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工作计划 > 培训计划 > [体育教育教学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教学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培训计划 时间:2019-11-07 07:59:29 点击:

体育教育教学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教学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体育教育教学中植入生命教育,是体育教育适 应教育环境复杂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体育教育、生命教育研 究各自发展的客观结果。每一个体育教师都必须对体育教育 教学中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有充分地认识。本文在分析生 命教育的基本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对体育教育教学中植入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释,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植入方 法。

【关键词】体育教育;
生命教育;
方法研究 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是两种本质不同的教育类型。它们 的教育目标不同,教育途径和教学方法也不同。但从教育内 容层面上分析,体育教育中不仅可以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 而且这种植入生命教育的体育教学实践还更人性化,更能提 升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探讨体育教育教学中“植入”生命 教育的方法,既可以丰富传统体育教育内容,提升体育教学 效果,又可以拓展传统生命教育途径。因此,本文的研究无 论是对体育教学,还是对生命教育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 与实践意义。

1.生命教育及其植入方式 1.1生命教育及特征 生命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中强调的核心教育类型之一。生命教育是 一个内涵意蕴丰富的教育实践,研究者及任课教师对其内涵必须掌握。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基点,借助生命资源,唤醒、 培养人们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智慧,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 活出生命意义的活动[1]。在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不仅涉及到对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而且还涉及到对众人生 命教育意识的唤醒,而生命教育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求与生 命意义的挖掘更具有时代意义。“生命教育”的特点可从以 下几个层面进行总结与归纳。(1)从教育的继承层面分析, 它是对传统生命教育资源的一种开发与运用,“生命教育” 是对传统教育实践的理性总结。如在《论语》中就有“择善 而从”与“因材施教”,前者是一种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教育;

后者是一种挖掘生命价值的教育。因为,只有“择善而从” 才能突显生命的本质,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个人 的潜能。(2)从教育内容的层面上分析,生命教育涉及到 诸多的教育内容。生命教育的起点是对生命的关爱;
生命教 育的实践是对生命价值的挖掘;
生命教育的最终追求是对生 命价值的实现。所以说,生命教育是一种涉及诸多内容的教 育实。(3)从教育实践的层面上分析,生命教育有多种途 径与方法。面对具体的日常生活现象,可以唤醒生命主体对 生命价值的思考。例如,面对小品《扶不扶》的精彩表演, 既有因为扶老人而被冤屈者自我的理性思考,也有讹人者对 自己错误言行的觉醒;
在学校的生命教育中,既有学生对如 何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途径追寻,也有任课教师自己因对教 学效果不甚满意的课后回顾。(4)生命教育是广义的教育。它既涉及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实施教育行为的人,也涉及到被 动地接受教育行为的人,甚至是他们对待与之相关的各种具 有生命特点事物的言行态度。因为“生命”就应包括一切生 物界的生命,即人之生命和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动物、植物的 生命[2]。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涉及到每一个具有生命的主 体,所以,所谓的生命教育应该是一种广义的生命教育。

1.2植入方式及选择原则 生命教育植入体育教学具体方式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 三种:(1)被动式的植入。所谓被动式植入是指体育学科 的任课教师因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而不得不在自己的体育 教学中植入与生命教育相关内容的教学实践。这种被动式的 植入具有两个特点:从教学内容的层面上分析,体育教学中 植入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缺乏系统性;
从教育效果的层面上 分析,以这种方式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较差。所以无论 对体育教学而言,还是对生命教育而言,客观的教学效果都 不理想。(2)主动式的植入。所谓主动式植入是指体育任 课教师为了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而主动地在体育教学实践 中融入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以这种方式植入生命教育的 体育教学也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的针对性相对较 强,因为是任课教师的主动性选择,所以,被植入于体育教 学的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二个特点是 教学效果相对明显,因为教学内容经过了必要的选择,所以 有很强的针对性。它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好于前边的被动式植入教学。(3)潜移默化式的植入。它是体育教师娴熟地运 用科学的植入策略所取得的终极性教学表现。同时,它也是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接受生命教育效果最优化的理想状态。这 种植入方式的存在是基于任课教师对前边两种植入方式经 验的理性总结,也是任课教师对传统植入策略更新的必然结 果。

