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雷锋 > 【大学生幸福心理学的教育意义论文(共2篇)】 心理学对于大学生意义

【大学生幸福心理学的教育意义论文(共2篇)】 心理学对于大学生意义

来源:雷锋 时间:2019-11-10 08:09:42 点击:

大学生幸福心理学的教育意义论文(共2篇)

大学生幸福心理学的教育意义论文(共2篇) 第1篇:心理学领域幸福感研究述评 幸福感是幸福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幸福感研究存在主观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方向。文章通过梳理三种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分析 了目前幸福感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幸福感研究的发展趋势。

幸福感研究涉及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文艺 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目前,心理学关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 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以主观幸福感为主流。三种幸福感侧重研究幸福感的不同 侧面,其理论相互关联和补充,未来存在整合的趋势。每一座城市都因为它独特 的型格而自成一派,成就了其独特的美。生活中的美真实地散落在城市的每一个 角落,感受于每个市民的心中。可是有的时候,当你走在所生活的城市里时,却 似乎不那么容易发觉,而这样的感觉其实源于你对这座城市的陌生与不了解,因 而创建一个生动的精神家园会让一座城市温暖、鲜活、灵动起来。

一、心理学中幸福感研究主要理论取向 (一)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是指人们根据内在的标准, 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所获得的感觉或评价,也即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 度及其各个方面的评价。

(二)心理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主要指人心理机能的良好状态,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 我成就和自我潜能的完美实现。心理幸福感以亚里士多德的实现论为哲学基础。

心理幸福感的提出和研究从自我成长的侧面来界定和诠释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 弥补了主观幸福感概念和程度测量上的局限。

(三)社会幸福感 所谓社会幸福感(SociaiWell-BeingSWB)是指个体对与他人、集体、 社会之间关系质量以及对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功能的自我评估。二、幸福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幸福感的概念界定不清晰 由于研究者不同的研究取向,心理学界对幸福感的感念界定还没有达成 共识,甚至存在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如用幸福感的概念代替主观幸福感,将主 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混用等。幸福感的最初研究范式采取不给其下定义的做法。

在实证研究中,多数研究者认同幸福感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 成分构成。PWB的六个维度理论和社会幸福感的五个维度理论也都没有清晰地界 定幸福感的定义,没有研究各个维度存在怎样的关系,怎样结合为一个整体、全 面的幸福感。

(二)忽略了幸福感的文化特性 在幸福感研究之初,研究者并没有意识到文化对于幸福感的决定性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研究者证实了文化对于幸福感的决定作用,笔者也感受到幸 福感是与文化背景文化品位乃至文化传统密切关联的。

(三)混淆了幸福感的来源与结构 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把幸福感 的来源等同于幸福感的结构本身。幸福感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虽然不同个 体的幸福感的水平不同,但是却有相似的结构。在PWB的研究中,心理需要的满 足能够带来幸福感,但心理需要并不是幸福感本身。社会幸福感的研究也存在类 似的问题,社会整合、社会认同、社会贡献、社会实现和社会和谐能够增强个体 的幸福感是幸福的来源,但不是组合在一起就是幸福。

三、幸福感研究的趋势展望 (一)进一步对幸福感的概念进行界定 能否对幸福感概念科学全面地界定,关系到幸福感研究的方向和意义。

幸福感的定义应体现其统一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幸福感的界定应重视幸福感 获得的过程,推动对幸福感的干预研究。例如有研究者将三者结合起来,提出了 综合的幸福感定义。

(二)三种幸福感的整合随着幸福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 福感出现整合的趋势。现有幸福感的理论模型侧重单一成分,缺乏全面性、系统 性,分离了幸福感的整体性,且相互之间出现矛盾和重复交叉现象。主观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者的整合将有利于建构出更加合理的幸福感的理论模 型。国外Dierendonck、Ryff、Keyes和Waterman等以及国内苗元江、金玲玲、 宛燕等都进行了三种幸福感关系研究,证明三种幸福感在理论结构上相互关联, 而且初步确定出整合的幸福感理论结构,形成未来幸福感研究的新方向。

(三)深化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 文化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对幸福的认知、感受 和追求方式不同。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国外的研究成果颇多,而国内的研究目前 缺乏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说明本土化的具有民族品位的幸福感的研究亟待 关注。

