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元旦 > 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论文_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

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论文_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

来源:元旦 时间:2019-11-08 07:57:11 点击:

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论文

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论文 1县办高等院校的发展类型 我国县办高等院校的发展类型有建构式的,有演变式的。

1984年7月批准设立的沙洲职业工学院和1999年3月批准设 立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包括2013年9月批准设立的昆山杜 克大学,之前在所属县级市没有任何基础,是从无到有的开 办过程,完全属于建构式开办。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 4月从济源中等工业学校改制升格而成,义乌工商职业技术 学院是2002年由义乌商贸专修学院、杭州大学义乌分校合并 升格组建而成,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9月由江阴职工 大学改制升格而成,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由 太仓市广播电视大学、太仓工业学校、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 合并升格组建而成,潍坊科技学院是2008年在潍坊科技职业 学院的基础上升格建立,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是2012 年6月由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更名、迁址至张家港市而设 立,这些院校都是在原有学校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是演变 式发展,且有改制升格、合并升格、更名迁址等几种演变方 式。

2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作为国内最早开办高等教育的县级市,张家港市肯定是 县办高等教育先发型县域,其他拥有自己政府建办的高等院 校的县(市),在目前也应该是先发型县域,毕竟我国的县 域高等教育整体上讲很弱,算是刚起步。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的未来,离不开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从全球、全国宏环境 到省内中环境再到所在县域的微环境,外界环境的未来将决 定县办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基 本标准趋向统一性,人才培养模式、层次、类型呈现多样化, 办学、管理体制趋向多元化,从一元控制到多元治理。先发 型县办高等教育除上述发展趋势外,更重要的总体趋势是 “国际化”和“县域社会中心”。

2.1影响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外界环境 就全球、全国宏环境而言,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和知识经 济的时代大背景下。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知识与人员、技 术、资金的联系更加紧密,其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不断凸 显,使得经济的发展愈发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使用的主要部门,在知识经 济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各国高等教育在经济 全球化进程中,在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格 局、教育群体、科研成果到教育终极目标等内容与领域的交 流与合作更趋紧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建立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一 种战略选择,从最初国内一流大学走向国际化到现今一般院 校的国际化,甚至高职院校也已经步入国际化发展轨道,县 办高等教育概莫能外。英国大学理事会的当选主席、英国政 府的教育政策顾问史蒂夫•史密斯认为,大学的国际化战略 不仅有助于发挥大学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的办学质量,更有助于大学的人才培养。《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扩大教 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 流合作水平。诸多宏观因素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 展趋势。就县域微环境而言,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所在县域 都是我国经济实力强劲的区域,国际化进程是整个县域发展 的一部分。如张家港市,外向型经济非常发达,1992年就有 全国唯一的内河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2008年11月, 国务院又批准设立张家港保税港区,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位于 县域口岸的保税港区,也是国内第二家区域整合型保税港区。

从保税区到保税港区,张家港市充分发挥特殊经济区域优势,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至2013年底, 完成口岸货物吞吐量2.6亿吨、集装箱运量170万标箱,进出 口总额322.4亿美元。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江苏沿江开发 和沿海开发战略同时实施下,加上沪通铁路的开工建设,张 家港区位条件发生新变化,将迅速形成“港口驱动”与“高 铁驱动”东西两翼双驱发力的叠加效应,为争当苏南现代化 示范区建设排头兵,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奠定了基础。

随县域微环境的发展需求,县办高等教育就得更加突出国际 化要求。张家港市政府在2012、2013年的工作报告中,专门 就国际化合作办学提出要求:“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推进高 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重视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科大苏州理工学院建设,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进国际办学合作,鼓励社会多元化投入,走教育国际化、多元 化发展之路。”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决定着县办高等 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2.2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县办高等教育如何实现国际化之路?江苏昆山市的做 法是通过国内著名的武汉大学引进美国的杜克大学,张家港 市的做法是政府出面引进印度NIIT软件学院进行人才培养 以及沙洲职业工学院与美国何晶大学合作开办某些专业进 行中外联合培养。是否一定要引进国外高校就是国际化教 育?应该不是的,那只是国际化教育的一种方式,高等教育 最主要的是在于办学中融入国际化元素。这些国际化元素体 现在以下发展路径中[2]:一是办学理念的国际化。先发型 县办高等院校要培养符合县域城市化、现代化及国际化进程 中急需的国际化人才,这些人才要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 规则、紧跟相应技术的国际发展现状与趋势。从国际视野的 角度对人才培养的总体情况进行全面考量,将人才培养目标 和模式的改革和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中,认识 高等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而确立适合办 学的基本方针和策略。二是管理模式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 牵涉到学校教学和管理等多方面资源的配置,建立一套完善 的教育国际化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实施国际化办学目标 的根本保障。为了有效推进国际化-34-进程,学校层面可设 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部署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制定落实发展规划,全面负责宣传、招生、教学、学生管理、 外事、签证等与国际化相关的事务。三是课程体系的国际化。

国际化人才既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要了解世界其他国家 的文化,并能够突破文化差异障碍吸取人类文明成果,要实 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结构 和课程内容国际化。四是教学团队的国际化。教学团队国际 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基本条件。推动教学、科研向 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必须依靠具有国际知识和经验的教师。

