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剪彩 > 四开一理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

四开一理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

来源:剪彩 时间:2019-11-14 08:29:34 点击:

四开一理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

四开一理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 摘要:《服装史》课程作为高校服装专业教学的专业基 础课程,对于培养服装专业学生传承民族艺术精神有着重要 的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目前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都比较 侧重于《服装史》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培养学 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本文以“四开一理”为方法,改善 “满堂灌”的教学固有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帮助学 生更好做到学以致用。《服装史》课程意为考查服装发展状 况以及变迁规律的理论体系,是我国高校教育中服装专业或 与其相关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然而在本课程 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问题。

关键词:自主学习;
服装史;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16.01.022 一、《服装史》课堂的“三难”现状 (一)师“教”难 《服装史》课程涵盖中国服装史与西洋服装史两个模块 的内容,两大模块均有很大的历史纪年跨度和大量丰富的专 业知识内容。对任课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知识理论水平层次要 求也比较高。由于知识点过多,一不小心,就会“讲乱讲散”。

若想要更形象更系统地讲述好这些课程内容,选取适当的图 像资料加以支撑,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资料印象,任课教师 会有很大的教学工作量,备课任务会很重。并且也无法保障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全盘接受。

(二)生“学”难 《服装史》课程毕竟是理论性质的课程,注重学生学习 过程中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理论水平的提升,通常的讲授式教 学模式偏重学术性,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平铺直叙,从而 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不生动,缺乏学习兴趣。知识点又多, 背诵多遍还是搞不清、记不住。

(三)致“用”难 作为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只是“记住”历史,满足 于能够区分某一个年代时期某一个地域民族某些人穿着什 么样的服装是远远不够的。《服装史》要拿来“学”要拿来 “背”更重要的必须拿来“用”才行。

二、“四开一理”法教改的意义与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一个双边互动 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起 着主体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 不可的关系依存。所以说,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 在教授过程中,对学生要采取引导而不包办、促进而不强迫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只 有学生学有所成,领略了学习的乐趣所在,才能激发教师更 大的教学热情。采取以“四开一理”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模式,更好地启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力求深刻把握教 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的教学巩固和检测方式,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环节 当中,想偷懒开小差也没有间隙。多方位、多角度地加深各 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除了记忆之外更能够理解掌握。

以学生之间的互评,激励学习积极性,开拓班级学习氛围。

带领学生进入课题研究领域,指导学生发表论文,指导学生 申请大学生科研项目。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双边互动。

三、“四开一理”法的具体改革内容 (一)打开课堂场地的局限――课堂无处不在 打开《服装史》课堂场地的局限,走出教室,拥有更开 阔的教与学的视野,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将纸面的服装史论 转化为可见、可触、可感的趣味性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 性。充分调研并利用周边的博物馆资源,整理出周边各大博 物馆的相关展品内容与路线的报告。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 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都成为服装史课程 的体验地。将书本知识带到博物馆进行比照,将博物馆的实 物感受融入课程学习当中。如图1、图2。关注传统服饰文化, 组织“非遗传承”学生社团,参加非遗传承日等传统文化活 动。通过了解周边的与服装相关的桐乡蓝印花布、温州瓯绣、 余姚土布等等这些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增强学生对于传承 与发扬传统服饰文化的使命感。如图3、图4。充分利用BB教 学平台,加强BB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将教师授课 的视频上传BB平台上,使得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重回课堂;
另一方面,在BB平台上建立《服装史》相关知识的电子 资料资源库,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服装史论知识的坚实平台。

将专业探讨带到网络之上,创建“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服装史 论文化”微信平台,利用最近流行的网络交流平台来延展教 育,同学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建立圈子,针 对服装史论文化方向的人、事、文章等进行介绍与转帖,以 教师之力带动学生群体时时关注服装史论文化。

(二)打开课堂角色的局限――谁都可以是老师 打开《服装史》课堂角色的局限,老师是课堂的主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保持课程的开放性、动态性、实现学科 间、学科与社会以及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抛砖引玉,设计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主题讨论。例 如:对中国的缠足和西方的紧身胸衣这些历史情节,除去不 利于健康的方面,是否是追求审美标准的一种表现?两者之 间的共同点、差别点的罗列?都会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

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采用分组辩论的形式,提前一节课的 时候布置主题,给学生一周的准备时间,将全班的学生,分 成2―3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一种观点。课堂展开辩论。

