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述廉 > 学习心理学下的职业能力培育研究_

学习心理学下的职业能力培育研究_

来源:个人述职述廉 时间:2019-11-19 10:11:03 点击:

学习心理学下的职业能力培育研究

学习心理学下的职业能力培育研究 摘要:学习的目标是在一定条件下,引发个体在能力或 倾向方面的持久改变,而实现这一改变的路径和方法是经验 或练习。学习的目标与结果、学习的路径与方法、学习的过 程与机理,是学习心理学理论研究关注的核心课题。职业能 力作为能力的一种常见类型,其习得必然也遵循学习心理学 的相关理论与原则。将职业能力培育置于学习心理学理论的 视野下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为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理 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照。

关键词:学习心理学;
能力培育;
职业教育;
企业培训 什么是学习?对这一问题,不同学者往往会给出不同的 解释与定义。依据多数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定义,学习可被理 解为学习者在一定条件下,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 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1]。职 业能力作为能力的一种常见类型,作为人类适应自然、改造 世界的主要活动体现,其习得亦遵循能力学习这一基本规律 要求。基于学习心理学,探究职业能力的习得与培育,既可 广泛借鉴学习心理学的丰硕成果,为职业能力培育找到坚实 理论基础,又可丰富并完善学习心理学,为学习心理学在职 业能力培育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广阔平台。下面围绕学习心 理学领域关于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机理三个层面 的相关理论研究[2](P5-20),探究职业能力培育 的原则与路径,以期为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借鉴与参考。

一、学习结果研究对职业能力培育的启示 1.界定学习目标与学习结果有助于促进能力习得 学习希望实现的目标是取得能力或倾向的持久变化,即 个体具备的内在心理特征与品质,知名心理学家加涅将其称 之为“capability”,我们通常将其译为“能力”。

通常认为,能力和倾向具有内隐性特点,其表现往往需要借 助一定的情境和技术才能得以显现和测定。从这一意义上讲, 学习针对的目标和结果,极易面临陷入虚无与空幻的可能和 危险。基于学习的目标和结果,展开研究,便成为学习心理 学的一大挑战。基于学习结果进行类别的划分,以区分不同 类型的结果,进而依据其不同结果的内在特点,探究各个类 型的习得规律,最终取得综合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基于 学习结果的类型展开研究,有助于促进能力的习得。例如, 布卢姆、哈洛等学者将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 三类后,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加涅则进一步将学习结果细分为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类。学 习结果类型的研究由此进入到更具普遍意义的实践应用之 中,掀起了基于学习目标类型研究的高潮。通常认为,不同 类型的学习结果,具有不同的习得特点与规律。能力的学习, 需要基于其构成要素的内在特点和习得规律,有区别、有重 点地加以规划、设计和应对。

2.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对职业能力培育具有理论指南和方向指引作用 就职业能力培育而言,一方面需要了解基本信息,即进 行知识的学习;
另一方面则需要基于知识的学习,激发内在 动机和动力,调动心智思考,引发动作技能,实现岗位任务 要求。因此,职业能力的培育,既需要进行知识的学习(这 就离不开言语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又需要基于认知策略, 调动智慧技能,对借助言语信息传递的知识进行心智加工, 如此才能对陈述性知识进行有效获取、建构与加工处理,进 而基于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形成程序性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并依据职业任务情境的实际需要,激发动作技能的有效表现, 取得预期行为结果,实现职业能力的绩效表现。显然,就能 力这一学习结果而言,一方面需要借助显性知识的介入与帮 助,另一方面需要辅以默会知识的渗透与参悟。学习心理学 理论基于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对促进和提升职业能力的培 育具有理论指南和方向指引的作用。

3.职业能力的培育需要关注心态倾向及心因层面的转 变与提升 职业能力的核心属性是专业和职业,前者强调的是基于 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达到业内人士认可的专业水准。

后者指的是沿着一定路径,持久投入,才能取得职业层面的 成就与收获。我们通常所说的“爱一行,专一行”,即职业 能力特点的核心体现。唯有爱岗敬业,持之以恒,才能达到 取得专业表现。职业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某种程度上讲,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倾向层面的转变和态度、心因层面的提升。

近年来,一方面企业面临基础岗位员工和适用人才的招聘难 和留人难,另一方面劳动者则处于求职难的尴尬境地。这其 中,固然有结构性匹配的原因,职业能力层面的情感或态度 倾向上的困扰和阻碍亦不容小觑。学习结果涉及能力与倾向 两个层面的转变,在培育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同时,关注影响 和制约其能力展现的态度倾向层面的培育与引导,便成为职 业教育和企业培训领域亟须面对的课题挑战。

