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销售 > 思想政治进课堂 [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思考的旅程]

思想政治进课堂 [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思考的旅程]

来源:销售 时间:2019-10-14 07:54:25 点击:

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思考的旅程

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思考的旅程 一、以问题为引擎,发动思维过程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思维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人 智力活动水平的高低。杜威说:“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 思维始于问题,创造也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有了解决问题 的需要,思维才被激活。因此,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让学 生置身于问题之中。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不等于“满堂 问”,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问题发现、探究的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学习是个体与情境持续的、 有意义的互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创设什么 样的情境,与学生共同解决什么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 更多的是关注时政材料搜集与呈现,关注“话题”而不是“问 题”。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友芳教授强调,情境不 等于材料,情境是对真实世界详略不一的描述,若干条件的 综合。好的情境是源于真实生活,被结构化的(即按照教学 和评价目标,对真实材料进行加工改造);
具有典型性和普 遍性,富有张力和启发性的;
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条件可以由 情境内生的,即信息的支持是充分的;
情境的开放性和封闭 性两相宜;
饶有兴趣的;
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教学情 境的创设不是时政新闻材料的简单再现,而是根据教学内容、 教学以及评价目标,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的过程。以“文 化创新的途径”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笔者创设这么一个教 学情境:2015年,粤剧大制作——《决战天策府>火了。该剧取 材自3D武侠网游《剑网3》,在此基础上改编创作,是粤剧 与网游的首次跨界。在舞台表演方面,打破固有舞台空间, 增加观众的代入感,并且在坚持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大胆糅合 了变脸、特技、动画等元素,让观众耳目一新。从剧本、角 色、音乐乃至市场推广、售票形式均借力互联网思维,受到 青年观众的喜爱和追捧,票房大卖。截至2016年6月该剧已 完成全国巡演计划,完美落幕,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也获得 了2015年度“中国传统戏曲票房”、“中国新创传统戏曲票 房”双项冠军。该剧演出的成功给人们留下了思考。

引出探究问题: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剧演出的 成功给人们留下了怎样的思考? 上述情境源于真实的生活(笔者对粤剧生存现状以及 《决战天策府》的创作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并走进剧场观看 该剧的演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也具有典型性和普 遍性。以上情境紧扣本节课教学和评价目标,情境要素齐全, 问题由情境自然引出。问题既包含了对文化创新必要性的思 考,又包含了如何实现戏曲艺术创新的探索;
既有对旧知识 的回顾,又能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并把知识迁移到具 体的情境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一、注重逻辑思维训练,提升思维品质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 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 程的能力。逻辑思维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语言为载体, 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与推理。

近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全国新课标I卷)坚持能力立 意,以学科知识为载体,融汇学科思想和方法,增强对学生 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

如2016年15题、2015年12题、2014年38题第二问,39题第一、 二问,2015年39题第一问、第二问。文综政治高考要求考生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 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如2014年高考38(2)注重在分析基 础上进行推理,把握逻辑起点和终点,推导出从起点到终点 的传导路径。又如2015年39(1)则要求在理解三个核心概念 的基础上,理顺三者的关系,遵循“分析——分析——综合” 的逻辑思路进行推理。鉴于此,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加强 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1.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表现为在智 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 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以《经济生活》 课堂教学为例.不妨让学生代人各种主体的角色(消费者、 生产经营、劳动者、政府等),作出经济决策,运用分析、 比较等思维方法对决策作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思维的深 刻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根据情境中相关信息(时间、地点、条件、行为主体、对象)的变 化,调整思路,能够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思考问题,运 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政治生活》课堂上,可引导解 读某一社会现象或公共决策的影响,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思考、论证,进一步探求问题解决的良策。应注意的是,无 论是问题的探究或习题训练,教师不宜提供答题的万能公式, 以免形成思维定势。以2015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全国新课 标I卷)38题第二问为例:
材料二 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

