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保险演讲稿 > 试论文化的本质定位及其哲学理论基础|王东岳道论的哲学本质

试论文化的本质定位及其哲学理论基础|王东岳道论的哲学本质

来源:保险演讲稿 时间:2019-11-22 07:58:18 点击:

试论文化的本质定位及其哲学理论基础

试论文化的本质定位及其哲学理论基础 这些年来‘文化”一词运用得非常时髦,然而,运用‘‘文化”这一语词表 达的具体内涵越发极不同 一,甚至同一学科对文化的定义都不同。请看如下定义:
(1) 文化是“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如“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这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普遍所见的) (2) “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 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 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3) 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 思想、感觉和活动的方式”。(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 (4) 文化是人的“行为规范和模式”。(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 斯) (5) ‘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 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 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 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科拉克洪) (6) 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这是存在主义 的描述)(7) 文化是“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 合体。”(这是考古学的诠释) (8) 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这是政治学的规定) (9) 文化是“财富”。现代汉语词典中普遍所见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 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 育、科学、宗教等。” (10)”文化就是社会”。(英国人类学家R.弗思) (11)文化是与自然相对的“人化”。(这是哲学意义的文化) (12)文化是一种生命感染力的精神价值,它往往以一种美好的形式在 社会上传播。(余秋雨) (13)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 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这是从外延上来规 定文化含义的) 文化的含义远不止上述这十几种,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 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可以说,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想给它下一个严格、 精确并且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这不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事 情。为什么说给文化下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是不可能的呢?这就需要首 先理解文化的本质定位的哲学理论基础。因为事物本质是由实践定位的,文化定义涉及文化本质,文化的本质定位也取决于实践;要想理解文化概念的不统一,就 得必须懂得事物本质是由实践定位的理论及其方法。

我们所面对的宇宙是一个动态的复杂开放的物质统一体,人们根据实 践需要从不同角度来对其研究和认识,元哲学将宇宙一分为二,用物质和意识关系 进行概括和研究;天文学研究宇宙的宏观天体演化和发展规律;物理学从物体、分 子角度来进行研究;化学从原子角度来进行研究;数学从宇宙物质形态空间数量关 系角度进行研究;政治经济学是从生产关系角度研究宇宙中人类社会经济现象的, 如此等等。这种研究结果,概括成本质和规律,形成学说,都是由人类不同的社会实 践需要定位的。

第一,本质是由实践定位的事物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质。辩证哲学认为, 事物的质既是多样的又是多层次的,由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事物 内在的多样和多层次的质是没有本质和非本质之分的。这就好像原因和结果,因 实践而确定了某一对因果关系,原因和结果是分明的,_旦将它们融入普遍联系和 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之中,它们原本在一定条件下界限分明的各自角色就模糊了, 也许康德不懂实践的作用或者没搞清这种辩证哲学,于是便认为“物自体”,是混 沌一团的东西,最后导致了唯心主义。诚然,在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 条件下,事物内在的多样和多层次的质虽然没有本质和非本质之分,并不是说它们 彼此没有关系,各质之间的关系还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事物中多层次多方面的质 在特定的界限或范围内,可以分出确定的地位或关系。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面, 事物中多层次多方面的质又是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相关联的。在这 种关联中,事物中本来在特定的界限或范围内明确的那些质的地位或关系便不存 在了。在此为根本的质,在彼则可能是非根本的质。鉴于事物多层次多侧面质的 地位或关系在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中的不确定性,要想将其地位或关系规范为本 质或非本质等,必须有一个客观的定位者,否则,是不能用本质和非本质范畴给予 规范的。这种客观的定位者是什么?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者是不清楚的。“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 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 方面去理解。”m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的这段话,就包含了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不清楚事物本质是由实践定位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蕴含了这种思想,然而,对事物本质是由实践定位这种思想阐述最明确的还是列宁, 他指出:辩证逻辑要求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来考察事物。“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 ……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一包括到事物的完整 的‘定义’中去。这里“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联系”是指事物某种质与人发生 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由实践来确定。根据这种联系,人们可以下‘‘定义”。学过 形式逻辑的人都知道,定义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既然如此,便可 推出,事物的本质是由实践确定的。实践是这样规定事物本质的,当实践主体由 客观原因而需要某种事物质作为解决某个矛盾的方式或完成某项任务时,该事物 的这种质即上升为本质地位,具有了本质属性。而与这种质相关联的事物中其它 方面的质,则处于非本质的地位。事物中多层次多侧面质在特定条件下明确的地 位或关系,构成了本质或非本质关系的客观基础,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则将事 物多层次多侧面质的地位或关系以实践目的和现实要求确定出来,这是形成事物 本质和非本质关系主体性和现实性的前提。这就是说,人类对普遍联系和无限发 展的物质世界本质和非本质方面的认识总是与其实践水平相适应,总是取决于其 特定的实践目的和现实要求的。而某事物因实践介入后,其本质一旦确定,这事 物的其它层次和方面的质即刻便确定为非本质了。