二、学习方式研究对职业能力培育的启示 1.学习方式对企业培训的影响分析 学习结果侧重的是学习客体的研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则 是基于学习主体(学习者)的视角展开。年龄、个性、背景 不同的学习者,往往具有迥然不同的学习风格或学习方式。

职业能力培育面对的群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人群:现实的劳动 者和潜在的劳动者。在职员工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 工作经验,学习具有更强的目标性和功利性要求,相对于接 受性学习而言,其更乐于进行有意义的发现式学习,其学习 特点符合成人学习的基本表现。由于此类学习者有更多时间 和机会置身于真实工作任务情境的挑战下,具有相对丰富的 实践体验和基于真实工作挑战的现实思考,因而更容易对程 序性知识和内隐性知识建构意义。依据安德森的观点,程序 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陈述性学习、知识编辑学习和泛化 或辨别的调整三个阶段[2](P17-18)。国内而言,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学习中,在职员工通常会在第一阶段面临 困难和障碍。因此,如何培育在职员工的言语信息和认知策 略,引导其提升并完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企业培训领域 的一大挑战。

2.学习方式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 职业教育领域面对的是即将进入职业活动实践的潜在 劳动者。目前,这一群体正处于由学校生活步入社会生活的 融入阶段,长于形象思维而缺乏抽象理论思维所需的有效情 境建构。针对这一群体的学习方式,强化职业能力相关要素 的应用情境建构,增加其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直观体验和 感受,则有助于其职业能力的理解与习得。近年来,基于学 习者学习方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的翻转课堂 和微课的教学理念与改革实践,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普及和 有效推广,固然有种种促因,但在某种程度上讲,能够迎合 学习者注意力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并契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 内在心理特点,是其快速推广和走向成功不容忽视的因素之 一。职业能力注重在职业活动的现实挑战下,依据具体情境 做出动作性回应,以取得职业活动的预期绩效表现。情境挑 战的客观实在性是职业能力培育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而能 力绩效的直接回馈性则为职业能力培育提供着参照标准和 修正方向。书本和头脑中的知识,需要转化为能够应对真实 情境挑战、卓有实效的职业行动,并接受行动结果见效与否 的直接检验。因此,职业能力的培育,必须充分关注内隐能力的显性绩效表现。为此,进行职业能力培育,需要克服能 力内隐性特点对能力培育的束缚和羁绊,借助心理学研究的 有关发现,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实现内隐能力的有效培育。

3.亲历学习方式对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班杜拉提出的亲历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对内 隐能力的习得与默会知识的渗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和 行动指南。事非亲历,难有深得。亲历学习是一种旨在通过 全方位感官体验,激发学习者心智思考的实践学习。此类学 习有助于增强学习者对事物的真切感知,借助生动形象的直 观感受,促进其对概括性理论和抽象型思维的理解与把握, 最终达到知识和能力向普遍应用层面的迁移应用。形象深刻、 直接有效是亲历学习的特点表现。对处于学校学习阶段、社 会实践经验明显不足的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生而言,亲历学习 对其建构学习的意义,探寻职业能力学习的方向和价值,具 有重要促进和推动作用。可见,职业院校热衷于实习实训场 所与设备的建设与购置,热衷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 改革,其行动背后的动机自然也就不难理解。当然,这些决 策和努力,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亲历学习方式对潜在劳动者职 业能力习得的作用和价值。亲历学习需要的时间和资源投入 相对较大,其学习效果虽然深刻却在效率和应用范围等方面 存在天然局限。观察学习以成本低、范围广、易于切入等特 点,成为亲历学习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对职业教育而言, 观察学习有助于拓展学习者的视野和思路,引导学习者注重细节,增强其对职业背景的理解,强化其职业能力学习的内 在动机,促进默会知识的渗透和领悟。

4.社会建构主义对职业能力培育的作用与影响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其学习方式往往会受到社会文 化背景的作用和影响。维果茨基和布鲁纳为代表的学者提出 并发展了学习者社会化学习的观点和学说,为社会建构主义 的学习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石。人类职业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是 相互协作、以团队方式进行的,因此,职业能力的培育,一 方面可以借助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进行设计和实施,以促进 能力的习得;
另一方面还可以基于团队协作的职业活动实践 需要,在能力培育时,融入团队的理念与意识,借助统整理 念,适当注重并强化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协作意识,以实现职 业能力在实际应用中的绩效表现。职业能力培育需要充分关 注学习者的内在特点,将学习主体置于核心位置予以考虑。

与此同时,职业活动实践作为一种协作性强、目的性明确的 生产实践,还需要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进行。学习作为一种文 化现象,自然也需要置于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设计 与实施。因此,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的构建学习共同体以促进 学习者认知发展的观点[3],为认知学徒制学习方式提供 了理论支撑和路径说明。职业教育领域的现代学徒制即此种 学习方式在职业能力培育实践中的体现。