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 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 62万亿元, 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 全警戒线为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 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本设问有两问,前一问不少教师撰文分析,在此毋庸赘 言。对于后一问“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的解答,很多师 生感到茫然。这主要囿于思维定势,照搬教材中相关的知识 点——财政的作用。“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其实是问“如 何发挥财政的作用”,可是不少考生照搬教材中相关的知识 点,答了“财政昀作用是什么”。情境材料中的“加力增效的部署”是解题的关键信息,通过对“加力增效”这一概念 的解读,可由其蕴含的信息,逆向推导出相应的措施。“增 效”是目的,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其二 提高使用效率。基于这两个目的,可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思维过程如下图:
本题中的核心概念是财政,财政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环 节,联系课本观点..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可生成第三 个答案要点: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 性。

3.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系统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有 序程度,以及整合各类不同信息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引导学 生借助教材目录,围绕核心概念,通过思维导图掌握知识的 内在联系,整合相关知识,使主干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也 可通过热点话题引出问题整合相关知识,引导考生在一定情 境下进行知识的构建。

4.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可以理解为 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表现为善于独立思考,注重研究新 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在课堂上,教师 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赏识学生的求 异思维。三年前,笔者执教“政府的权力:依法行政”这一 内容之前,布置学生就“僵尸车”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治 理措施。在授课时,笔者展示学生的调研成果,引导学生就 问题的解决补充意见。大多数学生从政府提高执法水平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一位学生则在不断深入的讨论中发现了问 题,询问教师目前有没有治理“僵尸车”的法律法规。得到 否定的回答后,他马上提出解决方案:立法机关应该多接地 气,在充分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 规,从源头上遏止随意弃置汽车、家具等大件商品的行为, 也让行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这一观点尽管超出了本课的知 识范围,但颇具建设性、前瞻性,别出心裁。如果教师急于 把学生推向标准答案,那么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来不及闪耀就 被熄灭。

二、在反思和质疑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经历了上一轮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不少教师为我们展示了风格各异的优质课,让人眼前一亮。

以某次优质课大赛中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必修二)一 课为例:该课例教学设计构思巧妙,教学资源丰富,师生之 间有着精彩的互动。执教老师胜似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 驾驭课堂游刃有余。在落实知识的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导向,引导学生理解政府、支持政府.并懂得向政府求 助。与会专家在点评该课例时除了不吝赞美之辞也不忘指出, 它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少了批判性思维,未免留下遗 憾。

在我国,批判性思维被不少人误读为批斗、否定错误思 想,也有人把批判性思维与负能量联系起来。其实批判性思 维是遵循逻辑规则,不断质疑和反省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以理性和开放为特征的理智美德和思维能力的结合。批判性思 维能力,在国际教育界被认为是创造知识和合理决策所必需 的能力。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视批判性思 维能力的培养。美国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曾说:“教育 如果不邀请人们检验自己的生活,则配不上教育的标签和称 谓。”她在阐述教育目标时多次强调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 评判日常生活问题。笔者认为,上述课例中的执教老师不妨 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生活,思考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还存在哪些 问题和不足,政府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为人民服务、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这样的问题,也许更能引发学 生的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是培养“愤青”, 而是让学生以建设者的姿态,审视、反思社会现象,以怀疑、 求真的态度,发现和分析问题,独立作出理性的判断及选择。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具 体酌社会生活背景,对理论、事物、现象的价值与功能进行 分析和评价,合理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不同的观点和立 场,不同利益诉求进行辨析、辩护与辩驳。有学者认为,辩 论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辩论的全过程中, 辩题的设置、观点的确立、正反双方的立与破,都需要批判 性思维。教师应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根据 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有思考价值的辩题组织学生辩论。比 如关于如何看待碎片化阅读、网络围观、中英教育模式的比 较等话题,既是社会热点又能引起思想冲突。教师可把这些话题加工成辩题,让学生在辩论中,碰撞思维,开阔思路, 从而对问题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精 神,在互联网时代,面对信息洪流,少一分轻信盲从,多一 分冷静与清醒。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