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党章 > 心理健康论文格式 优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分享(共8篇)

心理健康论文格式 优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分享(共8篇)

来源:党章 时间:2019-11-07 07:59:35 点击:

优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分享(共8篇)

优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分享(共8篇) 第1篇:谈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 随着全国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和教育问题不断曝光,学校教育的各个 方面也逐渐收到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尤为如此,据了解,近 几年来,我国学校曝光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在少数,这也就说明了我国过去教 育的缺失和不对称,导致了现在的教育情况十分复杂,过去的单单唯成绩的教学 方法逐渐不再适合现在教育。所以本文将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 全心理素质出发重点分析当前学校的心理将康教育问题。

1.为什么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 这是由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过去我国在教育的发展问题上面出 台了很多的相关政策,现在看来这些政策在相当程度上也发展我国的教育,将过 去的教育一塌糊涂的局面大大的改变,这也成功的将我国的将于拉倒正轨上面来。

但是在教育规模的扩大的同时,有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正在被我们忽略,随着我国 经济的发展,城镇化也在不断加剧,导致农村人口加速流失,留守儿童等问题渐 渐的突出,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难点工作。正是有这些问题的存在,所 以才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

2.如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 如何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这是需要根 据实际相结合来解答的一个问题,学校不仅仅要从学校层面上解决心理素质问题, 还要从学生本身,心理素质问题无非是从三方面来的,社会、家庭和学校。所以 关于加强学校心理将康教育就要从加强调查、努力营造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大力举办学校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者主题班会等等方面做起。

2.1加强学校学生心理活动调查 要想知道学生内心在想什么,除了面对面的访谈之外,还有就是要加 强学校学生心理活动调查。此举的目的在于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虽 然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数据会显得不是非常准确,但是由于这些问题始终存在,所 以只要长期进行调查,就会有所收获,达到调查的本来目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2.2努力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心理问题的由来大部分都是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家庭环境一 般包括家暴、留守、离异等等问题引起的孩子内心不平衡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 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非常难以抹去的阴影。另外一方面, 社会原因就是由于社会上的违法势力对学生的一种残害等等,所以学校要联系有 关部门对社会进行更加严格的治安监管,学校也要积极联系家长,进行沟通,营 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2.3大力举办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者主题班会 心理健康问题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校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者主 体班会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这个方法可能不一定管用。但是活动和班会最主 要的作用就在于团结,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都是由于沟通上的孤单引起的, 所以班会和活动就会帮助学生有效的跟同学们呢进行沟通和交流,团结一致的实 现活动中的目标,在欢乐中悄然的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 养了孩子的心理素质。

2.4加强心理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 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这就需要有非常好的沟通能力,但 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学校的相关方面的人才一直都非常匮乏。再加上学校 领导的不重视,心理学科的教师也就更少了,所以在这里我们应该清楚要想让学 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实施,就应该加强心理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起比较权 威的心理学家进行心理学科的指导。

3.在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同时应该注意 的地方 在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同时应该注意的 同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其中就有包括完善教育政策,加强教育资源的倾 斜力度和坚定信心,坚持不懈的实施既定方案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处理不好,势必影响到心理教育工作的整个过程。

所以,处理好这些问题尤为重要,不可马虎。3.1完善教育政策加强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 过去的教育政策基本上都是朝着发展基础好的,城市发达的地方倾斜, 导致了教育的严重不公平,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协调的情况发生。现在随着教育制 度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教育资源也越来越倾向于平等,所以现在在心理健康教 育这个问题上面也是如此,更要实现资源的平等。完善各个地方的教育政策,保 证公正、公平和公开。从另外一个角度加强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使之倾向于公 平。

3.2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实施既定方案 在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同时,更要注重 信心的恒心的培养,实施主体始终都要坚信一点,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只有学生 的各方面健康,学校才能够健康的发展,否则哪怕升学率再高,最终也将沦为一 台机器变成破烂毫无用处。所以对于既定的实施方案,一定要坚持下去。

