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春节 > 精选白落梅经典散文作品_白落梅作品最好的散文

精选白落梅经典散文作品_白落梅作品最好的散文

来源:春节 时间:2019-09-11 18:21:05 点击:

精选白落梅经典散文作品

精选白落梅经典散文作品 精选白落梅经典散文作品:剑舞落花,流水千行 剑舞落花,流水千行 题张僧繇醉僧图 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

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

——唐怀素 初秋清晨,凉风还没消褪的时候,收到友人寄来的一幅字。摊开宣纸, 有“正觉”两个字映入眼帘,似秋天里两枚安静的叶,落在柔软的心中。未干的墨 迹,还淌着清新的幽香,每一个脉络,都写满预寄的禅意。时光在无欲中停留, 我便想着,友人写这字的时候,自是心境如水,清澈了得。一个在世俗中闻惯了 风尘味的人,落笔如此轻松淡定,让人心生敬佩。我想好要拿去装裱,挂在洁白 的墙壁上,留驻禅寂的光一陰一。

偶然想起友人是皈依的居士,所以才会写上佛界里的“正觉”二字。正 觉,觉悟缘起之法,证得解脱。只是世象苍茫,要真正地觉悟,实在太难。纵是 生长在佛前,只汲取经语梵音的莲,以它的洁净无尘,也未必可以做到彻底地觉 悟。觉悟是什么,也许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涵义。看花如看叶,看叶如看 花,是觉悟;在相逢之时淡定,在别离之时从容,是觉悟;把一杯浓茶,喝成一杯 白开水,是觉悟;把一个故事,讲述到全然忘记,是觉悟。

因“正觉”两个字,令我想起唐代一位与佛结缘的书法家,怀素和尚。

怀素,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人。在他十岁的时候,突生出家之意,父母阻 止不了,就任由他落发为僧。怀素嗜酒如痴,爱书如命,这里的书,是书法,怀 素的书法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一騷一的草书,称为狂草。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 记载甚多。“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当时长安城内,许多王公名流都想结交这位狂僧。许多人为求得他的 草字,知他爱酒,便买下好酒将他款待。酒后的怀素,写起书法来,更是疾风驰雨,如壮士拔剑,如飞鸟出林,如惊蛇入草。挥毫落纸如云烟,变化无穷,其中 的妙处,需要心灵有一定境界的人才能体悟出。怀素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 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读怀素的一首诗,只觉洒脱非凡。有如一个人在云海松涛,一手执酒 痛饮,一手蘸墨狂书,似行云万状,流水千行,剑舞落花,拨琴洒月。“人人送 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现实中,怀 素就是一位醉僧,他虽出家为僧,似乎从不坐禅。他性情疏放,这一生,最重要 的就是四件事,喝酒、吃肉、云游、草书。就连睡觉,也是在喝醉之后,他的草 书,也都是在醉态中完成。一个和尚,修炼到这层境界,让人觉得实在是不枉此 生。

“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每当怀素喝下酒,就觉得自己是飘飘欲 仙的神人,手中的笔,也成了神笔,可以恣意挥洒,幻化无穷。他在云中悟到多 奇,在风中悟出美妙,听流水悟到曲折,听琴音悟出清韵。所以怀素的书法,天 然不修雕饰,让人看了,愿意抛掷一切,只在那缥缈虚空的水墨中,尽情游弋。

这让我想起了世俗中相爱的男女,明明说好了要一路同行,携手到老,但是,在 半路上他也许会轻易就抛下你,甚至连理由都没有,连借口都给不出,连谎言都 懒得说。也许他们不会为一幅书法而舍弃尘缘,但尘世里繁芜的诱惑,有时候, 不及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更让人刻骨难忘。

怀素和尚的草书,已到了须臾之间就能纵横挥毫千万张之境。一个苦 行僧,买不起纸,便在寺院外的荒地,种上了万株芭蕉。每日取蕉叶临帖挥洒, 寒来暑往,从不间断。这也就是著名的典故,怀素书蕉。因他的住处是一片蕉林, 故称“绿天庵”。他每日里磨墨洗笔的地方,称“砚泉”。而他写坏的盘、板,还有 许多写断的笔头,都埋在一起,名为“笔冢”。怀素这些点滴的岁月,都成了让人 称奇的故事,然而,故事的长短,从来都无关生命。无论他消逝了多少年,那些 故事,一如陈年窖酿,历久弥香。

怀素的许多书法,都被他换成了酒肉,支付给了生活。他的一些书法, 和许多收藏者一同死去,葬在一些我们寻不见的地方。但是无论在哪儿,哪怕散 如尘灰,我们都该坚信,那些附了灵魂的字,就在脚下。留下的,被世人好好珍 藏,可以换取更多的酒肉,只是怀素不需要了,他将这些赠送给了岁月。

