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教师节 > 每一次的相遇 每一次相遇都很珍贵

每一次的相遇 每一次相遇都很珍贵

来源:教师节 时间:2019-10-08 08:00:10 点击:

每一次相遇都很珍贵

每一次相遇都很珍贵 《格林童话》中有个故事叫《两个漫游者》,故事开头 说:“山和谷不会相遇,人和人却会碰在一起……”教育的 路途中,遇到一些事,遇见一些人,我以为很寻常。然而, 回望来时路,我才惊觉,正是那些相遇,成全了今天的自己。

相遇“第一课” 初中毕业后,为了跳出农门,我选择了报考师范专业。

1992年,我从如皋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如皋市郭元小学。

不久,教委办的陆主任来听课,课毕,陆主任笑着说,不错, 是个好苗子,好好努力。受宠若惊之余,顿时对自己选择的 职业多了几分好感。第二年的一天,陆主任找到我,说区里 要承办一个全市的小语教研活动,让我执教一节公开课。我 兴高采烈地答应了。

第一次试教特别糟糕,我哭了,极度无助。

陆主任安慰我,带着我到各个学校听同题课,我如饥似 渴地观摩着那些年轻或年老的教师执教同样的课,一遍又一 遍。陆主任很少评论,只是让我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偶尔 也会提点建议。课后,我们和上课的老师谈论着课上的种种, 争论着一个个细节,譬如,文章里关于小猴子的描述要不要 请个小孩子表演一下?表演时又该有哪些动作呢?朗读时 是放录音还是…… 找人帮我画插图,找人录音……陆主任默默地忙碌着。

直到正式开课那一天,他将我送进了上课的小礼堂。许多具体的场景随着时光的流逝已在我脑海中慢慢淡去,尽管那堂 《精彩的马戏》被领导与同行誉为“精彩的一课”,尽管我 因这堂课也曾小有名气,但我的欣喜与欣慰只来自陆主任那 激动的神情和开心的笑容。

回首那节课,不能算精彩,只是富于自己的“个性特色” 罢了。有个性,教学才会成为艺术,才会有生命力。直到今 天,我还欣赏和怀念自己当初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 畏。而那第一节公开课给了我做一个好教师的信心和勇气, 让我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从那以后,我每年都会开设公开 课,每上一次这样的课,我便可享受到一次创造活动的乐趣。

每一位教师都会与人生的第一节公开课相遇,无论如何, 都不要退却,也不要彷徨,努力去学习,哪怕不那么“精彩”, 也一定会从中收获很多。

相遇文字 未来是“生长”出来的,生长的土壤就是“学习”。我 一直坚持自我充电,在阅读与思考中行走,我深刻体会到了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真意。茶余饭后,别人聊天打 牌,一片喧嚣,我会独捧一本书;
等车的时候,开会前的间 隙,我也会沉入阅读中。“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不仅读自 己的专业方面的书,还喜欢读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 阅读积累厚重了,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

我引以为豪的是,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不至于言语无 味、面目可憎,一些别人很难讲清的问题,经我寥寥数语学生便豁然开朗;
叙事状物也总能绘声绘色、妙趣横生。熟悉 我的人都觉得听我说话是种享受,我想这也是阅读赐予我的。

书读得多了,不免手痒,也就时常提笔,不揣鄙陋地写上一 些,跟学生讲作文的时候就会更有感受,不至于纸上谈兵。

渐渐赚得一个“爱读书会写文章”的虚名,受到同事的青睐、 学生的喜爱。正因为如此,我所教的学生,语文成绩连续高 居全乡榜首,孩子们升入初中之后,语文成绩也很少有下滑 的,中学老师评价他们:“知识面广,学习后劲足。” 如皋市骨干教师,南通市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 头人,当这些称号降落在我身上的时候,那些觉得我有些异 类的评价换成了惊讶和赞赏的目光。而我的坚持,也影响了 身边的不少人,很多年轻教师开始向我讨教经验,与我交流 起阅读的体会,我从不吝啬,总是竭尽所能,敞开心扉,鼓 励他们多阅读,多写作,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有所不同。

相遇“不能” 1996年,我所在的乡镇进行学校撤并,很多学校进行了 重新整合。我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我要被派到距家 十多里外的一所村小任校长。

这真是个惊雷。那时我女儿尚小,自己做老师刚有点门 道,我哪有当校长的心思?我当然拒绝。但分管教育的乡长 和教办领导反复登门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管我哭 了数次,最后还是答应了。

这是一所教育质量极差的村小,校舍居于荒野,四周尽是“刁民”,我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女教师,如何挑起这 负担子?只能硬着头皮,仓促上阵。

每天天不亮,我推出摩托车,把还没从梦中醒来的女儿 往我身上一绑,出发了。严寒天气,到学校时,浑身都冻麻 木了,女儿又睡着了……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干脆住在了学 校。在我的带动下,一个个年轻的教师也开始住进了学校宿 舍,晚上,我们聊人生、聊理想,那一起度过数个长夜的日 子里,大家有了超强的凝聚力。

我做着校长该做的行政工作,教学也不肯落后,带头教 毕业班。对学校教师,我能换位思考,出以公心,批评的话 用鼓励的方式说,带着他们学习,有困难了绝不袖手旁观, 激发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热情,成为一个“懂他们”的校长。