建立国际化的教学团队,有外引内培等途径,既要从国外大 力引进外教,又要致力于本土师资的国际化。

3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的县域社会中心发展趋势 作为县办的高等教育,起源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 的迫切需求,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要素,这符合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高等教育“从边缘走向中心” 的发展趋势理论。1966年,弗里德曼用经济学“核心――边 缘”理论分析研究“二战”后经济社会现象与教育,特别是 高等教育的关系时,发现在知识成为经济社会赖以存在和发 展的基本资源与生产要素后,高等教育逐步从游离于社会之 外的“象牙塔”进入到社会的边缘区,并渐次成为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的“中心”要素。[3]高等教育成为引领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的“轴心”,意味着县办高等教育已开始走向社会 中心。

3.1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向县域社会中心发展的缘由高等教育走向社会中心,源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和高等教 育社会化。其中知识经济的兴起是高等教育走向社会中心的 经济因素,高等教育社会化是高等教育走向社会中心的社会 因素。高等教育获得社会中心地位并不是突发的,高等教育 从诞生之初就形成和积累着支配与主导社会发展的性质和 能力。这种积累的必然结果是使高等教育具备走向社会中心 的可能。同时,当社会发展所蕴藏的知识经济成份不断增加 时,为这种积累的释放提供了空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 得这种积累的释放变得现实与紧迫。当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工业经济后期的40%上升到 80%以上,高科技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 65%,其中信息科学技术产业、生命科学、技术产业和新能 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产业的产值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35%,投入到高科技产业的劳动力大大高于投入到农业和 工业中的劳动力的时候,知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使高等 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得到彰显,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 展规律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走向社会中心。[4]高等教育社会 化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并面向社会不断开放,从而 被社会所接纳、认可乃至支持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高等教 育与社会间的一个互动发展过程。一方面当社会发展由以土 地为主要资源的农业社会过渡到以资本和自然资源为主的 工业社会,并逐步被以知识的创造生产为重要基础的知识经 济社会所代替的时候,高等教育社会化就被社会的这种发展需求所推动,具体表现为:一是教育对象已从面向少数人的 精英教育发展到服务于一般国民的大众化、普及化教育;
二 是伴随着教育大大拓宽,选拔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高教机构 也日趋多样化。公立与私立、全日制与业余并存,非四年制 及非大学高教机构就学人数明显增多;
三是高等院校与科研 部门、工商企业进行广泛与深入的三方合作;
四是吸收社会 各界人士参与高等院校管理,使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 研究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5]。由此可见,高等教育走 向社会中心的基本发展逻辑是:社会需求扩大―高等教育社 会化―内涵、外延扩大。[6] 3.2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向县域社会中心发展的要件 县办高等教育发挥好县域社会中心作用,主要的就是要 构建系统机制,使高等教育与县域社会互动发展。高等教育 机构通过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势,为县域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全方位的服 务,来提升区域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同时,县域社会内的 政府、企业、各部门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信息、经费和 政策等方面的支撑。二者间的这种相互作用,促进高等教育 与县域社会协调发展。互动发展的内容涵盖了高等教育所能 提供给县域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 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在这一过程中,高等教育从县域 社会中也汲取自身发展需要的物质能量,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巩固在本县域社会中的地位。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的关系也逐渐由被动适应转向了主动服务,服务的方式日趋 多元,包括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咨询与服务,创建科学园 区,创办企业型大学等方面。国外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 的实践对此给予了证明。在人才培养上,为满足经济发展的 需求和广大民众对接受高等教育日益高涨的期望,美国、日 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建立了社区学院、技术进修学院和短 期大学。在科学与技术咨询服务上,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 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共同建立研究中心,开展技术开发。1951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成立的微电子研究和生产基地是世界第 一个以大学为依托的科学园区。目前美国已建立100多个科 学园区。而后的日本、英国和德国仿效美国在有条件的大学 周围开辟科学园区,以适应技术革新和产业的升级。高等教 育与县域社会互动发展的过程是政府、高等院校和市场诸要 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互动发展的运作机制就是各要素相互作 用的方式。市场调节、政府调控以及信息沟通等构成了高等 教育与县域社会互动的有效机制。县办高等教育发挥好县域 社会中心作用,另外就是要完善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目 前先发型的县域多元化高等教育系统实现走向社会中心的 目标,必须形成合力,避免高等教育系统内因功能的紊乱而 能量耗散,影响走向社会中心的进程。高等教育功能的分化 与整合,是高等教育摆脱“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两难 困境的“良药”。[7]高等教育在崇尚学术的同时,为获得 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就必须面对社会众多领域的实际需求,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做出合 理的选择。作为县办高等教育,要通过教育功能的分化与整 合,适时适度调整自身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比如 在文化引领、科技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等方面,要充分 调动和发挥好教师的作用,突出师源性贡献,而不仅仅是履 行为社会输送毕业生的单一功能。

4结语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兴起、高等教育社会化以及县域 城市化、国际化进程的背景下,先发型县办高等教育除了将 呈现教育质量与基本标准趋同、人才培养模式、层次、类型 呈现多样化和办学、管理体制多元化等趋势外,更重要的总 体趋势是“国际化”和“县域社会中心”。县办高等教育国 际化发展趋势的实现路径是办学融入国际化元素;
向县域社 会中心发展的要件,是构建县办高等教育与社会互动发展的 系统机制和完善县办高等教育的整体功能。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