4.结语 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是一个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每个方面在初始阶段做到尽善尽美这是不可能的,只有尽力做好每一 方面,努力考虑到没有想到的细节,才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行过程中没有 遗漏,才能够使得学校和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孟祥 第2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心理学构建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并不是心理学新兴的一门分支学科, 最先使用这个词的是马斯洛,出现在其1954年写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
是由 于20世纪末发生于美国的一场心理学运动而得名。它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是否 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旨在促进人们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是以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心理咨询辅 导以及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原因是由于现在的人们,尤其家长开始意识 到关注孩子的成长,不能仅仅关注其生理方面,其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但是现 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或是心理咨询辅导等都只是针对存在的、或者比较容 易发生心理问题的个体而进行的一种构建。这就导致了无论是教育的形式,还是其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或是开展的方法、途径,抑或是被教育的对象和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使得学校的 心理健康教育难于深入开展。

曾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马丁·塞利格曼说:“积极心理学并没有 改变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但不同于以往心理学关注心理疾病和障碍的研究,而是 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状态方面,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 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心理健康教 育的目的,积极构建以积极心理学为价值取向的一种新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 系。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依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整合积极心理学。学校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考虑到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各种要素,同时对校内、校外相关的 问题、学科都统一起来,渗透互补,实现最优化的效果。积极心理学要把学生培 养成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的社会公民,这一目的也是学校进行心理 健康教育的目的,无论从其价值取向,还是从整体评价机制考虑,二者的目的都 是一致的。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和群体的积极一面,关注个体同群体的成长和经 历,同时也不忽视每个个体的独特性,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最好的发挥, 不会以心理鉴别或者心理疾病为方式进行评估,主要是关注内在的成长动力和主 观情绪体验。所以,积极心理学的目的是发掘出每个个体和群体的良好的品质和 潜能,创设积极有利的环境来使得个体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其次,整合教学资源,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出发构建积极心理学。

现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为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取材提供了取之不尽 的丰富源泉。因为实在的生活体验会在教育者和学生思想中形成一个主观的情绪 体验,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社会的普遍性。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个 体和群体主观体验的积极乐观的情绪,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就要 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来完成。通过课堂组织、通过目标和结构的练习,同时 让家长、教师挖掘资源,意识到自己的自身所具有的积极性,同学生建立融洽的 关系,帮助学生发展。无论每个个体的家庭有多不同,每个个体的差异有多大, 他们都同样具有构建健康的心理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利用积极心理学,构建出一 个整合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多资源的人文环境,以学校教育为主,以社会生活为 载体依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积极发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作用,构建积极心理学教 育关系。无疑,学校是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营。教师和学生,不再单纯的是教育—被教育的关系,所谓教学相长,教师也在不断地构建自己的积极心 理学体系。学校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形成一种交叉多维的互动的教学关系, 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积极心理学,鼓励和指导学生们构建自己的积极心理学,充 分利用教学策略,干预学生们主观体验,感受积极、乐观的情绪,感受满足感和 幸福感,感受快乐和希望,感受自豪和自尊等一切具有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

最核心的应当还是评价机制,积极心理学的评价并不是以咨询和诊断 为主,更不是给人下一个定论,而是以发展包容的心态,对学生个体的形成发展 起到指引性作用的评价。学校在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调整, 做到促进学生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于潇 第3篇: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的思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 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学生 面临着学习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心理问题、性适应的心理问题等,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对培养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学校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机制 目前开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对已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 矫治,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倡导发展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 育的发展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着眼于心理素质结构的优化及整体素质的可 持续发展。”坚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每 学期初,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筛选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以及仔细调查来自 非常态家庭(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等)的学生,为其建立心理档案,注意做 好保密措施,做好对后续的学习和生活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其 次,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基本的心理问题自 我调适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最后,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预防机制不是阶段性的,而是长期性的举措。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不仅要注重前期的适应性教育和后期的干预性教育,更应贯穿于中学阶段的 全过程,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二、建立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机制 首先,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是 把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纳入干预机制,还有另外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把“差 生”作为重点对象,忽视了优秀学生的心理困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 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 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中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应该针对全体学生。

