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讲座 > [感恩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合唱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感恩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合唱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讲座 时间:2019-11-26 08:01:00 点击:

感恩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感恩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感恩教育可从感恩、知恩、报恩、念恩四个层面 进行,使受教育者感恩动情、知恩于心、报恩重行、念恩化 性。通过思想引导、环境熏陶,受教育者形成感恩的心理、 强烈的责任、担当的品质、和善的人格。创新感恩教育宜改 “接受教育”为“自我教育”,“正面教育”和“逆向教育” 同时推进,把“强迫教育”和“断奶教育”等措施融入教学 管理之中。

关键词:感恩教育;
问题;
理论和实践创新 一、思政课开展感恩教育理论概述 (一)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和素养。

感恩是中华传统的人格内涵、文化积淀和内心信念的重要组 成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 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版)专章讲述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均能联系感恩教育,研究空间 和领域非常广阔。当今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践行感恩的状 况并不乐观,忘恩负义,虚伪浮躁之风盛行,有识之士忧心 忡忡。(二)从思政课角度,结合理论和实践研究感恩教育的 文章不少,但有影响、宜操作、出实招、显长效的成果不多, 这和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不相称的。(三)一些大学 生是非颠倒,“三观”尽毁,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甚嚣尘上,拒绝感恩,抹黑感恩。究其原因,在一些高校,感恩 教育存在缺启发少感动、缺激励少激情、时间短效果差等问 题。感恩教育要达成目标并落到实处,一定要从青年尤其是 大学生抓起,青年感恩则社会温馨,民族传承有望。高校有 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努力贯彻落实。

(四)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 需要。基于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研究感恩教育创新,可使基础 理论扎实,事例丰富,观点鲜明,达到求实创新的目的。总 之,感恩教育亟待创新,呼唤创新,贵在创新,成于创新。

二、感恩教育中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反思感恩教育问题症结 第一,感恩氛围缺失,家庭教育有责任,但根源在社会。

道德教育被遗忘、疏忽,家庭极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感 恩意识淡化的重要原因。孩子认为父母、祖父母的奉献理所 当然,扭曲了孩子的正常心理。第二,学校教育重智轻德是 感恩意识淡化的主要因素。有些学校,教师评价学生往往只 看学习成绩,忽略了道德品质和其他方面的表现。学校为追 求升学率,提高办学声誉,往往只抓学习和竞赛,忽略了学 生素质的培养,感恩教育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第三,在弘 扬传统文化方面,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往往只关注自我, 生活中欺诈现象屡见不鲜层,加之舆论引导乏力,感恩教育 空洞,严重限制学生感恩能力的提升。

(二)感恩教育必要性研究“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 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2]。感恩教 育是全社会的问题,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又一个“希望工程”, 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这项工作仅靠教育部门的努力远远不 够,全社会都应重视感恩教育,它是社会和谐的营养剂,应 该成为社会的必修课;
感恩教育需要补课,让人们懂得“滴 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 育意义深远,势在必行。

(三)感恩教育途径、方法研究 开展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理 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感恩、知恩、报 恩、念恩教育,使学生感恩动情、知恩于心、报恩重行、念 恩化性。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其他教 育者是主导。感恩需要教育引导、环境影响、化性修为,使 受教育者形成感恩的品质、心态和责任。(四)感恩教育和实 践的关系研究结合“感恩教育”专题教学内容,安徽某高等 职业技术学院常年在思政课实践环节开展写“一封家书”、 “给妈妈洗脚”、去肥西县桃花镇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去 舒城县棠树乡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等校内外感恩活动。通过 实践,深化对感恩理论的学习,他们还通过不断创新实践形 式,一步步丰富和提升实践水平。

三、努力创新感恩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感恩教育途径创新思考第一,从思想教育入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 点,譬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切实加强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 育活动,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 良好氛围。第二,融入教学管理。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 认知层面点拨学生知恩,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报恩,从素养 层面培育学生念恩化性。让学生知恩在心,感恩重行,用实 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社会,报效国家。第三,搭建教育 载体。人人感恩人人真,事事温馨时时春。在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和校园活动中,开展感恩专题教育、组织特色感恩活 动、开设情感教育课、开通心理情感热线、搞好特定节日的 感恩教育等等。

(二)感恩教育方法创新思考 第一,改“接受教育”为“自我教育”。以往的感恩教 育中,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感动的人和事。现在,“教师讲, 学生听”宜改为“教师讲,学生做”,直至“学生讲,大家 做,现在做”。学生设计感恩场景,明白地说出为什么感恩, 接下来,毫不迟疑地报答恩情。此法加强体验,增加直观, 加深理解,增强效果,使感恩发自内心,而不是做样子。第 二,“正面教育”和“逆向教育”同时推进。“逆向教育” 即“逆向思维教育”,《勉谕儿辈》云:“由俭入奢易,由 奢入俭难”。“由奢入俭”即“逆向思维教育”。过去的忆 苦思甜就是按“逆向教育”路数对青年进行教育,让他们知晓、感受老一辈吃的苦受的难,珍惜当下的幸福。第三,把 “强迫教育”和“断奶教育”融入日常管理。何谓“强迫教 育”?举例说,为了保证学生睡眠,宿舍断网断电。为了宿 舍安全,没收大功率电器。没有强迫,就没有第二天上课精 神饱满。没有强迫,就可能造成安全重大隐患。如果学生理 解校方良苦用心,就会配合学校,感恩学校。何谓“断奶教 育”?如暑期家里不给钱,学生尝试打工挣钱。再如尝试一 百元钱在城市生活一星期等,通过“断奶教育”,增加吃苦 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穷孩子早当家”、“自古英雄多 磨难”、“人生两杯水,一杯苦水一杯甜水”蕴含的深刻哲 理,感恩传授人生经验、激励他们成才成长的师长们。

(三)感恩教育作用创新思考 第一,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意 识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感恩教育有利于 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 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荣辱观、 价值观和担负的社会责任;
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善待自我,获 得他人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进行自我教育。第二,感恩教 育有利于文明、和谐校园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 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自觉做到明礼诚信,互相关爱, 情同手足。拥有感恩的心,学生才懂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 的劳动。才会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刻苦学习,全面提高综合 能力,适应未来的需要。感恩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培养道德自律的学生,同时可以促进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和 谐校园建设。第三,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群体人文素质提 升。人文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感 恩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人格,提升情商。在感恩教育的背 景下,可以有效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情感。[3]培 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 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家庭和睦。从社会而言,有利于社会 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总之,感恩教育能有效 地促进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文明美好社会的建立。

四、结语 成长,因为恩情滋润;
真心,因为感恩而实存。心怀感 激,美好明天,纯化未来。

参考文献:
[1]唐代陈润《阙题》诗句. [2]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3]何江.孔子教育思想的灵魂[J].遵义师范学院学 报,2013,15(3):71-74+7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