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劳务合同 > [袋袋本引发个别化关注以清平乐村居》为例]什么是个别化

[袋袋本引发个别化关注以清平乐村居》为例]什么是个别化

来源:劳务合同 时间:2019-10-03 07:55:38 点击:

袋袋本引发个别化关注以清平乐村居》为例

袋袋本引发个别化关注以清平乐村居》为例 摘要:在小班化理念指引下,关注每个儿童的个性成长, 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常态,是课堂变革的方向。依托个性化学 习“袋袋本”,灵活调整教学目标,适时改变教学策略,能 够真正引发“个别化关注”。具体的实施策略为:依托“袋 袋本”,鼓励个性化预习,关注学生的“发现”“问题”和 “探究”,并据此制订个性化教学目标,进而生成个性化教 学策略:依“学生发现”设计“教师追问”,依“关键提问” 触发“生生互动”,依“个别提问”推送“助学资料”。

在小班化理念指引下,关注每个儿童的个性成长,让个 性化学习成为常态,是课堂变革的方向。依托个性化学习“袋 袋本”,准确把握“学生在哪里?”“学生想去哪里?”“我 该在哪里等他们?”“我该怎样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 习?”……教师灵活调整教学目标,适时改变教学策略,能 够真正引发“个别化关注”。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袋袋本”的使用在课 堂上引发的“个别化关注”。

一、依托“袋袋本”,鼓励个性化预习 课前,我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这首宋词,并完成个性化学 习“袋袋本”上的“我发现”“我想问”“我探究”“我评 价”四个板块的任务。初次备谋,我给《清平乐村居》一课 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理解词句的意思,习得学习古诗词诵读的方法,能想象词中描述的画面,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意境;
(2)搜 集两到三首宋词进行交流,对宋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次日,我对全班27人的个性化学习“袋袋本”内容进行 了统计与分析。其中“我发现”板块的学习成果如图1所示。

对“袋袋本”中“我想问”“我探究”板块的学习成果 进行统计后的结果如图2所示。

从学生个性化学习“袋袋本”中,我记录了10个问题。

从图2可以看出,课前未解决的问题有5个,都是学生提出的 真实的问题。经过阅读、分析,我注意到,除了对“小儿无 赖”的理解仍有疑问外,大部分学生对“宋词和唐诗的区别” “词牌名的来源”“宋词的阕”“辛弃疾的田园诗”的认知 还不是很深人,如杨丽磊同学在“袋袋本”中写道:“我觉 得唐诗要么是五言,要么是七言,诗中每句话字数都相同, 而这首宋词中的句子有的字数相同,有的字数不同,没有规 律性。”对此,我是这么分析的:这个观点代表了学生初步 接触宋词时的理解,他们认为宋词是长短不一的句子,表达 形式更自由,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理解有两个问题:其 一,将唐诗定义为“绝句”和“律诗”这样有规律的诗,是 因为他们没有读过《蜀道难》等率性而发的无固定格律诗, 是对唐诗形式理解的单一化;
其二,对于宋词的格律,因为 他们没有接触过更多的宋词,对词的格律缺少规律性的认知, 才导致误解“词是自由体”。事实并非如此。对此,我有必 要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二、借助“袋袋本”,制订个性化目标 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袋袋本”上记录的信息反映了他们 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发现,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内容 涉及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是学生理解的正误、程度有所 不同,这类发现就是我在二次备课时要融人课堂教学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我会给这部分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和时间,通 过再现文本、交流发现、追问跟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学习 目标,形成正确认识;
其二,所发现的内容不涉及重要目标, 但具有语文性质,这需要根据课时划分给予学生表达的空间 和时间,促进学生表达欲望的提升,以一个学生的发现带动 同伴学习,拓展学生发现思维的角度;
其三,所发现的内容 不具有语文性质,但学生确实有自己独特的兴趣,这样的发 现通过“袋袋本”上的师生个别书面互动予以肯定和指导, 保持学生的个性发展趋势即可,不会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有了以上分析后,针对学生“我发现”“我想问”“我 探究”中的具体问题,我将教学目标调整为:(1)通过课前 自主学习和课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 古诗词诵读的方法,能根据词中的线索“溪上”“溪东”“溪 头”想象词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上、下两阕所写内 容,体会“夫妻和”“兄弟睦”的画面,通过反复诵读感受 词中“知足乐”的意境;
(3)借助推送资料,对词牌名、词 的格律、词的类别、经典宋词有粗浅了解,能对宋词产生浓 厚的学习兴趣。两相比较,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袋袋本”自学情况调 整后的目标,更准确地对应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起点,对目 标达成途径的表述也更具操作性。

三、利用“袋袋本”,设定个性化策略 学生的发现是精彩生成的触发点,据此设置教学目标后, 教师还要为不同类型甚至不同个体的学生推荐学习路径和 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和指导。具体教学中,我运 用了以下三个策略,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实现对不同学 生的“个别化关注”。

策略一:依“学生发现”设计“教师追问” 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袋袋本”中的发现和疑问,我先 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交流,解决少数学生还没掌握的问题,以 观照到个体。接下来,又针对学生发现的、突出的、仍有疑 惑的且和文本难点直接相连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 教学。