其次,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途径。第一,在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中融入休闲辅导,投入专项经费,增加学校休闲娱乐的硬件设施,为学 生放松身体提供客观条件。另外,为学生进行休闲意识和休闲能力的指导,提高 学生的休闲品位。第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选择适合学生身体发展特点 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系统地普及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第三,创新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家校合作,使家庭、学校和社会 形成合力,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另外,还有净化校园风气、加强校园 文化建设等策略。

再次,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确立以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学习心理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利用 奖惩手段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基本的学习策略,提高中学生的学 习效率和学习质量。(2)社交心理教育。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学生的亲 社会行为,推进中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尊老爱幼,继 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3) 行为心理教育。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早恋问题,应对逆反 心理、网络成瘾等心理困惑。

最后,区别应对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中学生群体。当学生出现神经症 性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类心理问题时,应积极进行医学治疗,另外需注意一种情 况,即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心理危机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普兰提 出,他认为:“每个个体都在努力维持内心的一种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自 身与环境能够平衡及协调,但是一旦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 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 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针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应明确问题的根源,制订问题解决的计划,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 一方面,加强行政组织队伍建设。成立由教育管理部门、校级领导和 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政组织,加强责任意识,明确职能,各司其 职,相互配合。“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最高领导是主管校长。主管校长直接 领导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心理咨询室指导班主任、学科教师以及 团队组织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规 范化和专业化,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中。

另一方面,制定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提 高学校专职教师、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结合学生身心发展 特点以及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 究;
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政问责制度,真正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建立 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定晋升和评职称的 实施细则,并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 师专业化发展。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 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导向功能、规 范功能和激励功能。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通过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等专业的心理量表的检测结果,客观公正地评估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根据需要调整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促 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对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意义深远。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传统的由领导单 方面评价的方式,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也极具参考价值;
其次,评价内容全面化, 改变传统的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最后,评价方法多样化,改变传统的纸笔考试,增加竞赛、活动等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评估。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方面的 开展列入绩效考核,监督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各级领导是否对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组织机构是否健全,规章制度是否真正得到落实等。应设 计细化的指标体系,督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热点话题,当前对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心理问题的调适 策略方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方面机制构建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还 有很多空白。构建行之有效的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 要,更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武亚运 第4篇: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一、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强 在中职学校教育实践中由于意识缺乏,鲜有人会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 学生素养提高的重要手段,也鲜有人会在解决学生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用心理的 手段去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只是最后才想到的解决方法。日常工作中,只 要学生不出事,基本上意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一旦学生出现各种问 题而用常规方法不奏效时,又寄托于心理咨询与辅导,把它看成是能“医治百病” 的良方。

2.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的思考 由于理论的缺乏和实践的缺失,绝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全面的规划,很多工作仅停留在表面上,工作的主观性和随 意性很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中职学校都未能意识到这一点。心理健康教 育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只有全面规划、系统思考,才能保证工作的实 效。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力度不够目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远远跟不上需要,全国性、具 有典范性的教材寥寥无几,即使是校本教材也为数不多,而且质量不高。开设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各校每学 期开设不少于10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如果没有课程教育,中职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就少了重要的实施平台,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课程理 论缺乏和课程教学开发乏力的背景之下,许多中职学校仅从活动层面实施心理健 康教育,课堂层面的教育十分缺乏,能正常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中职学校很少。

4.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是任何教育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专业的教师和心理 咨询人员是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和指导者,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 想取得实效,离不开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的支撑。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极度缺乏,很多学校并未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 育教师。一些学校即使组建了专业的教师队伍,也是良莠不齐,许多心理健康教 育教师,有的是那些被课改“改”掉、经过简单培训的教师;
有的是在大德育观指 导下,一些德育教师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队伍中,不多的兼职教师也多是临时抽调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上级的检查。

