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方案 > 规划方案 >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历史演变及目标、内容、方法:高校学生工作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历史演变及目标、内容、方法:高校学生工作

来源:规划方案 时间:2019-11-13 08:18:49 点击: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历史演变及目标、内容、方法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历史演变及目标、内容、方法 有学生就有学生工作,中外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工 作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差异较大。通过梳理学生工作的变迁脉络,对学生工作 与学生事务异同进行辨析,着眼学生工作的发展趋势,理清相关范畴的逻辑关系, 特别是对学生工作内容:教育、管理、服务逐渐丰富过程进行描述,探讨教育、 管理、服务在学生工作中的地位,阐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目标实现和工 作方法进行分析,为明晰高校学生工作思路奠定基础,提出易记、管用的学生工 作思路以指导实践。

伴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校学生工作的范围不断拓展,目标不时修正, 内容日趋繁杂,方法持续创新。回顾过往、立足当前、展望未来,理清相关范畴 的逻辑关系,有利于明晰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路,既有理论价值又具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概念辨析 “学生工作”作为习惯用语,常见于高校内部口头及文字表达中,将“学生 工作”输入百度中进行查询,出现天量结果,有6260万多条,但没有出现对其内 涵和外延进行阐述的条目,主要集中在网站名、部门名、管理系统、计划总结方 案等方面。在学术研究中一般将高校“学生工作”表述为“学生事务”或“学生事务 管理”则更为多见,而“学生事务”或“学生事务管理”是外来词,为典型的美国式 述语。

“有的学者认为在美国学生工作称为学生事务,有的学者认为美国的高校 学生工作通常被称之为student affairs(学生事务)或Student Services(学生服务),与 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类似,有的学者持类似的看法,把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 和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s)意译为学生工作,认为美国的学生事务和学生服务 与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类似。”[1]在国内,“习惯使用“学生工作管理”、“学生思 想政治工作”、“高校德育”、“学生管理”等概念。尤其是对待“学生工作”这个概念 上,一些研究者指出美国的“学生事务”与我国的“学生工作”是等同或类似的。有 无必要使用“学生事务管理”这一舶来品来替代当前使用的这些概念。理论上虽无 争议,但从实践工作来看,并未显紧迫性。”[2] 对“学生事务”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学生事务是指学生课外活动和 非学术性事务,学生事务管理是指高校对学生事务的计划、组织和领导”。[3]有 的学者认为:“学生事务”(Academic Affairs)的概念是和“学术事务”(StudentAffairs)相对应的,学术事务通常涉及学生“学习”、“课程”、“教室”和“认知发展” 等,而学生事务则涉及“课外”、“学生活动”、“住宿生活”、“情感或个人问题”等。

[4] 一般语境,学生工作包含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有观点认为还需加 入指导,但笔者认为指导属服务的方法之一),学生教育强调的是思想政治道德 教育;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本规定所称学生管理, 是指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 规范。1995年颁布的《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和2005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 生管理规定》均延续了此概念;学生服务强调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成 长成才提供的各类帮助、指导。

笔者认为:学生工作是指除专业能力培养外,学校为学生发展提供支 持所有工作的总和,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 位提供的影响。与美国“学生事务”强调服务和学生发展相比,我国的学生工作对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加强化,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结合 树立学生发展理念,丰富学生服务种类,较“学生事务”范畴更宽、更系统。

二、高校学生工作目标、内容和方法的历史演变 关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阶段,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主要 有三段论、四段论、五段论、六段论四种观点。事实上,这些学者们的不同提法 并不矛盾,有的是起始时间不一,有的是研究角度不同,而同一时间段内所指称 的事件和特征基本一致。[5]在目标上经历了从替代父母制(In loco parents)到学生 人事(student personnel)到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到学生发展(student development)再到SLI计划(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的变迁过程;在内容上逐渐 丰富,至今演化至包含招生录取、注册记录、新生入学指导、住宿饮食服务、健 康服务、社团活动、学术指导、特殊学生服务、咨询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有学者 总结“可以分为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生活辅助活动和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的 管理等四个方面”[6];在方法上逐渐多元,并向专业化、专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建国至今,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目标、内容和方法都随政治环境发生变 迁,大至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建国至文革前:改造期 以1949年12月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改造教育战线知识分子的序幕拉开,1952年起高校出现政治辅导员,1953年起高校学生享受公费 医疗,1965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在这阶段,学生工作的 目标主要是将教师和学生均作为改革对象进行政治改造,主要内容是政治学习和 政治活动,辅予必要的留学生交流、公费医疗等,方法上学生处于一种单向被动 的接受管理和改造,主要是教育和管理。

