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开幕式 > 适应性【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及产业构造适应性】

适应性【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及产业构造适应性】

来源:开幕式 时间:2019-11-04 08:03:39 点击:

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及产业构造适应性

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及产业构造适应性 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及产业构造适应性范文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中等职业教育对提高就 业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金融危 机持续蔓延的严峻形势下,广东省做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优 化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双转移”决定。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 决定了其专业设置必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资料显 示,2010年广东省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比上年 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6.86亿元,增长4.4%,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
第二产业增加值22918.07亿元, 增长14.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2.9%;
第三产业增加值 20267.90亿元,增长1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5.4%。

三产业结构为5.0:50.4:44.6。截止2009年4月,广东省具 有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共有815所,其中由教育部门主 管的573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242所,2009 年中职(不含技工学校)招生52.99万人,比2008年增加33%, 明显高于同期普通中学招生增长速度;
在校生数120.46万人, 比2008年增加20%;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势头强劲,为促 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一、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特征分析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 的分类标准,对选取的广东省32所中职学校2010年招生计划 进行了汇总,结果如表1。(一)形成了以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 为主体的专业结构 加工贸易是整个广东省经济的核心,广东省正筹谋以加 工贸易来打造“世界制造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 通过加工贸易建立起活跃的市场体系,引进数万家外资企业, 配套建立和发展起一批国有大企业,带动出一大批民营、私 营企业,也造就出众多熟练的产业工人。同时也正是由于加 工业的核心地位,带动了周边产业的纵深发展,信息技术、 商贸旅游成为了最直接的受益产业。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 学校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三类专业设置比 例分别为22.53%,21.15%,26.67%,总计占到3/4左右,形 成了三大主导专业,构成了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其中财 经商贸类专业达到116个,招生人数占到调查总数的1/3以上, 突出了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二)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专业结构差距较大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专业比例仅为4.60%,招生所 占比例为6.02%。广东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 标中指出,到2010年,广东省城镇化率需达到65%,农业人 口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由于第一产业增加值低,利润低, 据统计2010年广东第一产业增加值仅为4.5%,对劳动力吸纳 能力差,因此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表现出较低的市场需求。

(三)农林类、资源环境类专业设置较少 从表1可以看出,农林牧渔类、资源环境类两大专业设置比例仅为4.60%,招生所占比例6.02%,招生人不及加工制 造类、信息技术类、商贸旅游类三类专业招生人数的1/10。

农林牧渔类、资源环境类专业作为基础性行业,支撑着国民 经济的运营发展,广东省作为沿海大省,具有充分的陆海资 源优势。可见,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状况与广东省区域经济 特征不相符合。

(四)专业设置基本符合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被调查的广东省32所中等职业学校涵盖了14个一级类 专业,435个专业种类。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专业设 置比例为4.60∶35.17∶60.23。第三产业招生人数为23984 人,第二产业招生人数为11754人,第一产业招生人数为2290, 呈三二一格局。表1表明,财经商贸类专业设置数和招生人 数均居首位,加工制造类专业比例达到22.53%。二者作为广 东省重点专业,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汽 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加工制造类中所占比例达到35%,随着 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攀升,随之而来的是与之配套的专业维修 服务,这必然带来汽修市场不断扩张。总体来看,广东省中 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二、广东省三大产业的专业设置适应性分析 (一)第一产业的专业适应性 从被调查的32所中等职业学校来看,可归为第一产业的 专业主要有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管理方向)、园林园艺、 农村医学三大类。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党的“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统筹城乡 发展、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任务,对促进新 农村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开 设对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产供销体系的建立,以及资源的 配置优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农村产业化经营的重要 体现。园林园艺专业的设置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直接体现, 展现了现代农业的市场化定位。而农村医学的专业定位在于 城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进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 善。广东省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结构具有一定的 专业适应性。2010年广东省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增加 值2286.86亿元,增长4.4%。广东省农业产值呈逐年增高趋 势,对GDP贡献率也在逐年增加。第一产业作为基础产业, 对全省经济起到基础支撑作用。由数据调查分析我们得知, 广东省中职学校第一产业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比例仅为 4.60%和6.02%,并且专业内容设置比较单一,这与该省2010 年第一产业从业结构占28.04%的事实有一定出入,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广东省作为沿海大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第二产业的专业适应性 广东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 案》(修订版)指出,实现工业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 升级,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石油化工等新兴支柱产业主导 作用进一步增强;
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等传统支 柱产业得到改造提高,汽车、医药等一批有潜力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装备制造业得到较大提高并在电子信 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能 源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具体设置的专 业来看,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以 及机电技术应用的专业设置比例分别为26.14%、12.42%、 17.65%和13.72%,这四类专业占到了广东省第二产业的 69.93%。数控技术是机械加工自动化的基础,是数控机床的 核心技术,其水平高低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 实力的水平。它随着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和 检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以微型计算机 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 猛渗透并与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 合各种高科技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 工程技术。以二者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引导着中国的工业 发展方向。结合表3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广东省中职 学校专业设置内容基本符合该省第二产业的产业发展方向。

