晰的虚 化过渡没有了,没有自动对焦,画面就不再闪烁。同样,手 动光圈打开即关闭了自动光圈,拍摄就会以一个恒定的亮度 进行,在摇、移镜头时不会出现忽暗忽亮的现象。拍摄时, 以囊括教师和PPT投影屏幕的中景为基准,手动调节光圈, 使教师与PPT投影屏幕均呈现正常亮度。这里有个小技巧, 就是把摄像机先调整为自动光圈,以教师为聚焦点,观察教 师区域亮度,记录此时的光圈F值。然后拨为手动光圈,调 整光圈值为刚记下的自动光圈值,如果教师区域亮度不够, 适当调大光圈,PPT投影内容大致可见即可,后期再做调整。

此外,投射到摄像机CCD上的实际亮度还与焦距有关,“在 一定的照度下,焦距长则亮度低,焦距短则亮度高。”在镜 头焦距改变时,也要适当调节光圈大小来改变画面亮度。如 不做调节,在推、拉镜头时,视频画面会有轻微的明暗过渡。

3 拍摄后的后期调整 与PS里的曲线原理相同,PR视频特效里的亮度曲线未作 调整时是一个45度的直线,左下角代表视频中最暗的像素点, 右上角代表视频中最亮的像素点。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原亮 度,纵坐标则代表调整后的亮度。所以把整条曲线往下拉, 就是把整个视频的亮度同时降低了,这个跟亮度校正里的效 果是一样的。亮度校正中的亮度是由一个数值体现的,原素材添加到PR里未作修改前其亮度值为0,如果要提高亮度, 就向右拖动双箭头增加数值,降低亮度则向左拖动数值使之 变为负数。但这些都是对画面整体亮度做调整。这意味着如 果把PPT投影区域亮度降低的话,教师区域的亮度也跟着降 低,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如果要做到只把亮度高的PPT 投影区域内亮光部分的亮度降低,其他部分不变,那就要用 到亮度曲线了。尽管在亮度校正效果中,可以在色调范围的 下拉菜单中选择“高光”,因为PPT投影屏幕是高光部分, 但是这个“高光”的范围是软件自定义的,比较笼统,在实 际调整中并不是所有亮度的“高光”都需要降低。在亮度曲 线中我们可以设置节点进行细微的调整,保留我们想要部分 的亮度,降低需要降低部分的亮度。

简单了解这些,就可以在后期的视频处理中通过把高光 部分的亮度调低来使PPT投影上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 等教学内容清晰地显现出来。亮度曲线的调整要视原视频的 亮度而定,由于PPT投影中白色的部分是整个画面中最亮的 部分,如果教师穿着白色的衣服,光照射到教师身上也会产 生白色反光,那么降低白色亮度的同时这些人物身上反射的 白光也会跟着变暗。这启示我们拍摄视频公开课时,教师最 好不要穿纯白色的衣服。为了不致颜色失真,调节亮度曲线 的时候要格外的细心和耐心。

后期制作上巧用心思,也可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这 种视觉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观众的视觉疲劳,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比如教师讲课中用到的视频,采用后期直接插 入该视频的方式,声音依然采用教师的讲解声,但是在插入 方式上稍做改变——视频的大小及出现点定位在拍摄的PPT 投影中该视频的大小与位置,间隔一段时间后全屏居中,设 置关键帧。这样产生的效果就是PPT中的视频慢慢放大并位 移到画面中间位置,我们称之为定点入。插入视频的出点再 设置为与定点入相反的定点出,即视频从全屏慢慢缩小至出 现位置。这个小小的改变,就使得视觉效果大大不同了。还 可以做出其他很多特殊效果,既不显花哨,又克服了单一的 视觉效果,减少视觉疲劳,为整个视频课程增加亮点。

三 结语 目前,高端的设备与制作技术已经达到影视剧制作的标 准,条件比较好的高校其实已经具备拍摄出教师与PPT投影 兼顾清晰的能力,只是意识上还没有注意这些,依然采用后 期插入图片的形式展示PPT内容。我校“大学物理的生活震 撼”的拍摄条件比较差,但仍尝试在表达投影屏幕信息方面 做出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拍摄前对课件精心的用 色设计以及课件与投影仪亮度、对比度的调整,降低教师区 域与PPT投影屏幕区域的亮度反差;
然后在拍摄中使用手动 对焦和手动光圈拍摄课堂过程:最后在后期使用PR亮度曲线 特效对亮度进行调整,使得最后的成品视频同幅画面内教师 区域亮度正常,PPT投影屏幕内容呈现清晰。这一系列的处 理使得直接拍摄出现的投影屏幕内容模糊不清的问题迎刃而解,保证了真实课堂信息的完整表达与传递。有意义的视 频课程既要呈现完整的课堂信息,又要发挥技术优势呈现真 实课堂中没有的信息,这种视频公开课才能吸引更多受众观 看学习。传递真实完整的课堂信息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而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表达更多的教学信息,是我国视频 公开课继续发展的关键所需,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永毅.视频公开课中视觉注意引导信息的图文重 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3,(1):41—44 [2]陈永毅.视觉注意视野下教育视听资源构建模式的 审视[J].电化教育研究,2012,(4):65-74。

[3]关于启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Z].北京,2011 [4]黄立新.视频教学型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 国电化教育,2004,(24):68-71 [5]摄像机光圈的应用[OL]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