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护士演讲稿 > [职高类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的教育策略] 问题学生的策略研究

[职高类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的教育策略] 问题学生的策略研究

来源:护士演讲稿 时间:2019-10-29 07:53:46 点击:

职高类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的教育策略

职高类问题学生教育案例的教育策略 目前,按照学校的招生情况,我校每年的三年制职高的 录取分数线在全校各专业中属于低分段,班级中有相当一部 分是“问题学生”。所谓“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 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思想、认 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的学生。[1]怎样正 确对待“问题学生”,处理“问题学生”及转变“问题学生” 是职高类班级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几年笔者连续担任了几届职高班的班主任,班级管理 难度大,任课教师无法正常组织授课,班级各项常规指标较 其他性质的班级均有明显差距。班主任不论白天还是晚上, 心里时时刻刻都紧绷着,担心班级学生有事情发生,尤其是 担心班级里最操心的一些“问题学生”。笔者结合自己多年 的班主任工作,在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方法做了一些探索及尝 试,现列举几例“问题学生”的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给中 职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素材。

一、行为问题类学生 一)学生外在表现 杨姓男生,16岁,该生在校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寻衅闹事、 打架斗殴、上课大声讲话,屡屡违反课堂纪律、不服老师管 教、顶撞老师,严重破坏课堂秩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笔者发现该生思维活跃、头脑聪明,但对教师有较强的敌对 情绪,遇事不论对错,誓死抵抗,不愿“低头”。运动会上表现积极,较为高调。后跟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得出该生的 这些行为与其强烈的表现欲不无关系,目的是为了引起同学、 教师的关注。

二)采取的措施 1.多给此类学生安排工作。针对该生可能是想表现自己, 笔者让他到办公室为教师服务,如分复习卷、领取模型教具、 送材料甚至打扫办公室等,让该生在学生中有“面子”,有 “炫耀”的资本。不出意料,该生毫无怨言,工作每次都完 成得很不错。笔者适时表扬,并向办公室其他教师高调推荐 该生。有任课教师提出:“杨某,你做事能力还行,我们都 看到了,你们班主任很欣赏你;
可你上课一点也不配合老师, 专门捣蛋,让老师很为难啊。”笔者跟任课教师沟通后,故 意让任课教师在办公室教育该生。)杨某听后,很不好意思 地摸摸头。而笔者看看他,朝他瞪瞪眼,表现出惊讶的表情, 然后摇摇头。

2.深入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刻意的培养训练, 该生已熟悉笔者的很多工作,成了得力的小帮手,而笔者与 该生的距离随着平时的亲密接触,已不再那么的遥远。这时, 笔者借着夜自修值班前的空闲,找该学生到办公室单独谈心。

首先,肯定他的工作能力;
其次,简单分析师生间的关系, 纠正他无故与教师“为敌”的不良心理状态;
第三,指出他 的一些不良表现,将不良表现分类,一类是很容易改正的, 一类是短期较难改变的。笔者在平时的班会课上经常让学生自我分析,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看待自己,扬长避 短,让自己成长起来。因此,分析他的优缺点他很配合,并 不反感,且能正确领会笔者的初衷。这样,我们约定好先把 容易改正的缺点改掉,如上课不随意违纪、服从教师管教、 不顶撞教师等,其他的慢慢来。笔者跟进了解情况,阶段性 地点评其表现。

三)产生的效果 对该生采取有意识的接触培养、高密度的关注后,该生 上课时故意大声讲话、嘲笑教师或同学的现象明显减少,偶 尔违纪时,教师对其提出批评,该生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不再对教师表现出强烈的敌意。随着工作能力的增强,该生 在班中担任了纪律委员一职,在班中角色的改变,使他完全 改掉了以往的不良表现。

二、学习问题类学生 一)学生外在表现 陈姓和刘姓男生,均为16岁,这两位男生在校的主要问 题表现为无心向学、无故旷课、上课睡觉,经常不完成作业, 并因此跟教师对抗,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
任课教师尤其对 他们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感到头疼。后与两位学生家长联 系,发现两个学生的家庭有这样的共性,即家庭条件较优越, 溺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既然孩子不爱学习,对 孩子的学业也就不作期望;
两家家长还经常帮助孩子撒谎请 病假。其中,刘姓男生,经常因为不想做作业,而向家长提出退学。

二)采取的措施 1.与家长进行沟通,统一战线。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 是独生子女,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满怀期待的。虽然, 经过小学初中九年的教育,这两家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已经 失去信心,但希望孩子能够进步、成长的心是不会变的。笔 者跟家长作好沟通,让家长理解学校教师的做法都是为了学 生着想,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让家长配合学校老师作好 学生的工作,而不是一味地帮助学生欺瞒学校,只要是为了 孩子好,家长都很积极配合,同时也很感谢学校及教师。

2.跟任课教师作好沟通。部分任课教师非常反感学生不 能及时完成作业,或完成质量较差,在班中经常批评他们, 也经常向笔者抱怨。笔者将班级学生的中考各科成绩,尤其 是这两位男生的中考成绩及其家庭情况、个性特征等信息向 任课教师作了说明,让任课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底子实在 弱,笔者和任课教师一致认为不能苛求学生,要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计划,达成对他们在学习 难度和作业质量上降低要求的共识,尤其是这两位学习类 “问题学生”,更要降低要求,让他们在学习上有喘息的空 间,并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笔者 也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他们的近况,将从任课教师那里得到 的信息反馈给两位学生。

