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发言致辞 > 年终 > [中美校园文化差异论文(共2篇)]中美校园文化差异

[中美校园文化差异论文(共2篇)]中美校园文化差异

来源:年终 时间:2019-11-06 07:58:07 点击:

中美校园文化差异论文(共2篇)

中美校园文化差异论文(共2篇) 第1篇:五“D”理论和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差异 一文化定义与文化特性 关于什么是中美校园文化差异?到目前为止竟然有多达200多种的定 义。文化定义本身成为一个有趣的、争论不休的学术现象。目前,学术界公认的 意见认为,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Tyler)是第一个在文化定 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泰勒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经典性的,他在《原始文化》 (引自Avrueh1998:6)“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 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 作为—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_显然,这个定义将文化 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

从此,泰勒的文化定义成为文化定义现象的起源,后人对这个定义褒贬不一,同 时亦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Kroeber&Kluekhohn(引自Adler1997:14)认为文化的 核心由源于历史又被历史所选择的传统尤其是赋予传统之上的价值组成;
文化系 统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为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未来行为的条件因素。

Schwartz(引自Avruch1998:6)认为文化由一个民族的每个个体所学到和所创造的 经验组成。包括个体自身从前辈或同辈那里得到的那些映像或编码及其解释(意 义)。Hofstede(1994:5)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组织成员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组织 成员的心中集体程序。Matsumoto(1996:16)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类组织中一代代 相传所共有的一系列态度、价值、信仰和行为,但这个组织中的每个个体成员间 会有所不同。SpencerOatey(2000:4)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人民所共有的一系列 模糊的态度、信仰、行为习惯、基本设想和价值,而这些模糊的态度、信仰、行 为习惯、基本设想和价值会影响每个成员的行为和每个成员对其他成员行为的解 释。Spencer-Oatey还对文化特性有着专门的研究,他在Introduction:
WhatIsCulture?中对许多学者关于文化特性的论述进行归纳。他认为文化有着以 下一系列特性:1、文化是学会的;
2、文化会逐渐变化;
3、文化的不同部分在 某种程度上相互关联;
4、文化是描述性的而非评价性的概念:5、文化与社会组 织相联系;
6、文化既是个体特质也是社会特质;
7、文化总是分布于人们的心理 层面和社会层面上因此文化特性的描述总是模糊的;
8、文化既有普遍性又有特 殊性;
9、文化呈现在不同的层面;
10、文化影响行为也是行为的解释;
11、文 化既能从人的普遍本性中得到区分也能从独特个性中得以区分;
12、文化影响生物进程。

二GeertHorstede(G·霍夫斯坦德)的文化差异五层面论 人们为什么要对文化进行定义?其根本目的是要对不同的文化进行 比较,找出各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进而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服务。在对 文化差异进行研究方面。GeertHofstede教授的文化差异五层面论 (FiveDimen—siorts),即五“D”理论,当是影响最大的。1967年以前,GeertHofstede 教授对来自23个国家的飞行员和大学生、14个国家的服务行业经理、15个国家的 高档超级市场的消费者和19个国家的精英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 国家的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从1967年到1973年,GeertHofstede教授作为国家 十万多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前后两次统计分析结果,他提出了用以帮助 区分不同文化的四个主要的层面理论,即:权利距离指数 (PowerDistanceIndex—PDI),个人身份的认同(Idenfity)或个人主义 (Individualism—IDV),男性气质(Masculinity—MAS)和不确定性规避指数 (UncertaintyAvoidanceIndex—UAI.)。后来GeertHofstede教授再做了一次专门对中 国员工和经理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他发现中国人具有很强的这种文化特 性,即长期取向文化(Long—TermOri-entafion-LTO)。最后他把这个结果加在了 前面的四个结果后面,这就成了著名的文化差异五层面论(FiveDimen—sions), 即五“D”理论。GeertHofstede教授对文化差异进行了五个层面的比较。

1权利距离指数——PowerDistanceIndex(PDI)该指数侧重于衡量这个 国家或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程度,具体表现在威权(高权利距 离)(HighPowerDistancee)和弱权(低权利距离)(LowPowerDistance)上,高权利距离 意味着在该社会对于由权利与财富引起的层级差异有很高的认同度。这些社会一 般倾向于遵从层级制度体系,自下而上的沟通受到严格的限制,也就是尊崇地位、 强权、集权。低权利距离文化则指此社会不再强调公民间的由财富或权利引起的 层级差异,而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地位、机会的平等,也就是人人平等。是否对 某事负责、分权。