【片段1】 生:老师,我发现这家人的条件不是很好,但 是他们过得幸福、自在。

师:(追问一)从这首词中你看出这家人的幸 福来自哪里呢? 生:我是从“醉里吴音相媚好”看出的,老两 口喝着酒,互相亲密地说着什么,是因为 大儿、中儿很孝顺,小儿很可爱,日子过得好,所以他们感到幸福。

师:(追问二)你说的我很赞同,但是有个疑 问,你看大儿、中儿都在劳动,而小儿啥 也没干,他可爱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小儿的样子很可爱,他是“卧剥莲 蓬”,这个“卧”可以理解为趴着、躺着、侧 着,也许他还会变换姿势,比如说滚上两 下。从他的姿势就能看出他很可爱。

师:(追问三)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过,现 在老师要把句子中一个字换掉,你听听 好不好? (教师把“溪头卧剥莲蓬”改成“溪头卧吃 莲蓬”。) 生:老师,我觉得把“剥”字改成“吃”字不好, 会给人“懒惰”的感觉。他们家人都在 忙,而只有他一个人躺在那里吃莲蓬,与 全家人勤劳的气氛有些不协调。

生:我也觉得改了“剥”字不好。“小儿卧吃 莲蓬”显得这个小儿比较自私,也许他是 要剥莲蓬给父母吃,也许是要剥给两个 正在劳动的哥哥吃,这样就显得小儿更 可爱了。

(其他学生点头称是。)师看来,样子可爱,只是表面的可爱!是 啊,这个村居人家茅屋虽小,日子虽不富 裕,但是夫妇和,兄弟睦,可见幸福不一 定和生活条件有关。

根据学生对词中小儿形象的理解程度以及疑惑,教师根 据课前对此发现点的关注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设置了有坡 度的三次追问,引导未发现或对此关键话题理解不深的学生 逐渐被带入学习情境,之后还能和有所发现或已有一定理解 的学生在同一层次上进行交流,进而对词中画面、关键字眼 所传达的情感、意境有更深的理解,能从表面的理解走向深 度的阅读体验。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发现”设计“课堂追问”, 达成核心目标的做法,就是以学定教,依学而教。

策略二:依“关键提问”触发“生生互动” 上文已经提到,在个性化学习“袋袋本”中的“我想问” “我探究”板块中,大部分学生对“宋词和唐诗的区别”“词 牌名的来源”“宋词的阕”“辛弃疾的田园诗”的认知还不 是很深入。于是,在观照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我们先 在交流中消化了“我想问”中的其他问题,然后围绕“宋词 释疑”作为以学导学的主问题,先推送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帮助学生理解,然后组织他们进行互动交流,鼓励思辨,以 帮助他们对词的格律、创作时的主题性有所了解,进而产生 兴趣。

学生一看是老师写的词,写的又是他们跳长绳的场面,立即来了兴致,个个瞪大了眼睛,开始对着大屏读起来:“西 风渐起,落叶泊石椅。上下翻飞弧线里,儿童个个欣喜。男 儿疾飞如电,____________。两边恩师摇绳,惹得旁人惊羡。” “咦,老师,为什么中间一行没有写?”学生的好奇心 被词中的那行横线激发了。我故意面带愁容地说:“哎呀, 这句话实在不知道怎么写,我可都愁了一天了。”立即就有 学生说:“老师,我们帮你写。”于是在小组合作之后,学 生给出了非常多的答案,比如:“如同离弦之箭”“引起掌 声一片”“女孩身轻如燕”“绳打也不怕疼”“没有一个断 绳”“女儿疾过如燕”…… 听了这么多有创意的答案,我回复道:“谢谢大家帮我 想出这么多好句子,那我该选哪一个呢?你们能不能再帮我 选一个最好的呢?然后再告诉我为什么选这句!”于是学生 的小脑袋又开动起来了,小嘴又辩起来了,小手又举起来了。

有的说:“我觉得‘女儿疾过如燕’填得好,因为这句押的 韵是对的,‘引起掌声一片’和‘没有一个断绳’这两句押 韵都错了,这句应该押‘ian´韵,不该押‘eng’韵。” 还有的说:“我认为‘如同离弦之箭’和‘引起掌声一片’ 没有‘女孩身轻如燕’和‘女儿疾过如燕’好,因为前两句 只写了男生跳长绳,忘了写我们女生,选这两句不但押韵, 主语也呼应呀!”还有的说:“我觉得‘女孩身轻如燕’最 好,‘女儿疾过如燕’与上句有重复,因为‘疾’字在上句 中已经用过了。读读‘男儿疾飞如电,女儿疾过如燕’是不是感觉很累赘?”…… 一时间,课堂上热闹非凡,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 其中,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跃跃欲试。我就面带笑容 地和他们一起讨论着,选择着。小结时,我对大家的赞扬溢 于言表:“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的好点子真是让我大长见 识!是呀,填词不仅要句句符合主题,要押韵,还要注意用 词的变换等。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情景都可以填词,你们有没 有兴趣填填词呢?”小手再次高高举起,有的学说要填《清 平乐踢毽子》,有的要填《清平乐下课》,有的要填《清平 乐考试》《菩萨蛮等车》……课后,他们认真地在“袋袋本” 上充实自己的发现,丰富自己的探究,不少学生还在班级QQ 群里发表了自己的填词处女作。

