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竞职演讲稿 > 【孤独症儿童学习活动中正强化物应用几个方式】

【孤独症儿童学习活动中正强化物应用几个方式】

来源:竞职演讲稿 时间:2019-10-06 07:58:32 点击:

孤独症儿童学习活动中正强化物应用几个方式

孤独症儿童学习活动中正强化物应用几个方式 一、引言 对于一个孤独症儿童来说,学习知识不是件容易的事, 激发绝大多数儿童学习的事物(如受到父母的表扬,模仿小 宠物游戏,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并不表现出激发孤独症儿 童学习动力的作用,因此,区别并使用更多外源性奖赏即正 强化物来激发孤独症儿童参与学习并对训练指导有反应是 很必要的[1]。

对成人和儿童来说,几乎任何一种行为,都有明显的或 不那么明显的目的性,例如,我们提问总是以求得到答案, 我们工作为得到工资,我们完成家庭作业以求升级,所有这 些后果都体现了强化的应用。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原则 阐明由强化后果而来的一种行为很可能发生。简而言之,一 个训练者如想增加以后其可取行为的发生就必须强化它。

最近20年来,在激发孤独症儿童学习动机时,我们对如 何训练指导包括孤独症状的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了大量学 习和研究。这些训练方法受ABA核心要素的指导并已被许多 控制良好的研究组证明有效。在选择强化物方面,也作了很 多有益的探讨,发现强化物若选准了训练时的效果较好,否 则效果不明显,有时还会背道而驰,增加很多情绪问题。因 此,正强化物的选择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孤独症概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

是一种以社会交往、言语及行为(仪式性或强迫性的刻板活动)缺 陷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 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 性疾病。它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 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且大多智力发育落 后及不均衡[2]。

孤独症是婴幼儿时期的全面发育障碍,孤独儿童之间的 个体能力差异极大,且具有多重学习障碍,他们不能像同龄 的其他儿童一样自然地学会东西,在学习活动中也缺乏学习 动机,这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有如下特点。

1.不明白生活经验背后的含义 孤独症儿童的世界多是由一个个的独立小节所组成,他 们不能将不同的事情组合或联系起来而形成有意义的概念, 也不能明白事物形成背后的原因及彼此间的关系。由于不能 从生活经验中学习到事物的相关性,所以会形成认知困难。

2.不恰当地注意事物的细节部分 他们往往过于专注事物的不重要部分而忽略了重要部 分。有部分孤独症患儿的视觉辨别能力较强,所以他们会观 察到环境中的细节而忽略了教室中的活动。他们的听觉较敏 感,因而能集中注意于一些细微的声音。

3.专注力差 很多孤独症儿童都有一定程度的注意力缺陷,或轻或重。

据很多研究发现,虽然引发注意力缺陷的原因可能都是一样的,因为神经功能不正常,尤其是大脑组织中传达神经无法 正常运作。但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缺陷和其他类型的儿童的 表现不太一样。由于孤独症儿童感观异常,因而他们会比较 容易分心。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不到一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 眼睛不看,或者是虽然眼睛在看,但是心思已经不在这了[3]。

4.思考方式较简单 孤独症儿童有独特的思考模式,这些思考模式经常为教 师带来极大的烦恼,如容易分心、固执等。他们的思考模式 有如下特点:难以理解事物的意义;
过分关注细微事物;
容 易分散注意力;
难以进行抽象思考;
难以整合不同概念;
难 以组织排列资料;
难以类化所学知识;
强烈冲动,过分忧虑;

感官、知觉能力不正常等。

5.较难有组织有次序地完成工作 由于孤独症儿童思考模式的特殊性,他们对同一时间内 分析一个以上的资料有困难,即很难有步骤地作出行动。

6.较难将已掌握的概念运用到不同的情况中 不论孤独症儿童智力水平如何,在言语理解上都有不同 程度的障碍:低功能孤独儿童因只有很少的词汇量,要获得 语词理解能力有极大的难度,而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即使掌握 了大量语词,由于缺乏整合和迁移能力,依然表现出语词理 解的困难。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将已掌握的概念运用到不 同的情况中就显得尤为困难。

7.学习动机薄弱,缺乏主动性,大多数活动均需提醒和适当帮助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都有兴趣范围狭窄、模仿力弱以及自 我中心的倾向,他们对一般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如玩具或口 头的称赞等)并不感兴趣,更难构成学习动机,而对普通人 觉得特殊或怪异的一些事情(如自我刺激行为或者反复操作 别人不敢兴趣的物品等)特别有兴趣,并能引起他们强烈的 动机。因此,他们往往毫无兴趣参与课堂活动,即使参与, 也常常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被动,甚至作出许多与环境 要求不适宜的、不恰当的行为反应[4]。

三、强化物概述 由上可知,孤独症儿童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学习活动中注 意力不集中,且动机薄弱,缺乏主动性,因此我们需要使用 强化来有计划地引导和调动其学习动机和主动性,使他们的 学习能更好地进行下去。强化是行为分析技术中最基本的一 种操作程序,它指的是利用强化物来增强某行为出现的频率。