2人身份的认同(Identity)或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IDV)聚焦于社 会对于个人成就及人际关系的认同程度及社会对人际关系当中对个体和集体的 侧重程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IDV)和集体主义(CLT)。或 称高个人主义(IDV)和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CLT)。高个人主义(IDV)强调个性及 个人权利在一个社会中是头等重要的。倾向于建立一种松散的组织关系架构,其 核心价值是个体独立和自由、自我为中心、在交流中强调观点鲜明。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CLT)文化指组织更强调个体之间紧密的联系。这些文化强调家庭式 的观念和情感依赖以及成员对于组织中其他成员的责任感,其核心价值是团队的 和谐、融入团体、关系比任务更加重要。

3男性气质——Masculinity(MAS)侧重于对在社会里面性别角色在事 业、控制和权利方面的社会角色模式的认同程度。具体表现在男权主义 (Masculinity)和女权主义(Femininity)上。

高男性气质或男权主义文化显示该国家对于性别差异的敏感度很高。

在这些国家中,男性占据了社会及权力结构的主体地位,而女性则在男性的控制 之下,其核心价值是好胜,以男人为主,获取物质财富成功是主导价值。低男性 气质或女权主义文化的社会显示出这些国家对于性别差异认同度不高,没有明显 的性别歧视。身处这种文化中的女性常常可以在各个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其核心价值是关爱他人、关爱弱者和积蓄是主导价值。

4不确定性规避指数——UncertaintyAvoidanceIndex(UAI)该指数侧重 于区分该社会对于含蓄和不确定性因素的接受和容忍程度,分为高不确定性规避 指数和低不确定性规避指数。一个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组织通常是规则导向性 的,通过建立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限制来减少不确定因素,其核心价值是 明确、不是对就是错不含糊,认为存在偏差是危险的。一个低不确定性规避社会 组织则对于不确定情况具有高的容忍度及适应力,其核心价值是摸索、探寻,容 忍不确定性和含蓄,制度的空间伸缩性很大。

5长期取向文化——Long-FermOrientation(LTO)关注一个组织是否愿 意长期忠诚于传统的、先前的思想和价值观。高长期取向国家强调长期承诺,尊 重传统,认为长期忠诚的风险会带来丰厚的结果,其核心价值是长远利益、服务 于目标、节俭和储蓄是良好的价值观。然而,这样的组织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去组 建、发展,尤其对于外来者。短期取向文化的组织则不强调长期观念,同时传统 和承诺不会成为组织绊脚石。其核心价值是爱面子、不分正确与否只期望马上获 得短期成效。

GeertHofstede教授将一个国家的文化层面分解为五个方面,那么评价 一个国家的文化问题就按照这五个方面来进行定级、评分。可以将不同的国家拿 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文化差异。这就是典型的西方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和定量 研究的相结合的方法。尽管GeertHofasede教授的文化层面五分法不能够反映文化 差异的所有方面,但是却归纳总结了最主要的方面。因为国家之间还有内部的种族、地缘文化问题。对于同一问题也不是 几个问题能够反映出来的,因此这个结论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基本上概括了一种 文化中几个纲要。其次任何文化中都存在着主流文化以外的亚文化(suh-cul-ture), 再加上文化总是在演变,例如随着国际化进程东亚文化越来越向西洋文化靠拢, 因此GeertHofstede教授的结论在一定时间和分析主导文化上面是很有必要、很精 练的。

三中美文化五层面论的差异 GeertHofstede教授对中美文化五个层面的差异比较表如下:
GeertHofstede教授使用的数字最高值为125,最低值为0。数字之间相 差越大也就意味着文化差异越大,数字之间差异越小,也就意味着文化差异越小。

表中比较的地区是美国和中国大陆。比较的五个方面分别是:
(1)权利距离指数(PowerDistanoexIndex);
(2)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3)不确定性规避指数(Uncer-taintyAvoidanceIndex);
(4)男性气质(Masculinity);
(5 长期取向文化(Long-TermOrientation)。

