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雷锋 >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路径体系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路径体系

来源:雷锋 时间:2019-11-18 08:22:50 点击: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摘要]诚信是东方文化的重要行为准则,同时也是西 方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厘清诚信的内涵本质,在大学生诚信 教育的实践路径中,发掘导致诚信教育乏力的根本原因,探 究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异化,最终在多元融合视阈下,将构建 以“正义和关怀”为核心,“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学校、 社会、家庭、学生多元参与的诚信教育体系作为开展大学生 诚信教育的一种范式,是本文的逻辑思路。

[关键词]诚信教育;实践路径;异化;多元融合 在文化传承的视野下,诚信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社会 公民形而上的、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基本道 德规范。“诚”是一种人性境界,是一切行为的准则;“信” 体现了个体的品性和素质,是对“诚”的一种外化。从社会 发展的角度考察,诚信是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的洗礼后沉淀 出的最质朴且纯粹的优秀文明因子。“诚”是一个哲学范畴, 同时也是伦理上的概念,“信”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并最 终在儒家文化下被赋予了道德上的意义。在现代文明话语体 系下,“诚信”二字彼此区分又紧密联系,“诚”是“信” 的基础,“信”是“诚”的表现,诚信是道德伦理和行为实 践的有机统一体,具有双向互动性。综观诚信的历史脉络和 中西方文化下的诚信观,我们不难看出,诚信是古老的传统, 也是现代的正义。在中国社会由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意义 上的城市社会转变过程中,诚信已经逐渐突破血缘文化和熟人社会的局限,逐步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陌生人社会的普适 性原则。这种演变是以个人内心自省为内核的传统诚信观与 以契约为核心的西方诚信观的融合。诚信既是个体的一种生 存需要,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情绪体验。这种需要是自尊与 他尊的基础,同时也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基本素质要求。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同时也是 一个契约范畴,这是现代社会对于诚信的一种标识。一方面, 通过“道德自律”,个体得以通过自我评估、自我监督、自 我修复等方式,不断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另一方面,契约 以其强制约束力,让个体充分意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 准则,更是一项法律义务。道德自律和契约他律相互促进, 相互融合,在认知和实践两者之间,以复演、螺旋的形式, 不断深化诚信的内涵,也使得“诚信”二字在中国文化语境 下有着道德美德和遵纪守法双重含义,换句话说,诚信在当 下中国社会已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无形资本,这种观点在学 界以及在实践层面上已被广泛认同。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路径 诚信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品格教育,更是道德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诚信教育的核 心思想。诚信的实践是双向互动的社会行为模式,这就决定 了诚信教育要在“理论教育―――实践体验―――理论再提 升”的逻辑下有效开展,也需要高校、社会、家庭、学生多 元参与,形成合力,最终将大学生诚信教育质量整体跃升。通过文献综述和现实考察可以发现,当前高校主要围绕着 “预防诚信危机”这一短期现实目标,以课程教育、实施诚 信评价机制以及构建诚信档案等路径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 育。这些教育方式思路传统、形式单一、缺乏活力,强调政 治属性和学理目标,虽然给大学生灌输了大量诚信知识,却 也在大量失信行为中备受质疑,急需转型。

(一)课程教育是诚信理论教育的主要形式 高校目前普遍开展的思政实践课、形势政策课是引导大 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有力 抓手。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主要针对大 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诚信理论教育,这其中既包括道德意义上 的诚信,也包含法律层面上的诚信。主要的教学方法为理论 讲解和案例教学。但笔者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讨两个维度的 现实体验中发现,仅仅强调认知因素,忽视大学生诚信情感 与诚信意志的培养和激发,将导致诚信行为缺乏动力。[1] 而教育主体―――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缺位,直接导致教育 效果不尽如人意。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的教学思路下,学生 在诚信教育课堂上的主体参与性较低,单向灌输和互动不足 造成了诚信课堂氛围低沉,效果乏力。

(二)实施诚信评价机制,量化诚信水平 以量化形式考察学生的诚信水平,是以系统性指标为核 心的刚性管理方式。这种方式以细化的指标将诚信行为固化, 并将各个指标赋值,最终通过量化分数直观体现学生的诚信水平。这种方式对于强调教育结果的公平性,克服教育管理 中的随意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忽视了大学生作为 社会人的生物性和法理性。与此同时,缺乏柔性关怀的量化 评价机制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负激励,导致学生逆反 严重,也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刚性的指标固然可以 让学生在“诚信”的范畴内不越轨,同时也对指标本身的质 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教育生态环境变革中,“诚信”与 否的内涵也在争议中被重新定义,如何把握时代特点,将诚 信评价指标拓展、规范、生动化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也是 大学生诚信量化考评的重要基础。而恰恰在这一点上,诚信 量化考评还缺乏高度专业化、系统化的保障机制。

