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春节 >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积极心理学教育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积极心理学教育

来源:春节 时间:2019-11-16 08:17:30 点击: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 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将散落在心理学领域中 的有关积极内容的研究集合在一起,用客观实证的方法来探索人类的积极品质和 力量,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 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 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反映了心理学从ill-being取向到well-being取向模式的转 换,对我国方兴未艾的心理健康运动具有重要影响与启迪,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 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积极心理学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趋势 一石激起千重浪”积极心理学一经引入我国,迅速引起心理学界的广 泛关注,并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引起极大反响。众多学者各抒己见,分析与思考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趋势呈以下三种:
(一)转折——从问题导向到健康关注 积极心理学重视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测量、积极干预,实现研究 视野从‘问题导向”到‘健康关注”的转变,强调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 康问题,更注重培养人们的积极心理品质,这为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实践开辟了新 的思路。

1.转变价值取向,提高教育功效 曹新美,刘翔平的研究中认为消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削弱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贫乏化、教育形 式的单调性和教育途径的单向性,形成教育对象和教育者关系的对立。其问题的 症结就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偏离了心理健康的积极取向,陷入一 种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病态心理学取向。而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的价值取向,可以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的关系,挖掘教育的资源,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功效。2.增强积极取向,拓展积极意义积极心理学增强了心理辅导的积极取 向,强化了心理辅导者积极的人性观和价值观,拓展了心理辅导的方法和策略的 积极价值。积极型心理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心理教育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全 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打开了心理教育为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门, 积极型心理教育是当今世界心理教育范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是我国心 理教育范式建构的现实而正确的选择,必定会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21世纪心 理教育的主导范式。

(二)渗透——从理念导入到思想渗透积极心理学不再只是‘改良”现有 心理健康教育的添加物”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一种理念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并开始从理论上探讨积极(型)心理教育的构建。

1.提出积极(型)心理教育定义积极心理学为开展积极心理教育提供了 理论依据。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发现,人的积极心理因素是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 内驱力,因此,积极心理因素也就成为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心理依据。进而王希 永对积极心理教育做出定义,认为积极心理教育是指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 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掘积极的心理因素的教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应 当高度重视积极心理教育,使之成为心理教育的主流和重点。崔景贵也将积极心 理学理念导入心理健康教育中,从科学信念、目标构成、建构策略来构建积极型 心理教育,并提出积极型心理教育的定义:即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 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教育。

2.探索积极心理教育途径 在积极心理教育思想下,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成为积极心理教育的 培养目标。研究认为积极的心理品质表现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心态、道德 等诸方面。增加积极心理体验是培养积极品质的途径,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 主要是自助式教育,包括自助式心理探讨、自助式心理辅导、自助式心理暗示、 自助式心理训练、自助式心理激励、自助式心理社团等。

(三)构建——从理论思考到模式探索 除了进行理论思考外,还有学者开始了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如孟万金教授便将积极心理学思想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未来心理健康教育 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在以往诊断性和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和推 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操作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开发心理潜能”为主要手段,以‘多元智能”为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学科渗透的有效途径。在实 施方法上,注重团体自主训练和学生活动体验。在研究方式上,以教师行动研究 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在评价方式上,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等其他 评价方式为辅。

孟万金教授倡导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 积极心理学为统领,借鉴和整合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模式,形成了独特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①特点:一切从积极”出发;②目标:通过积极的手段引 导学生从积极方面来看待问题,处理事情,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 格,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运用积极的方法论解决问题,用积极的思 想和心理武装自己,根除消极心理滋生的土壤,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 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保持生命最佳状态。从而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 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③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扬生命为主。从正面点播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用阳光雨 露滋润心灵的健康成长;二是分享欢乐、传播幸福为主;三是开发潜能、增强心理 免疫力为主;四是学会应对、提高生活学习效能为主;五是扬长避短、发挥多元智 能优势为主;六是全员参与、突出主体内因为主;④以‘提高学习效能”为突出效标。

与各科教育紧密结合,学科渗透成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到目前 为止,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国已有三百多所学校(幼儿 园)申请参加实验。

二、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综上可见,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经 从单纯的理论思考发展到理论建构。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已不言而 喻,而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与结合也已势不可挡。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 育带来了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视野。

(一)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取向 心理学家英格里斯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 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够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 能。这是一种积极、丰富的情况,不仅只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积极心理学研 究的兴起,反映出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取向的转换,即从消极、变态的心理研究转 移到积极品质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消极的(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心理变态等)层面,而应着眼于积极的发展层面。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大多从关注防治心理障碍与疾病来维护心理健康,忽视从根本上培 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这种情况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意相悖 离。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充满生气,对个体生命的肯定、激励,培养学生热爱生 命,昂扬向上,热情洋溢,自由舒展,把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向高处。心理教育是 张扬人性的教育,体现在人的心力、人的潜能、人的德性三方面;心理教育是发 展性教育,包括求上心态、自主意识、健全人三方面;心理教育是幸福教育,主 要表现为察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三方面。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 生心理成长发展(包括心理疾患的矫正)的过程应该是不断促进人的心理积极的、 良性的发展,指向幸福的追求,终极目标是导引人追求幸福,是心灵不断成长、 发展、完善的过程。

教育必须保护学生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培养与发展 学生的积极能力,自主地创造美好人生,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与价值。马斯洛指 出:人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人,也可以成为完善的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 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造就与培养具有积极品质、美德以及幸福能力的完善的人。

