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党委政府 > 档案 >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_科学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小学数学解题策略_科学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来源:档案 时间:2019-10-31 08:03:38 点击:

科学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科学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摘要:“立德树人”视野下的数学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 便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 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 表现。它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其要点包含:勇于探索的 精神、科学求证的精神、敢于质疑的精神、积极创新的精神 等等。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意见》的文件,明确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素质教育呼唤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培养既有 科学知识又具科学精神的新时代公民。“立德树人”视野下 的数学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便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 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义 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情感、态度”的 目标中,或多或少涉及科学精神。同时,科学精神也是现代 人必备的素养,其要点包含:勇于探索的精神、科学求证的 精神、敢于质疑的精神、积极创新的精神等等。在小学数学 教学中怎样渗透和培养科学精神?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想 法。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科学精神在逻辑过程上强调步步有理,它要求在尊重事 实、遵循规律的同时,具有不断探索未知事物的求知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给学生提供一些数据或一些材料,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产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的例3:
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先围一围,再 与同学交流。

大部分学生围成了三角形,也有选择 8 厘米、5 厘米 和2 厘米的三根小棒的学生没能围成三角形。在学生展开讨 论后,教师允许学生换一根小棒试一试,又创造了第二次操 作和探究,学生纷纷发现——“把2厘米这根换成4厘米,可 以围成一个三角形。”“把5厘米这根换成7厘米也是可以 的。”“把5厘米换成8厘米。”“把2厘米换成5厘米。”… …教师追问:“将其中一根小棒继续延长下去,你有疑问 吗?”一位学生提问:“我想问,这根5厘米长的小棒可以 无限制地延长吗?”学生抢答:“5厘米换11厘米的小棒就 不行了,因为8厘米和2厘米加起来是10厘米,比11厘米短了, 就围不起来了。”“把5厘米换成比11厘米长的就更不行了。” ……大家在不断的操作与争辩中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 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课堂上,就是因为“换一根小棒试一试”,引导学生在 操作中思辨,在思辨中探索。这样的过程既满足了学生的求 知心理需求,又基于学生认知的需要,基于事情发展变化的 需要,诱发了学生新的心理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悄悄滋长。二、在寻求规律中培养科学求证的精神 科学求证,就是在不断证实的过程中去探索隐藏在现象 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数学教学不能满足于对结论的知晓,而 应该进一步地去验证结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数学学科的证 实,就是通过观察和利用客观事实或已有原理来解决是什么、 为什么的求证过程。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律”的内容由例 题引入:28个男生跳绳,17个女生跳绳,23个女生踢毽子, 跳绳的有多少人?接着,进入研究加法运算律的一般程序:
(1)解决问题,列出结果相等的两个式子,并组成等式 28+17=17+28。(2)观察比较,提出猜想。(3)举例验证, 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观察、发现几个等式的相同之处,进 而归纳加法交换律。教学时,我尝试增加了一个环节:引导 学生求证为什么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分别列竖式计 算28+17和17+28,观察两个竖式个位上的数,8+7和7+8。让 学生明白: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都表示15个一;

同样,十位上的数相加,2+1和1+2都是表示3个十,所以两 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其实,这就是利用数学中的位值原 理做出证明。

小学数学中的很多规律,学生一般都是通过不完全归纳 法得到的,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长期如此,学生在处理 一些特殊问题时可能会把偶然当作必然,把局部当作全部, 一定程度上会扼杀学生科学求证精神的形成。因此,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借助数学原理进行求证,将实践检验或证明求实 的态度和方法渗透其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是小 学数学教育的应然追求。

三、在引导追问中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 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质疑”,质疑精神主要表 现为追问和批判,它是批判性思维的表现。没有合理的怀疑, 就没有思考,更不会有科学的创新。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 生质疑是对真理的坚持,是发扬格物致知、辨明真知的精神。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 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计算出三角尺三个角的度数之和是 180°,接着分三个层次的追问展开教学。第一个层次的追 问:三角板上三个角的和是180°,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不是也是180°呢?第二个层次的追问:(学生自己用纸做 一个三角形)所做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第三个层次 的追问:用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板拼一个三角形,内角和还 是180°吗?整节课以问题“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为 主线展开学习,创设质疑的氛围,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三角 形的内角和进行探究和验证。

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引导质疑,学生在不断地反问和证 实后得到明确的结论。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也初步形成了追求真理所不可缺少的质疑精神。这样的 质疑精神无形中也会迁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在解决问题中培养积极创新的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任何领域都离不开创新。培 养创新精神要以现有的思维模式为基础,以提出有别于常规 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条件,在 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需求,改进现有事物或创 造新的事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用不 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以培养创新精神。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单元练习五 的第9题:
小丽从图书馆借一本《太空历险记》,共有132页。看 了5天后还剩72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如果只能借阅9天, 从第6天起,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这是一道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生常常难以理清 天数与页数的对应关系,特别是第二问,大多数学生都会这 样列式计算:72÷(9-6)=24(页)。此时,教师可适当启 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出自己对这题的理解。于是, 一位学生用下图表示自己的理解:
这个图一目了然,大家一下子就看懂了。

[本文转自 第—论文网代写教育研究论文] wWw.dYLW.nEt 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题意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 出新方法、新观点,体现了新思维。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 促使了创新意识的形成。

总之,“立德树人”视野下的数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要在深刻理解“立德树 人”内涵的基础上,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学 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把握时机,实现从数学教学到数学教育 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胡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策略研 究[J].创新人才教育,2015(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