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销售合同 > 黑龙江大学俄语研究生教育历史研究 黑龙江大学俄语研究生分数线

黑龙江大学俄语研究生教育历史研究 黑龙江大学俄语研究生分数线

来源:销售合同 时间:2019-10-08 07:51:17 点击:

黑龙江大学俄语研究生教育历史研究

黑龙江大学俄语研究生教育历史研究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学科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 75年的光辉历史,综合实力雄居全国前列。多年来为国家培 养了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等多层面的俄语专业人才, 满足了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它 在众多的俄语教学单位中成绩辉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俄 语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教育已发展成为历史优势明显、特色 突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俄语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生动写照和真实缩影。

一、“哈外专—外院”时期的俄语研究生教育 早在1950年11月,哈外专时期已经开始进行研究生培养。

当时,从本科毕业生中抽调24人组成研究生1班,张天恩任 主任,由副教务主任舍利波娃讲课,这是新中国外语院系最 早的研究生教育,也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俄语研究生。经 过将近两年的艰苦学习,该班学员于1952年8月毕业,大部 分留校充实到教师队伍中。王超尘、信德麟、高静、钟鼎、 余养才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52年夏,该校又开设两年 制研究生班3个(2—4班),随后又先后增加了2个班(5—6 班),学员共计125名。根据需要,学校成立了研究生室, 曲程任主任,并从苏侨教师中选择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后 来苏联专家来校,改由专家任教。我国俄语界早期的一些知 名学者、专家、教授大多毕业于这一时期的研究生班。当时, 研究生班开设的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俄苏文学作品选读、现代俄语(包括语言学、形态学、结构学)、语言学引论、 教育学、俄语教学法等。第二批研究生1954年毕业后,大部 分也留校任教师。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侨教师先后离开中 国,哈外专的俄语教学由自己培养的年轻教师接任,研究生 班的毕业生成为俄语教学的骨干。类似的研究生班从哈外专、 哈外院持续到黑大,一直没有中断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1956年,哈外院开始按苏联学制和模式培养副博士研究生, 由苏联专家讲课并担任指导教师,研究生教学更为正规化。

第一期招收了5名学生,后来因为全国性政治运动的冲击, 他们只修完必修课程,通过考试提前毕业,并未经过论文答 辩,也未授予学位。由此可见,俄语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在黑 大成立以前,在哈外专、哈外院时期已经开始,并奠定了良 好基础。

二、建校初期的俄语研究生教育 黑大建校后,除了继承和继续完成哈外院末期招收的研 究生班的学生外,还分别于1959、1960年又招收了两期研究 生,他们于1961、1962年毕业。这两期研究生层次的教育, 比哈外专、哈外院时期更为正规,除不授学位外,已十分接 近今天意义上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前后两个时期的研究 生教育,便可发现有两大进步:第一,黑大时期的研究生教 育实行分研究方向撰写毕业论文,并配备指导教师(由学有 专长的教师担任指导);
而在哈外专、哈外院时期则只是“通 才”教育,不分研究方向,也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第二,从实践课到理论课所有课程以及指导教师均由哈外专、哈外 院时期培养的中国教师独立承担。而哈外专、哈外院时期的 主干课程由苏侨教师或苏联专家担任,后期才逐步过渡到全 部由中国教师独立承担。

黑大草建时期的研究生层次的俄语教育,是在十分艰难 的条件下进行的。当年国内的大气候是接连不断的席卷全国 的无所不在的政治运动。培养研究生被许多人误解为“培养 精神贵族”。就是在这样的国内政治大气候下王季愚校长以 其人民教育家的远见,坚持并争取在她分工主管的外语系继 续办了两期俄语专业研究生教育。她一贯认为“办教育只能 前进,不能倒退”。黑大时期(“文革”以前)的俄语专业 研究生层次教学因无人坚持以及其他诸多客观原因而中止。

