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元旦 > 【传播理论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传播理论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来源:元旦 时间:2019-11-06 07:58:11 点击:

传播理论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传播理论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如何运用传播理论充分剖 析和挖掘传播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和切合点已成 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 础理论为依据,选取传播学的理论视角,并将此作为切入点 分析和探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受众行为,“把关”理论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议程设置功能” 理论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沉默的螺旋”理论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以及“培养”理论在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希望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 代背景下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 和启发。

【关键词】网络传播;
传播理论;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 在衔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和传播主流价值观及意识 形态的作用愈发突出,使大学生在社会普遍由“被动接受信 息”向“主动接受信息”的转化过程中不仅担当着推动网络 传播快速发展的“隐形”生力军,也毫无疑问地成为被社会 所公认的新时期网络时代发言人和传播源的潜力代表,然而 社会问题和舆论争议的出现对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冲击也显得尤为突出[1]。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 众行为分析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成员有着特定的 需求,因此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 “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在网络传播 环境下,受众的行为动机往往与求知心理、消遣娱乐、交流、 自我表现和宣泄等心理动机密切相关,尤其在年轻群体集聚 的高校大学生中,BBS、贴吧、社交软件等虚拟社区的普及 已随着“互联网+”模式的日益突出而逐渐成为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渠道之一[2]。同时,网络传播独有 的身体缺场和匿名性为受众在网上寻求现实生活无法满足 自身的某些需要提供了契机和场所,也在媒介融合趋势愈发 明显的情形下吸引更多的受众通过使用网络获得自身的慰 藉和满足感,在公共空间和开放的现实平台上畅所欲言、自 由表达,以及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上寻觅情感维 系和联系交友等也随着多元文化的兴起而成为目前大学生 与网络接触最主要的行为方式,也刺激了大量移动终端软件 的出现,针对受众的需求和行为特点,着眼于“使用与满足” 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对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3]。目 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尽管传授双方的互动性借用网络数 据实时反馈的平台得到明显改善,但基本的传授过程和程序 仍然没有发生改变,仅仅将网络作为授课工具而没有充分利 用网络传播的特性深入挖掘网络载体优势,对受众的认识程 度只凭借简单的课后反馈或答疑解惑处在浅薄的了解层面,除此之外师生之间几乎再无其他任何形式的交流,学生暗中 充当了知识信息的接收者和储存者的角色,没有充分利用传 授互动过程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随着时间的推 移和传播过程主客体关系的变化,这种实际仍以传播者主导 的传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受众主体性意识的缺失 和传播效率的下降,不利于传播效果的及时反馈和信息的定 时更新,同时,学生参与性意识的落后也会使得其对知识等 其他信息的需求减弱,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因此,目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除了及时追踪受众的需求和动机以维持传播过程的稳定,还 需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技术优势,满足 受众对求实、求真、求新、求快和求易的信息要求,让受众 在体验网上课堂和对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更深入地加入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坏境,增强互动性设置和网站的服务型功 能,使他们在接收知识和储存信息的互动过程中强化参与意 识,畅通便于实现创造力和发挥自我潜力的多样化途径,实 现传授双方地位平等和信息对等的传播效果[4]。

二、“把关”理论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 策研究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 现状研究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认为大众传媒通过公共领域的议 题来影响公众的认知和判断,并且凭借对某一件事进行重点报道和传播来突出这件事的重要程度。在传统媒介环境下, 受众只能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被动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 容,没有获取信息的主动权,对事情的认知程度只能通过媒 体报道来判断。而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公共空间的议题设置 主体已经由媒体转为网民,受众可根据自己对事情重要程度 的判断任意设置话题,在网上自发讨论并促进信息内容的扩 散,如微博的话题排行和热门搜索榜单就是“议程设置”最 常见的表现形式,话题的实时更新可帮助用户查看最近一小 时乃至一天最新的流行趋势和近期的重点新闻,此外,公众 还可随意参加其中任一话题进行发帖讨论,讨论的参与度会 影响信息热度和方向的转移进而引出新的话题[7]。因此, 利用“议程设置功能”对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实时掌握舆 论导向的监督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功能发挥作用是目前高 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网络的“议程设置”虽然 极具时效性但持续时间短,加上状态不稳定等特点很容易使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适得其反,但是就目前的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言,作为密切接触微博、微信等自 媒体的年轻群体,大学生不仅是催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 形式的动力之一,也是网络“议程设置”萌芽的需求之源, 网络为大学生参与话题设置和热点问题的传播提供了开放 性的互动平台,既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特点,迎合了年轻群 体在网络上逐渐占据主动地位的趋势,又是反映“议程设置” 议题“年轻化”强有力的佐证[8]。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在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前提下,通过“议 程设置”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先进观念和主流话语的有效引导, 适当穿插正能量的新鲜话题适时监测学生的关注度和讨论 情况,在既达到宣传主流文化目的,又实现良好传播效果的 过程中尽量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迎合他们对网络新文化的 满足和体验,这不仅是对网络传播理论的现实利用,更是高 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要求。

四、“沉默的螺旋”理论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局 限性研究 五、“培养”理论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 研究 六、结语 网络传播的快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一方面为新时期的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生机,在理论和实 践意义上均推动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却 又随着信息异化和观念冲突的愈演愈烈而逐渐加深了维持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与方法的危机和隐患,尤其在抵 御外来思潮及变革发展路径层面难以同时迎合时代发展和 工作开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坚守和把握传统思政工作基本 原则和要求不变的情形下,只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特性更 新思政工作的信息传播模式和价值观念培育的新方法,发现 和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挖掘扭转和规避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的新措施,才能始终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以新姿态和新思维实现教育方法的有效 创新。传播学视角下的传播理论与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契合点,根本原因就在于 教育归根到底也是传授互动的过程。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网 络传播更新换代速度的不断加快,传播理论也应迎合现实社 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才能为高校的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在互联网“双刃剑”的影响下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启发。

参考文献:
[1]陈怡琴.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09):70-73 [2]曹延汹,董梦霞.“互联网+”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 生态的构建路径[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7(05):390-394 [3]唐亚阳,胡彩霞.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脉 络与走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5(09):65-69 [4]骆郁廷,魏强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 语权[J].教学与研究,2012(10):74-80 [5]秦宏毅,谢斯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及对策.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5 [6]李堂.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J].时代教育,2016(23):231-231 [7]王思思,李青蓉,宋彩虹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7(09):104-105[8]郅梦,周晓波.浅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 育功能[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1):104-105 [9]郝文丽.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23):66-67 [10]杨茂.网络文化教育:教育环境改变后的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7(01):43-47 [11]张姝.“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 载体探索[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05):113-11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