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驻点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沟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沟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来源:驻点 时间:2019-12-02 07:56:11 点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沟通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沟通 一、加强衔接与沟通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更多各层 次高素质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理念急需转变, 管理模式急需更新,系统培养人才的制度有待加强,而加强 衔接与沟通则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结扣” 之一。

1.加强衔接与沟通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随着我国经 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对科技含量的依赖程度不 断提高,人才结构与内涵要求也随之发生转变,应用型人才 的不断高移成为基本现象。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日趋严格。这就要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思 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然而,由于 缺乏体系性等原因,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社 会的发展。一方面,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极 为缺乏;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又无法满足经济建 设发展的迫切需求。这就要求从体系建设抓起,加强专科高 职、本科高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衔接,构建贯通职业 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 质。加强衔接与沟通,使毕业生拥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 增加自身活力的同时,带动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构 成层次、功能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应是一个开放、多元、多层的系统,职业教育既应有专科、本科层次,也应有硕士、博士层次。职业教育可以在职业院 校中实施,也可以在普通院校中实施,还可以在专业培训中 实施,各层次的职业教育之间应构建相互承接的“直通车”,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应架构灵活转换的“立交桥”。这 样,不论哪类院校、哪种教育,都能够获得改革发展带来的 红利。

2.加强衔接与沟通是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教育的 终身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 多样化,不仅层次普遍高移,而且类型丰富灵活。职业教育 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只有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与横 向沟通,才能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只有健全 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建立教育学分 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才 能使“成才立交桥”贯穿于工作中,延伸到整个人生。各层 次教育灵活贯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 和专业培训协调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完备,这是我国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职业教育是繁荣经济、促进就业、 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体面劳动、建设 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就业导向需要融合于个 人的生涯发展中,每个人在不同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教育需 求,应给受教育者多种选择,并能够灵活转换,如此方可真 正提高教育的效果。只有加强衔接与沟通,才能建立起各种 类型、各个层次教育有机联系和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网络,才能使教育体系内部不同教育形式和教育类型之间相互渗 透、相互融合,不断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因此,加强衔接与 沟通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培养科学化的必然 要求,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也是促进 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3.加强衔接与沟通一直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追 求。构建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直是国 家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85年《中共中央关 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正式提出要逐步建立一个与行业 配套,结构合理,从初级到高级并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 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建立与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 样,从初级到高级又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具 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 重点在初中后开始分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职 业与其他教育沟通协调的发展,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 确立了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结构。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到“十五”末期初 步建成与市场经济劳动力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建 设满足终身学习需求,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的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适应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中高职协调发展 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 业教育的决定》着重强调要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加强 统筹、分类指导,激发活力,提高质量,全面推进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从基本框架、具体任务、机制创新、保障措施等方面 进一步明确,要求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 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 本科职业教育。

4.加强衔接与沟通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许 多发达国家都形成了适应国情的职业教育承接及融通方式, 学习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之间转学校、转专业途径流畅、 便捷,进出自由,交接灵活,学历与非学历、全日制与非全 日制并举,职业教育得到社会、家庭、学生的充分肯定和认 同。在衔接与沟通方式上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证书贯通式, 如英国和澳大利亚。通过颁布相关职业资格制度确认职业教 育与普通教育文凭等值,使不同层次职业资格与相应普通教 育文凭具有等值关系,并让二者具有升学与就业的同等效力。

职业资格的获得者由此可以取得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权利。

在职业资格考核过程中,实行学业认可、累计学分的制度, 确保职业教育资格与普通教育文凭的等值性有效实施。二是 内容贯通式,如美国、俄罗斯等。中、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大纲或课程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强调开展中高职之间的课程对 话与沟通,以整合中等和中等后的职业教育,加强这两级教 育之间的衔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和 质量。三是补习贯通式,如法国、德国。为了使高职更有成 效,专门由职业教育机构对中职层次毕业生进行一定时间的 专门补习,使之达到高中段具有的层次标准,从而实现中、 高职的灵活有效贯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的高校原则 上不设入学考试门槛,凡有高中(普通高中、专科高中、职 业高中等)毕业会考文凭或毕业证书者均享有高校入学资格。

二、当前衔接与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越来越大,来自国家政府部门和理论研究者的呼声越来越 高;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却遭受诸多质疑,面临招生困难、 办学水平较低、校企合作不深入、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等困境。