(三)建立诚信档案,凸显诚信的强制约束力 档案管理是中国特色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 立诚信档案是详实记录学生诚信状况的重要形式。这种形式 对于规范大学生言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了重要作用, 使得诚信“红线”碰不得的观念在大学生心里生根发芽,也 在一定程度上为诚信教育的开展培育了土壤。我们强调的诚 信教育,其本质目的在于大学生诚信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惩 罚是约束的手段而非最终结果。结合笔者的教学、管理工作 实践,诚信档案(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奖惩材料以及部分高校 专门建立的诚信档案)强调了警示的作用,对学生的不实言 行起到了威慑,但同时也忽视了人性化的关怀和长期的、系 统的跟踪教育,使得诚信档案只能够起到一时的约束作用,而缺少连续性的监督效应。而一旦不实资料最终进入学生档 案中,在现实状况下,会给学生的人生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 效应。虽说这种诚信教育方式虽然只是会对极少数的“差生” 带来影响,但却为社会发展、学生成长埋下了隐患。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困境:诚信教育实践的异化 教育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中人的地位的衰微,直接原因在于教育没有自己独立的根基 而被外界所左右。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他律”引 导“自律”,通过教育关怀引导自我觉醒。其目的是通过外 在约束、规范习得、环境熏陶等,在不断的自我学习和自我 觉悟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对诚信的领悟和实践能力,是一 个长期的、内化的过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路径在高校 德育教育体系中存在着先天不足,这种不足从教育学意义上 来讲是因为教育方法方式的不足,如果从社会学的视角考量, 则是教育主体的参与角色缺失以及教育形式出现了异化。所 以,我们论述诚信教育的异化,强调的是偏离和丧失,其一 是诚信教育理念与具体的诚信教育实践之间的偏离。其二是 在偏离的基础上,大学生诚信教育在部分意义上丧失了内化 的教育功能,而成为一种外显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大学生诚 信教育主要实践路径做文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理论的灌 输、刚性的评价机制抑或是以档案管理的方式,其实更多是 在发挥管理的功能,这种功能是事务性的,使得教育沦为管 理之外的一种附属。在管理的思维下,外在的约束得以不断强化,而规范习得却缺少现实土壤,更不用说通过良好的环 境引导诚信风尚。深究诚信教育异化的原因,笔者结合工作 实际可以总结,第一,没有将诚信教育当作思想政治教育的 有机组成,“他律”式的教育强调的是管理而非思想和行为 的内化升华;第二,忽略了诚信是大学生生存发展需要,自 尊自律需要的重要基础,未能抓住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本质;
第三,以“智”为主,“德、体”为辅的应试教育思维,忽 视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第四,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角色没 有融入到高校诚信教育当中,学校理论教育的过度,社会实 践教育的不足,使得学生缺乏有效的情感体验;第五,大学 生与诚信环境的互动不足,“他律”的迁移与“自律”的内 化无法达到融合统一。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不可 避免地存在异化现象,而解决教育异化的关键是要使教育和 个人需求结合起来。对于大学生诚信教育而言,就是要使制 度化的诚信教育与大学生的个人情感和文明水准相结合,当 然,解决教育异化的重要力量在教育之外,诚信教育是否真 实有效,能否发挥其功能,还需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 我教育的参与,而它们之间能否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对于 减少大学生诚信教育异化的程度和范围具有关键作用。

三、多元融合: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构的一种范式 “知、情、意、行”是教育的有机过程,对于大学生诚 信教育而言,仅仅强调认知是不够的,忽视情感体验也会导 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并且现有的诚信教育模式易导致理论领会和实践体验的脱离。多元融合视阈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 系的建构,首先要关注的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本质,也要把 握大学生诚信教育异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将“正义和关 怀”相融合,将“他律和自律”有机统一,并将学校、社会、 家庭、学生密切结合,形成一种实效性好、时效性长的,能 够对学生诚信素养跃升起到关键作用的,对社会诚信氛围的 构建起到铺垫作用的诚信教育范式。

(一)正义和关怀相结合 大学生诚信教育理论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正义教育,它要 求的是公正、公平,需要在无论是大是大非还是日常小事中 都能严格落实的刚性指标。但在强调正义的同时,也需要融 入关怀。通过发挥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信念支持功能和情 感凝聚功能来追求良好的教育和管理目标。[2]教育本身 就是“以人为本”的事业,用关怀辅助正义教育,由于发挥 了情感性和人文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将正义理念内化。