一个不需要荣耀和光环的人,很努力地想要将自己隐藏,甚至躲在潮 湿的角落,埋在积岁的尘泥中,但他的光芒,依然遮掩不住。一梦千寻,我们无须乘一匹时间的快马,飞奔赶往唐朝。因为我们找不到他的踪影,就算找到,也 终究隔了云端。莫如做一只不怕秋寒的云雀,穿过烟水岚雾,去追云踏梦,窥探 尘间锦绣和尘外孤禅。如果尘内和尘外,只是一梦之隔,那么世间许多不能相爱 的男女,是否可以在梦里,不分你我 我们都是红尘过客,背上的行囊,装满了世味,沉重得压弯了腰。这 一路仓促地拎起,到离开的那一天,却不知道该如何放下。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出 许多理由和借口,将所有的悲哀,怪罪给时光。用薄弱的谎言,搪塞真实的幸福。

告诉别人,我们的爱,我们的恨,我们的开始和结束,都是身不由己。

静下心,看着怀素的不拘一格的草书,一切悲伤和疼痛,皆如昨日之 风。他虚渺洒脱的字体,似流水行云,无来无往。仿佛在告诉我们,凡尘的一切 纠缠,无论深浅,无论冷暖,无论难易,无论贫富,转瞬即是烟云,又何必那么 执著,那么在意。

在红尘中,开一扇般若门,携一壶酒,栖一片云,泼水墨,挥洒一卷 草书。就这样,凭我老去,过往里施过的恩,欠下的债,是否都可以一笔勾销 精选白落梅经典散文作品:日月两盏灯,春秋一场梦 日月两盏灯,春秋一场梦 常饮三毒酒,昏昏都不知。

将钱作梦事,梦事成铁围。

以苦欲舍苦,舍苦无出期。

应须早觉悟,觉悟自归依。

——唐拾得 刚刚与一朵莲荷告别,又和一朵黄花邂逅,我们早已习惯了四季的交 替,可以用一颗平常心,来接受年岁为你我准备好的风景。甚至感恩尘来尘往里, 一寸微弱的一陽一光,一个细小的片断,一点浅薄的记忆。因为这些,都可以装 进行囊,填充我们的人生。也许装订成书,也许编织成梦,也许散落成灰,只要 那些个瞬间,真实地属于过我们。收拾好一些与禅佛相关的诗词,在月光下晾晒,于清秋时节,取出来 品读。这样安静的背景下,禅意自会在纸间漫溢、云中舒卷、风中流淌。不知是 谁说过,禅外之人,不可说禅。就像佛门中人,不可逾越红尘。佛有佛的戒律, 魔有魔的规矩,人有人的尺度。可我总觉得,世间万物,灵性相通,乾坤大地, 万法归一。我们在天地间游走,随着时光,如漂萍一样流向远方。遇见可以遇见 的,拥有能够拥有的,也忘记需要忘记的。

做一个平凡而简单的人,这样或许有些贫寒,有些浅薄,但是可以不 去执著自己的来去,不询问注定好的生死。这让我想到了一个高僧的名字,拾得。

他有诗言,“拾得自拾得”,“从来自拾得”。拾得是他的法名,也是他的俗名,此 一生,他就仅有这么一个名字。简单地来,简单地去,谨守清简,皈依佛门。

据说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日,漫步于松林,忽闻山 道传来孩童啼哭声,循声而去,看到一个稚龄小孩,衣衫褴褛,相貌却清奇。询 问近处乡邻,无人知晓是谁家孩子,丰干禅师心生慈悲,便将这小男孩带到国清 寺。因为他是山道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拾得长在寺中,从小沐浴佛 光,浸润菩提,心性淡然,洒脱自在。

所以,他从不问自己何处而来,只记住自己的名字叫拾得,每天在佛 前听禅诵经,做些零碎的闲事。喧嚣的红尘于他,却是荒寒旷野,倘若踏出佛槛, 纵横交错的世路,会让他迷失方向。他在云上,筑起一座简单的寺院,有钟鼓、 经幡、佛像、蒲团,有云水,有禅心。这个朴素的小庙,小得只有几片青瓦,几 盏佛灯。

