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租赁合同 > [大学生课堂行为的心理学]大学生课堂行为

[大学生课堂行为的心理学]大学生课堂行为

来源:租赁合同 时间:2019-11-20 08:21:30 点击:

大学生课堂行为的心理学

大学生课堂行为的心理学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生理和心理逐步步人“成人”状态,自我意识 迅速发展。尤其在网络和媒体日益发达的背景下,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容量 也大不同于以往,致使传统的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受到挑战。洞悉大学生课堂行 为表现的心理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恰当教育与适当引导,是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大学生课堂行为类型 一是积极参与型。此类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课堂上用 心听讲,记笔记,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同时也会使用各类手段搜集、求证授课 信息,比如用手机、笔记本上网查询课堂中提到的概念、理论等。

二是适时充电型。此类学生对课堂本身并不一定是十分投入,而是留 出部分精力来自主学习,会在课堂上看课外书或相关的专业书籍。

三是出勤不全型。此类学生存在迟到、旷课甚至逃课现象。有的请人 帮忙代上课、代答到。“逃课网”可能是他们经常光顾的网站。

四是娱乐休闲型。此类学生多对流行、时尚话题十分感兴趣,喜欢各 类电子设备,上课时,常用手机上网浏览网页、聊QQ、刷人人网、刷微博、炒 股票等。

五是无聊厌烦型。此类学生一般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但是又出于考 勤的无奈出现在课堂,常见的有课堂上走神、睡觉、吃东西等。六是消极抵抗型。此类学生常见的有集体沉默、对教师提问不理不睬。

七是意外浪漫型。此类学生比较少见,属于个别情况。比如男女朋友 在课堂上有亲密行为、浪漫表白等。

前两种类型行为是比较有建设性意义的积极行为。而后五种都属于是 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对其 行为进行引导。

二、大学生课堂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积极参与型的学生,除自身学习兴趣浓厚外,充分利用大学短暂的几 年时间获取以后就业的资本也是他们的目标之一。适时充电型的学生,就业导向 则十分明确。他们更愿意学习一些可以直接应用到实践的东西,对上课教师讲到 的理论知识会有选择、有鉴别地去听,并且更愿意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 主动动用其他资源(如图书馆)来了解相关技能操作。出勤不全型的学生,可以从 学生、教师、教育体制三方面来分析原因。从学生方面来说,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是学生的就业导向较明显,很多大学生会活跃于各类学生活动中来锻炼自己的 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而无暇顾及只讲理论的课堂。二是大学录取的专业并非自 己喜爱的专业,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存在抵触情绪。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学内 容枯燥、教学方式呆板、教师人格魅力不够等,都会导致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和注意。从教育体制来说,中国高等教育“严进宽出”的体制,也直接造成大学生 在经历了三年高中时期“艰苦奋战”后的突然松懈,缺乏动力和约束机制来促进学 习。

综观来说,上述三种类型学生的课堂行为与当代文化背景有着一定关 系。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人才的标准也正发生巨大变化,仅仅有大学生 的学历并不足以立足社会,综合竞争力变得日益重要。因此,身处校园的大学生 也比以往更加关注自身未来发展和就业形势。娱乐休闲型的学生,对学习成绩一般不会特别介意,对课堂上教师所 讲内容也会持无所谓的态度,只关心流行、时尚话题。在他们眼中,教师可能是 “老古董”,教学的内容可能已经“陈旧过时”。对这类学生而言,来上课既不耽误 自己“做事”,又可以挣点考勤分数,可谓一举两得。其实,这类学生头脑一般比较 灵活,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比较敏感,且接受能力快。教师如果能够适当调动他 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将变得十分活跃。

无聊厌烦型的学生,有些类似于出勤不全的学生,但是比后者可能更 胆量不足、更屈服教师权威。这类学生大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抱着“当一天 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都容易引发此类问题。他们希望教师不要对着课件照本宣 科,讲一些教材之外的东西,讲课的节奏更快一些,容易的内容不要重复,课堂 之初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等。对这类学生,只需给予更多具体目标,就可进行较 好的引导。