与此同时,由于关怀具有滞后性和模糊性,就使得在处理具 体的诚信个案时难以及时、有效获取信息,采取行动,而这 时,正义教育的刚性化指标,例如各种规章制度,便具有强 劲的权威性,能够更好地凸显时效性。正义和关怀相结合, 不是简单的取长补短,还要处理好各自的边界,避免因结合 不当导致的冲突。“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更加注重关怀,在 正义教育中运用艺术性的关怀教育启迪学生;也要在契约例 如各种有关诚信的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觉将正义理念转变为自身行 为。与此同时,在处理失信行为时,正义应该按照契约精神 给出公正的处方,而关怀则应该通过寻求合作和支持来协助 学生走出失信困境。正义和关怀是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 这其中,正义是基础,关怀是行动。

(二)他律和自律相统一“人无信不立”,内在的自我约 束使诚信成为 一种生存需要,[3]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则使诚信成为 一种社会需要。正如文章开篇所说,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 同时也是一个契约范畴。从道德的视角考察,诚信是出于对 生命的尊重而内化外显的至诚境界,是自律;从契约的范畴 思考,诚信则是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外在制度约束,是他 律。我们强调他律和自律相统一,是因为作为社会性的人, 在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样化的情感体验中,评判某种行为是 否诚信成为一种两难。而如何坚守自律的诚信底线,并不触 及他律的强制约束,则成为大学生修身立世的根本。诚信教 育体系的建构单靠他律或者自律都是难以实现的。他律的动 机是建构诚信环境、维护诚信氛围、传播诚信理念,而大学 生只有在对诚信的本质有了透彻的领悟和内化之后,才能接 受环境对个体的监督和约束,这也就回到了该如何实现诚信 自律的问题上。大学生个体如果能够从内心审视诚信的价值, 并自觉接受他律的规则和理念,则使他律和自律有了良性互 动的基础。而这种良性互动需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也要注重诚信环境的构建。而从教育发展的角度审视诚信教 育,它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大学生对于自身行为的诚信评判 标准是以外在的他律和内化的自律为基础的,是以“固化― 解体―修正―再固化”的方式不断演进发展的,其最终目的 是不断强化、传承诚信行为,弱化、摒弃失信行为。他律和 自律是诚信教育体系建构的两个方面,这其中,他律是显性 约束,自律是隐性自我教育。

(三)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密切结合 诚信教育是动态、长期的系统工程,大学生的行为不可 能局限于校园,必然会和校园外的方方面面发生联系,良好 的诚信教育的应然之举是大学生自我、家庭、社会和高校的 密切结合,实行政府主导、学校执行、社会孕育、家庭配合 与学生自我教育结合的模式。[4]多元融合视阈下大学生 诚信教育体系的建构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政府是宏观社会 政策、诚信规范的制定者,在全社会构建诚信评价体系,对 于诚信文化环境的构建起到主导作用。高校是开展大学生诚 信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即时调整教育观念,提升教师育人水 平,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并重点开展诚信理论教育。于 社会而言,则需要配合政府和高校,培育良好的诚信社会环 境,通过树立典范,逐步形成守信、互信的社会氛围,为大 学生诚信理念的内化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于家庭而言,父 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需要注重自身言行,并在社会规范 指引下,与高校形成诚信教育的合力,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影响学生言行。当然,在多元主体参与中,大学生个 体是诚信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主体,大学生个体对于“正义” 的认知水平,对于“他律”的遵循程度,对于“自律”的内 化深度,直接关系到诚信教育的成效。学校、社会、家庭、 学生密切结合,是提高诚信教育执行力的要求,也是多元融 合视角下建构诚信教育体系的落脚点。类似于H=f(a,b,c, d)的函数关系中,诚信教育的有效性需要综合考量学校、社 会、家庭、学生四个主要因素,这其中a代表高校,是主阵 地;b代表社会,是协助者;c代表家庭,是有益补充,d代表 学生,是核心主体。四、结语从教育的规范性来说,诚信教 育应以培养人的完整、和谐发展为目标;从教育的现实性来 说,其目标又具有不确定性,在这个意义上,诚信教育的目 标是人为制定的,在特定的语境下有其难以突破的局限性。

如果说诚信教育乏力的主要原因是关注外在教育较多,而忽 视内涵教育,那么,以“正义和关怀”为核心,“他律和自 律”相统一,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多元参与为基础建构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设想,就是要强调如何实现诚信的内 化教育,弥补现行的诚信教育形式的不足,并在具体的诚信 教育过程中突破其异化障碍,将诚信教育的效用最大化、最 优化。当然,以上三种维度相结合构思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 系并不惟一,有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需要把握当代大 学生的特点,还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并将诚信教育 从学校教育升华为终身教育。参考文献: [1][2]刘静.“正义与关怀”―――大学生诚信教 育的核心理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 (6). [3]钱军平.由“他律”向“自律”的升华:大学生诚 信教育的反思与构想[J].理工高教研究,2009,(10). [4]朱海龙,胡文涛.多元融合: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应 然之路[J].教育探索,2011,(11).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