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转让合同 > 传承中医学三年与五年 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传承中医学三年与五年 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来源:转让合同 时间:2019-10-24 07:52:06 点击:

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中医学是我国在生命科学中最具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域。近些年来,中 医学出现了服务领域缩小,优势特色淡化,本体传承危机等倾向和问题。对此, 国家提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方向,而中医药现代化就是要在继承、发扬中 医药传统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中医学从理论到实 践都得到升华以便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因此,中医学所面临最 为紧迫的战略任务,首先是薪火相传的问题,即要解决在当今的社会、经济、文 化和科技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医学的现代传承。

1中医学现代传承战略提出的背景 1.1继承是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目前中医药学的一些 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认知方法、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越来越被现代科学界和社会 所认识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其他相关学科的人员对中医药产生了兴趣并有意参与 到中医药的研究中来,这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对中医药只是略知皮毛或仅停留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之上, 就简单联系仓促创新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方法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

这些都非常不利于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所以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医药学原来的知识 体系、学术本质、理论精髓、特色优势的阐释和传承,从而引导人们创新的方向, 使中医药的创新真正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1.2中医药学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中医学的传承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具体表 现为:在医疗方面,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传统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包括 针灸)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充分的运用;
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未能有效地继 承;
中药饮片的质量及使用量大幅度下降;一些传统的中药加工炮制方法失传等 等。在教育方面,中医注重临床实践、跟师学艺、熟读经典的成才规律未被有效 传承等等。在科研方面,临床的系统观察与分析、经典文献的整理与应用等传承 方法未被很好运用和发展。

1.3中医学的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代表 实际上,中医药的传承问题只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问题的一个方面。

中医学在传承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机制和规律。例如,中医学在传承方面注重德业相辅、智能相因、理术兼顾、注重临床的教学过程。在传承的内容上,注重德育 和人文教育,并将其置于广阔、幽深的文化体系中去思考。151中医学作为技术 还只是“黑箱”—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作为艺术与人的修养、境界相关, 而不仅仅是 客观性知识;作为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产物,注重的是临床效果,而 非经济效益,与现时代的技术经济观念有很大距离。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忽视了 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特别是长期没有尊重中医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中医药的 文化精神及其行业规模都有萎缩的趋势。

2中医学传承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2.1中医学传承的基本内容 中医学传承“传什么”其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与中医学术发展的需求 而变化、演进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比, 中医学传承的实质内容不仅是理论知识、实践技术、道德修为,更重要的是把握 其认知方式。因此,对认知方式的把握,是中医学传承“传什么”问题中最具特殊 性的内容。

2.2中医学传承的基本形式 中医学传承“怎么传”需要与时俱进。中医学传承问题,是涉及中国文 化与科技发展的重要问题,仅仅依靠目前高等中医教育的“工具化”培养模式,使 学生成为一个好的“医匠”己经很难了,做出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更难。在现代文化 背景下,仅仅“以经解经”的模式也是不够的,中国传统医学大更新的局面是无法 回避的现实。现代中医必须克服对西医的简单模仿、对传统中医的异化和肢解, 准确把握中医研宄的切入点。在努力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对其理论体系作重新 解析。更应该将其放在产生的自然背景下,利用现代多学科的知识,找到中医药 的“活头源水”来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的临床技术。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利用中医 药这一原创的思想技术体系,来启迪和促进我国的“原始技术创新”建立中国的自 主创新体系。

3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目标 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目标是:“保护为先、弘扬文化、维护健康、创 新发展。” 保护为先:就是要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层面上加强对中医学的保护,避免市场化对中医生存领域的冲击,避免所谓“科学主义”对中医理论的曲解和支 解,从理论、知识、技术到实物,按照其不同的属性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 度,创新方式和途径,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有和留存。

弘扬文化:就是要从弘扬民族精神的高度挖掘中医学所蕴含的中华文 化传统,以中医“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为基础,营造有利于中医学传承发展的思 维方式和社会及文化氛围,抵制西方文化的不良影响,使中医学的传播和传统文 化的弘扬相互促进、 维护健康:就是要认真挖掘中医学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理念、知识、 方法和技术,充分体现中医药作为应用科学的价值,发挥其临床服务的优势特色, 在实践应用中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并更好地服务人类健康。

创新发展:就是要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融入中医学的传统知识与技术, 通过自主创新,促进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完善,为以后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源 泉。

4中医学现代传承战略的建议 4.1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中医学的全面、完整保护 (1)确立中医学传承的战略地位。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中医学传 承的重要意义,把中医学的现代传承作为我国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体系、 发展新兴产业,乃至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2)加强对中医学传承实物的保护。中医药传承物包括中医药古籍、 文物、图谱、现代出版物、数据库等,所承载的知识一般可视为文献化的知识。

文献化既是存续形式,也是传承方式和手段。有创造能力的传承人通常要从传承 物中获取知识,并需要传授、体会、感悟;传承物多由古今传承人形成,后出的 传承物则承载了前代传承物和传承人的知识。一方面要对己有的传承物加以保护, 一方面要鼓励产生新的补充的传承物。

