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竞岗演讲稿 > 我的国文老师_从《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寻找作文评判标准

我的国文老师_从《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寻找作文评判标准

来源:竞岗演讲稿 时间:2019-10-31 08:07:27 点击:

从《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寻找作文评判标准

从《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寻找作文评判标准 摘要:要学会在平时的阅读中寻找作文的评判标准,《我 的一位国文老师》是一篇极好的写作范本。在梁实秋的这篇 散文中,我们找到了好作文的标准,那就是写作文必须要有 筋骨,具体表现在精密的构架、丰富的素材、通畅的语言、 真实的情感、有效的技巧这五个方面。

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是见仁 见智。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我国古代有“《文选》烂,秀 才半”“能读千赋则善赋”之说,形象地道出了古人学习写 作的经验。韩愈在《进学解》中谈到自己的读书时说“口不 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鲁迅也说过:“文 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作的文章是由于多看 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阅 读对于写作何等重要。大凡优秀的作品,本身都在告诉我们, 文章应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只有熟读、多读名人大家的 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才能学到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并用于写作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何不在平时的阅读中寻找评判作文 的标准呢? 又一次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徐锦澄先生的形象 再次浮现于眼前:有棱有角的脑袋轮廓,秃秃亮亮的尖头, 方方扁扁的脸形,总是耸得高高的肩头,常吸溜鼻涕的酒糟 鼻子以及油渍斑斑的长袍。文章起篇,梁实秋寥寥几笔画出了一个相貌古怪的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奇特的老师, 却是知识渊博、语文功底深厚和极具人格魅力的。文中徐老 师的作文教学原则尤其让我感受颇深。“洋洋千余言的文章” “软爬爬的,冗长”“勾掉了一大半”“把虚泡囊肿的地方 全削去了” “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 虎虎有生气了”“剩下的全是筋骨”“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

该转的地方,硬转;
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 有力”“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 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这 些都是徐老师亲自传授给梁实秋先生的作文原则和作文技 巧。梁先生后来之所以成为著作等身的学者和文学家离不开 这些教导。

文中有关写作的三言两语,是当时徐老师对梁实秋先生 的谆谆教导,而如今看来对青年学生和爱好写作的读者同样 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一篇怀人的 散文,同时也是一篇告诉学生怎样才是好作文,如何写好作 文的极佳范文。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梁实秋的这一作品给 了我们答案:好作文的标准是要有筋骨,这才是我们的作文 真谛。

一、精密构架搭建好筋骨 “构架”,指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即我们常说的结构。

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骼。“正如结构两个字的字面含义,同 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材料多么优良,不管你的目的多么高尚,如果盖得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的。”日本 作家小林多喜二的这番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结构在文章中 的重要意义。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在结构布局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 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 忘记他。”用两个“最”总起全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而 接下来的主体更是围绕“印象最深”“受益最多”层层展开。

主体部分则结合事例,进一步塑造徐老师这一人物形象,结 尾部分再次点明主题,进一步写出对老师的崇敬与怀念。全 文完整有序,衔接自然,整篇读来感觉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任何文本都是具有完整、系统含义的一个或多个句子的 组合,读文章应该建立在整体意识之上,写文章也必须如此。

做到结构精密的方法,首先要布局匀称。注意开头和结尾的 相互照应,这样才能给人以整体之感。同时注意分段,不能 一段到底或者简单的三段式,中间部分一定要根据不同内容 或者表述角度划分出合理的段落层次。还要恰当安排文章内 容,做到详略得当,切忌头重脚轻。其次要注意安排段落。

段落的安排,一要服务于中心的表达,二要合乎逻辑的需要。

再次要注意巧妙衔接,自然过渡。衔接是利用一定的词语或 相应的句式巧妙连接,使文章前后连贯,脉络分明。过渡则 常常用在意思转折较大的段落之间。

结构是文章之“骨骼”,只有骨架挺立,脉络分明,才能造就文章婀娜多姿的美妙形体。

结构合理精密是好作文的标准之一。

二、丰富素材构造好筋骨 梁实秋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中就是较好地选取 了素材来刻画人物的。如写徐老师的有才气,主要运用这些 素材——(1)眼界宽: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 白话……(2)对作品领会深入、朗诵水平高:他把文字里 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宣泄出来了。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 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 原文意义的一半了。(3)修改文章老辣:徐先生最独到的 地方是改作文。选用素材合理恰到好处,丰富了文章内涵, 使人物更具立体感。

