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护士节 > [京师译学馆英语教育论述]京师图文馆

[京师译学馆英语教育论述]京师图文馆

来源:护士节 时间:2019-11-06 07:50:56 点击:

京师译学馆英语教育论述

京师译学馆英语教育论述 一、机构并改建名校,育才中枢铸砥柱 1907年,洋务老臣张之洞入阁掌握实权。他历来被视为 清廷“通晓学务第一重臣”,因而在统管晚清政务之余还负 责兼管学部。这一年,京师大学堂开启了学部划分的改革计 划。张之洞对此持完全赞同态度。他还专门致函京师大学堂, 特意点名京师译学馆,希望译学馆日后能并入文科学部。为 了准备学部划分改革和并入文科学部,京师译学馆于该年完 成招生任务之后便停止了此后的招生工作。1911年辛亥革命 爆发时,京师译学馆的丁级与戊级学生刚好已经毕业,作为 清廷御用教育机构的京师译学馆随着清廷的关门而成为历 史。自1905年起,京师译学馆就系统开展了同学录的编订工 作,并留下了相关档案资料。因此在民国建立后,已经走上 各个工作岗位的译学馆校友们根据数年来的同学录档案和 大家共同的回忆,十分热衷于校友录的编辑,20年间共编辑 修订了六次。至1931年由京师译学馆校友陈初修订编辑的校 友录面世,才最终确定了校友录版本。陈初的这部校友录基 本厘清了自1902年至1911年京师译学馆所有师生的在校和 离校状况。该校友录显示:京师译学馆最多时曾有教职员工 140余人;
共毕业了五个年级,毕业生总计410人。

二、中西并举此一家,英语教育重衔接 按照前文所提《奏定译学馆章程》的规定,京师译学馆 以五年为一学制,课程设置分为三大类,即外语、专门学科和普通学科。其中,外语包括英语、日语、德语、法语、俄 语,每名学生只能任选一门外语作为专业学习。由于英语的 应用范围最广,且与清廷打交道的主要是英语国家,因此选 择英语作为专修的学生是最多的。中西并举是京师译学馆英 语教育的一大指导思想,这也是译学馆与其他教授英语课程、 专注西学的学校的一大不同之处。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外,还 要学习一定课时的《古文渊鉴》、《历代文章名家流派》、 《历代名臣奏议》、《二十四史》、《西洋历史》、《日本 历史》等文史课程。英语课与国文课在课程设置与管理当中 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两类课程的成绩对于学生毕业时的影 响也是同等的。例如1910年的一次毕业考试,英语专业的应 届毕业生陆鸿逵的各门功课平均分接近85分,而京师译学馆 规定的最优等毕业生的平均分只要达到80分以上即可,但是 陆鸿逵的国文课成绩还不到70分,译学馆经研究决定,取消 他的最优等评级,降为优等。注重英语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 的融合、衔接是京师译学馆英语教育的另一大特色。不少专 业课程在三年级甚至二年级之后即用英语教学,而负责用英 语讲授专业课的教师一般都是在各个专业领域多有建树的 外教。例如在当时英国法学界名气很大的哈尔博士,就曾受 聘于京师译学馆数年,专门为英语专业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讲 授西方法律。在这种有意为之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学生自然 而然具有了一种被不断强化的自觉意识,即以熟练的英语为 工具全面掌握源自西方教育的法学、政治学、外交学等知识,紧跟相关专业的国际学术发展步伐。甲级英语专业学生钱文 选还未毕业,就在京师译学馆独自用英语完成了《中英公牍 辑要》的编撰。1907年,经京师译学馆多位外教的校阅,此 书正式出版发行,并于出版发行三年后成为学部确定的高等 教育教材。诸如此类的学研、教研成就在京师译学馆还涌现 了很多,其中一大原因就在于以英语教授专业课的课程设置 为广大师生创造了教学相长、教研互动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三、中外教员齐努力,桃李芬芳满中华 在京师译学馆140余位教职员工中,外籍教员有近50人, 其中负责英语教授的外教有来自英国的何福爱、巴克斯等, 有来自美国的傅玉珂、安德森等[3]89。负责英语教授的中 国教员有谢天保、欧阳祺、林葆恒、王建极等十余人。通常 情况下,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英语课由中国教员承担,外教只 负责三年级及以上的英语课,尤其是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

京师译学馆校友陈诒先曾回忆道:三年级以后使用的英语教 材包括1762年出版的《威克菲尔德牧师传》、1711年出版的 《旁观者》、1814年出版的《艾凡赫》等。这些都是早期英 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陈诒先的这段回忆还说明,京师译学馆 的英语教育已经突破了全国英语教育以英语语言文字为重 点的局面,着重在基础性的语言文字训练之上开展英国文学 教育。尽管以今天的英国文学课程标准来看,当时京师译学 馆的相关课程设置显得并不是那么专业,但足以给英语教学 扮演辅助性角色。拥有在全国领先的英语师资队伍和课程管理,京师译学馆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学生也具有极高的素养。

陈初编辑的校友录显示,从京师译学馆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 有160余位,而且在西学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的社会环境下, 不少王公贵胄、书香子弟即是这160余位中人。例如两江总 督张任俊的儿子张允亮、军机大臣瞿鸿�S的儿子瞿宣颖、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亲侄蔡学琦等皆是毕业于京师译学馆 英语专业的高才生。曾短期执教过京师译学馆的蔡元培在学 馆停办二十周年之际,欣然为纪念活动题词“:译学馆历时 未久,学生人数亦不多,然教学之精湛、学生之高才,堪称 中华教育之翘楚;
毕业学生或继续深造,成知名学者,或服 务社会,业绩斐然,或专注译学,译著等身。”[4]183蔡元 培所言的京师译学馆的高才生们大多活跃于清末民初的政 治、经济、外交、司法、教育、翻译等各个领域,为中国的 近代化进程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他们中有曾任北洋政府驻美 国旧金山领事的钱文选、民国时北京城著名法律专家林行规、 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资深外交官田树藩、近代著名化学史专 家王进、民国政坛活跃人物陶履谦、近代著名翻译家瞿宣颖 等,可谓桃李芬芳、名满中华。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