直到“十年动乱”结束,黑大才恢复研究生层次的教育。而 且这一期研究生教育能很自然地同当时开始实施的学位制 ——硕士生层次的研究生培养顺利地接上轨,是我国最早的 硕士。这同哈外专、哈外院和黑大草创时期所打下的基础有 直接关系。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俄语研究生教育 1978年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在全国外语院系中率先恢复 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面向全国招生,并招收了全国俄语专业 “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来自全国报考者有128人,经 严格筛选,最后录取6人):张家骅、李战国、武学善、刘 兆祺、徐永毅、秦成禄。学制为3年。当时开设的课程有俄语实践课(3年分别为8/周、6/周、4/周),俄语理论课(词 汇学、词法学、句法学、普通语言学、文学)每门课3/周, 共计18周。英语课3年不间断(2/周)。还有政治课(马克 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以上所开设的课程已说明教 学设置已经正规化,俄语实践课授课时数较多。不久我国学 位制正式建立,这6人转为硕士研究生(当时教育部批准有 资格招收俄语硕士研究生并有授予权的,全国只有黑龙江大 学俄语系和南开大学外文系。)这6人是我国第一批俄罗斯 语文学硕士。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的前身哈外专—哈外院以及 黑大外语系俄语专业在“文革”前曾先后多期培养俄语研究 生,有办研究生层次俄语教育的师资实力和丰富的办学经验, 只是在“文革”期间受到“左”的教育思潮的冲击而暂时停 办。“文革”后形势好转,俄语系领导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 恢复研究生教育,又不失时机地同刚建立的正规学位制接轨, 建立起全国首家俄语硕士点,这也是黑龙江大学建校以来的 第一个硕士点,最早出成果的硕士点。黑大俄语系硕士点的 建立,为以后俄语系的学科建设、巩固和充实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为学科建设的下一步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 时也充分发挥了黑大俄语系教师的群体力量,使他们有更多 的用武之地,为国家为学校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跨越式发展时期的俄语研究生教育 1981年俄语学科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做了大量扎扎实实 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此基础上扩大了研究领域,增加了研究方向,由单一的俄 语语言理论扩增了包括文学、翻译、教学法、语言国情学、 苏联学等方向,“俄语语言文学”这个二级学科所含的研究 方向,此时俄语系都已具备,并选拔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 人和高水平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1987年,黑大取得了俄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博士点。经过 长期的准备和硕士生教育工作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俄语系向 国家学位委员会申报俄语语言文学博士点,申报李锡胤教授 等为首批博士生导师。黑大俄语系整体学术实力雄厚,许多 老教授都毕业于当年的研究生班,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有一 流的学者群,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老专家。1987年国 家正式批准黑大俄语系的博士点,黑大俄语系是黑大最早取 得博士点的单位。在此以前黑大没有博士点,完全没有博士 点的学校,要取得博士点有一系列苛刻条件的限制,难度非 常大。但几十年来,俄语学科注重发挥历史优势,发挥自身 优势,发挥群体优势,发挥师资优势,发挥地缘优势,一举 登上学科建设的制高点,实非易事。俄语学科取得博士点以 后,为黑龙江大学其他学科申请博士点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 件。俄语学科的博士点,不仅是黑大的第一个博士点,而且 是黑龙江省的第一个文科博士点。这是俄语学科对黑大和黑 龙江省的贡献。

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硕士点和博士点至今,黑龙江大学 研究生培养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路程。由当初内容简单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发展到今天系统全面、按学科门类分工的研究 生培养方案,无论是在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还是 研究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俄语学科研究生培养 方向大体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主要集中在传统 研究方向上,如俄语语法学、俄罗斯文学、俄语教学法、修 辞学、翻译、词典编纂等;
第二阶段,进入21 世纪后,除 延承传统研究方向外,2000年新增加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 言学专业,并在硕士层面增加了计算语言学方向。

硕士生教育承载着既为博士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又为 国家培养高级外语人才的重任。因此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 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综合素质、创新和创 业精神,注重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硕士研究生课程 设置体现出了足够的宽广度和纵深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 性。同时其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课程分为学位公 共课:(英语、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位基础课3门,每门 72学时。学位专业课3—4门,每门54学时:选修课3门,每 门36学时。博士生教育以科研、教学方面的高层次创造型人 才为主,他们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还要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博士研究生培养本着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培 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原则,研究方向的设置体现科学、规范、 宽窄适度、相对稳定,与国际接轨,并结合本学科的优势和 特色,结合其研究领域和所需知识结构,以及提高创新能力的需求来确定课程类型:分为学位公共课:第一外国语—英 语(144学时,两个学期)、马克思主义理论(72学时,1学 期)、第二外国语(72学时);
学位基础课两门,每门72学 时;
学位专业课3—4门,每门54学时;
选修课1—2门,每门 36 学时;
前沿问题学术讲座2门,每门36 学时。根据所选 方向及研究课题选修相应的课程,至少应修满8—10 门。博 士研究生培养一是继续保持传统的四大研究方向(俄语语言 学、俄罗斯文学、应用语言学、俄罗斯问题)的优势和特色;

二是进一步拓展理论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翻译学、文化语 言学四大方向。

1.俄语语言学:始终保持普通语言学、语法学、词汇学、 语义学、语用学、篇章语言学、修辞学等领域的传统研究强 势。开设的课程有普通语言学、俄语语言学史、语义学专题 研究、语用学专题研究、俄语语法学、俄语词汇学、现代俄 语体学理论、俄语修辞学、篇章语言学等。