从专业设置比例来看,第二产业专业设置数量比为 35.17%,招生人数比例占30.91%,均仅为第三产业的1/2, 而产值结构与从业结构分别占到了50%和39.13%,在三大产 业中均居首位。这种状况显然与其经济发展趋势不相符。据 表4所知,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比例达到了60.23%,招生比例 达到63.07%,远远超出从业结构比例32.83%。计算机应用, 财经类专业设置比例较高,占到50%以上,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两大支柱产业。改革开放至今,广东省GDP产值稳定增长, 但各产业增长速度各不相同。由表5分析得出,第二产业呈 急降――上升――平缓的发展趋势。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均衡, 特别是2001年至2009年增长速度为12.2%,与2000年最后五 年相比有上升趋势。目前,一二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优化 升级阶段,仅靠行业数量扩张带动经济增长余地不大。而第 三产业潜在需求大,发展空间广阔,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 业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也正是由于其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 带动了学校专业设置向第三产业的靠拢。

三、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调整对策 从表6可以看出,广东省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5.4∶50.3 ∶44.3调整为2010年的5.0∶50.0∶45.0,第一产业成逐年 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基本持平。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就 是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表现在三大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所处地位的变化,即三大产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三、 二、一”转变的趋势。这种转变趋势反映在劳动力结构、产 值结构等方面。专业设置是学校建设的基础,是学校主动灵 活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被调查的32所学校的专 业设置结构与广东省经济结构基本相适应,但仍需做些适当 的调整。

(一)加强农业等基础产业建设,适度增加一二产业专 业类别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源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了第二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同时也正是一、二产业 进步为第三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第三产业发 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以一、二产业的发展状况为出发点。从 表1看出,被调查的32所中职学校一、二产业专业设置比例 共计39.77%,尤其第一产业专业设置比例仅为4.60%,并且 专业设置内容单一,传统支柱产业与相关专业对接率不高, 重点产业如水产业开设数量少,力度不够。此外,建筑、能 源等基础性专业的比例也较低。因此,广大中职院校应适度 增加一、二产业专业类别,满足一、二产业发展需要。现今, 国家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专业学生实行免费教育的基 础上,还应将这一政策逐步推广到具有基础性质的其它专业。

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这类专业的发展。

(二)优化第三产业专业设置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协调 发展 广东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2009年第三产业总产值位 居三大产业之首,2010年GDP超过50%,意味着广东不仅在全 国率先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而且率先跨入后工业社会的门槛。

虽然第三产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必 须以一、二产业为出发点。由表3得知,第三产业专业设置 比例达到60.23%,招生比例达到63.07%,专业个数比例偏重, 招生数量比例偏高,其中财经商贸类专业最多,占第三产业 相关专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优势传统专业发展滞步不前,幼 师、烹饪、餐饮服务类等供不应求专业在招生规模、开设数量等方面几年来均未发生多大改变,专业覆盖面相对薄弱。

为此,应以改革提供动力,以开放激发活力。通过体制改革, 政策扶持为专业创新开拓发展空间。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重点发展产业服务业及信息产业,建设提高具有经济效率和 生活质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加大新兴专业的设置比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 务、农村信息化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应 用。广东省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 合试验区的实施方案》,提出:“我省应积极促进产学研结 合,努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瓶颈,大力推进信息 技术在产品内涵、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物流与供应链 管理、企业管理决策等各个层面上的应用、渗透和融合”。

这就需要广大中职学校深化专业体制改革,调整二、三产业 专业设置结构,积极寻求两大产业结合路径,扩大新兴专业 设置比例。一所中职学校最主要的是要办出特色,优势特色 专业是中职学校的支柱和窗口。中职学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发 展和产业结构发展需求,尽最大可能发展与地方支柱产业相 匹配专业。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是相互支撑, 互为导向的关系。区域产业结构的变迁是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的市场导向,专业结构要真正实现与地方产业结构的有效对 接。做到针对性强,适应面广,使之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