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书信 > 辞职信 > 语文的语语什么论什么 试论评点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纠偏作用

语文的语语什么论什么 试论评点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纠偏作用

来源:辞职信 时间:2019-10-23 07:53:00 点击:

试论评点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纠偏作用

试论评点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纠偏作用 当下“以考代教”、“以练代读”的盛行和网络阅读 的普及导致学生细读能力下降,主动阅读、自由阐释、自主 评价的意识萎缩。因学生缺少对文本的深切体验,表面华丽 的教学活动多流于形式。加之,班级授课的整齐划一与汉语 的多义性、学生感受的独特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引入评点理 念与做法对当下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纠偏价值。

一、纠重信息筛选轻涵泳品味之偏,让细读回归 “以考代教”、“以练代读”把通过个人与文本对话 构建的一个崭新的个人世界的阅读过程简化为信息筛选过 程。充满焦虑、博弈,一味推测、筛选的应试状态取代了阅 读原有的安静愉悦,这不仅无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甚 至会导致学生对试题的习惯性依赖,面对考试之外的文章不 会读、不愿读。这正是当下语文教育的悲哀。

评点关注局部与细节,但局部的作用要靠通观全篇来 衡量,章法之妙要通过局部的勾连来体现。在关注点从整体 到部分循环往复的交替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深入到文本的 “神理”和意蕴层面。只有虚心涵泳,熟读深思,独立思考, 反复参悟,才能欣然感悟,作出精妙评点,评点中“发现的快乐”又诱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纠重技术操练轻生命体验之偏,让灵魂在场 自由对话,灵魂介入。评点“重直觉和主观感受”、 “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带有较多的鉴赏性”。因为它 承认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学生不必因权威解读而改 变个人理解,不为获得标准答案而纠结,可以自由表达独特 感悟,找到读书的趣味。正如金圣叹所言:“务宜虚心平气, 仰观俯察,代之以敬,行之以忠”,“纵心寻其起尽,以自 容与其间,斯天下之至乐也。”在评点过程中,学生沉浸于 作品营造的具体情境或逻辑关系,对作品的感受是即时、真 切而细腻的,随手记下心弦被拨动的瞬间。

评点是读者与文本平等深入地精神交流,是个人经验 与文本内容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在评点中,对文本隐秘意 思的发现,以及联想、想象的欣赏,使得从容的审美境界代 替了紧张的猜测、迎合,文本不再是取得高分的媒介,而是 活生生的灵魂对话的场所。三、纠重问题预设轻课堂生成之偏,让讨论升华 现在多数语文课堂,教师只是在形式把要“满堂灌” 的内容分解成一连串的问题。文本解读的规律是经由语言层 抵达意蕴层,现在却变成教师把握着意蕴层引导学生从语言 层中找依据来印证,这无疑束缚了学生的自由思考。少数学 生可以配合教师答出预设答案,多数学生因预习缺少“抓手”, 囫囵吞枣,无法应对“连环问”,只好自动放弃参与课堂对 话的权利。

用评点法预习课文,使学生摆脱课堂上的被动状态, 主动发现问题。阅读时或“点”以强调其意味,标出疑点;
或顺手而评,力求抵达到个人阅读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课前 教师可以通过翻看学生点评了解学情,适时调整教学设计, 利用学生之间差异,设计活动,相互启发,将文本解读推向 深入。教师由文本解读的“垄断者”变成深读对话的引导者 和促进者,推动学生讨论、碰撞,或达成共识、或求同存异、 或主动向老师求助。这将倒逼教师深读细读,形成个人独特 见解。课堂对话由此而升华。

评点能使学生更有参与对话的底气。学生对文本有了 独特体验和独立见解,点燃了参与对话的热情,经过深思熟 虑的评点相当于发言的底稿。这样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必然是思想的交锋、思维的碰撞,高质量的讨论,使每一个参 与者都会有所收获。

四、纠重多练细改轻过程指导之偏,让写作得法 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多写多练,却长进不大;教师 精批细改,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从教师角度看,一是评 语停留在“句子通顺”、“详略得当”、“说服力”等套话 上,无法直击要害;二是批改越俎代庖,未能启发学生主动 思考。就学生而言,一是对经典作品或范文缺少细读深思, 没有从操作层面上掌握谋篇布局、局部处理等技巧;二是由 于缺少“抓手”,不能形成相互切磋,“奇文共欣赏”、“相 与细论文”的氛围。

吸收古代评点术语使教师的评语更丰富、精确、深刻。

“思想的贫富反映在术语的疏密上。”教师揣摩古代评点文 学可以增强对文字的敏感,一针见血地揭示学生习作的得失。

例如,“草蛇灰线法”、“背面敷粉法”等可以引导、提醒 学生对文章情节细微之处及相互联系的关注与推敲。“穷形 尽相”、“拟容取心”、“传神写照”、“适如其人”等词 语可以对学生描写生动逼真、以形写神处加以表扬、强化。引导学生在评点范文中领悟写作策略。作文教学一直 重视“写什么”的审题立意训练和“写得如何”的评价,而 忽视“该怎么写”的过程指导,即使指导“怎么写”,也往 往因脱离“写什么”而抽象空洞,言者昭昭,听者昏昏。评 点范文是依附于具体内容探究“怎么写”,学生能更直观地 领会题材、主旨与文法的关系,把“写了什么”的感性认识 和“怎么写”的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正如清人张云章所言“显 格法律,或详其体,或举其要,可为学者准则”,学生模仿 古代评点,评论范文“结语之妙,设问之妙,议论之妙,用 字之妙,转换之妙,文法之妙,连接之妙”在深度体验中构 建个人的写作图式。吴承学评价《古文关键》时说,“看文 是手段,作文才是目的。《古文关键》实用性很强,使读者 通过四看,领会名著的精华,也学习了实际的写作技巧,指 导写作,成为最直接目的。”评点作为一种批评方式,引导 人们从创作的角度去欣赏揣摩艺术,并从具体作品入手进行 评析,有时虽不免琐碎细杂,但比起玄之又玄的空谈,自有 其合理处:可以让初学者积累大量结构模型,根据需要予以 模仿、变化、创新。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各标举 其命意、布局之处,示学者以门径。”例如,笔者让学生评 点2013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有意”与“无心”》开头一 段“——朋友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有意不去惊扰这些美 丽的精灵。而无心放置的几支蜡烛却让它们离美越来越远。

有意与无心,是对立永恒的命题。”学生甲评点道:“两句话就引出论题,快速简练。对立永恒加重矛盾之深。”学生 乙评点道:“同意李观点。巧妙引用材料,不是抄袭,并不 生硬,且暗示阅卷人作文未跑题”。甲注意的是议论文如何 直奔论题,突出论点,乙注意到材料作文如何既扣题又不抄 袭材料。学生用研究的眼光去思索为什么“这样写”,效果 远胜教师脱离语境灌输“技巧”。

结语 要真正使评点发挥纠偏作用,教师还需要做到如下几 点:一是“瞻前顾后,通篇考虑,突出重点,打中要害。” 二是评语要真诚准确,有的放矢,忌陈词滥调的公式化评语;
三是注意老师的示范指导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评点”是符合中国文化和思维习惯的一种读书方法, 曾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传播、创作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 浅阅读、微阅读盛行的今天,将评点理念和方法引入语文教 学,是提升读写教学效果的一种途径,也是传统教学法与理 念相融合的一种尝试。

※ 本文为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 “新课程视阈下古代文学评点的实践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号为D/2013/02/291. 张志强,教师,现居江苏扬州。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