5.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理论性比一般学科更强,心理 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很多研究的针对性、应用性不强,没有 很好地把握中职学生特殊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问题的特殊性,与中职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实践相脱节。很少有前瞻性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出现 后、解决问题式的研究,而不是预防问题式的研究,也缺少学生心理的发展性研 究。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 1.主观臆测学生心理,忽视学生群体特殊性 在中职学校存在两种关于“好”学生标准的错误认知:一是成绩好的学 生;
二是遵守校纪校规、不给老师找麻烦的学生。一般都认为,“好”学生心理都 是健康的,这种主观臆断忽视了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其结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不到实处。成绩好的学生也可能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例如优越感膨胀、自 负、耐挫力低等;
安分守己的学生也会有问题,例如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 只是他们的问题没有外现出来。

2.重矫治性咨询,轻发展性教育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类功能:一是初级功能,即预防、矫治 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其内容方法大都涉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二是高级功能, 即发展性功能,也就是帮助受教育者的人格可以根据自身和环境条件实现和谐发 展,达到心理最佳状态,实现心理潜能的最大程度发挥。

其实,广大中职学生的心理困扰与其特定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密切关系。

也就是说,这些问题是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中会必然出现的问题。因此,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发展性教育上,以中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 点,帮助学生解决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环境适应 等问题,从而将心理困扰扼杀于萌芽状态,帮助他们实现心理潜能的最大限度的 发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但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中,教育工作者更多关注的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性辅 导,时刻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而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重视矫 治性咨询,意味着教育的被动性,只有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时才实施相应措施,化 解学生的困扰。

3.高估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忽视教育效果的滞后性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通过往常的思想教育解决不了学生的问题行为, 教师们才习惯性把目光转到心理健康教育上来,期待心理健康教育能解决这些思 想教育所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此时,他们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是可以“医治百 病”的良方,错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高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教育效果显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显现同样不是 立竿见影的。特别是对某一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不是一两次能解决的,可能需 要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经过多次心理咨询与辅导才能解决。但教育实践中, 很多教师、学生家长在学生问题出现后,对心理健康教育寄予过高期望,希望一 次活动、一次讲座、一堂课、一次咨询就能够解决学生的某一心理问题。结果由 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失望情绪,慢慢变得不 理解、不相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走向另一极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4.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混淆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都是培养人的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两 者在教育目的、任务、内容、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由于对心理 健康教育的误解,一些教师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经常把心理健 康教育与德育混同起来,把学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都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 习惯于用德育的方法和原则去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这 种做法的结果是,一方面教师容易给问题学生扣上“品德差”的帽子,致使学生造 成“二次伤害”;
另一方面教师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堆话,学生的心理问题依旧未解 决。实际上,中职学生所表现出的许多问题行为,诸如厌学、早恋、自卑、冲动 行为等,不是思想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心理角度给予理 解、咨询、开导。

三、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国家组织层面 任何一项教育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倡导与政策支持。中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步入正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继续出台具有针对性、 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文件,除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明确中职学校在实施心 理健康教育中的任务、方法、途径、原则等内容外,还应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配备比例、教师专业化标准、教学课时等方面内容,以提供给中职学校切实 可行的指导。其次,借鉴高校的经验,国家应从政策上要求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从而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空心化”现象,强化 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实际存在。再者,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全国心理健 康教育研究队伍资源,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编写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教材, 为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搭建优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2.学校操作层面 学校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同时也是实施的主要场所,在心理健康教育 过程中扮演着主角。中职学校首先应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氛围,引导全 体师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中职学生职业 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倾斜。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再者,学校要着手构建心 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以健全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最后,借助全国优质教材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及相关活动, 同时组织骨干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以切合本校 学生心理发展及学校教学实际的需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研究层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 专业性和技术性,加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十分必要。广大 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多地关注中职学生 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积极投身于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中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乎学生人格的和谐发 展,关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关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也关乎中职教育的 成败。我们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通过实际行动,切实提高中职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水平。