(二)文革至恢复高考:无序期 由于在此期间国家和高校都处于非正常时期,高校教师作为重点改造 对象退出了高校的学生工作,军队对高校师生进行军训并参加学校各项工作,这 一阶段由于建国以来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被全面废止,学生工作的目标上较为混 乱和模糊,内容较为单一,即全面组织串联、批斗,方法上只有在招收工农兵学 员时学校复审阶段有依稀体现。

(三)改革开放至1989年:恢复期 1977年恢复高考,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开始恢复,1978年全国教育工 作会召开,明确了高等学校恢复统一高考以后,学校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 策性问题,教育部研究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 明确提出建立一支新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1980年4月,教育部、共青 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根据具 体条件建立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制度”。1981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1987年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 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规定在1987年入学的本科普通高等院校的新生中 全面实行奖学金制度和学生贷款制度。这一阶段,高校学生工作从形式和内容上 逐渐恢复学生服务内容,但受西方思潮影响严重,一定程度放松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较为松散。

(四)1989年至2004年:发展期 1993年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共同发出《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 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1999年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 工作会议,并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这 一时期,学生工作逐渐得到重视,内容上逐渐得到充实,特别是1989年“六四风 波”后,各高校更加重视学生工作,强调学风校风建设。这一阶段,按余桂红的 观点学生工作以刚性管理的方式存在,一直以“政治”为中心,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成为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生活、学习进行详 细规定,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奖惩行为的凭据,但学生在这些规章制度面前始 终是被“驯服”、“管教”的对象。

目标上强调培养“又红又专”的“四有”新人,内容涵盖思想政治教育、行为 管理、生活服务、部分助贷政策、团学活动等,方法上以教育和管理为主。

(五)2004年至今:改革期 随着高校从统一招生到双轨招生再到并轨招生,到2000年起全部交费上学, 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各高校学生工作面对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基本上还惯性式沿用原有体制机制运行。至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 对新时期开展学生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各高校对加强 学生工作措施进行了重新梳理,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职 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指导提高到新的重视程度。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理念的提出,使高校更加关注学生个体作为发展主体,学生工作更加注重服务功 能的开发和对人的尊重。

2007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从助学贷款到国家、 省、学校、社会参与的助学体系建设,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资 助。这一阶段,学生工作的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培养社会主义 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内容上看更加丰富,除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行为管理、生活服务外,加入了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 导、经济资助、保险服务、创业训练等,在团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 需要,结合全面学分制的逐渐普及,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兴趣、素质拓展平 台。方法上强调营造正向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优质服 务,调动学生内在发展愿望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高校学生工作目标、内容、方法的再认识 回顾过去、立足当前、展望未来,高校学生工作目标更注重人的发展 和内在需求、内容将更加丰富、方法更加多元更注重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

(一)高校学生工作目标的再认识“培养什么人”一直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之一,党的十八大报 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十七大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进一步 深化,为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的根本 任务是育人,立德树人,就是要求学校要按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青年共产主义者。立德树人既强 调了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也强调了成才要素的全面性,其核心是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 情操,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高校学生工作作为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必须明确,紧 紧抓住“立德”、“树人”两个关键词,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和引导学生, 使全体学生成为祖国和民族需要的人、个人成长期望的人、家庭社会期待的人的 和谐统一的人。