中美文化在以下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1,权利距离指数(PDI),中 国大陆80,美国40;
2,个人主义(IDV),中国大陆20,美国91;
3;
长期取向文 化(LTO)中国大陆118,美国29。而在不确定性规避指数(UAI)(中国大陆30,美国 46)和男性气质(MAS)(中国大陆65,美国62)方面则差异较小。

四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差异 校园文化是主流文化下的亚文化。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 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 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主流文化方面中 美主要存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差异,那么在大学校园文化这个亚文化层面是否也存 在这些差异呢?下面我们进行一些分析与比较。由于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 以我们着重对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方面进行一些比较,即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实 践活动进行比较。先看美国的特点。由于美国文化是一种高个人主义(IDV)文化, 即强调个性及个人权利在一个社会中是头等重要的,所以在其教学模式、课程体 系和实践动中有以下特点。(1)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一种个性化的互 动活动。在这个互动活动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 征去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创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以个性化的教学影响学生 的个性化发展。而学生通过获得适合个人的独特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学习方 式,从而发展个性。为此,美国的高校大都在学术自由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多样 的教学模式,创立不同的教学风格。学校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空间,如通过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使学生能自主安排学习生活、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等等。

为学生尽量提供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2)课程体系个性化。许多发达国家高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 十分注意个性化课程体系的设计。首先,强调课程体系的特色化。美国许多高校 没有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作统一的规定和要求;
各高校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 与需要、学校传统、课程基础以及教师专长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体系,允 许在不同高校的相同专业开设不同课程。其次,课程开设具有多样性。为了适应 学生的不同需求,这些高校都很“注意同一课程的多样化,同一门课程为学生开 出不同难度的若干课程,同一难度的课程由不同风格的教师讲授,同一领域的课 程开设不同方向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刘宝存:2000)这些不难看出他们为学生的 个性发展铺开了道路。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在课程的六大核心领域,每个领域都 开设有十几门到几十门具体课程,但学校只要求学生选择8—10门课程,每个领 域都要涉及。学生完全能凭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完善的课程。

第三,开设丁大量的选修课。美国的许多名校大多压缩了必修课程的分量,扩大 了选修课的范围;
在必修课中也引人选课的形式,给学生以充分的选课自由,以 此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广泛兴趣和要求。

(3)实践活动个性化。美国文化是一种高个人主义(IDV)文化。因而高 校学生也极具个性化和想象力,个性表现张扬极致。他们可以衣饰怪异,可以发 型奇特甚至蓄满胡须,可以谈吐夸张,他们不随波逐流、不从众,努力做自己。

在课堂上,他们随时举手发言,反驳教师的观点,畅所欲言,尽情展示自找;
在 课后,对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他们相当投入,而且花样繁多,完全按自己的喜 好或设计方案行事,在活动中体验快乐,获得技能,求得个性发展,其活动一派 自由、自主的氛围,总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得到 充分的表现和发展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 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自我完善与发展;
但美国某些高校对学生 的个性发展过分注意,同时又缺乏对群体价值与文化意义的认识和引导,从而学 生的个性的过分张扬,发展成对个人英雄主义的鼓励,这一点是弊端。而大陆中国文化是个高权利距离指数和长期取向文化,所以其大学校 园亚文化上也反映出这些特点。

(1)长期以来,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向学生单向注入的模式,而对学 生来说则是被动接受和应付型的。这与中国文化是个高权利距离指数文化有关, 因其尊崇地位、强权、集权。所以“师道尊严”——教师被视为知识的绝对权威, 是“传道,受业,解惑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被假定 为对该门课一无所知,也无任何自学能力的人。这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社会学 模式是“指令、服从”型。培养出来的学生胆子小,顺从权威,形成唯书、唯权威 是从的思维定势。

(2)学生的学习方法封闭。尽管中国学生的学习方法出现了一些新的 变化,但是,由于中国文化是个长期取向文化,即愿意长期忠诚于传统的、先前 的思想和价值观。中国传统上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学生以应试为目的,所以反映 在当代大学校园文化上也是使得国内高校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还是一种以应试 为目的,学习就是为了应试,其封闭特征明显。