第二,强调本质的实践定位并不表明本质是主观的。因为本质首先是 一种质,这种质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某物可以有 许多质(杯子、武器、烟灰缸等等),由人们不同实践需要可分别将这些质中某 种质定位为本质,但仔细考查,便发现其杯子、武器、烟灰缸等质,是与其内在的 结构分不开的。具体些说块石头,就不能当作饮水工具,因为其内在结构不同于 杯子,因而不具有杯子的质,无论人们怎样赋予其以杯子的本质和功能,它都不 能直接用作杯子。诚然石头不能直接用做杯子,但是将它变形,或融化后加进别的 什么东西,再采取其它方式,石头也可以转化成杯子,然而,这不是本文所探讨的问 题。此外,本质虽然由实践定位,但这种定位的基础首先还基于该质在事物中特定 条件下所具有的地位或关系,尽管这种地位或关系在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 发展中是分不出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的,但在确定时空条件下还是有其客观基础, 因而凭借实践可以分清的。实践正是基于事物各质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所呈现的地 位关系,从而成为事物本质的定位者。不错,实践当然具有主观性,但这种主观性 归根到底是以尊重事物在特定条件下各种质所表现的确定性的地位或关系为前 提、进而发挥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并不是由主观随意赋予某物一种功能和本质,进而在实践中对某物任意使用和转化。而且实践作为事物本质的定位者,自身也 是一个客观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事物多层次多侧面质的地位或关系给予本质或非 本质的规定也不是随意的。况且事物的质、本质通过属性表现时,这种表现出来 的质、本质,只是事物内在质、本质的外显,这种外显归根到底,决定于事物内在的 结构以及这种结构基础上具有的本质和功能,它们也不是人的头脑所赋予的。

第三,实践定位事物的本质具有双重规定性。一方面由实践定位的事 物本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而它们是既可联结又成系列的。从横向看,由实 践定位的事物不同本质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或关系,显现了规律。这就是列宁所 说的规律是本质之间的关系。从纵向看,由实践定位的事物不同本质可以是系列 性的,对此,列宁曾将这系列性的本质称之为一级本质、二级本质、三级本质等等, 这是从认识史的联系角度看问题而对事物本质系统的称谓,它可表示人们认识事 物的深度。另一方面当前或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对事物本质的定位相较以往实 践定位的本质具有支配性的地位。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们从其无限发展链条 上定位某一事物本质,总是着眼于现实实践需要的,是为了解决某一现实问题服 务的。因此,从眼前实践目的或需要出发,人们根据当下某一具体时空的实践所定 位的事物本质都相较事物以往被定位过的其它方面或系列的本质更有重要甚至 是决定性的现实意义,为此,人们有时甚至将其它方面或系列的本质当作非本质 来看待。比如,化学实践定位的水本质和物理实践定位的水本质是系列性的,但 如果化学实践是眼前的需要,那么化学水的性质相较物理水的性质就具有本质性 的定位,而物理的水则具有非本质的定位。反之亦然。

第四,各种实践形式定位事物本质不同。首先,从实践基本形式上看,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实践等基本实践形式对事物本质定位不 同。以井冈山为例,科学实验的地质实践,将井冈山定位为罗霄山脉中段独特的 地质。这种独特的地质可描述为:井冈山的地质构造属前震旦纪与震旦纪之间的 吕梁运动兴起,距今约三十亿年。主要地层构成为古生代前泥盆纪变质岩,中上 泥盆纪、石炭纪的海陆交替砂页岩和泥沙质的不纯石炭岩以及中生代侏罗纪的湖 相沉积。早在四百至六百万年的古代,井冈山仍处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中。由于地 壳强烈运动,形成了寒武系与奥陶系地层,逐渐上升为陆地、山峰,挺拔于中国 南天一方。中部大多数山峰均在一千米以上“屋脊”南风面,海拔二千一百二十米。

