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政府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方式] 人才培养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方式] 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政府 时间:2019-10-07 08:00:40 点击: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方式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方式 电子信息产业是以人的智力劳动为主的高技术产业,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作为高职高专学校,人才培养如何适 应和满足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了解市 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未来几年,我国制造 业信息化投入将以18%的速度增长,特别是近两年制造业信 息化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河南 “中原经济区”、 “郑州 航空港经济区”、“郑汴新区”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电子 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空间,对电子信息技 术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更大的需求。通过提升高等职业学 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将对河南 乃至中原地区现代化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 力支持。

按照“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 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按 照“立足市场,依托行业,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凸显特色” 的建设思路;以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 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 养模式为先导,以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优质 实训基地资源为保障,构建“以能力为主线” 基于工作过 程的双证书制课程体系;加强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建设, 将企业项目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构建企业化的实训环境,培 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专业定位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服务” 作为宗旨,敏锐洞察和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和趋势。

在充分调研电子信息产业及相关电力通信行业的现状、未来 发展趋势、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具体的岗位职能 要求的基础上,在产教结合委员会的指导下,将专业职业目 标定位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电子产品的设计、 生产、销售与服务等,每一环节均对应相应的岗位群:如电 子元器件的生产岗位群,电子设备安装、检测、维护、维修 岗位群等。本专业的职业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 及技术应用能力。

2 人才培养目标 在产教结合委员会的指导下,与专家学者和企事业单位 技术人员对岗位群研讨的基础上,确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 业面向电子产品的生产与管理、电子设备操作与维护、电子 产品的检验与测试、电子产品的销售与服务,电子产品的设 计与材料采购、电力通信技术的施工和通信设备运行与维护 等岗位群。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 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责任意识;能掌握电子产品生产、销 售、维护、施工监测各个环节的技能需求,能应用单片机等 嵌入式开发工具设计简单的电子产品并不断地进行产品创 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施工维护能力和电子产品的设计创新能力,能通过必要的课程考试获得毕业证书及 国家职能资格证书。

3 人才培养模式 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 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通过“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顶 岗实习、车间进校等方式,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根据岗位群 必须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 系;基于工作过程,选择与重构教学内容;基于行动导向,进 行课程开发。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实施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专业课 程实验实训环节、车间进校的生产性实训环节和校企结合的 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环节中去,逐步完善紧密校企对接的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 构、教学任务和项目的选择、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环 境氛围的建设、教学监控与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校企 合作共同完成,形成德能一体、校企一体、工学一体的人才 培养模式。

4 课程设置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调研,确定电子信息工 程技术高技能人才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是电子企业的生产 与设计、销售与服务、操作与维护、技术和管理等工作岗位 群。根据职业岗位群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的特点,分 析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以及培养该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构建以“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课 程为主体” 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和教 学资源配置。课程体系设置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在产教结合委员会的指导下, 课程设置要达到基本理论要求,重点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 养。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安排三年的课 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遵循能力生长和学生学习职业技 能的规律,按照能力递进培养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强调教 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群之间的联系,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 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和实施。课程设置由公共基础课程 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素质和 技能拓展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之间可以进行必要的知识重构, 由专业专项能力的培养向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过渡,强调知 识、能力及素质的相互关联性,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2)专业模块群体化:为了突出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 培养的需要,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面,注 重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课程学习循序渐进,理论知识够用 为宜,避免过度深入。针对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培养学 生具备必要的文化素养,重点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专 业核心模块群以及内容丰富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拓展模块群, 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 术、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技术、电力电子 技术为专业基础应用课程群,以C语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编程与开发、ARM技术作为嵌入式硬件开发课 程群、以现代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电 力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作为电子技术的应用拓 展课程群。

(3)实训环节规范化:严格基础型实验实训教学,正 确使用实验实训设备,掌握实验实训的基本操作流程,书写 规范的实验实训报告,态度认真,数据严谨,能获得必要的 基本职业技能。强化车间进校的生产型实训环节,建立与企 业环境相同的生产车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艺流程, 注重产品品质要求,生产规范合格的产品,满足社会的需求。

突出顶岗实习,加深学生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认识,加强学生 的实践能力锻炼,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具有敬业 爱岗的品质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拥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及职业 责任感,实现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4)“双证书”课程普及化:根据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引入不同级别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施“双证书”课程教 育。例如电子CAD证书、电子产品维修工、单片机应用设计 师、ARM嵌入式程序设计师、PCB设计工程师、通信技术工程 师等,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和职业素质。

5 教材开发 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以电子产品制造、调试、 维修、检测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完善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教材。

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或工 作项目作为课程内容,开发项目课程。教材的编写必须联合 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必须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法,保证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

6 教学方法 本专业将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重视 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 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融“教、 学、做”为一体,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1)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环境下,以真实的工作任 务为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实 际工作,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项 目导向的教学;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通过参与式、探索式、引导文式和仿真式等教学 方法,建立并提供多媒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的 辅导答疑渠道,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师生互动。

(3)依托河南省重点实训基地的电子产品制作中心提 供的基于电工产品制作工作流程与任务,建设理实一体化教 室,开展以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4)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通过学生创新大赛、 电子制作大赛、电子维修服务等,使学生对电子产品制作过程有更深的体验。

7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人才培养方案评价、 人才培养过程评价、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实际上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完善以系为核心、 学校教学部门引导、企业行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将社会评价机构、行业企业的评价,与监控等外部教学质量 监控同学院内部的教学督导、评估与考核、学生评教和教师 评学等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相结合,以实现对专业教学质量的 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确保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8 结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个不 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的层次 不断发生变化,人才培养的内容也要不断更新,才可以满足 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骋.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2.12(2):27-3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