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竞选演讲稿 > 积极心理学视角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浅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视角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浅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竞选演讲稿 时间:2019-11-16 08:18:06 点击: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浅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浅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主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及其基本思想,并结合目前消极心理学取 向下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目标片面化、实践形式多样但整合度不够等问题,在 积极心理学理论框架下提出了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包括丰富和深 化积极的个人体验、挖掘和塑造积极的个人特质、创建和营造积极的学校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重要着力点。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修订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作了具体阐释: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 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 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纲要》字里行间为心理健康教 育所指明的积极的发展趋向清晰可见,但是长期以来,在以消极取向为主流的心 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健康心理学教育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种种问题。基 于此,积极心理学相关概念的引入,必将以新的视角,弥补先前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的不足,为完善学生心理素质注入不竭动力。

一、积极心理学及其基本思想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率先 倡导,该理论以积极因素为着眼点,以追求幸福为主题,注重关怀人的精神价值, 强调人类自身固有的、积极潜在的建设力量,试图扭转心理学背离其研究宗旨、 即将转入病理学学科性质的局面。主张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 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提倡通过挖掘人类自身的内在资源,激发自身力量和优 秀品质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美好生活;关注处于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如何 在良好的条件下发展、生活。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其主要的 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积极的主观体验,二是积极的个人特质,三是积极 的团体和社会制度。

二、消极心理学取向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片面化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仅达到了使学生不受心理疾病 困扰的最低标准,无法满足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高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 偏离,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局限在个别、有问题学生身上,不仅埋没了其本具有的帮助学生“自我实现”的积极价值,反而凸显了其关注弱点和错误的消极倾向, 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前瞻性、预防性功能被掩盖,应用范围被限制在“补救作用” 的狭窄空间,削弱了其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正向力量的积极影响,不利于心理健康 教育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实践形式有待整合 目前各地学校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遵循的主体思路是以问题 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以消除紊乱为最终目标。在此观念指导下形成的 教育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对少数或个别学生的心理不适应和障碍问题 进行单一的咨询辅导或诊断治疗。这种方式有很强的针对性,但不免有使心理健 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同时,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问题着手,如 果寻根究底的话,有可能造成“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危险,若是以消除负性症状为 目标,则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难以帮助学生建构对对抗心理问题起根 本作用的积极的个人特质。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注重心理理论的讲授和 心理问题的预防。此种方法虽然有利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但学科化的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偏重影响学生的认知,对学生的主观感受,尤其是积极的个人体验引导 不足,难以深入触动学生心灵。

3)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包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举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设计心理情景剧等。灵活多变的心理健康活动能够充分 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性,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学校是打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旗 号开展德育工作,更有甚者是为了满足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的一时之需, 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总的来说,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消极心理学取向指导下虽 形式多样但有待整合,表现出对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调动不足、对学生充分认识 自身积极品质的引导力量不够、对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组织环境的创设 尚不完善等问题,实效性需进一步加强。

三、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一)丰富和深化积极的主观体验学校无论以何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都应该注重丰富和深化学生 积极的情绪体验,以此来催化其知、情、意、行的良好发展,帮助学生养成对刺 激事件进行积极解释的习惯,从而为发展学生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和积极人格 奠定基础。此外,学校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情绪变化,提高其体验积极情绪 和情感的敏感性,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由一种积极情绪启动其他相关积极情绪的能 力,形成多种积极情绪的共振效应,进而扩大积极体验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在接 受积极事件带给我们愉悦的同时, 通过主动的发现和用心的关注,来引起、延 长和增强积极体验。

(二)挖掘和塑造积极的个人特质 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积极心理品质越多,他们 对生活的满意度就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集 中在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开发、训练和培养。对于普通学生,注意发现其 身上的闪光点,多使用积极词汇给予鼓励和肯定,科学运用心理测验帮助学生关 注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建立自尊和自信;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简单地将 其看成被动的接受治疗者,而是将其作为具有自助能力和自我恢复功能的主动决 策者。

(三)创建和营造积极的组织环境 学生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环境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他们的个人 体验和积极品质的塑造得益于三者的通力合作,其中其主导作用的是学校。因此, 学校应创设积极向上的校风,构建和谐宽松、健康阳光的群体心理氛围,把心理 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和教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保健,同时 加强学校和家长和相关社会机构的沟通交流,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 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主力军,以家长为后援的多 位一体式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环境。

作者:杨灿 来源:智富时代 2015年11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