作者:杨磊云等 第5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一、提出问题 随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持续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 在我国各地都蓬勃开展了起来。但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处于边缘化的 状态,不少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虽已开放,但学生知道的较少;
常态化的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也经常被所谓的“主科”教学所冲抵。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若能课程化,将有力地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充分落实。目前有大量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但针对课程发展的调查研究并不多。因此, 本研究开展了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的调研,旨在深入考察南京市学 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多大层面上实现了课程化,其师资力量如何,有哪些可以利用 的资源,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提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二、调查设计、实施及数据处理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在问卷数据统计阶段再根据结果进行 有针对性的个别访谈,以保证信息的真实与有效。问卷基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 程发展的相关理论[1]与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的研究成果[2-6]而设计,含客观选择 题和开放性问题两类题型;
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的基本情况 和答题者的个人信息;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
(3)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的重难点;
(4)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想与规划。

本次调研分别在南京市14个区县(含直属学校)内随机抽取小学20 所、初中10所(含特教)、高中(含职业学校)10所,调查每所被抽取学校中负 责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教师1至2名,专兼职不限。2012年6月至2013年初展 开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60份,回收问卷560份,有效问卷542份。最后共有142 所小学、261名小学教师,106所初中、195名初中教师,55所高中、86名高中教 师参与了此次调查。总计受调查学校303所,答卷教师542人。

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处理,主要采用频数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
对 开放性问题则进行文本分析,再辅以个别访谈,以期反映出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发展的真实状态。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心理专兼职教师已有一定配比,但普遍缺乏开发心理课程的专业能 力 本次调查发现,所调查的学校基本都配备了心理工作人员,542名教 师中,86.0%的教师都具备了国家和地区认可的专业资质(其中有人有多项资质)。

受调查教师的职业资格主要是“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占55.7%;
其次 是“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占31.7%;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和“国家二级心理 咨询师”分别占5.4%和4.1%;
其他占14%,主要包括校医(保健老师)、学校管 理人员、班主任(德育主任)、心理专业本科及硕士、接受过心理专业培训人员 及普通学科教师。

专兼职的配比严重失衡,其比例为46:496。受调查教师中,有226 人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主要负责人,占41.5%;
参与心理咨询室安排的咨询工作 的,有206人,占38.0%;
尚未进行心理咨询,但参与心育活动的有94人,占17.3%;

其他情况的有16人,占3.1%,其中多数是学校管理层分管心理咨询室,参与咨询 室的管理工作,但未从事过心理咨询;
还有一小部分是兼职教师,完全未参与咨询室的相关工作。从职称情况上看,目前仅有95人是依据心理学科进行职称评定 的,占17.5%;
而不依据心理学科评定的有357人,占65.9%;
想转到心理学科评 定的有81人,占14.9%。因此,学校教师的专业资质与教师在实际心育工作中发 挥的作用不匹配,而且多数教师反映自身缺乏开发心理课程的能力,需要在后续 培训中加强。

2.心理课程主题多样,但在整体上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 从调查的结果看,受访的303家学校中,有87家有专设的心理健康教 育校本课程,占所调查学校总数的28.7%;
216家学校没有心理校本课程,占71.3%, 其中包括172家正在筹划开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占56.7%,这表明学校 对心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心育课程已是推动学校心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在已开设的心育校本课程的主题涉及情绪调节(占19.0%),人际交 往(18.5%),学习心理和青春期教育(各17.7%),生涯规划和心理学知识(各 10.3%),生活技能(8.5%),积极心理学(5.5%),其他占1.8%,包括初中的 生命教育课程、高中的考前辅导等。

因此,从整体上看,学校课程主题已涉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领域, 但从单一学校看,其心理课程主题往往只侧重于某些点,而且多数是根据心育教 师的兴趣点来开发,课程零散分散,缺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心育课程活动形式多元,但缺乏针对性,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能力 弱 受调查学校中,专设的心理校本课程的活动形式多以班级活动为主, 占17.3%,其次为大型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均占9.2%;
固定的团体活动占8.3%。