拾得与另一位高僧寒山认识,相交莫逆,一起修行,参禅悟法。昔日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 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 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 你且听我念偈曰:‘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如 若能够体会偈中的一精一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 二人不为世事缠缚,洒脱处世,端坐云层,静瞰冷暖人间。他们将禅 意挂在眉间,将彼此的佛心,在山水中摊开,感染世间有灵性的万物。让草木也 会参禅,蝼蚁也知佛性,落叶也懂慈悲。后世人谓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贤二大士 化身。姑苏城外的寒山寺有一座寒拾殿,二人的塑像,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 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嬉笑逗乐,象征了人间的吉庆与祥和。翻读拾得的诗,是为了在禅意中,看清人世百态,看清真实的自己。

“常饮三毒酒,昏昏都不知。将钱作梦事,梦事成铁围。”人生多迷幻,看到枝头 上粒粒饱满的青梅,我们无法抑制住对春天的渴望。徜徉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我 们经不起繁华物事的诱惑。在冠盖如云的京城,我们对功名利禄,难以自持。多 少人,被爱情的伤,被浮名的酒,被钱财的毒,给药哑了嗓音。转过身,只看到 优雅背后的狼狈,看到富贵背后的贫瘠,看到荣耀背后的惨淡。

当一个人穷困寥落的时候,钱为主,人是奴。而一个人腰缠万贯之时, 人为主,钱是奴。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挣钱,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也许有一 天,真的梦想成真。可是,钱却赚走了你的青春,你的朴素,你的情感。而我们, 只能躲在华丽的帐帘里,吝啬地数着仅剩的一小段光一陰一,生怕它们似水一样, 从手指的缝隙间流走。

日月两盏灯,春秋一场梦。记忆中,总有一盏灯,在黑暗的时候,给 我以光、以暖、以灵,为我照亮远行的路。有些走过的路,同样会迷失方向,而 一些不曾走过的路,却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当一个人的心清澈明净,步履也会随 之淡定从容。记忆无言,会收存着曾经走过的足迹,而每一段路程,都镌刻着过 往的身影。其实并不孤独,每一程,都有山水为伴,清风相随。

拾得还说:“应须早觉悟,觉悟自归依。”他在云端,拈花微笑,让我 看到他的觉悟。我在尘埃,清骨素颜,也让他,看到我的觉悟。这是佛界的深铭, 也是岁月的旁白。当我们觉得离佛很远的时候,其实只在咫尺天涯。当我们以为 离佛很近的时候,又远隔蓬山万里。此岸和彼岸,只是一道浅浅的河流,可我是 一只蝶,被往事的伤,折断了翅膀。只能栖在红尘的肩上,看流年携着记忆,飘 去远方。我被抛在青山斜一陽一外,尽管如此,依旧还要寻找一叶兰舟,去探看 那一片云水。

只有觉悟,才可以给那些无处安放的日子,找到归宿;只有觉悟,才 能够给不堪一击的生活,找到依靠;只有觉悟,才可以给浪迹江海的船只,找到 港湾;只有觉悟,才能够给空灵缥缈的灵魂,找到主人。简单的拾得,禅意的诗 句,平凡的你我,也许不需要深刻去明白太多,只要读到一丝安宁,几许平静, 就好。

精选白落梅经典散文作品: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 题中岳山在京南 孤峰绝顶万余嶒,策杖攀萝渐渐登。

行到月边天上寺,白云相伴两三僧。

——唐玄奘 我是一个习惯在夜幕中独自寂寞的人,寂寞并不是一种颓废,只是给 喧闹的白日寻找一个沉静的借口。友发来短信问我:在做什么我回:在看月亮, 听古曲,想一些老掉牙的陈年往事。回首往事知多少往事就是这样,你想要记起 的时候,发觉原来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你想要忘记的时候,却一直在心头萦绕, 让你心绪难安。往事太多,不是所有的过去都值得你去怀想。许多记忆的碎片在 夜色里发出凌厉的光,会将我们仅存的一点完整也割伤。在模糊的印象里,我们 又何须在意遗忘或是忆起 看到明月,总是会不经意地想起《西游记》女儿国里的片尾曲。“人 间事常难遂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其实这句话我在文中多次提起,甚至有 些不厌其烦。因为喜欢,铭刻在心间,才会如此。于是想起了唐僧,一个誓死要 将此生交付给佛祖的和尚。他却在女儿国动了凡心,唯一的一次凡心,让看客不 能忘怀。女儿国的女王,其实只是唐僧的一场情劫。当时唐僧被女王请去,夜赏 国宝,孙悟空说了一句话:“就看师傅的道行了。”这里的道行,说的也是唐僧的 定力,一个风华正茂的男子,面对一位如花似玉的红粉佳人,确实需要非凡的定 力,才可以坐怀不乱。