(二)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再认识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范畴一般被界定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成长辅导, 包括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形成,职业 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准备,个性素质优化等;二是学生日常校园行为管理,包括 校园秩序维护,学生的学习环境管理与课外学习组织、学习效果评价与奖惩,学 生班级、社团的领导与组织,学生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等;三是学生生活服务,包 括学生学业经济资助与助学活动组织,学生住宿管理与学生杜区服务等。[7]“教 育、服务、管理”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组织体系的三项职能,三者应该是相互糅 合、渗透的。服务是为了更有效地教育和管理,教育是管理和服务的目的,管理 是服务和教育的有效保障。[8] 高校学生工作内容上归纳为“教育、管理、服务”三个方面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虽然各自表述不同,但包含的内容基本一致。教育层面主要是让学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会正确全面系统认识社会的方法,形成一 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将个人的发展融入祖国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层面主要 是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谐意识和感恩观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 工作习惯;服务层面主要帮指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人格,为学生完成学业提供 必须的安全保障、饮食住宿服务和学习生活服务,为学生成长提供助困措施、提 高综合素质、发展能力、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和身心愉悦程度的相关服务,营造健 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谐共处的人际交往环境,增加学生与社会接触、共融的条件和机会,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长、和谐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三)高校学生工作方法再认识 “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的二分之一,也是学校改 革发展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传统的学生工作方法重教育和管理,轻服务与帮助,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网络为主的信息管理、控制、引导缺乏有效手段,对政治 思想教育方法和平台创新不够等。

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构建完善系统的学生工作体系,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制定完善激励和惩处相结 合的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加强“三风”(教风、 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从而形成优良校风,注重大学文化建设和对学生影响机制 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平台作用,发挥 各类学生组织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积极作用,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欲望调动其主 观能动性,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综合素质提升等 服务平台建设,结合学生特点和兴趣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QQ群等现代 交流平台引导和帮助学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群体的变化、技术的创新等,学生工作方法也必将 随之变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为目标的实现服务。

四、高校学生工作目标、内容、方法的逻辑关系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为解决公共问题所要 达到的目的和指标,它是系统目的的具体化,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规 范性和某些指标来表达,而标准则是衡量目标达到的尺度。内容,一是指物件里 面所包容的东西,二是指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三是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 和,与“形式”相对。方法的含义较广泛,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 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它在哲学,科学及生活中有着不同的解释与定义。

学生工作目标是学生工作所需达到育人标准的目的和指标。学生工作 的内容是指学生工作作为育人体系重要方面内在因素的总和。学生工作方法是指 为获得学生工作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和行为方式。

目标、内容和方法的逻辑关系从定义上可看出,是非常简单明了的, 内容围绕目标设定,方法围绕目标运用,目标是核心,方法是手段,内容是依托,同理学生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如此。

通过对学生工作内容历史演变的梳理和现实再认识,我们知道学生工 作的内容主要包含教育、管理、服务三个方面,由于对三者逻辑和辩证关系定位 不清,更由于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复杂(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服务 与被服务),适用多种法律关系调整,各高校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教育功 能不足、管理措施不严、服务水平不高的情况。

在多年实践过程中,笔者提出现阶段学生工作的思路:以安全保障为 底线,以行为管理为重点,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优质服务为支撑,以资源效用 为依托,以文化建设为突破,以多方力量为依靠,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涵盖了学 生工作的三项内容,明确了内容间的逻辑和辩证关系,树立了正确的学生工作目 标,阐述了学生工作的方法,八句话中两两押韵,做到了浓缩、顺口、管用。

(一)“以安全保障为底线” 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稳定是第一责任。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社会道 德滑坡(一切向钱看)、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家族独生子女、学生心理抗压力弱)、 社会贫富差距大(学生心理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学生不管年龄大小都按未成年 人对待)、高校扩招(管理幅度过宽)、大学城建设(校园面积大、周围环境复杂)、 执法软弱等综合因素影响,“校闹”问题日益突出。各高校在衡量学生工作成绩时, 以“出事”及“未出事”论“英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热点和 难点。所以学生工作首先是要保障学生安全,这是工作的底线。这里的安全包含 有学校的和谐稳定,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和法律安全,工作中要做好食品 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范工作,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提高防盗、防骗、 防投毒、防爆炸、防火、防外来侵害的意识和能力,开展“三生教育”,使学生树 立敬畏生命的意识,防止自伤自残自杀事件发生,严格执行校纪校规,防范学生 饮酒、打架斗殴、未假外出等。建立一整套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规范,通过综合 手段实现安全保障目标。