(3)加强对中医学传承人的保护。掌握、持有或能够传承中医药知 识的特定个人、集体或群体是中医药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基础力量。他们或分布在 医疗、教育、研宄、企业等行业内,或分散在民间。他们既可能是知识的承载者、 创造者、应用者,也可能仅为持有者,也可能几种角色兼备。离开他们,中医药 知识就会有部分因失传而灭绝。建议依据不同情况,尽快采取措施,固化或转移或传播其承载的内容。

(4)创建一批中医学传统内容的保护机构。国家出资建立和维护一 批中医学现代传承的特殊机构,重视对与中医药相关的传统知识与技术的传承和 保护,在学术研宄上保持宽容、客观的态度,收集那些看上去并不符合现代市场 需求,或目前无法用现代科技解释的稀有的、濒临灭绝的中医传统项目或掌握传 统项目的人,使其得以延续。

4.2政府要主动承担回归传统文化、唤起民众信心的责任 (1)各级政府要把中医学的现代传承纳入当地的发展规划。中医学 是承载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级政府必须以发展中医学为己任,增加投入,制 定规划,明确责任,大力扶持。

(2)加大整个社会对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宣教力度。中医学传承 必须基于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而中医学又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众凝聚力 以及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体现形式,因此中医学的现代传承也是民族文化传播和弘 扬的重要载体。建议引导全社会重新认识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开展专项行 动,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大针对社会不同群体传统文化的教育,促进中国传 统文化的回归。特别建议在中小学的课本中加入介绍中医药的内容,从儿童开始, 诱发和引导青少年对中医药的兴趣,培养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

(3)加强对中医学科学性、先进性的客观宣传。中、西医产生于不 同的文化背景,其哲学思想不同,理论迥异,认识和研宄生命和疾病方法也大不 相同。中医学尽管在微观准确性方面显得不足,在许多情况下难以像现代医学那 样进行定量处理,然而,二者相比,中医药更具有先进性和发展优势,代表着人 类医疗保健的发展方向。应加强对中医科学性、先进性和临床疗效以及传统医德 的宣传弘扬,加强社会主流媒介对中医的正面宣传,使广大群众客观看待中医、 充分相信中医、积极使用中医,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

4.3加大对中医药学知识与技术体系的梳理和研究 (1)系统梳理中医学传统知识、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要认识和尊 重中医知识与技术体系的完整性,开展中医药理论和经典文献的系统整理和诠释。

传统医药知识的传承、应用与保护必须维护其完整性,如果只是片面的、割裂的 传承或保护其中的某些所谓“有用”的知识,实际上是对传承的阻碍,其最终结果将导致理论体系破坏。要尊重中医学知识应用的个体性与普适性规律,重视因人、 因时、因地制宜。要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宄,系统整理中医学传统知识和理 论框架,梳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体系,丰富发展生命科学认知体系。充分利用现 代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多学科结合,深入认识和挖掘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

(2)加强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整理、规范和推广。大力加强中医 临床特色诊疗技术的筛选研宄,规范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推广成熟度。在整 理评价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推广力度。要进一步完善中医诊疗 技术遴选、评价及推广的模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多模 (3)加强对民族医药体系的复原和挖掘。各民族的医药正如中医药 各有其源流,各具特点规律,各有临床优势。对于不同民族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 法,要尊重其理论和实践价值,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恢复其原貌,加以传承, 不断丰富发展、推广应用。

(4)重视收集整理流传在国外及民间的中医药内容。中医药的发展 历史导致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散在民间或国外,建议及时对散落在民间和流 失在国外的中医药内容,如特殊理论、秘方和技术等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和回收。

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鼓励国外的中医药人员将有关学术内容再次回传国内。

4.4完善和创新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有效方式 (1)尊重传统传承方式。传统传承方式以师承、家传为主,其形式 是阶段性的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传承脉络清晰,其长处是分源别流,能够反映 学术思想上的承续性。理论知识需要理解和体悟,经验、技巧、技能等用语言不 易充分表达者,只有通过师承式传承才能达到较好效果。师承传授具有综合性, 便于形成学术流派,在差异中相互促进发展。应充分尊重传统,要给予各种传承 方式的结果,包括人和成果在临床应用和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合理出路。

(2)改革主流院校教育。高等中医药院校和其它大学所属中医药院 系,要按照中医学现代传承的原则和思路,根据办学目标和模式,研究确立人才 培养目标和模式,并相应地进行课程体系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方法、考试方式、 教材等的调整创新。积极调整招生面向,改革招生体制、内容、方法和标准,优 化生源质量,加强人文科学和临床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的比重,努力提高中医药 专门人才的素质和水平,提升目前主流传承方式的效果。(3)探索创新传承方式。结合现代环境影响和不同需求,鼓励开展 中医学现代传承方式模式的探索研宄。如建立以“师徒制”与现代教育结合的职业 技术型现代传承制度,选聘传承人,提供传承条件,制定传承制度,作为现代院 校教育和传统师承教育的创新,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制度措施。