(二)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技术 国内对心理健康的测量、评估以及相关的原因分析、对策的研究众多。

但在心理健康评估中,使用的最多的量表是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其他还 有Zung焦虑量表(SAS),生活事件调查量表等。严格说这些都不是专门的心理‘健 康”评估量表,而是反映心理负面、病态的倾向,用这些量表来刻画心理健康状 况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批评。例如,在以大学生为样本的大 多数研究中,大学生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项得分都高于全国青年常模, 但如果据此得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结论不免有失偏颇。实际上,在国外 SCL-90只是作为幸福感”的负面指标与评价工具来使用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 应该发展与应用正面指标,从积极的心理状态方面刻画与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状 态,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轨迹,为现代心理教育的评估、诊断、研究提供有 效的工具,这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其实,我国1997 年就已经有人用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和Kamman和Flett制定 的情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尝试将幸福感指标引入大学生研究中。

(三)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增加新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常常存在很多困惑,诸如:什么是心理 健康教育为什么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做什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做什么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什么心理健康教育该如何操作积极心理学为现代 心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内涵。

心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与行动,目标就是培养拥有积极人格,能 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使人的生理与心理,人格与社会性相互融合、转化 和提升。积极,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状态,而是对生命的理解与领悟,是对人生价 值的自我直接肯定。对美好生活的感觉和衡量将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将不 断开拓新的教育视野。

三、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作用 (一)理论基础的创新 1.理论的变革 心理学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理论来源和技术支持。什么样的理论决 定什么样的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导向”模式是在传统心理学消极影响下形 成的工作方式,究其实质是因其理基础的性质决定的。积极心理学是不同于以往 心理学的积极理念,是致力于研究人类积极力量与美德的科学,其理论给心理健 康教育注入了积极的血液,从消极走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理论的创新。

2.理论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轰轰烈烈发展二十多年,但是,这二十年来心理健 康教育可以说是在没有相对确定的理论基础的情形下倔强地成长着。它就如同一 个流浪的小孩,一会敲敲精神分析的门、一会拍拍人本主义的窗,在行为主义家 寄宿几天又在认知心理学家短暂做客。心理健康教育游走在各种理论之间,虽说 亦可以集各家之长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没有统一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的心理 健康教育实践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家一个做法”,干预手段随实际工作者对 各理论的掌握程度或喜好而定的现象。

积极心理学将散落在心理学领域中的有关积极内容的研究集合在一 起,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人类的积极品质和力量,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体系,拥有 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治疗技术。因此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创新还 表现在理论的整合方面。

(二)教育思路的创新1.构建积极品质,实现积极预防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它们是:
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 洞察力等等。积极心理学认为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和缺陷不能产生有效的 预防效果,人类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美德正是战胜心理疾病的力量,通过发掘并专 注于人类自身的积极潜力,就可以做到有效的预防。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 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预防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一门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 其使命是去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通过可靠并有效地测量这些 起到内驱力的积极品质,进行适当的纵向研究来弄清这些品质的形成过程、途径, 并进行恰当的干预以塑造这些品质,采取方法增强这些积极品质从而实现积极预 防。也就说心理学家教会人们如何使用乐观的品质,就可以非常有效的来预防抑 郁和焦虑,而不是去一味地去修正缺陷。以此类推,如果我们希望处在高危情况 下的青少年能都避免出现问题,有效的预防不是简单的去治疗,而是发掘并培养 他们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品质。

2.使用积极指标,评价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家Diener认为心理健康有三个标准:一是主观性,心理健 康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作为影响主观体验的潜在因素;二是积极方面, 心理健康并非仅仅只是消极因素较少,同时也是积极因素较多;三是多维性,心 理健康应包括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还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 它不仅仅是负面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正面情绪、情感的增多,幸福感、 生活满意感都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测量指标。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四条标准中有一条是‘具有幸福 感”。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的正面指标,或者作为心 理健康的一个正性维度,或者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内容。程灶火等认为:生活质 量与幸福感研究是心理学传统目的的补充,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同时也为探讨心理障碍的机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可见,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有着 非常密切的关联。幸福感是基于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态度和评价而建立的指标, 它是通过人们的心理状态、满意程度的测量而获得的,能深刻地反映心理素质的 综合状态,是解释和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正面的、核心的、重要的指标,为全面反映心理健康水平开辟了途径。

(三)技术手段的创新 1.多种测量技术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以正面指标评价心理健康状 况,而作为正面评价指标之一的幸福感的测量技术已经形成以结构化问卷测量为 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的多样化测量体系,为全面、准确、深入揭示幸福的本 质,评估生活质量、生活满意提供着坚实的技术基础、技术支持。

2.积极心理干预 积极心理学认为,治疗并非首先以消除病人身上现有的紊乱为准,而 是首先在于努力发动患者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治疗在修复弱点的 同时,更要培养和建立人们自身的优点和力量。因此,新型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 用积极干预来进行心理问题的解决。积极心理干预从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入手,通 过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潜力从而实现问题的消解与积极力量的升华。积极干预主张 用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来完成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种积极力量不是通过外 在的灌输获得的,而是在干预中个体自主建构得来的,是个体积极品质的发掘与 培养、积极力量的保持与提升。

综上可见,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 育的良好发展,思考与建立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势必成为 当前研究的重心。这对促进积极心理学应用研究以及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都具 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