强化物是指紧随个体特定行为而出现、能影响个体该行为是 否再次发生的任何事物或事件,它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继 某一行为之后;
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正强化物是 指个体所喜欢的任何事物或事件,又称“奖赏物”。正强化 物是提高孤独症儿童主动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强化原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方说婴儿咿呀学语时, 父母会不厌其烦地重复地教他“爸爸”或“妈妈”的发音。

一旦他模仿父母发出了该音,哪怕只是含含糊糊的只有父母能分辨清楚的发音,父母也会高兴地亲他,拥抱他,抚摸他。

高兴的神情也同样是写在脸上的:眉毛弯弯,会心的笑容等。

强化物可以是儿童喜欢吃的食物,如糕点糖果等;
也可以是 儿童喜欢的玩具或游戏,如积木等;
还可以是某些活动,如 郊游等。可见,强化物在生活中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用来增强行为的正强化物必须强力有效,它应具备以下 几个主要特点:易用;
能立即呈现在所需要的行为发生之 后;
多次使用不致于引起迅速的满足;
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等。另外,在选择强化物时,应选择孤独症儿童喜欢且不易 饱厌的东西,并应尽可能使用社会性强化物。

孤独症儿童的学习活动特点表明他们并不像普通儿童 那样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5]。因此,要想使孤独症儿童 的学习活动持续进行,就要正确发挥强化物的作用。强化物 在孤独症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兴趣爱好;
增强情感交流;
控制不良行 为,形成良好行为;
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机等。

四、在孤独症儿童学习活动中应用正强化物的建议 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康复训练师最怕的事情就 是孤独症儿童没有强化物[6]。而强化物这一词很容易给孤 独症儿童的家长带来误解。因为大部分家长都是非专业的, 对这一定义分析得不够透彻,了解得不够深,容易与“贿赂” 相混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强化物被错误地理解和利用,导 致了在自闭症康复训练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正确使用强化物可以让孤独症儿童得到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可以激发与提 高他们的“内在积极性”。

1.选择孤独症儿童喜欢并且安全的强化物 强化物要根据孤独症儿童的情况作选择,因为每个儿童 不一样,教者也不一样,那么选择的强化物也会不一样。因 为孤独症儿童的接受能力、理解力、爱好、兴趣都不一样, 所以我们在选择强化物的时候应该选择孤独症儿童喜欢的、 可理解的、能接受的强化方式。选择强化物时不可想当然, 要解放思想,善于观察,找出适合孤独症儿童的强化物。

一些热量过高或含有有害物质的食物,作为经常使用的 强化物就不太适合。如薯片、碳酸饮料,食用多了会对孤独 症儿童的身体不好,应尽量避免将其作为强化物,而要选择 那些即使大量使用也不会对其身体发育造成伤害的强化物。

2.使用自然强化物 “强化物”应该从“直接性强化物”慢慢过渡到“间接 性强化物”,最后转变为孤独症儿童本身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化为学习动力,即自然强化。“直接性强化物”包括食物、 其喜欢的玩具等;
“间接性强化物”包括精神强化物,如大 人的语言(哇,你真棒!)、动作(竖起的大姆指)、表情 上(笑容)的赞扬和肯定,孤独症儿童喜欢的活动,包括其 做不好却喜欢的比如拿着笔乱画等,这要靠我们平时多去寻 找和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自然强化物。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多选择使用自然强化物,让孤独症儿童适应、习惯 这些强化,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再遇到这些强化物时也能 同样起到强化的作用,也就是说自然的生活环境自动地强化 了他们。这不光能节省我们的精力,还能保证强化更加及时 充分,很好地帮助孤独症儿童将学到的技能泛化到日常生活 中去,所以在教他们学习某项技能时,应当尽可能寻找自然 强化物。

3.及时强化 及时强化的效果会更好,孤独症儿童会更加容易接受, 并慢慢明白其中的原因,以后会更努力,做得更好。比如家 长在没有特意教的时候孩子突然表现很好,那么我们应该放 下手上的事,对孩子进行及时强化。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 会无意识地叫妈妈、爸爸等,而教孩子叫时就是不会叫,那 么我们也应该反问下自己,我们有没有在这种无意识情况下 进行及时强化?比如家长也可以跟着孩子模仿发声,这也是 一种强化的表达,表达对孩子的肯定。

4.使强化物具有持续强化效果,不易饱厌 为了防止饱厌情况出现,建议矫正者在每次强化时只给 予少量的正强化物,避免多次使用引起迅速的满足。实验证 明,事前剥夺时间越长,强化将越有效。所谓剥夺是指个体 没有体验到正强化物。而饱厌指的是个体体验到这种正强化 物已达到了不再需要的程度。因此,适当地控制正强化物的 发放数量,可以保证正强化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最大有效性。另外,为了确保行为在达到目标以后仍能间歇性地受到 强化并保持下去,有必要在程序结束以后,周期性地对其行 为作出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1] 瑾心.生命的装备[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2] 刘昊.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教学[M].北京:华夏出版 社,2010. [3] 林永馨.特殊教育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4] 吕静.儿童行为矫正[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5] 许华红.行为改变技术[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6] 杨晓玲,蔡逸周.解密孤独症[M].北京:华夏出版 社,200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