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剪彩 > 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_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_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剪彩 时间:2019-10-04 07:54:47 点击:

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 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本文从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出发,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对数 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作了一些探究。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 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 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全面贯彻 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要使学生具有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数学的应用 不仅形成了一大批新的应用数学学科,而且与计算机的应用 相结合形成了数学技术。现代社会中的生产效率问题、人口 问题、企业管理问题、资源问题等均与数学关联紧密,同时 无不受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的制约。因此,数学教育中要注 意数学本身的知识体系向各个领域推延而自然派生的德育 意义。我在讲授初二上学期有关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知识 时,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 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 地利用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 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 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 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 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 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 现出它的价值。

二、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 物论的辩证法,是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更具体、更广泛的学 科。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如代数 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 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一些定理、 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 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反证法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 之否定规律的体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 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 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 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 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 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 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人格是什么?就是人的品格,人的立身之本。对于中 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 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 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 数学人物的讲述,尤其是对他们人格及其人格力量对后世所 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说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并 循序渐进塑造健全的人格。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为塑造学 生坚持真理的崇高品格。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 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欧几里德在临死时还在高呼:“不 能征服我,让我解完这道几何题”。其热爱科学的牺牲精神 无不令我们广大学生感到震撼,并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勇于 实践的热情。

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 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 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 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 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 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 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行的创新精神。一个好老师,不仅 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 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要做到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许多法则、公式、 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 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 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

因此,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如果脱离实际、要 求过高就会出现形式主义;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 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使学科 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 润万物。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 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 教师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 情操。例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 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 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 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有巨大的作用及 影响。

参考文献:
[1]李万军.追求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J].中国德育, 2010(7). [2]张永雄.德育及公民教育在香港课程改革中的理念、策略和实践经验[J].中国德育,2014(3). 新一代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