三、学习过程机理研究对职业能力培育的启示 1.学习过程机理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学习结果的实现学习实则是基于外界刺激引发学习者能力与倾向生成 改变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 具有与自身特点契合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而学习指向的 目标和结果则可以通过要素解构的方式加以界定与确认。因 此,进行能力培育时,可以依据学习主体的学习风格,借鉴 不同学习结果的习得要求与路径,促进学习过程的实现。一 百多年来,人类基于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试图解开学习者习 得过程的“黑箱”奥秘,提出了种种学习遵循的内在机理学 说,为学习结果的实现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借鉴。进行职业能 力培育时,借鉴学习过程机理的相关成果,有助于更好地理 解能力习得的过程机理,进而针对职业能力培育应该遵循的 步骤和环节,进行针对性设计,促进学习成果的实现。

2.同化与顺应的学习过程机理为职业能力的培育和向 实践应用的迁移提供了理论借鉴 建构主义奠基者皮亚杰用同化和顺应两种类型对学习 的内在机理做出解读,加涅在此基础上,借鉴认知心理学的 相关成果,提出了信息加工学说对学习的过程机理予以描述。

加涅认为学习存在一定的层级关系,通常需要经由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建立联系、言语联想、多重辨别、概念学 习、规则学习,最终达到问题解决这一层级。学习本质上是 一种信息加工处理的机制,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其实现与 取得需要满足不同的学习条件。其中,学习结果的实现需要 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其一,与之相关的前一层级知识与技能;
其二,有助于长时记忆的编码处理;
其三,新情境挑战 下进行检索并提取的能力迁移应用。现代脑神经科学的研究 对人类学习的图式理论给予了证实,认为人脑能够深邃和生 成新的图式,进而对自身遇到的外界新刺激做出正确反应。

可见,学习者可以通过对信息进行有意义的组织和分类,形 成知识和能力的图式,并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并在以后遇到 类似情境时,提取图式并基于既往经验形成对新情境挑战的 有效应对。[4]进行职业能力的培育,需要基于学习者的 已有知识,先引导其在既有知识领域获得心智的成长与发展, 再通过职业活动情境的导入,为其提供一定的外在激发,以 便在同化的基础上,借助学习顺应的内在机理,激发学习者 积极的心智建构与思考,实现能力图式的构建,促进能力向 真实任务情境的迁移。

3.回归实践是职业能力培育的目标指向 面对职业院校实践经验相对匮乏的学生群体,借助虚拟 仿真的技术手段,通过生动活泼的、为这一群体喜闻乐见的 形式,作为能力培育前期阶段的知识导入,有助于其同化学 习的基础构建。在此前提下,注重职教学院的教师,还应该 向课堂要效率,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将学生的学习 促进与教师的教学设计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学习者认知策略 的提升与完善,促进其言语信息的学习,以便为其能力学习 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编码环节提供便利与帮助。此种背景下, 加涅基于学习条件研究提出的教学九事件对职业能力的培育无疑便具备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显然,课堂学习并非 职业教育的终点所在,亦非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回归实践 才是职业能力培育的目标指向。因此,职业能力培育一方面 需要基于学习的过程机理,探究促进能力习得的规律和路 径;
另一方面,需要基于能力应用的真实任务情境,探究促 进能力迁移的策略与方法。

四、结语 百余年前,当心理学从哲学领域分离出来,成为一门迅 速发展的独立学科后,“学习”这一在哲学领域备受关注的 现象,便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心理学将学习定义为 能力的改变与完善,既沿续了哲学领域关于主观能力性是人 类根本属性的这一论断,又为人类基于外部情境的挑战,做 出积极主动思考和行为的内在机理研究指明了方向。心理学 对学习能力这一内涵的界定及其机理的研究,为后期迅猛发 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本学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和极富借鉴意义的实践指南。基于心理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进行职业能力培育的研究与实践,以应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 源管理领域日益迫切的实践要求,这一趋势渐已成形。梳理 心理学关于学习概念的界定、学习目标和结果的类型研究以 及学习过程机理的理论学说,能够为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 实践提供有益借鉴。能力为本,结果导向,强化学习者的主 体意识和主体作用,遵循学习发生的过程环节和内在机理, 进行职业能力培育的内容设计与方式选择,将成为职业能力培育的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学兰,刘鸣.网络学习与人的主体性发展[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2 8-134,160. [2]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12. [3]杨明.建构主义视阈中的仿真教育技术研究[M]. 沈阳:沈阳出版社,2012:111-112. [4]舒飒.心智、脑与教育:教育神经科学对课堂教 学的启示[M].周加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2:45-48.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