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极其重要的一点是职业教育的终结 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落后,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的类型优势不突 出。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的应用 型人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当前我国 职业教育却被许多家长、学生,甚至用人单位视为“次等教 育”,这种取向的社会共识彻底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 办学导向和培养目标上,各层次职业教育几乎都是封闭性的, 这与教育使“人”成为“社会人”“全面发展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的本质极不相称。普通教育倾向于知识文化 范畴,是以传授知识、学科学习为主体的教育体系;
职业教 育倾向于技术文化范畴,是以培养技能、专业训练为主体的 教育体系。当前,经济发展对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技术要求普 遍提高,技术文化教育的繁荣与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然而, 由于办学水平不高、缺乏办学特色等原因,职业教育的类型 优势远远没能发挥出来。人们对普通高校趋之若鹜,对高职 院校却表现得无可奈何。大众对职业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职 业院校的生源,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进 程和走向。只有树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文凭等值”的理 念,形成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类型价值的认同,确立职业教育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与普通教育相同的地位,才能为推进衔接 与沟通,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打通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社 会培训之间的通道,形成整个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2.学制不连贯,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上缺乏承接性。职 业教育系统学制的衔接不够通畅,导致许多毕业生没有进一 步提升学历的机会。这既不利于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最终使得职业教育缺乏可持续发 展的支撑,也失去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同。从发达国家的情况 来看,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都归属于“高等职业教 育”的范畴。要想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尽快 突破本科层次的瓶颈,搭建起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 彼此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直通车”。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口径的相互承接度,决定着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上能 否顺利承上启下。现行专业设置的口径宽窄不一,专业名称、 分类、要求也不规范,造成互相衔接的契合度较低、基础非 常薄弱。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主要有农林、资源与环境、能 源、土木水利工程、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医药 卫生、商贸旅游、财经、文化艺术与体育、社会公共事务13 类270个左右的专业。而高职专业数量较中职要少,一些中 职毕业生很难在高职找到对应或相近专业,有的为了升入高 职而不得不转换专业,有些由于专业的局限性而不能继续升 学。由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实践安排缺乏体系性,很多 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交叉重复,不仅造成教育资源与学习 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部分 中职只强调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对基本素质培养严 重忽视。一些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后,文化基础缺乏,很难 适应进一步的学习,与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差距 较大。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高职与中职本应体现出承接的 层次性,但事实上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按普通高中生的起 点来定位,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职很类似,存在重复训练 的现象。

3.招生录取、就业准入等条件保障不到位。当前,我国 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正在急速转型,数字化生产和生活技术 发展迅猛,产业更新换代升级加快,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 需求十分迫切。而同期学龄人口在相对减少,接受高等教育的可选择性有所增强,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要素不断增加, 社会人力资源流动在不断加速。但是,在“全国一张卷”的 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招生无法体现区分度。一 方面,报考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并不一定能在重视选拔性的普 通高考中胜出;
另一方面,他们需要展示的能力又没有通过 考试体现出来,难以被职业院校发现。目前只是高职院校和 普通高校对分数要求不一样,给人们造成高职分数要求低一 些、学生水平不高的错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对学生知识 结构及未来岗位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招生选拔方面需要各 有侧重。由于就业准入等制度不完善,在重学历、轻技能的 传统观念下形成的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行业协会缺乏行业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标准的量化和认定依 据,技能等级薪酬参考标准缺乏规范,技能等级与学术研究 等级相对应的资格聘用制度不健全,高级工奇缺与研发人员 效益低廉现象普遍,在职人员培训和接受教育的需求比较薄 弱,社会成员的非学历培训需求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 一线劳动者的经济与社会地位低,职校生感到前途渺茫,使 得职业教育更加缺乏吸引力。因此,急需将职业标准提高到 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及时倾听来自行业、企业、理论界等 各方面的声音,参考国际分类标准,形成动态化、精细化、 系统化的职业标准及严格的准入制度,优化教育结构,推动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三、深入推进衔接与沟通的对策 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就是要在最大限度地满足 当今社会期望和人民群众受教育需求的同时,使职业教育与 经济结构、就业形势相适应。加强衔接与沟通是建设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能在各层次、各类型教育之间求得一种 动态协调,发挥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作用,使得各级 各类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上实现内在统一,形成 优势互补的局面。

1.建构完整的学位序列,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有相应的学位制度来支撑。目 前,我国高职专科还没有设立学位,完成学业后,只能获得 学历而没有学位,这不利于高职教育发展。设立副学士学位, 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性奠定基础。一方面,满足接 受一定职业教育学生的需求,修完规定的课程学分后可以获 得副学士学位;
另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升学提供了通行证, 给有继续升学意愿的学生提供进入高一级教育的机会,形成 职业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畅通的“立交桥”。设立高职 专科副学士学位,构成了完整的高等教育学位序列:副学士、 学士、硕士(及专业学位)、博士(及专业学位)。四级学 位制度不仅完善了我国高等教育学位体系,能更好地与现代 教育、国际社会接轨,也使得专科高职与本科高职、专业学 位研究生有了承接的基础,还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 教育有了平行发展的前提。副学士学位有利于将专科与本科有效衔接起来,是打通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衔接与沟通的基 础。通过在专科设立副学士学位,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了平台,有利于为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 培训服务。与此同时,高职专科院校还应当与有关本科院校 签署转学协议及学分互认协议,以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转学和 课程对接。

