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剪彩 > 体育教育理论_体育教育理论的回望及前景

体育教育理论_体育教育理论的回望及前景

来源:剪彩 时间:2019-11-07 07:59:35 点击:

体育教育理论的回望及前景

体育教育理论的回望及前景 第一阶段(1964-1978年) 1964年《劳卫制》改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所以, 这一阶段应是实行“体育锻炼标准”的起始阶段,但随着“军 国民体育”的抬头,1967年底军训课开始逐渐代替了体育课, 1971年后军体课正式列入课程表。此时的学校体育评价以学 生的军事技能为主。

1978年实施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 行草案)》首次在考核项目中设置了素质项目,促进了“课 课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在体育 教学中得到落实,评价领域主要集中在速度运动素质、速度 耐力运动素质、爆发力运动素质、力量素质运动技能及力量 素质方面,而且把学生体质是否有所增强作为评定学校体育 工作成绩的标准,这一评价思想一直影响至今。

这一阶段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影响,真正开展学 校体育评价工作的时间较短,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评 价思想及模式也仅散见于有限的规范性文件当中。总结建国 到1978年时期我国学校体育评价工作可以发现,由于全盘苏 化、“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同时期国外教 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快速发展相比,我国的理论研究近乎 一片空白。评价的实践工作虽然仅集中在对学生体能的测试 方面,但其活动的进行为我国当时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作出 了不小的贡献,实践经验的积累也为今后理论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探索创新和快速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的吹拂下,我国迎来了思想 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科学的春 天,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工作也逐步走上 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学校 体育评价理论的研究也步入了改革创新和快速发展时期,取 得了丰硕的成果。

1第一阶段(1979-2001年) 这一阶段以1979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扬州会 议为主要标志。伴随着改革的进程,学校体育评价理论研究 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形成了一定理 论积累。1975年原国家体委公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后 经1982年和1990两次修改)、1990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和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 学校体育评价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指导。

1.1主要研究成就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有所发展,起步较早的是广州体 育学院的陈骏良。1982年广州体育学院受教育部的委托,举 办了“体育测量”的学习班和学术讨论会。广州体育学院《体 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小组在陈骏良的主持下,收集、分析研 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测量与评价》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表。该教学小组还结合我国体育师资培养的 现实需要,分析了我国体育院系开设《体育测量与评价》课 程的意义,提出了在我国如何开展该课程的具体设想,为形 成我国自己的《体育测量与评价》奠定了基础。

产生了一些有较高学习和应用价值的专著。较早的研究 成果是邢文华等1983年编著出版的《中小学生体质测定与评 价》和1985年出版的《体育测量与评价》;
1987年赵秋蓉等 编著的《体育测量评价》出版;
1987年陈骏良主编,国内第 一本经国家教委审定的《体育测量学基础》教材出版,1991 年其又编译了《体育测量与评价》,把国外学校先进的体育 评价理论引进到了我国,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1995年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著了《体育测量评价》, 成为我国体育院系学生的正式教材,为我国培养学校体育评 价理论研究和实践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阶段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涉及到学生、教师活动、 学校体育管理等多个方面;
评价方法的研究得到重视,对学 生评价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已有较详细的设计,有数十位专家 学者设计了各种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的评价方法;
模糊数学 评判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提出了目标评价模式,华东师范 大学的张争鸣认为“要进行学校体育评价,必须探讨如何制 定合理的、可行的、可测的、可靠的学校体育目标体系。” 他同时提出了“必须以定性描述为基础,采用定性评价与定 量评价相结合”的观点,这些观点至今仍是我国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点。

1.2研究特点该阶段评价方法研究较多,对于学校体育 在实践 中应采取什么类型的评价形式研究较少。譬如应采取相 对评价还是绝对评价,抑或是个体内差异评价;
对学生、教 师应采用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这方面的基础理论研 究明显不足。仅有刘永东、王剑君提出“体育成绩的评定应 着眼于教学开始与结束时成绩的变化上,利用进步分评价体 育成绩不仅可能,而且必要”。

他们建立了进步分评价常模,并建议采取个体内差异形 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一阶段关于学校体育评价的研究取得 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其中对学校体育评价理论的发展进行 了有意的探索,对当时高校体育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已经注意到有些观念和具体评 价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譬如林永森就对当 时的体育效果评价提出了“身体素质检测不确定性、赋值评 价分值安排难求合理和评价体系忽视了课外活动的内容”3 个方面的质疑,并提出了建立合理体育效果评价的新思路。

2第二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 指导纲要》,确定体育课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 教学和课程建设等3个方面,并分别就这3个方面的评价内容 给予了原则性规定。同年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对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 度改革的原则做了详细的规定。