2.应用语言学:俄语应用语言学在黑龙江大学具有悠久 的的历史。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设有专门的编译室,编纂 了大量的俄语语言学理论著作及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应用 语言学包括词典学、术语学、俄汉语对比研究、外语教学法 理论与实践等领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外语教学法流派研 究、教学法理论研究、教育学原理、心里语言学专题研究、 词典学研究、术语学等。

3.俄罗斯文学:从多种文化视角重新解读俄罗斯文学,包括对古典文学、白银时代文学的研读和评价,主要内容为 俄罗斯古典文学、白银时代文学、20世纪20—30年代文学、 苏联文学及苏联解体以后的文学;
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作 家的创作思想、文艺理论和诗学;
等。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俄 罗斯文学原著文本分析、俄国文艺理论原著选读、俄罗斯现 代主义文学选读、俄罗斯文学专题研究、西方文化与文学、 巴赫金理论研究等。

4.俄罗斯问题研究:该方向的主要内容为俄罗斯政治、 经济、社会问题及中俄两国关系,以俄罗斯远东地区政治经 济形势、中俄边境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为重点。开设的主要 课程有中俄关系历史与现状研究、俄国史专题研究、俄罗斯 经济前沿研究、当代国际政治、中俄经济体制改革比较、东 北亚国际关系、转型期俄罗斯远东经济专题等。

5.理论语言学:本学科与传统语言学方向有交叉之处, 主要以语言符号学、语言哲学为研究内容。开设的主要课程 有语言符号学、语言哲学、功能语言学、心里语言学、当代 西方语言哲学等。

6.计算语言学:本学科主要探索并尽力实现将技术与语 言模型研究相结合;
注重将理论假设与语料分析、语言知识 信息库建设相结合;
注重句法规则与语义规则的研究相结 合;
争取做到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开设的主要课程 有计算语言学理论、语言生成与机器翻译、语言模式化、语 料库语言学、语言信息的分析与处理等。7.翻译学:以培养实践型的高级翻译人才、同声传译人 才、高级教师为主要目标。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俄译汉、汉译 俄、翻译基础理论、语言学翻译理论、中俄翻译史、翻译技 巧、俄汉口译、汉俄口译等课程。

8.文化语言学:以语言为中心,综合社会、历史、地理、 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揭示蕴含在语言体系中的反映民族文化 特色的国情知识。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文化语言学导论、对比 文化学、跨文化交际、语言国情学、文化语义学、社会语言 学、比较文化学。

1999年经劳动人事部批准黑大设立以俄语学科为主体 的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流动站并不是学位授 予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吸引和使用取得博士学 位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制度。黑大所取得的博士后流动站,是 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博士后流动站,但这个一级学 科流动站却是完全建立在黑大俄语二级学科博士点(俄语语 言文学)的基础上取得的。也可以说是俄语学科对黑大学科 建设的一大贡献。俄语学科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龙头学 科,拥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学位授予体系。

60多年来,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俄语学科坚持以人为本的 原则,加强对学生政治品格的熏陶,强化对学生行为能力的 培养,夯实专业基础,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指导,让思维 融入知识传授过程之中,“使学生不仅成为一个知识人,还 要成为一个思想人,学会开拓创新”。(王铭玉,2007:17)。把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作为建设一流学科的中心环节,把培养 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俄语人才作为学科办学的出发点和归 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保持俄 语学科多年形成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几十年来,俄语学 科研究生教育注重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注重创新精神和创 造能力的培养,承担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生既是受 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是知识创新的有生力量,充分发挥了 研究生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以整个俄语学科为背景,有组 织、有计划地设计研究生培养方案。确立“以教学促科研, 以研究带教学”(孙淑芳,2001:25)的指导思想。经过几 代人的努力奋斗,俄语学科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已是历史优 势明显,特色突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取得了瞩目的 成绩。从培养的质量上来看,现已毕业的学生大多成为俄语 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国家各级部门的领导,大部分成 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

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俄语学科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一流的 学者群,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老专家、老教授依然保持 了旺盛的创造力,活跃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同时,中青 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俄语学科的骨干力量。他们既能胜任 教学工作,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黑大在不同的领域,为 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门人才,为俄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 卓越的贡献。回首过去,放眼未来,俄语学科经过几代人不 懈的努力,执着追求,把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俄语人才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伟.“哈外专—哈外院”俄语教学概况回顾[M].外 语 学刊,2010,(1). [2]王铭玉.中国俄语教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略.俄 语教 学与研究论丛(第十七辑)[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版 社,2007:17. [3]刘伟.黑大俄语学科研究生教育历史回顾.俄语教学 与 研究论丛(第十八辑)[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