中间井状盆地,条状大小峡谷星罗棋布,好一派独领风骚的高山田园风光。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将井冈山定位为: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地。具体些说,近代旧中国 的阶级斗争实践将它定位为: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或“天 下第一山”。而生产实践即现今的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国的第三产业实践将井 冈山定位为:红色旅游景点。

即使是生产实践,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其采取了不同产业形式,也 会对事物本质定位不同。比如,以生产实践对经济学意义上的社会财富本质的定 位为例:农业、手工业等生产实践将财富本质定位为“使用价值形态财富”。商品 生产实践将财富本质定位为‘‘货币形态财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 世界性展开,将财富本质定位为“价值形态的财富”,这种财富观是将“劳动、资本、 土地、技术、管理等创造财富的东西”定位为“财富”。目前,在第_、二、三产业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四产业,又称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这样的生产实践,需要对 财富本质进行重新定位,于是出现了“知识形态财富”概念。这种财富观,将财富 定位为能使经济(财富)快速增长的东西。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传统的大机器工 业及其重工业产品虽然仍十分重要,但经济活动中部分企业微型化、虚拟化和分 散化趋向开始显现。这些企业的产品在许多方面甚至已开始超出传统的物质产品 范畴,知识化成分和信息化成分明显增加。在这些知识化、信息化产品面前,几 乎很难找出任何重量因素。包括企业的全部资产也开始参入了许多无形化资产的 成分。比如:微软公司1997年全部资产中的无形资产比重达到90%,美国、西欧等 国家的许多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也在60%以上。知识经济不同于以往经济 形态的最大区别是,它不是直接取决于自然资源、资本、劳动的规模和增量,而 是直接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与利用,因而无形的人力资本价值越来越大。

这是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之初开始显现的新经济发展趋向,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 竞争的时代将逐渐被人力资本所决定的科技知识存量竞争的时代所取代。

其次,个体实践、群体实践、人类实践,过去实践、现实实践、将来实 践等实践形式,也都会对事物本质定位不同。一般地说“人类实践”相较“个体实践、 群体实践”以及“将来实践”相较“过去实践、现实实践”,对事物本质的定位会更 全面、更充分,这就是列宁所说的“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 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一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第五,懂得了本质内涵、内容的上述规定,这对于‘‘文化”的本质的科学 定位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既然本质是由人们社会实践定位的事物中起决定性作 用的质,那么,对文化本质的界定也应如此。宇宙中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一个 具有多层次多方面质的综合体,事物越复杂,其质的层次和侧面就越多。文化是一 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 积淀物。正由于“文化”现象是人世所知道的比较复杂的事物,其质的层次性和侧 面性极为复杂,许多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 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这固然正确,因为他们正在以自 己不同的实践来定位文化的本质。然而,他们有的想给人们定义“一个公认的、 令人满意”的文化定义,却不晓得以实践定位事物或文化本质的方法,就大错特错 了,于是争论就出来了。这就出现了至今对文化本质理解不统一的局面。可以说, 不掌握事物本质的实践定位的理论,不从方法论上加以规范,对文化本质的争论永 远也不会达到消除分歧、实现统一的局面。

用实践对文化本质定位,必须搞清这实践的需要或目的定位,否则,就 对文化特质定位不清。比如,如果这实践需要的是将“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 区别开来,那么寻找文化本质只能是‘‘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的根本相异之 点。如此,将文化定位为‘‘人化”就是正确的。这是哲学意义的文化,它着眼于人 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 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可称之为大文化。

如果这实践需要的是将“人创造的有价值的东西”和“人创造的无价值 的东西”区别开来,那么寻找文化本质只能是“人创造的有价值的东西”和“人创造 的无价值的东西”的根本相异之点。如此,将文化定位为“人创造的财富”就是正 确的。

如果这实践采取的是阶级斗争形式,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 的武器。能充当这种武器的文化,尤以“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给予伟大 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观念形态的文化为最,基于这种实践需 要,便将文化本质定位为‘‘社会意识形态”。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在论证‘‘无产 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中,就是如此定位的。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中,实际上是将文化本质定位为“人们在实践中创 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这种文化既包括“观念形态”的文化,又包括“科学形态”的 文化。对此《决定》做了具体阐释: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人们在实践中创 造的精神成果”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基此,才提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 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_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我国文化 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 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 神力量。”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