已开设的校本课程中,课程实施以讲座居多,占12.2%;
其他依次为 班会课,占10.9%;
必修课,占10.5%;
晨会课,占8.9%;
选修课,占7.0%;
其 他占2.6%,如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课程等。课时平均小学每周1~3节,初中0.5 ~5节,高中0.5~2节。教学方式小学以互动游戏、角色扮演为主;
初中以班级 授课、团体训练、情境体验、互动交流为主;
高中以教师讲授、交流讨论、情境 模拟、行为训练、角色游戏、趣味测试、论辩交流、书面练习等为主。

为进一步了解心理校本课程实施效果,本研究选取了小学、初中、高 中各10所学校对在校学生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高中学校心育校本课程的满意度最高,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基本一致;
小学和初中的满意度一般。尤其 是初中,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并不一致,呈现出学生评价不高而教师认为较好的情 况。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见,受调查学校开展了多元化的心育课程活动,其 形式多种多样,但由于缺乏在开发过程中的专业指导,学生及普通教师的满意度 并不高。尤其是学生和在校普通教师对同一课程的评价差异悬殊,原因可能是学 生接受课程后觉得对自身作用不大,而普通学科教师仅从表面上来判断该课程好 坏,得出的结论就有很大分歧。

4.心育课程的设置因校而异,缺乏课时保障 课程是否有保障,关键看其能否占用学校内的专门课时。本次调查结 果显示,多数学校心育课程实施的难点都在于学生时间有限,心理课程流于形式, 被其他应考科目所挤占,或是根本没有开课的可能。因此,重视心育工作的学校 只好利用晨会、班会、集体活动、节日庆典等有限的时间开展心育活动,优点是 灵活机动,缺点则是没有保障,不成体系,教育效果也大大减弱。

学校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方式中,“与德育活动相结合”所占比例 最高,占69.4%;
“咨询室的咨询活动”占62.7%;
“与学生的个别指导相结合”占 61.8%;
“学科渗透”占53.5%;
“与学校集体活动相结合”占52.4%;
“与学校的特色 工作相结合”占16.1%;
其他情况占5.9%,其中小学的心育活动方式有心育广播、 心理信箱、心育晨会、网络心理辅导以及课外活动等。初中的心育活动方式有心 理沙龙、心育广播、心育橱窗、心理讲座等;
高中则是心育小报、心理健康活动 月、专题讲座、晨会、班会、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心理宣传栏、宣传单、学生 社团等。

5.学校的心育课程资源丰富,但未能得到有效挖掘和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主体多为校本课程,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本研究征集了受调查教师在课程资源利 用上的建议,基本可以归入如下类别:(1)网络、电子资源(网站、论坛、影 像视频资料、测试软件、多媒体等);
(2)图书资源(书籍报刊、校本教材、 图书馆等);
(3)人力资源(学生自身、朋辈、教师、家长、专业人士、学校 管理人员等);
(4)活动平台(学生会、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节日活动、 校内外教育基地、德育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
(5)宣传与交流平台(广播、板报、橱窗、校史馆、电视电台媒体、热线电话、信箱等);
(6)综 合课(晨会、班会、学科教学的素材等);
(7)社会及文化资源(生活案例、 艺术作品、文艺活动、参观游历、学校文化环境等);
(8)自然环境(野外拓 展训练、郊游等)。

受调查教师虽然列出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这些资源还没有物化为显 性课程。在本次调查中,多数教师都表达了在课程开设中面临的支持系统缺失的 问题,没有领导重视、家长支持、学生参与以及有效的评价机制,学校的课程资 源或闲置,或杂乱无章,未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也难以树立良好的教育声誉。

