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县域 > 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 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 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来源:县域 时间:2019-12-03 07:49:13 点击:

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合同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合同 解除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关系 关键词: 合同解除 期待利益 差额方法 费用补偿 内容提要: 解除合同与请求期待利益赔偿是债权人借以维护自己利益的两 个主要手段。解除与期待利益赔偿两项制度功能上的差异以及解除的法律效果决 定了二者之间并无矛盾,从而可得并用。如果债权人解除合同,应依差额方法计算 损害赔偿。反之,在请求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只能依替代方法计算损害 赔偿。费用补偿是无从依通常标准请求期待利益赔偿时的一种替代措施。在此领 域,应辨明两个问题:已提供的对待给付是否属于费用;费用补偿与解除是否仅为 并用关系。

一、择一关系抑或并用关系 在合同解除与期待利益赔偿的关系方面,首要的问题是:债权人在二者的要件 均已具备的情况下,仅能择一加以主张还是可以兼采而并用之。在立法例上,采择 一关系立场者屈指可数,而以债法改革前《德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为代表,[4]采 并用关系立场者所在多有。多数国家采并用关系立场以及《德国民法典》对择一 关系始采而终弃的事实,已令人有并用关系立场更为合理的直观印象。然则只有 在对两种立场作全面考察后,人们方能明了并用关系立场的正当化根据何在,而择 一关系立场何以不足取。

(一)择一关系立场的产生及其历史根源 1.择一关系立场的产生 《德国民法典》的择一关系立场系承袭制定于1861年的《德意志普通商法典》。

该法第354条规定,在买方迟延支付价金且卖方尚未交付货物之时,卖方有三种选 择:请求履行合同并请求赔偿因迟延履行而发生的损害;为买方考虑将货物转售并 请求损害赔偿;放弃(abgehen von)合同,如同该合同未被订立。针对卖方迟延交付, 第355条亦为买方提供了三种选择:除请求赔偿因迟延履行而发生的损害之外仍 可请求履行;请求基于不履行的损害赔偿以替代履行;放弃合同,如同该合同未被 订立。这两个条文表明,无论卖方还是买方,如果选择放弃(解除)合同则不得请求 损害赔偿。该法的立法理由书对此项举措进行了说明,其指出,卖方选择放弃合同 表明其将事态视为合同根本未被订立,如同约定了消灭条款(Erlschungsklausel)。《德国民法典》原第325条、第326条分别针对履行不能、履行迟延的情形作 出规定,债权人可以因不履行而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解除合同。请求损害赔偿与解 除合同之间为严格的择一关系。[5]立法者采纳择一关系立场系出于两方面的考 虑:在法律政策层面上,其对于解除合同与请求损害赔偿并用所引发的特别的权利 扩展持怀疑态度;[6]在学理层面上,其与《德意志普通商法典》的立法者对于解除 效力的理解相同,认为解除权与产生于合同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相互排斥,原因在于 解除权与履行利益请求权不相协调。债权人利益借助选择权得到了充分保障。[7] 易言之,损害赔偿请求权与解除权有着不同指向,前者是要将债权人置于双方履行 了合同的状态;而后者则使当事人被置于如同合同未被订立的状态。[8] 2.历史根源 (1)法定解除权制度的发展 (2)一般的法定解除权的创设路径与失误 (二)并 用关系的证成 择一关系立场系由于历史原因在创设一般的法定解除权之时倚重拟制的解 除约款的结果,缺乏令人信服的理据。至于解除与期待利益赔偿的并用,则可以从 两个角度加以论证。

1.功能角度的论证 归根结底,解除制度与期待利益赔偿制度功能上的差异决定了二者间的并用 关系。解除制度的功能在于排除双方当事人的原给付义务、原对待给付义务。债 务人不履行之时,债权人对于不再要求其履行、自己也不再提供对待给付享有正 当利益;比如,借助解除,债权人可以通过从事替代交易等方式更为迅速、有效地维 护自己的利益;在对卖方交付的瑕疵货物尚未支付价款之时,借助解除合同,买方 可以不再履行义务而只是满足于请求损害赔偿,从而避免了诉讼之累以及卖方丧 失信用的风险。反之,债务人对于维系合同也可能享有正当利益;比如,债务人为履 行或准备履行已经支出了费用,此类费用将因合同解除而被虚掷;在市场价格下跌 的情况下,作为卖方的债务人,其货物贬值的程度可能远远超过瑕疵履行给买方造 成的损失。[19] 鉴于此,在平衡双方利益的基础上,法律应认可在债务人的不履行构成重大违 约时债权人可以不再接受债务人的履行。同时,基于双务合同存续上的牵连性,或 者说给付与对待给付的继续存在的相互依赖性,债权人可以不再提供对待给付。[20]解除对于合同义务的排除只是针对原(对待)给付义务而言的,期待利益的赔偿 并不因之而受影响。后者的功能在于使债权人处于债务人如约履行了合同的状态, 债权人通过订立合同所拟取得的利益借此得到了保障。无论是基于意思说还是基 于权利说,都不能否认在排除双方当事人的原(对待)给付义务的情况下,债权人被 置于合同得到履行的状态是正当的。解除合同后,债权人可请求期待利益赔偿,只 不过计算方法与不解除合同时有别。

2.效果角度的论证 解除与损害赔偿的并用关系尚可从解除效果的角度加以说明。以拟制的解除 约款为基础的一般法定解除权制度将解除的法律效果理解为消灭了合同,如同合 同未被订立。在解除效果的层面上,此种观点即为直接效果说。

作为基础关系的 “有机体”则与之相反。解除触及了作为整体的债权有机体,但并未溯及既往地消 灭其存在,而是引起了债务关系的改变,或者说债务关系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当事人免于原初的给付义务,同时在持续下去的债权有机体内产生了新的返还请 求权。[22]合同仍是新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基础,解除之后的法律关系并非法定债务 关系或适用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的债务关系。若采清算关系说,既然解除并未使 合同消灭,则解除与期待利益赔偿并无排斥性可言。[23] 二、合同解除与期待利益赔偿的基本问题 (一)解除与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的界线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