三)产生的效果采取措施1个月以来,学生感觉上课轻松多了,上课内 容有些能够听懂了,作业量不大,学生也能工整书写、认真 完成。而陈、刘两位学生虽然不能保证上课期间注意力始终 集中,但比起原先有了很大进步,至少不无故旷课、经常请 病假了,更没有因为作业问题而向家长提出退学。

三、心理问题类学生 一)学生外在表现 王姓和季姓男生,均为16岁,这两位男生在校的主要问 题表现为随意说谎、情绪波动大、极度孤僻且经常离家出走, 其中王姓学生还有自伤自残的行为。与两位学生分别谈心后, 笔者了解到王姓学生父亲无工作,对其有家暴行为,母亲一 心工作,早出晚归,对其不闻不问;
季姓学生父母离异,跟 父亲及奶奶生活,而父亲常年不在家且有自己的生活,季姓 学生的生活费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跟家长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后,笔者发现家 长还是爱孩子的,但因为家庭的种种特殊原因,家长对孩子 的爱没有显性表现,家长不知如何关爱孩子。这两位学生的 共性是对父母都有较大的怨恨,感觉父母不爱自己,自己是 多余的,内心极度纠结、恐慌,学生感到孤立无援,长期压 抑彷徨,产生心理障碍。

二)采取的措施 1.家长、教师、学生面对面沟通。这两个学生的问题显 然来自其家庭,孩子与父母之间从没有正常沟通的习惯,彼此有点冤家路窄的味道。家庭问题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创伤 也会慢慢愈合,心理障碍会慢慢扫除。笔者将学生家长与学 生约在一起喝茶聊天,当然,在此之前,征得家长全力配合, 鼓励家长大胆明确地说出自己对孩子的爱。第一步:笔者坦 诚布公地向家长陈述学生的怨恨与心声,希望家长做出相应 的解释,以获得学生的谅解;
而对于16岁的学生来讲,有些 大人之间的事,只要家长讲给他们听,他们还是可以听懂并 理解的。第二步:询问学生对家长的解释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尽量让学生倾诉心中的委屈、不解与怨恨。第三步:共同让 步,找出解决办法。笔者根据家长和学生交流的情况,提出 可操作性建议,要求家长无论多忙,都必须尽量关心孩子的 学习生活,要把对孩子的爱表现在实际行动上,严令禁止家 暴这样的非法行为。而孩子也试着对父母之前错误的关爱方 式给予宽容,也以显性的爱回报父母。

2.跟学生一起展望美好未来。经过近10年的班主任工作, 笔者清楚仅通过教师的努力是不大可能彻底改变一个家庭 惯有的生活方式的。心结是解开了,可如果家庭环境没有大 的改变,学生回去后对父母的怨恨虽减弱,可仍然会对父母 感到失望。于是,笔者通过班会课、个人谈心,让学生了解 到自己即将跨入社会,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 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一个成年人,将不再依靠父母、依靠 他人,完全可以告别伤心过往,通过自己的双手,构建幸福 的小家庭。但前提是不怕吃苦,学好技能,学会与人相处,让他们了解到在学校学习及生活的意义。

三)产生的效果 首先,这两家家长终于知道原来自己也是有错误的,而 且错得离谱。在这之前,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很辛苦,而孩子 有吃有喝,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无理取闹、跟自己作对, 比人家的孩子差远了,殊不知孩子心中的幸福诉求跟自己原 来没吃没喝的时候不一样,不知原来自己也比别的家长差远 了。经过沟通,两位学生的心里平静多了,遇事后的情绪波 动也不那么大了。随着家暴的终止,王姓学生也没有了以往 的自残行为。其次,通过帮助学生展望未来,平时多关心他 们,多与他们交流,两位学生也似乎没有了那种惶恐感,他 们对笔者表现出明显的喜爱与信任,在办公室帮忙做事时, 有时还能跟笔者开开小玩笑。笔者深知,一个学生的转变, 非一日之功,不能操之过急,教育是个持久的工程。针对这 样的心理问题类学生,只要笔者找到问题根源,从源头探究, 对症下药,充分利用他们在校的时间来积极引导他们,通过 各类活动、适时的肯定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成就感,随着 他们长大、毕业、工作、结婚,相信他们会逐渐从家庭阴影 中走出来。

以上各类“问题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实际有交叉、混 合的现象,但不论哪种情况,教师对他们首先得有爱心、责 任心和宽容心,再加上一些教育的智慧及技巧,耐心等待, 就一定会有花开果熟的一天。参考文献:
[1]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6. [2]王汉前.浅谈中职“问题学生”的教育[].清远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廖红菊,彭青.中职“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 策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3). [4]谭雪燕.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教育 教学论坛,201329). [5]刘新梅,姜明清,薛魁国,等.中职院校两位女学生 的教育案例分析[].学生教育,20121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