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环保演讲稿 > 新媒体政策【基于新媒体时代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

新媒体政策【基于新媒体时代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

来源:环保演讲稿 时间:2019-11-10 08:04:35 点击: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2年1月16日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 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 69.3%。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时政、纵观世 界、分析事态的最重要的方式,对其价值取向、政治态度、政策分析能力的形成 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教育空间,创新教育途径 是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最佳战略选择。

一、新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平等性、传 播速度的快捷性、传播过程的互动性等特征。当前,新媒体正渐进地改变着传统 教育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建构、价值判断甚至文化认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 息中心(CNNIC)调查统计,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 96.1%。新媒体的普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其思想行为出现了一 些新变化。

(一)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1.新媒体广泛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手机拥 有率为100%,已实现“人手一机”,接近半数的人还同时拥有其他电子产品,这 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各种媒体中,受调查学生最近半年 使用最多的媒体种类依次为:网络手机媒体为70.3%,杂志为14.9%,报纸为8.0%, 电视为4.2%(注:调查学校学生宿舍未安装电柳,广播为2.0%)。

2.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 国内外形势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媒体占70.6%,其次是电视媒体占20.8%。新媒体 成为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和方式。绝大多数学生都有通过新媒体技术 手段辅助学习的经验,经常使用电脑和网络查资料的占63.2%,用于浏览时事新 闻的占到55.7%。此外,在校大学生平时接触网络频率较高。在受调查的学生中, 每天上网2小时以上的占4.7%,每天都上网的占20%,经常上网的高达52.9%,而 很少上网的仅有22.4%。

3.手机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新媒体技术手段中,手机这种集通信互动、娱乐消费、阅读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 性平台最为重要,几乎和大学生群体的曰常生活融为一体。随着3G通信技术的 发展,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地使用飞信的占49.3%,聊QQ的占69.0%,上 微博的占34.0%,看新闻的占55.3%,玩游戏的占17.1%,看视频、小说的占19.6%。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呈现出的问题趋向 1.个性化突出,但价值取向较模糊。新媒体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个 性化的服务,使大学生找到了更多交流表达的载体和方式,极大满足了青年人彰 显个性的需求。然而,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不良信息和文化很容 易在网络上传播泛滥,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近年来,张扬 无度、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得到追捧,部分大学生虚度人生,不知该追求什么, 只要欲望不要理想,只要渲泄不要升华。

2.交流表达自由,但社会责任感易缺失。新媒体构建起了一个信息开放自 由,交流隐匿虚拟的广阔交际空间。便捷的手机、QQ、博客、电子邮件等新媒 体有利于扩展人脉,构建更为广泛的社会关系。但是,丰富的新媒体技术在给大 学生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很容易模糊现实社会与虚拟生活的界限,使其以 一种随意和游戏的心态对待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在网络空间中,法律、伦理道 德和社会交往规范都很难找到实际的落脚点,这种高度的自由性和虚拟性很容易 使自控能力相对薄弱的大学生放纵行为,丧失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此外,过于 热衷虚拟交往,也会造成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背离,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3.情感宣泄容易,但心理失衡增大。当代大学生乐于通过虚拟的、非面对 面的新媒体手段结识朋友、表达自我,获得现实生活中极难达到的情感交流和满 足感。这给大学生及时地倾诉和宣泄不良情绪提供了机会和场所,有利于促进他 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但在新媒体环境下,诸多不理想、不如意可以被掩盖、粉饰 甚至逆转。部分学生沉醉于网络迷雾,难以清醒地面对现实人生,从而引发心理 危机,造成心理失衡,形成诸如人际关系障碍、安全焦虑、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

二、新媒体环境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作用是积极的,是得到肯定的。我们在调查 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持肯定态度,表示 从中受益颇多。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 当代大学生的需要,43.3%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总体不高、教学实效性较差,65.7%的学生感觉教学手段单一制约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 的发挥。根据调查,我们认为新媒体时代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多元传播渠道增加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难度 以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课堂、报纸和电视新 闻。随着新媒体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渠道得到拓宽,各种信息铺天 盖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们更喜欢借助新媒体获取信息、进行 交流。他们善于利用手机网络、QQ、MSN、微博、电子邮件等新媒体进行交往、 传递信息。这种信息多元的传播渠道无形中增加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难度。当人 们接收到一种信息后,很难判断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特定的区域与时间内, 如果信息的内容与人们某种情绪的渲泄相符合,则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2011年因日本海啸发生的中国人抢购食盐事件。2011年3月11日西 太平洋国际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袭击日本,导致了核电站 爆炸。网上立刻传出买盐防辐射的谣言,随后全国各地上演了一次抢盐热潮。突 然之间,多个城市的商店超市的盐被抢购一空,一包盐的价格从1元飙升至5元、 10元,甚至20元。虽然相关专家即时站出来辟谣,但抢盐风潮持续。传导链条正 是人们熟悉的渠道一网络社区、QQ、MSN“天涯”、猫扑网、水木清华社区、QQ、 MSN用户等构成了抢盐风潮的网络主力。新媒体时代,真理在网络谣言面前也 显得苍白无力。这一事件足以表明新媒体多元传播渠道给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的 难度。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新媒体资源的缺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资源丰富、渠道多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的是我们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利用新媒体资源较为匮乏,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性。当 前,形势与政策教育在课堂上仍以讲授灌输为主,课下无非就是演讲、征文等传 统活动模式。方法的单一、呆板和手段的落后,使得学生感到枯燥,降低了内容 的价值与意义,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新媒体覆盖世界的每个角 落,信息的传递速度、范围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的状态下“形势与政策”教育已处 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对传统教育特别是课程教学模式产生了“反 感”,大多数学生选择“走媒观网”的认知方式,对传统形势与政策的学习敷衍了 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如今,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最常利用的新媒体无非是多媒体课件,最直观的素材无非是图片资料,其他诸如如何利用QQ聊天工具、如何建立红色网站并增 强吸引力、如何使用手机飞信、如何开通微博等新媒体来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尚 未得以广泛应用。