2.1主要研究成就 产生了一些新的学校体育评价理论,研究更加全面和深 入。李建军编著的《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以“体育与健 康课程评价”为主要研究内容,明确提出了发展性和“主体 取向”的学校体育评价思想,为我国学校体育评价研究提供 了新的思路。姚蕾和杨铁黎所著《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 本理论与实践》关注了学生体育态度的评价,认为“通过对 体育态度的测量,可以检验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学生情感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为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 高教学效果提供较为客观的理论依据。”并对学生体育态度 评价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的张超慧等编著的《学校体育评价》 不仅对学校体育评价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且介绍 了评价实践的一些具体方法。对元评价的研究受到重视,建 立了一定的元评价量化分析模型。金红珍在分析教学评价元 评价的内涵和意义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教学评价信度和效度 的量化分析模型。杨军等人所著《学校体育评价理论与实践》 一书,不仅对国内外关于学校体育评价现状进行了阐述,确 立了学校体育评价的理论基础,并且对学校评价、体育教师 评价和学生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这一阶段的研究把统计学、数学模型、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应用到学校体育评价中来,出现了一些对国外学校体 育评价的研究成果。张建华、杨铁黎、殷恒婵通过对美、日 两国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和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了解到国 外体育教学评价的共同发展趋势是“重视过程性评价和个性 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和工具多样化、强调定性 与定量化评价相结合”,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有重要的 启示作用。

该阶段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理论,有不少学者对自我评价、 形成性评价、多元评价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并构建了多种 评价指标体系,如张京生等人在2002至2003运用发展性评价 理论进行了体育学习行为和效果的跟踪试验,验证了发展性 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与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杨军、闫建华 等人在发展性评价理论基础上把质性评价引入体育教师评 价,构建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参与的体 育教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全面,更有利于教师的 专业发展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2.2研究特点 高校体育评价研究更加深入,关于中小学校体育评价也 受到重视。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广以及国家 对中小学评价制度改革提出的要求,这一时期关于中小学体 育评价的研究热情空前的高涨,产生了大量有影响的研究成 果。

研究领域更加广泛,涉及到了学生体育学习行为和态度、体育考核、课余训练及学校体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对体育教 师综合素质的评价研究受到了关注。

开始对现行评价体系进行反思和改革,随着教育评价理 论的发展和“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过去学校体育评价理 论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不少学者在 研究先进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过去学校体育评价 体系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好的改革意见,构建了不少新的评 价体系。如陈玉清、李汉超从“以人为本”理念的角度,对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评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更新观念、 建立创新评价体系的思路和建议。

反思与展望 1对我国学校体育评价研究的反思 1.1研究成果 总结我国学校体育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 学校体育评价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发展性评价模式被广泛 认同,初步建立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其 中关于学校体育评价的概念、作用、功能、类型、标准、基 本程序、基本原则、搜集与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和元评价的 方法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在指导实践活动 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工作的 深入发展作出了贡献。

1.2研究不足 学校体育质性评价研究不足。已有研究,不管是体系的构建还是评价方案的设计,大都停留在量化评价方面。虽然 有些学者提出了学校体育评价应坚持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相结合的原则,但对学校体育进行质性评价的专门研究还很 欠缺。

对体育教师缺乏区分性评价。由于教师这一职业有着明 显的生命循环周期,教师在他们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有着不 同的需要和技能水平。对于不同的教师群体,针对他们的评 价标准、评价时间、评价程序也应各不相同,因此,应对教 师进行区分性评价。忽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时期教师需求 的差异,不利于教师个性的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高。片面强 调学校体育评价和奖惩的脱离。发展性评价无疑是较适合我 国教育发展的评价理论,其强调功利效应的“低利害”,但 有些研究片面地认为学校体育评价应完全和奖惩脱离。正是 这种对发展性评价的偏颇理解,导致一些理论研究和评价活 动在现实中难以贯彻和执行。

2对我国学校体育评价研究的展望 展望今后我国学校体育评价研究,评价理念将更加开放 和多元化,评价更加重视学生和教师的人格发展,更加重视 评价者和被评价人之间交互式心理建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点:
1)将更加注重质性评价的研究,尤其应加强量化评价 和质性评价有效结合的研究。量化评价固然有严谨、易操作 的优点,但对评价对象的情感、态度、动机等的把握却无能为力,质性评价恰恰可以弥补它的不足,只有二者有机结合, 才真正符合发展性评价理念。

2)将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结合。理论研究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工作,在对学校体育评价基础理 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发展 性评价的本土化和操作化研究,使其更具有对实践的指导意 义。

3)将更加注重加强研究的全面性。完善学校体育评价 理论体系的建设,使其内容更加全面和细化,不仅要加强体 育教师和学生评价的研究,还应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学校 体育环境、学校体育管理、体育课程等方面评价的研究,对 元评价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科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