消极抵抗型的学生,对课堂极度淡漠,不参与、不反对,一副“事不 关己”的姿态。这其实是一种缺乏归属感的表现。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在满 足了低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之后,会产生“归属与爱的需要”,即要求与他人 建立感情的联系和关系,如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课堂中学生的这 种需要没有被满足,就不会积极参与课堂之中。如果有很多学生都存在这种消极 抵抗的表现,课堂上教师自讲自的,学生各做各的,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这 也可以说是一种“责任扩散现象”。也就是说当在场的人越多,每个人就感觉自己 身上的责任越小。大学课堂中的集体沉默现象,部分可以归因为每个学生都觉得 回答问题不是自己的责任,没有必要做“出头鸟”。

意外浪漫型的学生,在课堂中比较少见。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 刚步人成年早期的大学生,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亲密感来源于友情和爱情,即希望找到一个人与自己分享快乐和痛苦,进行思想 情感的交流,互相帮助。因而,恋爱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正常,但是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可以很好地处理恋爱与其他事情的关系。因此就出现一些比较“出格” 的课堂表白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教学秩序,却被大学生误认为是“浪漫”。

三、课堂教学中心理学的实践与应用 我国着名学者周国韬等人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可通过以下四 个方面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感、增加外部目的、认知知识价值观。

W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十分必要。

第一,鉴于大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和就业形势日益关注,教师应该在 课堂中注人更多“就业指南、实战指导”的元素。在讲解课堂知识的同时,提供专 业相关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尤其针对工科类学生,可以尝试邀 请校外专家来亲临现场,并在课堂中尽量多安排一些实践技能,给学生以锻炼的 平台。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还可以借鉴 “以问题为本的学习”的思路,即以现实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起点,学生在活动中 共同决定如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相互 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针对课堂无法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该设法了解学生深 层次心理需求。不同类型的学生必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设法满 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为此,教师应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帮助他们建立团 队(如采用分组讨论、任务小组等形式),赋予学生归属感,满足其“爱与归属 的需要”,调38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的讲课要尽力做到难度适宜、逻辑 清楚、计划清晰。遵循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帮助学生明确其学习目标, 满足其“求知的需要”。同时,给学生发展的舞台,课堂上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 多鼓励学生看书、读文献、做演示,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争取可以满足学生“自 我实现的需要”。

第三,针对部分学生漫不经心的态度,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人际互动关系,只有相互对对方的行为做出反应,活 动才可以顺利进行。尤其对大学生而言,别人的评价对今后的行为影响非常重要。

心理学家赫洛克的实验表明,没有反馈的学习效果最差。[6]很多教师会让学生 自主讲课,这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是很好的锻炼,但是学生也期望从教师 那里得到比较全面、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反馈,以便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第四,教师应该注意课堂中的各种心理学效应,并减少对学生的刻板 印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心理学效应也存在于课堂这个特殊的社会活动场所,首 因效应、近因效应、认知失衡效应等的合理利用和恰当防范,也会给教学带来意 想不到的效果。[7]另外,部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是因为觉得教师对他存在 不好的“刻板印象”,这在艺术生身上体现尤其明显。身为教师,应该严加防范自 身出现这种倾向,要用客观独立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

第五,教师应借鉴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用在高校教师身上更加贴切。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价值观和 审美观。高校教师应该了解他们这种特点,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和欣赏。从 根本上说,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自我完善的动机;发自 内心地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安全、轻松的心理氛围。这种尊重 并非放低自己取悦学生,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学生,对学生表现出的个性表 示理解,不“唯师独尊”。当然,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经验丰富 的老教师可能仅仅通过对学生表示包容就能达到效果,而年轻教师可能更多表现 为与学生做朋友,适当地表示支持,进行平等对话。

第六,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部分学生认为“严格不失幽默, 博学而不浮夸;犀利有想法,学术好实践强”是具有最强吸引力的老师。如果教师 可以尽自己所能,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印象管理,以符合学生心目中理想老师的形 象,相信课堂教学也会增加新的色彩和活力。

作者简介:王会廷(1974—),男,山东泰安人,安徽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 工程学院讲师。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