最终老师给予总结。在学生课前的材料的收集整理,课堂的 讨论答辩过程当中,书本、网络、同学朋友都会成为知识的 授予者,承担着教师的角色。

(三)打开课堂教学方法的局限――教学模式 可以很多打开《服装史》课堂教学方法的局限,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和培养学 生养成独立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习惯。

历史服装的复原于制作。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将各 个朝代各个时期各国地域的具有特色的服装样式进行罗列,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时代一款具有代表意义的历史服装的复 原工作。结合本身服装专业的专业优势,擅长手绘的同学可 以负责绘制效果图,擅长动手的同学可以负责打版与制作, 优势互补,多名同学共同完成作业。通过亲身的磨砺体验, 加深了学生对历史服装从内到外的深刻理解。如图5、图6。

知识竞赛式的总复习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答题式的总复习 模式,变为学生答题,检验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分组 分工,组织策划知识竞赛,分别设立问题和回答问题,从而 帮助同学复习所学知识点的同时,检测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合课程,带领学生参与课题实践。结合课程,成立SRT申 报小组,增加学生的课程学习氛围,同时加深服装史课程的 理论学习深度。在成立的SRT小组当中,首先进行班级项目 申报,选出优秀项目,申报学院课题。

(四)打开课程考核评价的局限――老师不是唯一的考 评人 以学生之间的互评,激励学习积极性,开拓班级学习氛 围。前面所提到的主题讨论、历史服装复原、同学参加课题 实践等等活动,同学之间都进行互评,同学之间对于每一位 同学的完成实践情况、讨论表现等进行打分。同学互评的考核方式激励了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中所要求的学习任务,也 避免了老师单向的评分模式。班级的每一位同学参与同学评 价打分,每一位同学所得到的,同学评价打分的平均分数, 记入课程学习总成绩,占比分30%。另外,知识竞猜胜出的 同学可以获得小奖品以及总评加分3、2、1分的奖励。最终 的考评方式:将点到10%―作业30%―考试60%改为互评30%― 作业30%―考试40%采用多种形式的综合考查方式对学生的 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五)及时做好课程的反馈整理 及时整理学生互评分,同学之间距离更亲近,同学之间 的互评分更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帮助老师更加及时掌 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整理博物馆参观心得、整理历史服 装复原制作心得等,及时了解学生对待课改的心理态度、学 习态度。完成期末考试,整理考试成绩,整理考评,检验课 程教学效果。

四、结论 通过“四开一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对比嘉兴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改革前的N12级与改革后N13级两个年 级同学的学习效果如下:
(一)学习满意度方面 改革前N12级的同学认为《服装史》课程学习收获非常 大占15.7%;
一定程度上开阔了知识面占30.2%;
对此课程兴 趣不大占54.1%。改革后N13级的同学认为《服装史》课程学习收获非常大占58.1%;
一定程度上开阔了知识面占32.4%;

对此课程兴趣不大占9.5%。改革后学生对于《服装史》课程 的认可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考试成绩方面 对比同题型、同题量、答题时间相同、难易程度相等的 两个年级同学的期末考试成绩之后得出:改革前N12级的同 学90分以上人数占2.7%;
90-80分占8.1%;
80-70分占18.9%;

70-60分占16.2%,60分以下占54.1%。改革后N13级的同学90 分以上人数占18.8%;
90-80分占20.8%;
80-70分占25%;
70-60 分占16.7%,60分以下占18.7%。改革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实 质掌握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最后整理了学生对于《服装史》 课堂教学的评价当中,大多数同学认为走出课堂、见证实物、 “四开一理”丰富地课堂教学模式让他们更好地与教师互动, 课堂的主角转换成了自己,想偷懒也变得没有间隙。

参考文献: [1]甄娜.“服装史”课程教学改革简论[J].科教文汇, 2010;(06). [2]王康.《中外服装史》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改革探讨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5). [3]朱华,陆鑫,贾天杰.以深衣为例谈服装史综合能力 驱动下教学改革[J].辽宁丝绸,2013;(1). [4]胡志玲.《中外服装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二、 三例[J].设计教育,2011;(12):043.[5]张竞琼,张静.科研成果引入《服装史》教学内容的 探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1). [6]王东,王国彩.浅谈“服装史”的教与学[J].成都大 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 [7]尧义,等.加强教学科研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J],高教研究,2005;(3):39-42. [8]王晓光.试论服装史的作业教学法[J].黑龙江高教 研究,2008;(10). [9]沈福实.试探美术史论课程的教育创新[J].延边大 学高教改革与发展网,2007-7-11. [10]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思路100条.豆丁网.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