今日偶读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的一首禅诗,亦知道他就是《西游记》里 唐僧的原型。明代吴承恩是根据玄奘西行印度求法取经等事迹,衍生而出一部文 学名著。历史中的玄奘与小说中的唐三藏有很大的区别,但相同之处都是不畏艰 险,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可唐三藏得观音大师点化,收了四位高徒,一路上 骑着白龙骏马,虽历尽艰辛,却也有许多温暖的情义。当时唐朝国力尚不强大, 与西北突厥人正有争斗,官方禁止人们私自出关。玄奘在夜间偷渡,孤身一人, 骑着一匹瘦马,走过戈壁险滩,雪峰荒原,多少次来到“上无飞鸟,下无走兽, 复无水草”的地方。他只能默念《心经》,似乎佛祖就在前方对他招手,那么近 的距离,就可以看到莲花盛开,灵台清澈。玄奘下定了西行的决心:不到印度,终不东归,纵然客死于半道,也 决不悔恨。所以这一路,无论经历多少灾难,他都当作是佛祖对他的考验。最后 往返耗费了十七年,行程近十万里,于贞观十九年正月还抵长安,受到唐太宗及 文武百官的盛情迎接。他给中土大唐带来了佛像、佛舍利以及大量的佛经梵文原 典。一部《大唐西域记》蕴含了一百多个国家的风土文化、宗教信仰,可谓海纳 百川、包罗万象。这部书由唐太宗钦定,玄奘亲自编撰,弟子辩机整理而成。内 容翔实生动,文采流畅飞扬,堪称佛学宝典。

十七年,玄奘将最好的年华交付给漫长的旅程,回来已是风霜满鬓, 手捧用青春岁月换回的经卷,他的一生或许真的可以无悔了。尽管不能青春重现, 至少他能够在舍利、经卷中,找回点滴失去的记忆。跪于佛祖面前,他可以坦然 地说,我不负所托。他的回忆录足够蓄养他一辈子,佛法追求圆通自在,所以他 记住的应该是拥有的喜悦,而非付出的苦难。岁月的磨砺,早已更换了曾经坚韧 的容貌,他有的,只是容忍过去、宽释未来的慈悲和平宁。

玄奘算是一位被佛祖庇佑的高僧,他并不是第一个到西天取经的和尚, 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寥廓的历史长河中,多少僧人为求取真经,不顾个人安危, 毅然离开中土,长途跋涉前往西域。可是能返回的人却寥寥无几,他们都葬身在 沙漠荒野、寒林雪域。无人收拾的尸骨,只能同野兽一起掩埋,在寂夜时发出闪 烁的磷火,告诉苍茫的天地,他们的灵魂始终不肯离去。是佛陀的召唤,让他们 可以做出如此深远的追求,只身奔赴险境,只为了度化芸芸众生。都说寂灭意味 着重生,这些不死的灵魂,一定被佛祖安顿,在功德圆满时,终会得以重见天日。

放下这些沉重的过程,再来赏读玄奘的禅诗:“孤峰绝顶万余嶒,策 杖攀萝渐渐登。行到月边天上寺,白云相伴两三僧。”此时的玄奘,俨然是一位 超脱世外的高僧。策杖攀萝,只为在孤峰绝境处,寻访山林闲趣。坐落在缥缈顶 峰的寺院,有如倚着明月,澄净得已经找不到一丝烟火。唯有几位闲僧,在白云 中往来,那么悠然自在。他们如今的桑田,也是用曾经的沧海换来。佛祖不会厚 此薄彼,在求道的旅程中,有天赋和缘法的人,或许悟得早些,但过程其实是同 样的繁复。待到风雨成昨,聚散都成往事的时候,就可以放下一切,禅寂淡然了。

麟德元年(664)二月五日,六十三岁的玄奘圆寂。高宗哀恸逾恒,为 之罢朝三日,追谥“大遍觉”之号,敕建塔于樊川北原。其后,黄巢乱起,有人奉 其灵骨至南京立塔。太平天国时,塔圯;迨至乱平,堙没无人能识。百代浮沉有 定,世事沧桑迭变,渺渺尘路,没有谁可以做到一劳永逸。想要抛掷一切,坐看 云起,就必须先经历劫数。走过灾厄多袭的漫漫黑夜,站在黎明的楼头,才知道,谁是真正走到最后的人。

人生一世,如同浮云流水,过往是覆水难收,我们有的就只是现在。

做一个忘记苦难的人,在残缺和破碎中学会感恩。在生命空白的书页里,我们填 充着自己,漂染不一样的颜色,涂抹不一样的烟火。直到有一天,灵魂宁静如拂 晓的幽兰,那时候,我们就真的圆满了。

白落梅散文作品:
1.白落梅散文作品 2.白落梅经典散文系列散文精选 3.白落梅经典散文 4.白落梅经典散文系列 5.白落梅的优美散文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