6.心育课程所涉及的各方主体对心育的认识不一,缺乏深刻的理解和 认同 问及学校实施心育的难点时,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教师,都普 遍反映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按提及频次排序如下:(1)领导不重视;
(2)专职 教师缺乏,专业力量不足;
(3)学生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参与心理咨询或活 动;
(4)学生和家长对心育的认识有误区(不理解、不认可、不接受);
(5) 心理咨询与活动缺乏专业指导,心理教师培训力度不够;
(6)没有健全的课程 体系,没有教材,缺乏课时保障;
(7)没有良好的心育氛围,缺乏来自学科任 课教师及班主任的支持;
(8)缺乏系统的评价机制;
(9)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 康水平不高;
等等。可见,在心育课程建设中,各方人士的抗拒观念,仍是心育 课程实施的隐形障碍。如学生怕被贴上“心理有问题”的标签,家长认为开设心育 课程对学生学业并无帮助且浪费时间;
任课教师认为心育课程挤占了自己科目的 教学时间,学校领导则是把心育当做面子工程或应急措施等。这一系列的观念对 心育课程建设的具有负面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1.制定区域内的心育课程标准,促进学校心育课程的系统和规范 2012年新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7] (以下简称心育纲要)中在多处提到心育课程建设的问题,如“地方教育行政部 门和学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 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 可见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提高。但在没有课程标准的情 况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与本质、目标与内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就无法明确。很多教师也只能在的心育实践中自行摸索,费时很长,但效果不显 著。因此,研制适合本区域内的课程标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提高心育课程系 统性和规范性的必由之路。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增设“课程开发”专题,提高教师的课程开 发能力 南京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课程中一直包括三类内容:一是心 理学的基本理论,二是心理咨询的技术,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至于指导教师进行心育课程开发的内容则少之又少。这就形成了心理教师虽然多 数具有专业资质,但实际心理工作能力不强。因此,本次调查提示,在后续的教 师培训中应该加大“心理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培训,使心育教师具备明 确的课程意识,也具有实际的课程开发能力。

3.开发区域内心育活动教材,指导学校合理使用 本次调查发现,不同学校的心理课基本上都是由学校教师自行编写教 案,编写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心理课程教学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 师并没有现成的可供参考的课程教材蓝本,教师的课程与教学没有依据,没有系 统性的指导。因此,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务之急是 要开发出一套匹配各个学段特点的心育教材,供教师参考与使用。

4.灵活应对校情,针对不同学段特点选择适宜的心育课程实施方式 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学校的校情密切相关,因此,心理课程要想在学校 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采用灵活机动的方式,全面筹划,合理寻找空 间,抓住一切能利用的时机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南京市的学校基本上都配备了心 理咨询室,以心理咨询室为平台,以活动为主体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 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

在课程的实施方式上,学校可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其中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有:游戏、沙龙讨论、阅读、讲座、参观 访问、心理剧表演、户外拓展训练、小组合作、角色互换、观点辩论、讲授基础 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团体训练、讲故事、心理测验、情境体验、观看影片、 亲子互动、案例分析、观摩、行为训练、实践体验、绘画、小品节目等。其他辅 助的活动有课外小组活动、节假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广播、班队会活动、主题班会、晨会等。

初高中的心理教育课程的实施在体验的基础上,还注重启发学生的思 考与体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调适的技术 和方法。因此教学内容更加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自我的深度审视和情绪的 深刻体验。教学方式上以班级团体活动为主,采用小组讨论与分享、主题班会、 情境创设、角色扮演、视听讲座、个别辅导、心理测量、亲子互动、心理剧编演、 同伴互助、团体心理游戏、案例分析、自我剖析、个人展示、演讲与辩论、心理 训练、知识竞赛、小组调查等开展。

5.推动开发校本资源,以特色心育课程进行宣传 学校的课程建设不仅要在一般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要为学校塑 造鲜明的教育特色与品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在课程特色上下功夫, 以特色为宣传的切入口,扩大影响,建立良好的社会美誉。例如南京市孝陵卫中 心小学的“校园心理剧”、临江高级中学的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阳光天使团队”等, 已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品牌。依靠特色化的运作使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深入人心,并形成广泛共识,无疑是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作者:林静 第6篇: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工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工读教育是一门艰辛的艺术,因为工读学生的身上和周围存在着较多 的消极心理,教育转化难度极大。积极心理学专门研究人的心理发展潜力特别是 心理生活看的积极因素,它能有效帮助问题学生培养积极情绪,激发学生潜能,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改变自己、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工读 学校应该把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渗透并运用到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各个环节。