本文论述了文化的定义和特性及GeertHofstede教授的文化差异五层 面论,即五“D”理论。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了论述,并对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差异 进行了比较分析,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中美文化和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分析, 吸收不同文化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中国 自己的创新型人才,创造更好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第2篇: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生命之泉,校园教育向来是一个国家所重视的 教育工作,其工作的意义深远。对于校园文化不同层次的研究,是很多学者文人 的神圣使命。查尔斯·赫梅尔在《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一书中指出:“教 育的基本方向来源于文化。”可见校园文化主干源于社会文化,受到社会文化主 流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与整个时代大背景步调一致,又有带领时代前进的动力和 新鲜血液。所以看一个国家的校园文化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及历史背 景。每一个学者研究校园文化都有其不同的视野和方向,角度与认知的不 同造就对校园文化的不同理解。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为《文化教育学》一书中给 出的概念,即:“广义的,校园文化泛指办学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 的总和。狭义上,校园文化指校园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包含理念、目 标、制度、传统、校风的综合体现。” 二、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 1.校园建筑的差异。谈到差异,大家都会想到学校建筑的差异。在中 国大多学校都是由一堵堵围墙所建造的,诚如学校的教育方式“保守、墨守成规”, 老师、学生的活动被局限在这四四方方的墙内,思想也被一堵无形的墙牢牢限制。

在美国大多学校是没有围墙的,诚如学校的教育方式“开放、崇尚自由”,老师、 学生的思想就像他们开放性的学校一样,是没有边际的。

当然,这些都与各自的民族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含 蓄内敛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人们安于现状,与世无争。在这种状 态下,我们的祖先习惯用高高的城墙、围墙保护各自的私有利益和隐私。美国是 一个年轻爱冒险的国家,它没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所桎梏,不断吸收最先进的科 学文化,不断寻求自由奔放的生活环境。美国人追求个人享乐,解放天性,自由 平等,不仅是物资上的享受,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2.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差异。“溺爱”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最常用的教育方 式,以致很多孩子到了成年期都对父母极其依赖。原因很简单,父母习惯为孩子 铺好人生的道路,小到穿什么衣服,大到找什么工作,从孩子一出生就不停地为 他们的人生而操心。就算到了大学,学生都潜意识地认为自己还没有长大,没有 独立的能力,花父母的钱理所当然。美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注重“引导与交 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培养 他们的爱好。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起到鼓励的作用,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作出 自己的选择,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模式侧重于老师把书本上的 知识原原本本地灌溉给学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所学广泛。学生一遍一遍地 重复所学内容,这样他们在考试时都能取得好成绩。却不能灵活地把所学知识运 用到日常生活及科学研究中,没有很好地发挥他们本身的主动创新性,往往生搬 硬套。美国的教育模式侧重于老师在实践中把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强调学生 的自主创新和挑战自我,对所学知识抱有怀疑的态度。老师都很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由表达的思想,管理体制比较完善,每一项体制都体现了对创新意识和 创新精神的推崇。

课余生活的差异。受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书本是学生的第一生 命,所以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少,不过近年来学校认识到课余生活的重要性,经 常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但成立社团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美国,学 校鼓励资助学生成立各种各样的社团,这些活动内容完全由学生全权决定,于是 美国的社团活动丰富多样,多姿多彩。大多数学生都很踊跃地参加各类活动,激 发自己的兴趣,感受自由民主的氛围。

三、对建设中国校园文化的启示 比较两国校园文化的差异,分析其不同的原因,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同时结合中国校园的实际情况,把这些有利因素融合到教学当 中,建设更有特色的中国校园文化。

1.积极发挥校园的指导作用,创建良好的道德环境和健康的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要做好道德教育,必须“热爱祖 国,诚实守信,尊重师长”,了解一般的法律知识和伦理规范。正所谓育才先育 人,在中国,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第一目标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是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新 目标。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个性。学校的规章制度与教学活动都应以学 生为中心,满足其正常发展的需求。学生通过学校的教学,学会自己独立思考, 冷静分析,独立决策。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中充当 良师益友的角色,营造轻松生动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打开创新思路,发展个性。

在学生课余生活中,倡导学生多建立一些社团,培养兴趣和创新精神,挖掘每个 人内在独特的潜能。高度重视文化创新与个性发展,从而增加校园文化发展活力 与新鲜血液。

3.发展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源头,因此我们必须在建 设校园文化中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千年的儒家思想已经和中国人民的道德价值观密不可分,对当代教育产生深远的 影响。我们要不断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展步调一致,加强国际文化 交流,吸收外来精华。总之,由于两国之间的各种差异,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之处,因此要不断在探索中吸取经验,打造富有特色的中国校园文化。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