2.加快推进高职本科发展,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

大力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一是将现有部分普通高等学校 改造转型为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二是将部分优秀的专科层 次的高职学院改造升格为本科层次的职业院校。目前更主要 的是前者,地方本科高校积极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 变,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这种转型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不仅需要高等教 育观念的转变,也需要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更需要政府政 策的推动与制度的保障。教育部2013年牵头组建了应用技术 大学联盟,目前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 型改革。高职本科教育类型是对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科技革 命性变化的一种主动回应,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高等教 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诸如德国的技术科学大学、美国的 技术学院、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印 度的工程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等,都是以实施高职本科教育 为核心使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相对应的两种类型,它 们应是平行的发展,对本科院校要进行分类建设。要加强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积极支持部分本科院校向职业型、应用 型本科教育转型。有条件的本科院校可以选择部分学院或专 业,与区域产业需求进行对接,突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 特点,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 有效探索;
也可以遴选一些本科应用型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 开展“3年高职+2年本科”(简称“3+2”)或“3年中职+4 年本科”(简称“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探索;
还 可以吸引民间资本,创新管理方式,推进民办职业型、应用 型大学建设。

3.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面贯通职业教育。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专业岗位的需要,培养具 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岗位 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学位。专业学位不是按 照学科门类体系培养人才,而是根据社会经济领域的产业、 行业、职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学位结合 专业领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 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提出并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方面工作的 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增强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力 度,灵活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深化教育改革,以更加有效地 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增强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加大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的力度,增加专业学 位研究生教育种类,扩大培养规模,提高专业学位的社会影响力,使高校在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目前,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 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鼓励更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攻读专业学位,以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 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学制上灵活机动,办学方式可以是 全日制也可以是非全日制。要突出应用型高端人才培养的特 点,通过联合办学、卓越工程师等项目,增强专业学位研究 生的培养水平。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方 面,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途径、新模式。学术型研究生 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培养学术理论型研究人才,专业学位则 以专业实践能力为导向,重视实际应用,培养在专门技术上 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端人才。德国的应用技术型高 校不仅培养专业硕士,还大量培养专业博士。我国在2011年 开设了5个专业博士方向的培养,这也标志着我国在高等教 育领域在建立两套研究生培养体系上迈上了一个台阶。学术 型、学科型与技术型、应用型协同推进,全面贯通职业教育 系列,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系统性。

4.建立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机制,加强衔接与沟通的统 筹管理。建立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机制,打破各自为政的格 局,构建交流协作、统筹兼顾的一体化协调管理体系,进行 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结合教育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的职 业技能培养标准,通过职教联盟、职教集团等方式,共同制 订一条龙式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制订相关专业大类有承接序列的指导性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所承担 的任务职责,科学统筹、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细化各 阶段相应的培养目标、评价方法和标准,通过课程、教材、 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一体化,推进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设 计。深化职业教育一体化改革,结合行业体系及职业集群确 定专业类别,在专业培养上衔接起来。各层次职业教育结合 专业系统,确定专业纵向和横向的网络关系。确定专业面的 宽窄,确定相应衔接的对口程度和衔接通道的宽窄,使高一 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能在前一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基础上 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专业建设系统规范化,按照各大类的 职业岗位情况,梳理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口径与路径, 突出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结合各层次职业教育在培养目 标及规格的共性,突出技能、技术应用型的特点。邀请行业 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衔接方案,构建系列化 的课程体系,使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相互承接。如中 职专业课程强调操作应用,重在初步建立感性概念;
高职专 业课程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重在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工 作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通过一体化的衔接,共 同合作制定相互承接关联的课程标准,确定循序渐进的教学 顺序和实施路线,有效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和整合性。

在文化基础课程上注重使各层次的知识点形成有机的融合, 以更有效适应学生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这样前期 阶段注重基础素质、岗位技能的教育,后期阶段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培养,既能增强学历上的衔 接,又能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深化招生录取和就业准入等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衔接 与沟通。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统一的招生平台,进 行中职与普高学分互换、学籍互转的试点,积极推进两类人 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种高考模式是目前传统的学术型人 才的高考;
另外一种高考模式是选拔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 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招 生统筹,探索综合评价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 等办法,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各类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 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机制。改 革现行对口招生选拔制度,调整考试科目权重,突出对技能 水平的考核。扩大职业教育自主招生的规模与自主权,以应 用型人才贯通培养为取向,完善优秀学生推荐升学制度。建 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受教育者的多次选择和在职学习 提供灵活畅通的渠道。加强职业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 沟通,不仅使部分普通高校学生可以转入职业院校学习,也 可以使一些优秀的、适合普通高校本科学习的高职学生进入 普通高校学习。制定转段考核测试办法和对口贯通分段培养 实施办法,逐步扩大“3+2”“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 院校的范围和专业的覆盖面,逐步实现“专升本”与职业教 育贯通培养模式的对接。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办法, 突出专业技能,增加应用型本科学生升入专业硕士的比例,加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衔接与沟通,进一步探索专业博 士培养,使职业类人才教育有更多、更大的空间,打通从中 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进一步创新职业教 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规范职业 资格证书的认定,把全日制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起来,鼓励 各级各类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建立一个涵盖职业 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及与之等值的学历(学位)资格与 职业资格(包括正式或非正规学习获得的资格)的国家现代 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框架。既在教育发展层次的纵向上建构完 整的“直通车”,又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别之间横 向上架设互通的“立交桥”,这样真正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 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整合功能的 优势。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