(4)建立传统中医学应用示范机构。制定倾斜政策,创建或设立特 区,鼓励传承和应用纯粹的传统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和技术。一是在中医临床研 宄基地的建设中,强化以保持和发扬特色优势为原则,以科研为导向,最大范围 地应用中医学传统手段和方法。二是在更多的中医院建设传统医疗科室和中心, 要求必须应用传统方法和技术,并在相关制度方 区,让确有中医传统诊疗思维 的人员按照自己独有的方式开展临床诊疗活动。

(5)开展针对中医特有技术方法的研究型传承。设立科研专项,对 目前中医一些独特的濒临灭绝的诊疗技术进行普查,并组织相应的传承与保护性 研宄。对国内现存的传统学术流派及传人进行保护性研宄,探索新的试验性、示 范性保护的传承模式,并与现有的文化遗产保护、名老中医传承项目等协调。

(6)深入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传承研究。名老中医代表 了当代中医学最高水平,是现代中医学传承的典范。建议国家和地方分层次有计 划地组织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总结继承。对名老中医在临床实践中 对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诊断、临床治疗等方面积累的独到学术见解、观点进行研 宄和提炼。挖掘众多名老中医共性的诊疗思想和经验,揭示名老中医临床诊疗思 维的特点和规律,可有效地对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诊断方法学、临床治疗学有丰 富和创新作用的临床辨证论治方法的规律进行研宄和提炼。总结中医学重大基础 理论传承的方法和规律,探索符合中医临床实践需求的现代中医辨证方法体系。

(7)加大对中医学古籍文献整理的支持力度。建议国家设立专项, 增加经费和人员投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全面开展对各类中医古籍、现代 文献以及民族医药文献的现状调查、整理保护和数字化研究,提高中医药文献的 利用水平。

4.5加强对中医学现代传承的评价研究 (1)研究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中医的传承需 要不断去伪存真缺乏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是中医理论和临床技艺传承的瓶颈问 题。建立一种符合中医疗效特点,适合临床需求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体系,是中医临床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2)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特点的研究方法。中医有着与中国其他传 统科学一脉相承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当今科技和社会条件下,如何结合现代科 学技术创建适合于中医学现代发展的能够被科学界广泛认可的研宄方法,最终形 成既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需求,又能够为当下现代医学理解认可的方法体系,也 是中医学的现代传承发展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3)研究建立对中医人才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根据中医学见仁见智 和不同类别需求各异的特点,重点依据对中医学传承的深度和广度,充分考虑对 中医学传承的指标和因素,研宄建立针对不同类中的培育和发展。

(4)建立结合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成果评判标准。改革现行的中医药 科研成果评价标准,调整方向和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各类医疗科研教学成果中的 中医学内涵和对中医学传承的贡献度,专设中医学现代传承成果评价和奖励体系, 鼓励学术传承,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4.6营造有利于传承发展的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 (1)加紧制定有利于中医学传承发展的法律法规。法律支持的立法 重点领域主要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订中医药传承促进法,以法律形式 规定中医药的地位,发展中医药的方法、途径、保障方式、推进步骤等。二是制 订、完善中医药管理规范,使中医药研宄、生产和经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三是 加强中医药监督管理立法,重点是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中药生 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四是加快传统医药立法的步伐,制定《传统医药法》。

(2)改革完善适合国情适合中医学传承发展的医疗卫生制度。我国 的医疗卫生体系必须是普遍服务的,真正以全体中国人民作为服务对象;必须是 公平的,真正让大多数人都能享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必须是价格合理的,真正 让大多数人都能够支付得起基本医疗服务费用;
必须是方便有效的,真正让大多 数人能够享受方便与快捷、效率与效果兼具的基本医疗服务。而这样的新型的医 疗卫生保障体系必须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重。要建立这样的新型体系,必须 重建中医药重要战略地位,改革现行体制中不利于中医药发挥作用的环节和制度, 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大作用。

(3)大力实施符合中医学传承发展需求的标准战略。随着标准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纷纷从技术战略发展到标准战略,从技术立国到知识产权立国。

我国标准政策还存在重大缺陷,阻碍了我国标准化和产业的发展。中医学要在现 代传承中保持特色为我所用,就要根据传承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包括符 合中医自身特点的技术标准、人员标准、机构标准等,以促进对中医学的更好的 传承和发展。

(4)加强建立促进中医药传承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宣传、培 训工作,提高中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制定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 律法规,提升中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水平,积极参与国际中医药知 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国际规则的制定,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产权综合保护策略研究, 使中医药传承成果得到充分的保护。

5结语 中医学的现代传承从一定意义上直接决定着中医学的发展方向,决定 着中医学的现代应用,也决定着其承载传统文化的生死存亡。我国必须把中医学 的现代传承战略作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首要战略选择,并为之建立专属的法律 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方能使中医学及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作者:杨龙会、陈梦生、王思成、陈丽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 钟相根/北京中医药大学 徐春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赵英凯/中国中医科学院 谭源生/中国针灸学会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