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转让协议 > 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转让协议 时间:2019-11-12 08:44:32 点击:

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的阅读对于初中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就显得更 加重要了。现在语文教学存在守旧、教学内容泛化、教学形 式化等问题。致使课堂互动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乏味 等状况。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 操作性,本文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设问 我们的语文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度不大,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可避免会带来消极影响。教师应改 变语文教学的传统流程,不能只顾讲文章的结构形式或对中 心思想的分析,应该多向语言等方面的深层次进行探究。阅 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作为中学语文教学 而言也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教师努力创设优良的教学环 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课堂上下功夫,把学生 的阅读能力以及由阅读能力所推进的写作和理解能力提升 上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 初中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最严重的还是课文阅读与 理解这块。语文教学呈现呆板枯燥化,而且很大程度上是教 师意志的植入,而非学生自己的理解。预习环节做得过于笼 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本来很浅薄,甚至有的同学还没有读 懂。然后,课堂上老师要以自己的理解方式来讲解文章的中 心思想、表达内涵,并让学生做好笔记。全过程学生都处于一种被动认知而不是主动求知的过程,他们的思考力想象力 被扼制了,兴趣低迷,效果不好就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剖析过程可知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一)教师备课方式传统 教师的备课基本还是沿袭于传统,用纸质记录,甚至抄 写一些内容,既无新意无创造。传授方式也是口耳相传。学 生已经对这种方式没有多大兴趣了。注意力不由自主地就涣 散了,上课的效果就差。老师裹足不前一方面是存在思维惯 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没有大纲,不敢改革,担心效果比之前 的更差。

(二)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课堂中学生的创造力不足是因为老师满堂灌的方式,不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挖掘不出他们的潜力。单 纯地依靠自己理解的内容来一板一眼地传授给学生,缺乏多 面性和层次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扼杀了,他们就没办法 主动地从自己的视角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乃至思想 情感,学生吸收“营养”差,输出就不强了。

二、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 (一)积极引导自主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阅读要让学生自己行动,别人 不可以代劳。我们的教师习惯了灌输,习惯了独霸课堂,而 没有给学生留下很多阅读的时间与空间,甚至很多老师都做 不到循循善诱的引导。《学记》中讲:“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说老师的积极引导很重要,要通过引 诱让他们自己得出认知。学生在期间成就感会加强,动机意 识就促使他前进。

(二)巧妙设计问题 思考要从提问中来。它是启迪学生找到问题答案的正确 和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此看 来,设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设问好的语文教学,不光不让 学生费解,而且很轻易地就可以找出问题的答案,他的思想 行为是可控的,并且有效地节约了课堂时间,让学生觉得课 堂紧凑自然。那么,怎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巧妙地设计问题 呢?第一,教师语言一定要精巧。课堂语言是联结教师与学 生的桥梁,也是极为有效的传播知识的媒介,好的语言很大 程度上决定着课堂的营养。教师的提问需难易适中,语义明 确简练,用词精巧新颖,易于学生理解,也易于学生与文本 建立联系。第二,教师的提问要层层递进,富于逻辑性。问 题要合乎于文章的内容,重点、难点突出,符合认知规律, 有过渡,并且由浅入深、由内向外、由简单到深刻地开展。

(三)情景式阅读教学,加深文本理解 教师应该开设多种情景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教育, 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结合生活 经验与实际情况进行多方位的思考与认识。《吆喝》一文, 文本属于京味语言,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教师 要进行情景化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地方言各种叫卖的“吆喝”。或者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形形色色的“吆喝” 体验。再或者排练小品,让学生承担不同角色,拓宽文本内 容。这样就可以将传统的京味的叫喊体会到深处了,因此都 可以脱口而出了。教师可以在引导的时候要多注意对待学生 的语气及语速音量等。可以通过视频来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传 统老北京街头吆喝的热闹场景,再结合现今商场的促销吆喝, 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差异。

(四)探究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探究语言 参考文献:
[1]张艳芬.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阅读与鉴赏,2010,(8). [2]刘朝晖.语文教育改革论[M].成都:四川教 育出版社,2006,(11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