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劳务合同 > 【语文课堂学习信息的引出获取和处理--《灰椋鸟》课堂观察报告】

【语文课堂学习信息的引出获取和处理--《灰椋鸟》课堂观察报告】

来源:劳务合同 时间:2019-10-15 07:54:36 点击:

语文课堂学习信息的引出获取和处理--《灰椋鸟》课堂观察报告

语文课堂学习信息的引出获取和处理--《灰椋鸟》课堂观察 报告 【编者按】 接着前三期,本期继续刊发江苏省汾湖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的课堂观察报告。前三期呈现的 《学习活动形式如何有效》《语文课堂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数学课堂如何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分别是“自 我观察”“他人观察”和“对比观察”。本期呈现的《语文 课堂学习信息的引出、获取和处理》则是另一种组织形式的 “他人观察”。

庞亚萍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215211) 摘要:
以“语文课堂学习信息的引出、获取和处理”为主题, 对《灰椋鸟》一课进行课堂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引出学习 信息首先要聚焦教学目标,其次要明确学习任务,最后要重 视个性体验;
获取学习信息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方法,同时要有明确的获取信息的意识和敏锐的获取信 息的能力;
处理学习信息要带给学生一种从自身出发、由互 动产生的“生长感”。

本文试图以顾颖颖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下册《灰椋鸟》一课为例,研究语文课堂学习信息的引出、 获取和处理。

一、主题解读学习信息即学生学习的证据,主体是学生,包括学生的 倾听、回答、书写、讨论、思考、朗读以及他们的作业、表 现等。学习信息是一种教学资源;
充分地引出、及时地获取、 有效地处理课堂中生成的各种学习信息,能够实现教与学的 积极互动,提升学习质量。围绕学习信息的这三种教学行为 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过程就 是在不同的环节、针对不同的内容,不断产生、捕捉和利用 学习信息的过程。

二、观察结果与分析 本节课,顾老师对课文的一系列“价值”进行了取舍, 最终将目标聚焦为:(1)能欣赏写鸟的句子的表达特点, 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比较、剖析,体 会分号的用法;
(3)通过赏析,体会连喻的妙处;
(4)通 过辨析“观察”与“观赏”的差别,懂得人与大自然要和谐 相处。

课堂上,教师对如何引出、获取和处理学习信息进行了 尝试。

(一)关于学习信息的引出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学习任务,顾老师设计 了相应的教学过程。例如针对任务1,设计的教学过程是:
(1)教师示范批注一个句子;
(2)出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 画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写鸟的句子,并写好批注;
(3)学生 根据学习任务自读自悟,静思默想,教师巡视;
(4)学生交流并朗读。这里,通过过程(1)的范例、过程(2)的布置以及 教师的提醒“不是问你为什么喜欢鸟,而是问你为什么喜欢 写鸟的句子”,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顺利展开学习活动, 引出学习信息。

(二)关于学习信息的获取 在任务1的学习过程中,顾老师安排了三分半钟让学生 静心阅读,做好批注;
而自己进行巡视。接下来的20多分钟 内,有7位学生交流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所做的批注;
在交 流每个句子时,都有教师的提点和其他学生的补充。但是, 还是有较多的学习信息被遗漏了。笔者观察到,周围几位学 生都选择了句子,做好了批注(如图1),但是他们都没有 发言,而且他们选择的句子都是没有交流过的。其实,这里 可以考虑设置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再由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发 言,让学生整合一下各种信息,从而更利于学习信息的收集 获取。

(三)关于学习信息的处理 不过,这节课上,也有少部分重要的学习信息没有得到 及时、有效的处理,主要表现在:对于学生的朗读,处理时 过多地注重对字词、句子的分析和理解,注重学生的感悟, 使得真正的朗读实践没有充分展开。

三、讨论与建议 第二,语文课堂要及时获取学习信息。获取学习信息的 方式多种多样,有提问、对话、巡视、观看作业、组织讨论等,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首先 要有明确的获取信息的意识。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是学 习信息的生产者。教师应当舍得为学生“浪费”时间,正视 且欢迎课堂中出现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不能抱着逃避和厌烦 的心态面对那些脱离预设的信息。其次要有敏锐的获取信息 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系统的学科知识、脉络清晰 且框架分明的知识结构以及对语言文字的高度敏感,才能在 课堂上及时捕捉到每个学生的学习信息。

第三,语文课堂要有效处理学习信息。教师要基于教学 目标对学习信息作出迅速、合理的分析和判断,由此采取灵 活、有效的教学应对和调整。学习不是一项平移活动,而是 一个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的循序渐进、逐步上升的过程。

教师对学习信息的有效处理,能够带给学生一种从自身出发、 由互动产生的“生长感”。这种“生长感”,也正是教学的 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 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