2.体育教育教学植入生命教育的方法 2.1课程资源开发中植入生命教育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2.1.1地方体 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地方体育课程是指以相关国家政策为依 据,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适应地方体育人才的需求 而开发的体育课程。地方体育课程的设计方式主要有单科体 育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两种主要类型[4]。前者是指针对某一 体育项目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具有简单、易学,便于设计与 运用的特点。综合性课程是指在其它学科参与下而进行的体 育课程开发,植入生命教育的地方体育课程开发就属于综合 性的课程。例如,陕北各地已有部分院校把本地作为非物质 遗产保护项目的“伞头秧歌”作为一种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 不同程度的开发。作为“伞头秧歌”表演组织者的“伞头” 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角色。特别是在秧歌表演过程中,他 左手紧握的表演道具―――虎撑,原本是缘于对孙思藐为老 虎治病传说的演绎;
而在现代表演意义上,它又有为百姓祛 病避邪之意蕴。这也就是说,伞头秧歌表演本身就承载着一种对生命及其本质问题的思考。2.1.2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中植入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关注点是校本课程 的开发。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不同之处在于,校本课程全部 的着眼点都集中于“学校”这一特殊的教育环境。例如,河 北沧州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武术作为一种校本课程在当地众 多的学校得到开发和利用。在调查的37所大学、中学、小学 的学校中,有29所开展了武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占全体被调 查学校78.4%[5]。武术研究者把武术自身所蕴含的生命教 育价值形象地概括为:武术是“杀人术”,更是“活人术”。

2.2教学方法中植入生命教育 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保障。体育教学实践中,不 管其是否植入生命教育,它都需要一种与教学内容,与教学 环境相互匹配的教学方法。特别当其植入生命教育的相关内 容后,任课教师更应该思考教学方法给予生命教育效果的影 响,思考教学方法对于这种具有综合性教学实践效果的影响。

下面以情境教学法为例对其进行说明。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 体育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情境的设计与选择。情境教学法本身 并不具备生命教育的基因。但是,它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与 选择却可以把生命教育及其相关的内容融入到体育教学之 中。例如,在讲解太极拳的理论之前,可以通过太极拳传承 人对于相关武德的宣讲向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可以通过传承 人对拳法保健价值的介绍了解到太极拳的强体功效等。在这 样的教学情境里,可以使学生在未习武之前就能对武术的功效有一个辩证地了解:作为强身健体的武术,它既是一种“杀 人术”,也是一种“活人术”。之所以说武术是一种“杀人 术”,是指如果习练的方法不对,它可能伤害习武者自己的 身体;
如果习武者没有良好的武德,那么他也可能会运用自 己所掌握的武术动作去给别人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之所以说 武术是一种“活人术”,是因为任何一个武术项目,既有其 保健价值,通过特定武术动作的学习,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 目的;
也有其竞技意义,武术作为一种竞技技术,它可以在 危险时刻拯救人的生命。从另一个层面分析,教学方法融入 生命教育是实现第三种植入方式,即潜移默化式植入生命教 育的最佳途径之一。

2.3规则制定中植入生命教育 竞技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竞技体 育在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承担着充分挖掘个人潜 力的重担。而个人潜力的发挥要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来实现, 竞技体育是要通过打败对手来显示自己的体育素质以及生 命的价值。因此,竞技本身充满了一定的危险性。为了避免 不必要的伤害,需要的规则对相互竞争的对手及其行为进行 约束与规范。所以,在竞技体育的训练与教学中,应该结合 具体的比赛规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些生命教育的内容 包括对竞争对手的人格尊重;
对竞争中危险动作的规避等诸 多内容。如在非职业拳击运动中,参训者在培训前必须有相 应的体检证明,参赛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穿戴护甲,每个回合只有三分钟,每个回合之间可以休息一分钟等,这些都是 生命教育的核心体现。

2.4效果评估中植入生命教育 体育教学实践中植入生命教育后,便是一种具有综合性 特点的课程了。因此,对这种综合性教学实践的评估,不能 用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估方法。其评估内容,与标准都应该有 所更新。这种更新就是指在评估内容中增添生命教育的相关 内容,使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估及其反馈的结果更符合已植入 生命教育的体育教学实践,才能使相关的任课教师能够及时 地掌握植入生命教育后的体育教学效果。体育教育教学实践 中植入生命教育的前提是任课教师对生命教育及其特点的 把握,是对体育教育植入生命教育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只有 如此,体育任课教师才有可能选择一种更加适合自己教学实 践的植入方式,提升客观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慧.生命教育内涵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13(09):94. [2]肖川,陈黎明.生命教育:内涵与旨趣[J].湖南师范 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04):30. [3]万国华,戴永冠,孙健,吕秋壮.体育教育的生命化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7):82. [4]马力,马翠娥.地域文化视域下地方体育课程开发 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07):101.[5]孙宏茹,马占武,袁源.沧州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现 状调查与分析[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3):12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