1培养工读学生积极情绪,充分挖掘学生发展潜能。

工读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在普通学校无法教育的学生组成,他们在以前 的学校里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突出。工读学生在人生观方面比较消极,其人 生观、价值观也低于普通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更多倾向个人主义。积极心理学认 为,人的生命系统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决定自己的最终发展状态,因此我们要教育转化工读学生 就要从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着手。工读学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但也同样蕴藏着无限的潜能。首先, 我们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然后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多给予学生 更多正面而积极的评价,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自豪感。我们在教育 过程中最关键是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识别自身具备的积极人格特征,并且能够学会 利用自身的积极人格特质来克服心理健康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教师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都受到关注。有 些工读学校的学生之前都是些有着不良行为的问题孩子,原来学校的老师和家长 动不动就训斥他们,把他们讲得一无是处,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 至逆反心理,而我们注重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每一份成绩,每一点进步 都受到普遍关注。激励能唤起学生的自尊,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自信、自爱、 自立、自强,对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克服孩子的缺点 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2提升工读教师积极情感,教育感染问题学生。

工读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厌学逃学、或上网成瘾、 或早恋、或打架斗殴、或偷窃、或敲诈勒索等种种原因,无法在普通中学继续学 业,才转入工读学校来学习。工读教师是教育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主导因素, 师资力量的强弱与教师素质的高低,往往定着教育转化好工读学生这一教学目标 的实施。

首先,工读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要应该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来充 实和指导自己,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认清自己的价值和位置,这是保持积极心 态的基础。积极心理学主张侧重于心理品质的优化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为我们教 育工读学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我们要用全新的视角来做心理辅导工作,着 重开发学生固有的积极向上的潜能,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优势与积极心理,从而 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不断提高问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其次,要求老师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价值 和个性特长。不断地用爱心、细心、恒心、耐心去挖掘问题学生生身上的“闪光 点”,缺点再多的学生在老师心中都有他的可爱之处,他不听话,但爱笑,讲礼 貌;
他不做作业,但字写得很工整;
他不讲卫生,但他歌曲唱得好,老师们不放 弃任何一个学生,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闪光之处,总能在点点滴滴中发现孩子的 进步,也让孩子们感受自己久违了的认同感和受人尊重,逐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3创设积极和谐教育环境,增强心理教育实效。

工读学生的共同点就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在原来学校 受到的批评和责骂比表扬多,学习成绩差,没有自信心,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 性。

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工 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整体出发,全面而有效地调整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 境。当工读学生处于积极和谐教育的环境中时,他们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自我 实现,我们要调动学校中的一切以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打造一个以问题学 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将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课堂和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创设、优化教学情境, 要营造一种文化情境式的教育氛围,让“问题学生”在充满文化的情境中,接受教 育,濡染品德。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校内和户外体验活动,在 这些活动中让学生进入情境,亲身体验,激发感受,希望能够让他受到氛围的感 染,有所感悟,能够被感化。学生在这些多样化的情境中去体验,思想上去碰撞 交流,就更容易与老师的教育产生共鸣,更能真正从认识上升华为情感层面,从 而真正在行动上有所变化。

作者:侯秋丽 第7篇:湛江市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中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学习基础较差,在学习中经常遭受挫折, 普遍有自卑心理,意志力薄弱,对自己确定的目标往往难以坚持下去。进入中职 学校后,他们又面临着比一般青少年更大的生活与就业压力,与现实社会、求职 就业的距离更近,他们要在三年中完成从一名学生到一名劳动者的转变、从一个 懵懂少年到一个成熟社会人的转变,这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同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职业学校必须根据学生不 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和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 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本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湛江市部分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 教育进行抽样调查,希望借此能更有效地促进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