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护士节 > 课堂上存在的问题_学生课堂合作交流存在问题和发展的几个方法

课堂上存在的问题_学生课堂合作交流存在问题和发展的几个方法

来源:护士节 时间:2019-10-05 07:56:10 点击:

学生课堂合作交流存在问题和发展的几个方法

学生课堂合作交流存在问题和发展的几个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 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规定 强调了教学应以人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然而,在 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不敢或不愿意放手让学生 自主进行交流,习惯于用“输灌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导致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 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 的合作学习。

一、注重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空 间 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 三单元第一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带了很多教具 进教室,并反复向学生进行演示,分别讲解什么是面、棱长、 顶点等。课后,笔者问这位老师为何要讲得这么详细,为什 么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这 位老师解释说,这节课的教学概念多,要讲的内容也多,如 果让学生去探究,花费的时间较多,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学任 务。从教学方面来看,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理解抽象 的数学慨念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学生自己探究问题需要更多 的时间,这样就会超出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这位教师因为 担心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过长,导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愿意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与学的互动主要依赖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不能只 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在这节课 里,教师只要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或 者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用小棒去搭一搭长 方体、正方体,学生就能理解什么是棱、什么是顶点,然后 再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获 得的知识和体验才会是深刻的。

二、注重个人教学主张,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是 这样的。草原上有一对牧羊的老夫妇,家里养了77只羊。一 天夜里,丈夫看完母羊下崽后回到毡房睡觉,妻子问丈夫:
“母羊下了几只小崽?”丈夫听了反问道:“公羊有24只, 母羊比公羊多10只,小羊比公羊少1只,你说现在羊有多少 只?刚出生的小羊有多少只?哪种羊最多?”学生听完故事 后,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老师的身上。此时教师接着给学生分 析:“先看母羊和谁比,是谁多呢?计算母羊有多少只就用 加法。再看小羊和谁比,是谁多呢?计算小羊有多少只就用 减法。然后再把这3种羊拿来比一比,就能知道哪种羊多哪 种羊少了。”一个学生听完老师的分析后说:“其实不用计 算便可知道母羊的数量最多,小羊的数量最少,刚出生的小 羊有4只。”这位老师看着学生当众反对自己的分析方法, 于是马上打断学生的话并斥责说:“你能看出来是因为这道题的数据比较小,如果数据变大了,你就容易看错了,考试 的时候还是用老师的分析方法来计算比较好,这样才不容易 出错。”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面子容不下学生的独特见解,扼杀 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说明教师只注重按照自己的逻辑思 维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探索与交流,教学没有真正体 现课标中提出的“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理念。

其实,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教 学不断发展的动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 念,超越以“教学计划”“教学方案”为框架的课堂教学, 创设轻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学 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 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上文这道题的解法,教师只要 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分析过程,并与学生进行探讨,就会发现 学生解题的思路更为简单明了,且富有创新性。比如,学生 在说完后,教师可以请这位学生将具体的解题思路说一遍, 最后总结:母羊的数量比公羊的数量多,小羊的数量比公羊 的数量少,小羊的数量最少,求有多少只羊。只要将母羊比 公羊多出10只中的1只当做小羊,就可以列出算式:24×3+ (10-1)=81(只)。这样一来,教师既解答了问题,又肯 定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保护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三、注重个人思维习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感受 在复习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统计的认识》时,一位教师这样安排教学活动。先板书自己设计的一 道题目,题目的大意是这样的。给出公园里缆车一次可坐的 人数和相应的单价,以及公园中其他游戏项目的价目表,接 着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假如本小组成员一起出去玩, 应该如何计划。学生看完题目后,基本上没有任何形式的交 流,即便有个别学生发言,也没有根据题意说明问题。此时, 教师也没做任何解释。于是又出示了一个统计图(如下图所 示)。

接着提问学生:能否结合刚才的题目,在统计图的相应 位置标上单位量词(如人数、价格),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 还是保持沉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是由于学生平 时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少,缺乏创造性学习的自信,因而担 心合作交流会暴露自己的不足,甚至会认为如果自己说的不 正确会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因此不愿意去交流;
二是教 师对学生已有认知估计不准确,出题随意性较大,学生无法 理解老师的出题意图,造成师生之间无法交流。因此,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开展实践活动课,放手让学生操作,将 课堂还给学生,从活动中建立起师生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 自觉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实际上,在教学这道题时,只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后, 再要求学生画出统计图就不难了。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也不难 发现,根据条形图上的数据“9、8、7.5、6”可以判断“7.5” 这个数据不可能代表人数。这样,学生的疑问就会随着师生的交流及动手操作实践得到解答。

四、注重习惯性提问,忽视拓展性的交流 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二课《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学具模型,并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找出长 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学生结束操作后,教师提问:长方 形的边有什么特点?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不同点是什么?学生因为动手实践有了一定的感知, 纷纷举手回答问题,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长方形的对边相 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 角。至此,教师觉得教学效果不错,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 因而没有追问学生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教学中,提问是实现师生交流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因此,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只要学生回答正 确,教学就算成功了,也达到了师生交流的目的。其实,这 样的师生交流并不是真正的交流。以本课教学为例,教师在 教学时可以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分别找出长方 形、正方形的特点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折一折或画一画长 方形、正方形,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能力。课后,教师 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作业,比如,要求学生用细铁 丝分别做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10 厘米的正方形。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 到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是开放的,也是动态发展的,数学教学是一个 师生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因此,无论是师生之 间,还是学生之间,都必须学会相互交流、共同探索,这样 才能实现师生互动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一目标。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