实际上,这个教学环节并没出现在我初次备课的教案中, 但因为从“袋袋本”上的“我想问”中发现了学生疑问,我 一下子就有了想法。事实也证明,由学生提出的关键问题出 发,才能带动每个学生的激烈互动和热心探究,促使他们通 过读、辩、填等尝试,对词产生浓厚兴趣。以学导学,教为 学设,鼓励思辨,这也是个性化学刁“袋袋本”带给我的启 发。

策略三:依“个别提问”推送“助学资料” “袋袋本”的使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每个环节都 会出现个别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适时向学生提供“援 助”,适时通过班级QQ群向他们“推送资料”是很有必要的。1.课前推送。

进行个性化学习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以及教学内 容,为学生的自学探究提供支撑。如教学《清平乐村居》前, 我向学生推送了两份资料:一是经过教师重新整理的有关辛 弃疾生平的阅读材料,旨在避免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面 对诸多内容无所适从,耗费大量必要的时间;
二是三首《清 平乐》,指向词和诗的区别,旨在让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拓 宽眼界,分别发现诗和词的特点,节省课堂时间,以引导学 生尝试填词,形成对词的规律有更深一步的体验和认识。

2. 课中推送。

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袋袋本”中呈现的不 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先进行归类、汇总,然后搜集资料进行 推送。教学本课,我前后向学生推送了三种资料:一是上文 提到的《清平乐长绳》填句练习,旨在引导学生体验词中句 子在押韵、格式、主体统一方面的规律,进而矫正课前自学 时的一些误解,观照“每一个”,培养其对“词”这种文学 体裁的兴趣;
二是辛弃疾三首不同风格的词,是根据某位学 生课前自学时对“辛弃疾”词风提出疑问的一个回应和引导, 这是想让这位学生体会到词人的创作与其生活经历和不同 心境的关联性,启发这位学生再读古诗文时不要形成思维定 式;
三是经典宋词五首,这是想让学生在掌握宋词特点的基 础上能积累一些经典宋词,闻一知十,拓宽眼界。

3.课后 推送。

课堂上对学生的特别发现和关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 的重点释疑后,仍会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清平乐村居》中,“袋袋本”中呈现的“词牌名是怎么来的?”“宋 词是不是都分两阕?”等。如何给个别对宋词持有独特兴趣 的学生以学习引导呢?教学完本课后,我又向他们推送了两 类资料:一是《蒋勋说宋词》片段和单调、双调、三叠三类 词各一首,这是根据个别学生的疑问而设计的,如余欣妍同 学对“词牌由来”提出了疑问,赵锦雯同学对“词的体例” 提出了疑问,阅读这些资料,有助于他们了解词牌及词格律 的形成,避免对词的体例形成思维定式,适合对词感兴趣的 学生课后继续进行个性化学习,也会对其他学生产生一些引 导;
二是教师楷书作品《清平乐村居》以及全国中小学生规 范汉字书写大赛标准格式用纸两张,前者为教师硬笔楷书作 品,后者为空白书写纸,意在以教师的书写诗词作品优势带 动感染学生,使其有将中华古诗词与书法结合,规范、美观 书写的意愿,进而产生热爱中华诗词文化的自豪感。如果学 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主动临摹优秀诗词书法作品,教师会 将此贴在班级展示栏中进行展出。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推送资料中一般都会附有教师的阅 读提示,如推送了《蒋勋说宋词》片段和单调、双调、三叠 三类词各一首后,就会相机出现阅读提示:“现在你知道宋 词的词牌是怎么来的了吗?摘录一些你感兴趣的词牌名,并 对它的由来做个探究吧!‘百度’能给你帮忙哦!” 以上的资料推送都非作业,只是想为学生进一步的个性 化学习和探究提供一些引导。如果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又有了新发现、新问题、新资料,也可以在班级QQ群里向教师和其 他学生推送。如上完《清平乐村居》一课后,学生最感兴趣 的就是填词,不少学生都主动把自己填词的处女作发到群里. 有的甚至还发送了不少与填词相关的资料。令人欣喜的是, 部分家长竟然也积极参与其中。

自依托“袋袋本”教学以来,班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 绩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近年的区域学业质量调研中,我班学 生的成绩逐渐由名不见经传飙升至名列前茅;
学生更自信、 更善学、更善辩。仅2016年,我班学生就三次在市区级重大 教研活动中献课,他们的表现得到观摩教师和专家的交口称 赞。而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前,这样的展示机会和影响力 都是没有过的。代写论文 小小“袋袋本”,让我清楚地看到了每个学生的起点和 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引发的“个别化关注”。学生快速生长 拔节,我在这里静待花开。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