在那所学校三年,学校教学质量迈了三大步,从原先的倒数 上升到前列,让全校师生无比振奋。

我其实是个骨子里有些自卑的人。因为自己貌不出众, 所以很怕在公开场合露面,遇到各种竞赛总是开溜。2008年, 学校推荐我参加南通市语文教师技能大赛,那是一项近乎全 能的竞赛,备课、上课、写作、制作电子报纸等,且是全封 闭式的,我被吓个半死,连呼“我不能”“我不行”。得知 推辞不掉后,我硬着头皮开始了各项准备,突击阅读各种教 学类的杂志,观摩名家的教学录像,向电脑教师学习制作电 子报纸……这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让我在短短两周内收获了 超过两年的知识信息和技能。最后,我捧回了一等奖的奖状。这出人预料的结果,让我再次明白了,非我“不能”也,实 则是“不想”也。

有人说,最好走的路是下坡路。此话一点也不假。只有 在生活中不断地遭遇“不能”,在与“不能”对抗的过程中 不断学习,才能刷新自己,超越自己。

相遇儿童 进入如皋市一流的小学后,我很快担任了学校的中层干 部,跟同龄人相比,职称已经到“顶”了,该有的荣誉似乎 也都有了……还是爱着读书,但更多是为了消遣;
依然写作, 也只是为了应付考核。我进入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期。

2009年暑假,我的第一篇儿童小说《季悠然和她的猫》 敲开了儿童文学的大门。就在那时候,一次加入学校“倾听 教育”课题研究的机会,让我遇见了冯卫东老师。他得知我 写了一篇儿童小说,便鼓励我以此为切入点,进入对儿童和 儿童教育的倾听研究。我豁然开朗,便潜心研究起儿童和儿 童文学,开始了倾听与思考,把对儿童的喜爱诉诸笔端,把 对儿童的理解融入课堂,这些逐渐成为我教育生活最大的乐 趣。

我抛开功利的念头,带着思考走进书籍、走进课堂,开 始真正去享受教育、享受发现。创作出适合儿童阅读、深受 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这是我开始观察学生、倾听学生的初 衷。可渐渐地,儿童们那些纯粹的快乐,那份容易得来的满 足,那种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的童真,深深吸引了我,打动了我,我开始从内心爱上了他们。在我眼里,他们的一个动作, 一句话,一个眼神和微笑,都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殊意味, 懂得了那些意味,就相当于拥有了进入儿童独特世界的一把 钥匙。

日本作家有岛武郎说:“我们随着长大,逐渐远离了儿 童的心灵。我们明显不能像儿童一样来感受和思考。”像儿 童那样感受和思考,帮我打开了通向儿童心灵的那扇大门, 他们在课堂上随时向我提问、质疑,畅所欲言;
课后我与他 们聊天、游戏,亲如朋友。儿童的鲜活和生动让我原本麻痹 僵硬的心灵变得温暖柔软,我真正站在了儿童的立场看待他 们,用他们能接受和喜欢的方式对待他们的成功和失误,孩 子们的心与我贴得愈来愈近,我也有了重新成为“儿童”的 冲动,因为“只有长成大人却依然葆有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 人”。

热爱阅读的我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更多的儿童文学作 品,梅子涵、杨红樱、曹文轩……“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安 徒生国际儿童文学奖”……读着读着,作品中的儿童与我身 边的儿童似乎合二为一了。儿童文学作品,成了我的“教科 书”,面对以前曾经棘手的教育问题,我大多都能“四两拨 千斤”,化“腐朽”为“神奇”了。那些优秀的作家,是真 正懂得儿童的人!对儿童文学的研究,使我对儿童的了解加 深了,也促进了我对儿童更深层次的研究。

倾听儿童——孩子们拉住我,跟我咬耳朵,“我养的绿豆发芽了”,“昨天我跟小狗‘泡泡’赛跑我输了”,“我 妈妈跟爸爸吵架了,我好害怕”……分享着儿童的快乐,分 担着儿童的忧愁,我比普通教师对学生了解得更深更广。研 究儿童文学作品,我从作品中寻找童年的回忆,结识一个又 一个生动活泼的儿童主人公,反思着自己与儿童的相处方式, 我获益良多。同时,我的创作因为倾听和阅读产生了源源不 断的灵感,我为孩子们写的几十万字的作品,《小鱼的信》 《会有那么一天》等,接二连三地发表在《儿童文学》《少 年文艺》等杂志上,多篇儿童小说获全国金奖、银奖和优秀 奖。2014年开始接二连三出版温情成长小说集《看了蚂蚁又 看云》、长篇小说《我们的秘密》、短篇童话集《猜猜我从 哪里来》等作品,长篇童话《布罗镇的邮递员》获得中宣部 “2016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奖”。

不知不觉,我的语文教学也有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对教 材的把握更有底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化繁为简地设 计出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学生出现了“枝节”时, 我总是不急不躁耐心等待,点拨引导时能站在儿童立场上 “靠船下篙”;
指导学生习作时总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将自己从阅读和创作中得来的经验“春风化雨”给学生,孩 子们的创作热情被我点燃,他们的表达充满了儿童的趣味, 更加真实自然…… 遇见儿童文学,对我来说更意味着是遇见了儿童,它让 我和儿童成为一个“圈子”里的人,我逐渐成为“成熟的儿童”,成为充满温情的教师,我的教育生活也变得充实快乐。

一路上的“遇见”当然不止于这些,有些“遇见”,我 并未敏感抓住,从而错漏了很多成长的机遇。在这一次次喜 悦与遗憾的交织中,我会更加珍惜未来的每一次“遇见”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