四、幸福感研究的重要意义 幸福感是人的精神文化建设之一,是精神情感的重要因素。校园精神文 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学生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对校园 历史传统的择优传承,以及对积极、健康、团结、向上的获得全体师生员工共同 认可的(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创设。校园精神文 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力的过程,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究 奥秘、求知解惑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契合以人为 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第2篇:幸福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班级建设浅议 班级是不仅是高校管理功能实现的基本单元,更是党和国家的人才培 养的重要组织载体。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特点,使高校班级建设呈 现出新的问题。幸福心理学指导人们追求高质量、高幸福指数的生活,为高校班 级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在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特点及新时期大学班级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多元的思想观念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高 校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以下新特点:1、“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思维方式开阔,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2、自我中心现象普遍,与他人的直接交流减少,人际关系网 络化;
3、价值取向多元化,受“拜金”、“享乐”等意识流派的影响,出现实用主义、 利己主义思想泛化的趋势;
4、大部分学生独立自主,极少数学生存在盲目自信和 心理脆弱的现象;
5、主流崇尚责任,勇于承担并敢于接受挑战,极个别缺乏承担 力。

班级作为组织管理的基本单元,直接面向学生个体,是学生与高校沟通 的桥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的今天,学生既要依靠学校来实现个人发展 目标,又要接受学校的引导和教育。如何实现个体发展目标,满足个体的个人价 值和社会价值,又兼顾国家、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班级是重要的依托,是实现双 赢有效载体。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上的新特点,使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面临着新的问 题,主要表现如下:1、班级教育功能削弱,学生之间关系松散,时间、空间上不 易集中,班级集体和基层党团组织作用减弱;
2、班级学生管理功能减弱,班级的 主导地位下降,吸引力、凝聚力不足;
3、学生对班级组织角色定位不明确,学生 班级观念日渐淡薄,班级组织形式面临认同危机;
4、网络化教学与管理使班级管 理日益复杂,网络冲击传统的集中教学模式,学生更为关注自我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生幸福心理学的教育意义 当代大学生拥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和优越的教育资源,但是在校大学生中 心理不健康、亚健康群体的比重越来越高。有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奋斗目标、得过 且过,或者错把“金钱”、“物质”当作幸福目标来追求。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者呈 逐年上升趋势,更有甚者出现抑郁、焦虑、自杀、精神紊乱等问题。

幸福心理学人性、人类生活和社会的积极面,指导人们追求高质量、高 幸福指数的生活。著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 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只关 注学生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和知识能力的欠缺。而这种关注是带有消极性质的,对 学生内在的积极性面和心理发展可能有所忽视。将幸福心理学融合与教育管理之 中,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快乐成长为目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能,增加学生的幸福 体验,提升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
最终使学生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使他们 成为真正健康、积极向上的群体。三、幸福心理学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启示 (一)班委干部选拔和培养方面 幸福的班级首先应该有一个责任感强、热心细致的班委干部群体。班委 会是班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领导核心,是带领全班同学朝着共同 目标奋斗的组织保障。班委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办事能力关系到班 委会的职责履行能力,班委干部的服务意识、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关系到和谐、 美好班级氛围的习惯成。这就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在班委选拔过程中要做到公正、 公开、公平,选拔出素质过硬的班委干部;
注重对班委干部的培养,提升他们的 个人素质和办事水平;
建立有效的班委考核制度,加强班委干部队伍建设。

(二)学生自主管理方面 幸福不仅是一种主观感受,更是一种能力,因此,通过自我加强和有意 识的锻炼,人对幸福的感受性可以获得提高。增强班级成员的幸福感,需要使班 级的每一份子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 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班委干部需要充分尊重班级成员,善于倾听和接纳同 学们的建议,与同学保持良好沟通。从而激发班级成员的内在驱动力,提升班级 凝聚力,营造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为同学们营造幸福的生活环境。还可以通 过主题班会、集体庆生、幸福教育课等形式,使班级成员体会到身边的小幸福。

(三)德育方面 “一个人只有当自己改造自然、社会、自身,改造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 各种能力得以发挥时,才会有一种真正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幸福不是某种既定的 存在,而是现实的创造活动。”因此,大学生幸福感提升需要与实践相联系,通过 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增加学生为人民服务、尊重他人的良好意识;
增 加学生关怀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体验;
增加学生热爱生活、回报社会的情感体 会。抓住现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灵活聪颖、个性鲜明的特点,在实践中注重培育 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发掘学生身上 存在的积极面、闪光点,充分发挥其特长,让学生自主融入班级、服务班级。

(四)网络资源利用方面 网络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能使人的关系变得疏远和淡 漠。如何利用网络的功能,拉近班级成员之间的距离,探索班级建设的新方式是 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构 建新的平台,如微信群、QQ群、微博等提高信息通知的实效,传递社会正能量, 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间、师生间的感情。

(五)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环境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是指大学校园的外在环境, 即美丽校园;
软件环境是指以校园文化为主的校园人文氛围。健康的校园文化活 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让高内 涵、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大学文化生活的主流。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 能确立一种催人向上的奋发精神,还能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依恋感、归宿感, 从而起到凝聚班级同学的作用。因此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 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校团委、校级学生组织的带头示范作用,针对学生的兴趣爱 好,开展受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 幸福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