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电力演讲稿 >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主题整合例说|古代诗歌散文选修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主题整合例说|古代诗歌散文选修

来源:电力演讲稿 时间:2019-10-23 07:54:48 点击: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主题整合例说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主题整合例说 [摘要]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 文欣赏》作为例子,探讨选修教材优化整合的方式。提出“主 题整合”的教材处理设想,通过“主题整合——教师精讲 ——学生自读——拓展阅读——问题探究”的操作模式,达 到优化选修教材使用方式的目的,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6746058(2016)010005 在人教版的系列选修教材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 赏》受到许多学校语文教师的钟爱,作为高中阶段选修教材 的首选,甚至有的省份在制定相关教学指导意见时,将其作 为必选教材。但和其他选修教材一样,在使用这本教材的过 程中,教师们遇到很多难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 是该教材收纳的古代诗文篇目众多,“诗歌之部”和“散文 之部”两个部分合计收纳诗文48篇,按照教学安排,这些篇 目需要在一个学段,也就是半个学期,不到10周的时间内完 成,课时紧,任务重,完全落实有难度;二是教材选文主要 按照文学欣赏方法归类编排,虽然每个单元都做了赏析指导, 提出了一定的教学方向,但是大多表述过于抽象,主题界定 和教学指向模糊,有的单元教学要求与所选篇目对应不明晰,略显粗糙,教师们很难以此为依据组织教学,更难上出选修 课程的要求。因此,笔者提出对教材进行“主题整合”的设 想,以期达到教材的优化,使选修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一、主题整合模式 这里所说的“主题整合”,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对教材所选篇目按照一定的主题重新调整编排,然后采用合 理的操作模式组织教学,依序完成各个主题的教学任务。

二、主题整合例说 下面我从三个主题角度,举例谈谈我对《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这本教材的整合设想和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1. 以名家巨匠为主题 以名家巨匠为主题整合教材,则要求在基本了解作家生 平经历的基础上,厘清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把握其风格流变 的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赏析,形成对其人其作 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从而获得更加鲜活的阅读体验。整合示例一:
主题篇目(含部分必修及课外篇目)探究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蜀道难》李白被“赐金放还” 前后作品风格产生了哪些变化? 杜甫《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秋兴八首》 (其一)《登高》杜甫晚年作品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情怀?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种树郭橐驼传》 《捕蛇者说》《永州八记》柳宗元是如何运用艺术形象寄寓 情感志向的? 纳兰性德《长相思》《木兰词》《浣溪沙》《菩萨蛮· 忆旧》纳兰性德作品传承了宋词的哪些艺术特点? 2. 以文学史序为主题 文学的发展有其清晰的脉络,尤其中国古代诗文的发展,更强调传承。我们传统的文本教学,大多将单篇作品置于一 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讲究单一文章的挖深讲透。这种看 起来精耕细作的讲读方式,由于忽略了作品的时代性和历史 性,很难引发学生共鸣。比如秦汉文学,其所处时代的久远, 必然使学生与作品间存在隔阂。如何弥补这样的隔阂,让学 生透过艰涩的文字,把握作品的“古拙之美”(李泽厚语), 是教师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其实,只要我们把这些作品放置在文学史的语境中,便 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解读空间。

整合示例二:
主题篇目(含部分必修及课外篇目)探究 秦汉古韵《湘夫人》《国殇》《诗经-采薇》《离骚》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气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魏晋风流《拟行路难(其四)》《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如何理解魏晋文人的思想境界? 盛唐气度《春江花月夜》《燕歌行》《将进酒》《从军 行》盛唐时期的诗歌有怎样的艺术特点?有宋一代《一剪梅》《扬州慢》《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 作品在艺术特色上有何异同? 3. 以情感体验为主题 拿“宦游”一类诗文来说,作品或记录羁旅所见,或抒 发贬谪愁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十分常见,也非常重要的题 材。在必修阶段,学生对这类作品比较熟悉。如果在选修阶 段,教师能将此类作品集合起来,由一篇到多篇,由多篇到 一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把握此类作品的基本写 作手法及艺术特色,这对学生掌握鉴赏此类作品的一般方法 是大有好处的。

整合示例三:
主题篇目(含部分必修及课外篇目)探究 家国《登岳阳楼》《书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满江红》古人的“爱国” 精神有哪些基本内涵?爱情《一剪梅》《长相思》《诗经·静女》《钗头凤》 古代诗词表现相思之情有哪些常用手法? 宦游《长恨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过小孤山大孤山》如何理解古代文人仕途与文学成就 的“二律背反”? 悼亡《祭十二郎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项脊轩志》这几篇悼亡文章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异 同? 以上所提及的三个主题,打破选修教材本身的单元设置, 突破了选修与必修、课内与课外、诗歌与散文之间的界限, 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将教材重新整合。突破了文选形式在 讲授时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特点,使作品本身、教材本身处在 一个开放互动的语境中。

选修教材“主题整合”的意义显而易见,从“三维目标” 的层面来看,能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综合于每一个主题的设计与实施中。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依据教师的个人特点、气质 禀赋、知识涵养,选择不同的主题组织教学,是彰显教师文 学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更能培养教师的大课程 观,开拓教师视野,真正做到教师与课程的同步发展。从学 生的层面来看,在这些主题的实施和体验过程中,他们真正 成为课程的参与者,既从全局上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几个重 要方向,又能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知识的积累、方法的领会、 情感的体验和素养的提高。

当然,这些主题不是固定的,各个主题既各有侧重,又 相互渗透融合,甚至主题本身也是开放的。每一位教师都可 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条件,制定个性化的整合主题,从而 形成自己独有的、富于个性色彩的课程规划。这将是教师们 在课改实践中最大的成长和收获。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