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情书 > 学生思维 [关注知识生成顺应学生思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片段及反思]

学生思维 [关注知识生成顺应学生思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片段及反思]

来源:情书 时间:2019-10-14 07:57:57 点击:

关注知识生成顺应学生思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片段及反思

关注知识生成顺应学生思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片 段及反思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在整数乘法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功 能,既是表内乘法的自然延伸,也是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以 及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教 学本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环节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一、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教材第11页例5的情境图)看一看、数一数, 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湖面上有3排大雁。

生我数了,每排大雁的只数相同,都是12只。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湖面上有3队大雁,每队12只。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只大雁? 师你能列乘法算式解答吗? 生12×3=36(只)。

生3×12=36(只)。

(教师板书两个算式及结果。) (二)操作演示,感悟算理 师你们真厉害,结果都知道了!能先摆小棒表示12×3,再说说结果为什么是36吗? (学生摆小棒表示12×3。同时,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到 实物展台前演示操作。) 师谁来说说摆小棒的过程? 生(在实物展台前演示操作的学生)左边摆1捆,右边 摆2根;
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
左边再摆1捆,右边再摆2 根。

(其他学生笑。) 生先摆3捆,再在每捆的右边摆2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师好一个对应!谁对应谁? 生一个10对应一个2。

师(指着刚才演示操作的学生)他的摆法是对应的吗? 生是。

(三)理解算理,提炼算法 师积是36,你是怎样想的? 生12×3表示3个12是多少,想加法算乘法,12+12+12得 36。

生我是看小棒的:左边一共3捆,表示30根;
右边一共3 个2根,表示6根;
合起来是36根。

生我是这样想的:3个10是30,3个2是6,合起来是36。

生我是用乘法来想的:3乘10等于30,3乘2等于6,30加 6等于36。

师说得太好了,教材的编写者也是这样想的!其实,12×3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你能联系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 和刚才的分析,尝试用竖式计算12×3吗?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并随机抽学号请四位学生上台 板演。四位学生的板演结果分别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师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说。

(学生交流思路,教师参与、倾听。) 师(指着图1所示算式,对板演学生)列竖式时你是怎 样想的? 生3乘2得6,3乘10得30,合起来是36。

师(故意)明明是3乘1啊? 生1在十位,表示1个十,3个十是30。

师(指着图2所示算式,对板演学生)请你来说说自己 的想法。

生(走到台前,边指边说)二三得六,一三得三,三十 六。

师(指着图2所示算式)6为什么写在这里?3又为什么 写在这里? 生6表示6个一,所以写在个位;
3乘1个十得3个十,3个 十是30,“一三得三”中的“三”表示30,所以3写在十位。

(其他学生点头同意。) 师谁感觉自己的思路还不是很清晰?能试着再说说刚 才列竖式计算12×3的过程吗? (教师指名有困难的学生口述,然后结合图1、图3所示算式指明竖式计算的过程及简化后的写法。) 师计算3×12可以怎样列竖式呢? (大多数学生沉默,有几个学生欲言又止。) 师像3×12这样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计算,列竖式时也可 以把12写在上面,3写在下面。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 师像这样的式子,如3×23,你会列竖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引导展示、评价并交流乘的顺 序和定位方法。) 师怎样才能知道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生需要验算。

师我们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请你在练习本上 进行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二、教学反思 (一)关注知识生成,实现意义建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 理念”中提出:“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 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组织 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因此,数学教学 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

如果只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上述 环节的教学完全可以在讲解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之后组织练习。但是如此一来,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只会机械模仿, 即使能够达到计算上的熟练,对于算理也知之甚少。这样的 教学不利于知识的深入理解,也不利于知识的灵活迁移,更 加不利于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把重点放在了算理的感悟上,引 导学生在观察并分析情境图、摆小棒表示12×3、交流摆小 棒过程的基础上充分感悟算理,继而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 和经验将这一连串的过程反映到竖式上,在算理的直观支撑 下实现了算法的意义建构。由此,帮助学生经历了探索两位 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了探索发现的乐趣。

(二)顺应学生思维,实现多维发展 教学虽然是一种“他组织”的过程,但是应该以培养学 生的“自组织”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 地位,顺应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习真的发生,让思维不断 延伸。具体来说,教师要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 交流,营造和谐、热烈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参 与到动态、开放的学习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实实在在;

并且提供必要、有效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提升思维和素养,实现多维发展。

计算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 正确率和熟练度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自己经历收集、梳理 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探究、发现规律,迁移、应用知识 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更为重要,它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多维发展。

上述教学环节中,四位学生的板演便较好地展示了他们 的思维过程,尤其是第二位学生在竖式旁边标注的分步算式。

而且,四位学生的板演虽然形式不同,但是本质相通:第一 位学生展示的是详细的竖式计算过程;
第二位学生展示的是 简化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旁边标注了分步算式;
第三位学 生和第四位学生给出的其实分别是第二位学生的竖式和分 步算式。四位学生板演后,教师重点组织学生交流前两位学 生的板演,让学生相互启发;
同时通过“明明是3乘1啊”“6 为什么写在这里?3又为什么写在这里”的质疑、追问将学 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能把握算理、算法的关键。结合 前两位板演学生的阐释和教师的质疑,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的算理、算法已经得到充分的展现,无须教师再作苍白的讲 解。整个感悟算理、获得算法的探究过程顺其自然、润物无 声。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M].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2008. [2] 王林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 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