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个人述职 >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小学数学知识分类及教学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小学数学知识分类及教学思考]

来源:个人述职 时间:2019-11-01 07:58:40 点击:

小学数学知识分类及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知识分类及教学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有 利于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有针对性地把握教学要领。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可发现, 各领域知识的总体目标是相对独立、明确和集中的,在教学 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围绕这一目标、体现这一目标、突出这一 目标。如数与代数领域知识在教学时,多与数感、计算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建立联系,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 多与空间观念、想象、推理等挂钩,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不 能偏离统计观念、数据收集与整理、分析与处理的意识与能 力等。

从知识系统性的角度分,可以将知识分为基础性、承接 性和归纳总结性知识三大类。关于知识系统性的认识,从纵 向看,所有低年级的知识都是中、高年级的基础,中年级的 知识大多起过渡作用,而高年级的知识大多是对前面的总结 提升。从横向发展的角度看,要体现知识的联系性。如图形 与几何领域知识中的有关形体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都要依赖 于计算能力的发展。

教学基础性知识时,要将基础打得扎实、牢固,必须对 与此相关的后续知识有深入了解,才能使针对性更加明确;
教学承接性知识时,要对相应的知识有恰当的定位。如教学 “认识10”时,像9之前各数的认识一样仅仅就数的大小及 表示、数的组成及相应的加减法进行教学是不够的,要认识 到10不再是一个新创立的独立符号,而是将0到9这十个符号 中的1和0按十进制原理进行组合的开始,10是个新的计数单 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承接作用。归纳总结性知识在教学时, 要弄清对哪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必要的要加以提取以解 决基础问题,同时,归纳总结的深度,条理及过程、方法等 必须统筹兼顾,更重要的是要着力通过这一过程,促进学生 对相关知识的内化。如“加减法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就是典 型的归纳总结性知识,之前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加减法计算, 要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回顾,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出其意义及相互关系,通过这一过程,促进加减法意义的理 解。

从知识类型看,数学知识可分为:数学概念与性质、公 式(定理)等属陈述性知识及计算与解决问题等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教学的总体要求是“讲清楚”,首先,是要使学 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相关的知识,也就是必要性合理性的理 解。其次,是相关知识的要点及意义所在。再次,是相关知 识的运用与范围等。程序性知识教学的总体要求是“快操作”, 首先是操作的理论依据,其次是规范的操作步骤,再次是如 何提高操作速度。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时,一是不能忽视概念引入必要性的教学。可 从数学知识体系内部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文化等 方面体会与挖掘必要性;
也可从强化目标、提升兴趣、深化 理解、自然顺畅、时机恰当等方面把握概念引入的必要性教 学。二是要准确把握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教学“面积” 时(见图1)。

例1在揭示面积概念时,只就“物体表面”而没涉及“平 面图形”本身不完善,而“物体表面”又只涉及平面就更不 完善了。教学时,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把握概念教学的相关要 领:1.教学例1时扩展物体表面的外延,举例一些曲面、球 面的例子;
教学例2时,要完善面积概念,补充平面图形的 相关知识,如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等都有面积;
还要把握 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整合教材(图2)。

将“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改为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再来处理 概念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个关系。面积是个一级概念,物体 表面和封闭图形是二级概念即面积(的外延)指向了两个方 面;
“物体表面”不仅指平面有面积,曲面与球面也都有面积;
“平面图形”无论是规则图形还是不规则图形,无论是 叫得出名字还是叫不出名字的都有面积,这样扩充有助于深 化对面积概念的全面、深入理解。三是要“讲清楚”。首先 要“理清楚”。基于小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的考虑,小 学数学中的概念除已经处理的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及时 处理,小学数学的概念可分为已处理概念和暂未处理概念。

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概念分布表。仔细观察表格内 容且反思教学实践,不难理解:(1)暂未处理概念大多数 是要求老师处理的,因而这类概念的教学就成为教学难点。

(2)暂未处理概念某册虽未明确处理,但随着年级的升高, 有的又进行了处理,成为定义性或描述性概念,如加法、减 法等。因此,概念教学具有阶段性、发展性。(3)术语一 般是某些程序性知识的概括。(4)暂未处理概念中的描述 性与概念的描述性有区别:一个是指教材对概念的描述,一 个是指概念对客观事物或教学行为的描述。

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有着明确的改革方向,必须借助计算教学,培 养学生的数感、估算意识等,体现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 运算能力。

回归到计算上,就是怎样计算?为什么能这样计算?要适时、恰当地归纳算法、理解算理及多途径提高计算速度。

在计算教学中需要归纳算法,符合程序性知识对“程序”的 把握,只不过在什么时间,理解到何种程度的时候归纳,需 根据不同的内容有机把握。以“小数除以整数”为例(见图 3)。

在解决22.4÷4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单位的转化,将小 数除法转化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整数除法”求得结果。

这一转化过程为学生打开了思路,同时结果也为学生提供了 参考,在此基础上寻求通用的、直接的方法——竖式计算, 阐述算理,归纳算法。在归纳算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第 一,要注意算法与算理的结合。22个1除以4可以商5个1,24 个0.1除以4可以商6个0.1,为了表示出商中的5是1,6是0.1, 在5和6之间点上小数点正好。第二,要注意归纳时所依据的 “量”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依据在例题学习时习得的方法, 尝试计算做一做的两道题,再将例题和学生尝试计算的两题 放在一起比较归纳。第三,要注意归纳的目的及方式和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道题中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 点的位置关系,并在反思计算过程及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进行 归纳,习得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第四,要注意归纳的程 度。学生刚接触此类计算,只能就涉及的进行归纳:按整数 除法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其他的要待 以后逐步完善。计算,必须提出速度要求。要从增强学生分析数据特征、 自觉运用运算的性质定律及进行适度量的训练等多途径提 高计算速度。

解决问题教学 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有:培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掌握常见问题的解 题模式,寻求及优化解题策略,渗透数学思想,促进相关知 识的内化,积累活动经验,培养积极的情感等。

人教版教材在编排解决问题时有明显的特色:
一是以明确、特有的形式编排,揭示了教学解决问题的 基本过程(见下表);

二是以“数学广角”的形式编排了系列解决问题(见图 4),集中介绍解题策略,渗透数学思想,学习经典名题等;

三是解决问题的内容除涉及典型问题、介绍策略及解决 实际问题外,还有一些活动类题目,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的 开展,积累活动经验,促进相关知识的内化。回到程序性知识教学要领的把握上,解决问题的教学要 在分析题意,使学生理解解题依据的前提下,适时进行“模 式化”以提高解题速度。模式化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只不过要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在促进学生理解的前 提下自主探究并建立模式,而不是强塞、灌输并让学生死记 硬背。

从课程内容、知识系统、知识类型三个维度对小学数学 知识进行分类并思考,希望能给老师们以启发。在日常教学 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依据分类方法对具体课例进行琢磨, 能促进教师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教师全面熟悉教材并 灵活驾驭教材。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