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剪彩 > 学分制条件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改革思路的价值体现_教务管理

学分制条件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改革思路的价值体现_教务管理

来源:剪彩 时间:2019-10-04 07:51:32 点击:

学分制条件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改革思路的价值体现

学分制条件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改革思路的价值体现 学分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它起源于19 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选课制,随后被世界各国的高校 竞相学习和采纳。我国最早实行学分制的是北京大学在1918 年,学分制随即成为了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焦点和热点。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分制逐渐成为众多高职 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议程。本文针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 况,阐述了学分制条件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改革 思路和对策。

一、学分制概述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 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 [1]《教育管理辞典》:“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育管 理制度。以学生取得的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习完成情况的基本 依据,并据以进行有关管理工作。”[2]《教育大辞典》:
“学分制是高校以学分来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育管 理制度,一般以每一学期的授课时数、实验和实习时数以及 课外指定的自习时数为学分的计算依据,根据各门课程的不 同要求给予不同学分,并规定各专业课程的不同学分总数, 作为学生毕业的总学分。”[3] 学分制有别于学年制,它以学分为计量单位,以规定的 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 学管理制度。归结起来,学分制被定义为: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 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二、民办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部分重点高校成为学分制试点,经过 一段时间的试行,学分制试点范围逐渐扩大,逐步进入各类 高校。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分制才开始在高职院校 进行试点工作,民办高职院校学分制的起步也就更晚了。

教育部2005年1号文中指出:“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 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教育部2007年2号文中再次 提出:“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 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 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推行学分制改革,已成为我国高校教 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学分制的本质是选课制和弹性学制,符合高职教育宽进 严出、学制灵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求[4]。民办高职 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了“高职教育以适 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重 要教育理念。学分制的出现,让民办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和 教学模式正好契合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满足了高职教育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为民办高职院校人 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学分制条件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新形 势 民办高职院校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教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初步建立起以服务学生获取 学分为目标的教务管理模式。

1管理过程的不稳定性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本质之一。基于这一要素,民办高职 院校就需开设大量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 展能力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的需求。学分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学生可根据 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就业需求等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 这一系列的条件打破了以往专业和年级的界限,导致在教务 管理过程中课程设置具有不确定因素,并且受限于教学资源 等客观原因,难以形成一种常态化发展。

另外,民办高职院校办学与企业的结合比较紧密,一些 民办高职院校还与企业合作办学,或建立定向培养班、订单 班等办学模式。此环境背景下,各专业进行课程设置时就需 要根据相关的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临时调整, 如增加企业文化讲座、企业专业知识课程、专业见习、顶岗 实习等,整个教务管理过程就无法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处于 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2管理对象的个体性 3管理方法的技术性 随着学分制的实施,教务管理过程中不稳定性和对象个 体性等客观因素的发展,对教务管理方法和手段要求越来越 高,每学期课表编排、教学资源调配、考务安排等具体工作,都迫切需要教务管理工作改变以往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运 用系统化、信息化的技术性手段来适应学分制条件下教务管 理工作的发展。

四、学分制条件下民办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改革的 思路及对策 1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学分制条件下,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 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中的各个环节,例如成绩录入、 补考、缓考、重修等,针对教学活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进行日常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 学分制下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选课制度 开设选修课程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课程比例相对均衡;
二是选修课程范围 要广,要囊括文科、理科、工科等,还要涉及丰富的各类专 业知识;
三是建立学科课程信息库,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

教务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选课管理制度,规定“选课 程序和手续”、“成绩考试与成绩录入”、“选修课细则” 等,对每学期学生选课的学时数、学分数和课程类别做出规 定,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选课自由。完善的选课制度能保证 选课的顺利进行,从而适应学分制背景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推行并完善导师制度 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和机制,有利于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但是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 一方面他们还不能透彻了解大学学习生活,不理解专业课程 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他们无法根据学分制要求独立地制定 出符合自身条件的学习规划,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 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较为薄弱,更加需要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另一方面,学分制让原来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模式变为以学 生个人为单位的模式,此时已淡化了原来自然班的概念,同 一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所学课程、上课时间、地点均不相 同,如继续按以往辅导员加班主任共同管理的操作模式,其 管理将会徒劳无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外,今后还要不断完善导师制度,明确导师的岗位职 责和业务水平,建立相应的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让导师 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在真正意义上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由此看出,完全有必要推行和完善导师制,通过导师们 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有所获、学有 所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职业竞争力,适应高 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五、结语 学分制作为一项新型的教育管理体制,它的实施是民办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大改革,它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管理模 式,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高职教育带来了 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要立足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统筹教务管理的一切积极因素,在学分制改革实践中 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从而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水平朝 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2]李冀.教育管理辞典[K].北京:中国三环出版社:
1989:17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