(二)“以行为管理为重点” 梳理安全隐患时,我们发现只要学校做好相关工作,可以有效防止群 体性事件发生,减少或杜绝外来侵害事件发生,学生安全事故更多的是零星发生, 主要有学生外出意外、学生间打架斗殴、学生个人自伤自残自杀、使用“违禁” 电器引起火灾等多发易发,防范起来较难。这就要求学校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和不良习惯,严格限制学生违纪行为,及时处理学生违纪事件,以点带面教育学生。

(三)“以思想教育为核心” 在严格管理学生行为时,由于宣传教育方式单一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 等原因,学生一般抵触情绪较大。加强思想教育是由学生培养目标决定的,也是 管理的现实需要,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违纪行为带来的后果及可能,才能让学 生配合学校的管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核心,要充分发挥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其它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浸润渗透作 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四)“以优质服务为支撑” 单一的说教难以达到教育效果,通过融服务于教育中,换位思考方式 服务学生,学生才易于接受。学生作为学校主体,有发展的内在需求,有接受优 良服务的要求和权利,这就要求学校强化服务,从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文化 享受、身心健康、就业创业、提升素质、自我完善等多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促进 学生发展。

(五)“以资源效用为依托” 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优质服务,都离不开学校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 条件、风清气正的校风、素质较高的教学管理服务队伍和资金的长效投入等,所 有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条件、人才储备、资金投入等都是需要考虑效益的,且 没有人、财、物的有力支持就难以做好学生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工作充分发挥硬、 软件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物质、人力、资金等资源,平衡使用提高使用效益, 特别是要建设好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党员、干部队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 他们的工作水平,激发全体学生的自我成长欲望,围绕学生成人成才提供有力支 撑。

(六)“以文化建设为突破” 要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建立长效的服务机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创造性,都需要学生工作整合力 量,注重校园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等的建设, 形成无处不育人、无人不育人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七)“以多方力量为依靠” 学生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单靠学生系统人员难以完成重多内容, 难以达到最终目标,加之有学生就有学生工作,所有的学校都有学生工作,这就 提供了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可能。要做好学生工作,就必须依靠政府、依靠社 会、依靠学生、依靠家长、依靠环境、依靠法律、依靠活动、依靠课堂、依靠现 代技术手段等,这就要求学生工作队伍要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有团队合作意 识,充分依靠各方力量,提高工作水平。

(八)“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工作思路中前六句主要针对学生工作的内容说明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七句主要针对学生工作的方法进行论证,说明方法是多元 的,是可挖掘创新的,在整合过程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八句最后着重点 明了学生工作的理念和目标,所有的工作内容和方法都是为目标服务的,只有树 立正确的工作目标,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实现学生 工作的价值。

通过总结、实践、完善、再实践的过程,学生工作思路、相互间逻辑 关系、工作脉络日渐清晰,学校学生工作队伍也易于接受,能有效指导学校学生 工作,经多年实践证明,做到了好记、管用,经进一步浓缩,笔者提出“教育当 先、管理从严、服务到点、方式求变”的学生工作思路,同样覆盖学生工作内容 的三个方面,并对相互关系进行了说明,教育是学生工作的核心,必须摆在优先 地位,对思想、行为、规则等都需让学生知晓,管理上必须严格公平执行各项规 定,建设优良学风,尽量消除安全隐患,服务是必须到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做 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方法上力求多样,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体现法无定 式的理念,综合来看,两种提法对学生工作的内容、目标、方法研究都具有一定 的理论意义,更有较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王国彦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20期 更多论文请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