那么,如何选取丰富素材呢?需要——(1)多叙事少 空洞议论。用事实说话,记叙文多写些事例,议论文多举些 论据,说明文多做些介绍。(2)多细节少概括叙述。真实 源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记叙文要对人、物、景做细致的 描写,议论文要对论据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说明文则要对 事物做详细的介绍。(3)多真情少虚情假意。“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写作时,一定要写让自己有感觉的人、事、物。

(4)多角度少单一。多角度则事丰,单角度则事缺。写作 时尽量多角度考虑,以丰富文章素材。

素材丰富是好作文的标准之二。

三、通畅语言造就好筋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中的语言就颇为通常。文章 开头:“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无论是“我” 对徐老师的印象,还是徐老师给“我”的“受益”都达到“极” 的程度,所以用“最”。用词准确又何其精练。又如徐老师 “鼻孔里常常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也有时 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 “吊”有悬挂之意,而“挂”是指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 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上。两字意思相近,但在 主被动的运用上实有区别。梁实秋在这里用了“吊”字,极 其准确地写出了那两箸鼻涕“不由自主”的“可爱”状。进 一步想,那是因为老师思想集中于教学,没时间去擤,于是 就养成了很不文雅的“吸溜”鼻涕的习惯。这样,徐老师的 独特的且敬业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可见, 准确通畅的语言确实能给文章增添表现力。想当年,贾岛韩 愈两人对“推敲”的反复思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做到语言的准确通畅,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平 时广阅读多积累,确保写作时得心应手。二是写作前仔细观 察所要记叙和描写的事物,把握主要特征。写作时精心挑选 词语。同一种神态,同一个动作,同一种景象,往往可以用 多个词语进行表达,要学会筛选,选择那些确实能将自己的 写作意图表达出来,读者阅读后能心领神会的词语。另外, 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自然流畅。

因此,写作不一定要写长篇大论,一个词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一句戏谑,一段幽默,一束思想火花都可以打动 人心。洋洋洒洒的平淡之作易得,言简意赅的佳句难求。

语言准确通畅是好作文的标准之三。

四、真实情感成就好筋骨 真实情感往往能体现一篇作品的内在气质。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林清玄认为:
“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从感情开始,有真感情才会有 好文章。感情从哪里来?从感受、感觉、感动中来。如果你 是没有感情的人,那你就不要写作。”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 夫卡则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敞开, 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 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关注在里面。”真实的情感对一 篇文章来说非常重要。人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这是 先天的禀赋,不学而能。所以,情贵在真:
发自天性,出 于自然。从这一点说,虚情、矫情、煽情、造情等等,都是 不可取的。写一篇文章之所以一向都强调写“真情实感”, 道理也真在这里。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绝对是抒发真情感的典范。梁实 秋先生一生中所遇名师绝对不少,但唯独对徐锦澄老师念念 不忘。文中用了“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 今不能忘记他”的语句,“至今”“近五十年未见了”,但 梁先生在“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阅读整篇散文,我们读到的是徐老师在梁实秋先生心目中非同一般的地位以及他对老师的历久弥深的情意。徐老师给读 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因为这个人物本身极具魅力,更因 为梁实秋对徐老师的情到深处。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激情 的产物,唯有这样,才能打动人。梁实秋用真情实感让徐老 师活在了每个读者心头。

如何在写作中抒发情感?当然需要借助丰富多样的表 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写作文时,要在充沛的情感之上,学会 灵活把握句式,灵活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做到语言整饬,气 势酣畅。

情感真实深厚是好作文的标准之四。

五、有效技巧练就好筋骨 精妙有效的写作技巧是一篇文章的装饰品。

[www. DyLW.net/yuwen/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 精妙有效的写作技巧是好作文的标准之五。

综上所述,五个标准构成了一篇有颜值的作文。文学有 美丑之分,作文自然也有优劣之分,只有把握好作文的标准, 才能写好作文。热点透视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7年第1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