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党节 > 高中语文阅读交流指导课价值研究|高中语文讲课

高中语文阅读交流指导课价值研究|高中语文讲课

来源:建党节 时间:2019-11-18 08:22:38 点击:

高中语文阅读交流指导课价值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交流指导课价值研究 阅读交流指导课是一种自由的阅读教学形式,更是适合高中生交流心得、 思维碰撞的新途径。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学生阅读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 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快速阅读赏析能力。以一次交流课上与学生 的交流纪实——通过对萧红笔下的《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中鲁迅的性格 与中小学教材所学文章中探究的鲁迅的性格作对比分析以探讨全面的鲁迅形象作 为切入点,进而研究阅读交流指导课的意义。

一、课堂纪实与分析 (一)鲁迅:不羁的灵魂与伟大的平凡 正如钱理群先生在他的《鲁迅九讲》中提到“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 家、思想家,还有革命家,这都不错。不过,我们今天换一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 题” [1],本文探讨的文章是萧红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传记——《深刻与伟大的另 一面是平和》,原篇名为《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恰好记叙的是鲁迅先生的 另一面,即生活化的鲁迅。

当然,鲁迅作品在学生教材中的引用率很高,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 小学阶段就有《少年闰土》等,初中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故乡》等再到高中教材的《祝福》、《拿来主义》等,经过教师们的讲解,学 生的固有经验中总会有对鲁迅童年的认识,他对“农村社会之深切的了解,对于 愚昧、执拗、冷酷、奴性的农民之极大的憎恶和同情”,[2]对国民性的攻击,对 封建社会的批判,对新文化、新思想的向往和追求等认识。

正因为如此,将新 旧观点加以对比分析,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升概括、对比分析、思 辨能力。

(二)联想与对比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旨在训练学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鲁迅的各个方 面,了解他不为人知的生活化的一面,一改一提鲁迅就会说他是用笔杆作为武器 直插敌人心脏的民族战士形象,进而运用到写作当中。

下面是在阅读交流指导课的纪实片段:
师: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对鲁迅先生很熟悉了,那你们能回顾一下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吗 生1:有《故乡》、《社戏》。

生2: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生3:好像有描写闰土的那篇,是……对了!《少年闰土》!《故乡》 中也写了闰土。

师:你们说的很好,你们想,你们所学到的是不是大多是鲁迅对农村 题材的描写,而且刚才同学提到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那你们能比较一下,闰土 的改变吗 上面这个讨论内容就是通过让学生联系固有知识,以对比分析的方法 讨论鲁迅笔下的闰土的变化,通过对比,以探索鲁迅对农民旧文化、奴性、执拗 的不满和封建社会的攻击与批判,以此类推,引导迁移到本次阅读的萧红的文章 与透过鲁迅文章中体会其性格的对比。

师:看到的鲁迅充满愤恨,充满激情,一心希望用笔杆子用思想来改 变国民劣根性,可是,阅读萧红的文章,却看到了鲁迅的另一面,那你们看到了 鲁迅的哪些不同呢 生1:他不喜欢散步,不喜欢倒在床上睡觉,不听留声机[3]。

生2:他喜欢抽烟,喜欢吃一点儿酒,但不多吃,喜欢熬夜写作,好 像作家都有熬夜的习惯。

师:对的,晚上安静,可以有静谧的环境供作家构思,沉思,思考。

好,还有吗 生3:正如题目所说的,我读完文章后,就看到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 面,很平和。不像他的文章,给人犀利的感觉。

师:对!这就是晚年的鲁迅,你们看,作者写的是1935年至1936年的 鲁迅,特别是最后一段写1936年10月19日,他休息了。你们认为这个“休息”和之 前的“休息”有啥不同呢 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休息”一词的深刻含义,体会鲁迅先生即使是生命的终结但战斗之心未止,生命结束只是他短暂的休息,而当下的青年 人更是接下他的重担继续为新文化的传播奋斗着。

对比分析可以由浅至深地挖掘作者感情的升华,由对人物塑造的点睛 之笔体会主人公形象的伟大。而分析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领指 导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主动学习,自己挖掘深刻含义则极大的调动学习主动 性,为枯燥乏味的只由教师一人讲解增添许多活力,从而潜移默化地为学生主动 建构知识体系,自主分析进而获取阅读的愉悦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知识生成与学以致用 师:这篇文章提及的主要人物除了鲁迅还有谁呢 生1:由许先生,海婴,萧红,也就是作者。

生2:还有X先生等去鲁迅家做客的人。

师:好,那这些人物的出现是不是从侧面来烘托鲁迅的形象的呀。那 我们先分析一下鲁迅和海婴之间的故事,由此看出鲁迅作为人父的另外一面。谁 试着说一说 ……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那在之前学的鲁迅的文章里,鲁迅更多的是描 述他为人子的视角,笔尖很少描述他的父亲,文章的许多人物形象也大都会冠之 少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身世,正是由于他对封建社会父权和三纲五常的批判,对 旧社会旧制度的不满,所以他会把他父亲的病归结于此,才会去学医,然后当他 为人父时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努力做一个慈爱的父亲形象,这就是对比他成长的经 历得出来的。那你们是否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一下其他人物对鲁迅新形象 塑造的作用呢 …… 这里,教师在指导中自然而然的加入了鲁迅的成长经历和背景,拓展 了鲁迅对其父亲的感知和反思,轻松的融入到学生的只是经验中,学生也易于接 受也更能设身处地的分析鲁迅对儿子海婴所做的一切的原因了。而让学生再次用 这一范例来分析其他人物对鲁迅形象塑造的影响,则是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学会 结合人物成长环境背景来分析,学生就更轻松的完成教师的任务,是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

二、价值意义 (一)习得过程灵活化、生活化 对于以上的交流指导课的部分纪实,可见,这样的讨论形式更自由、 轻松、活跃,学生更愿意参与,教师深入其中,坐下来与他们交谈而不是一成不 变地站在讲台高高在上,避免了无法探察学生的真实感受、常常忽略学生的认知 和发展过程。尤其是在高三阶段,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枯燥的学习环境中,这样 形式的交流课无疑是一剂清新剂和动力贴,学生学习氛围的改善,主动构建知识 结构的过程则更加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放“权”于学生 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就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的 “主动权”,学生自主建构,才能快乐学习!教师在阅读指导课上引导学生,引领 其逐渐对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学习并加以运用,而不是满堂灌的硬性“灌”知识,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为学生减负。

(三)交流共享,共同成长 阅读成果就应展示出来,乐于分享,共赢才是成功,交流的意义在于 此。

再者,即便是高中生,应对高考的疲惫再加上题海战术的打压,动手 以及表达能力往往是忽略的“重灾区”,而上讲台同大家交流的过程,一方面不仅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交 流就是在高强度的高中学习和生活中的调味剂,也为步入大学甚至社会储备、奠 基。

三、总结与反思 阅读交流指导课作为新的阅读教学形式,以开放的阅读环境,轻松的 阅读氛围,愉悦的阅读感受,深受到学生的喜爱,作为教师也更加愿意以这样的 方式和学生交流。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交流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潜移默 化中掌握更多的阅读分析方法和赏析角度。当然这种形式的阅读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注意:教师的指导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注意不要影响 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不同学生能力水平不同,教师应尽力照顾到所有学 生等。

作者:卢娜 来源:山东青年 2016年5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