另外,影响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者不主动开发、利用新媒体资源的因素还 体现在现行的评价手段上。在评价手段上,目前许多高校的评价方法仍然相对原 始简单,多以传统的试卷考试形式为主,并且成绩往往不计入学生最终成绩档案。

这种考核体系很容易造成教师没有压力地教,学生没有动力地学。即便只是为了 成绩,多数学生也只会为了分数而端坐在教室里死背书,从而背离了形势与政策 教育的初衷。

(三)不平衡信息传播和接收给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更大的挑战 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是正面引导,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接受、理解并遵守党 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摒除不良思想的影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 班人。但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多元的信息传播渠道和信息传递的即时性、迅速 性,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且存在“敌强我弱”的现状,这给形势与政策 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域名总数为775 万个,中国网站总数为230万个,中国网页数量为866亿个。866亿网页中的信息 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冲击力极大。加之当前的大学生厌烦说教,具 有叛逆性的特点,他们对正面引导的信息缺乏关注度,反而热衷于对“反面不良” 信息的传播。

药家鑫事件便是一个典型案例。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 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8刀致其死亡,其后药家鑫在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 年1月被判处死刑,6月被执行死刑。看似简单的案件由于网络、QQ等新媒体的 助推在当时曾闹得沸沸扬扬。药家鑫案被害人家属代理人张显通过微博和博客发 布大量有关药家背景的言论,称药家鑫是富二代、军二代,药家很有背景。其粉 丝近8万人,各种跟帖不计其数。在当时情况下,法院、检察院等权威机关发布 的声明几乎无人关注和相信。《人民日报》也曾专门刊文谈药家鑫案,称公共言 论应有边界“未经证实的传言,岂能借助网络,任意传播?又岂能编造谎言,煽 动情绪,制造对立,施加压力,干预司法?”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对于关注度较高的社会热点事件,怎样用真相去引导 大学生,避免没有根由的信息传播,是新媒体环境下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的又一 巨大挑战。三、新媒体时代形势与政策教育途径 面对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我们应该主动出击,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形势 与政策教育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一)充分利用资源,合理选择方法,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吸引力 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技术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了门类齐全、资源丰 富、极易获取的海量教学资源,并可以通过网上论坛、博客等形式进行即时的讨 论和交流,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因此, 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形势与政策教育应围绕大学生群体最关心的国内外形势和 热点问题,建立网上形势与政策数据库,把文字、声音、动画效果融为一体,将 深奥晦涩的信息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内容;
可以针对每一时事热点设立专题资料库 与网络论坛,通过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料链接,化枯燥为丰富多彩,引导大学生正 确思考;
还要广泛利用网站、多媒体、博客、手机飞信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多角 度、多层次通过案例教学法、互动研讨法、时事评述法等方式,努力构建双主体 互动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拓展教育空间,开展互助交流,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应有阵地意识,有学生的地方就应该发出教育者的声音。

当前,新媒体正以出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占领大学生群体,其构建的巨大的信息和 网络沟通体系,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和空间,这就为高校形势与政 策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广阔的空间平台。为此,高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 牢牢把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 教育平台。比如,可以围绕“红网体系”建设专题微博群、手机报等教育平台,在 围绕课程讲授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学生思维观念、行为 规范的引导。

运用各类技术工具和手段的关键是有效互动交流。一方面,可以在形势与 政策教育网站上设定各类师生交流版块,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这类交 流板块的设置可以采取热点论坛、在线答疑等方式,组织开展引导式学习和讨论 互动。另—方面,除专题网站互动外,积极利用一切新媒体手段,构建自由交流 的场景与平台,创建与学生思想引领、成长成才紧密相关的主题网络论坛与网络 社区,开办微博客,建设网上会客厅、议事会、沙龙等,力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注重人文关怀,形成教育合力,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渗透性 新媒体时代,形势与政策教育在策略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即尊重大学生 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差异性与个体多样性,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 想接受规律,把握其心理特点和成长成才的需要。

1.要注重人文关怀,运用青年的语言、青年的方式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帮 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疑惑与困难,针对大学生思想变化,采取危机干预,以 纠正大学生潜在的思想偏差。

2.推进以实践体验和自我教育为主的“渗透式教育”。研究显示,社会实践 活动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鉴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这 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高校应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需,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基 层开展实践,鼓励他们到改革开放的大课堂中去汲取营养,让他们在实践中受教 育、长才干、作贡献。不过,与参与社会实践相比,通过新媒体手段让大学生们 对所感所学进行交流互动、宣传实践则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组织学生 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倘若将新媒体技术贯穿于各种实践性学习的始终,可以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立专门的社会实践版块,负责发布 各类实践活动信息与心得体会,可以采用手机报的形式定期给大学生发布相应的 实践知识和信息,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类媒体抒发自己的实践感想等等。这样,通 过即时、互动的信息发布与交流,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持 久性,可以使大学生在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自觉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并使 之内化于自身的实际行动中。

3.利用各种教育要素,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效力的发挥非单一力量所能完 成,新媒体时代的教育更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既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合作, 又有人、物、环境的支持。仅就学校内部而言,文化、环境、服务、管理、教学 都具有育人的功能,需要全面联动。换句话说,新媒体时代,教育者要有意识地 利用各种教育手段与教育要素作用于教育对象,使其在“无意识”中自然而然地接 受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内化,形成自己的习惯并表现出来。这 才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与最佳途径。

作者:李合亮,王辉(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