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交易合同 > 加强地方职业教育吸引力方法:如何加强职业教育

加强地方职业教育吸引力方法:如何加强职业教育

来源:交易合同 时间:2019-11-13 08:18:24 点击:

加强地方职业教育吸引力方法

加强地方职业教育吸引力方法 加强地方职业教育吸引力方法范文 近几年来,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河南省“科教兴豫”、 “人才强省”战略的具体落实,为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职业教育供给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 需求结构尚欠吻合,主要表现在各级各类劳动者素质有待进 一步提高。2003年河南省社会总人口数为9667万人,其中各 类专业技术人员只有357.54万人,占3.70%;
2006年各类专 业技术人员达到658.34万人,比上年增长46.27%。在专业技 术人员中,初级职称502.31万人,占76.3%;
中级职称76.37 万人,占11.6%;
高级职称13.82万人,仅占2.1%。[1]为了 增强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本文尝试从需求和供给角度 探索其路径选择。

一、河南职业教育社会需求状况分析 (一)河南职业教育社会需求总量分析 社会人口状况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因 此,本文尝试通过河南人口构成情况分析职业教育社会需求 的基本规模和走势。根据《河南2007年统计年鉴》数据统计 显示:2006年河南省学龄期中人口高峰期是10-14岁(初中 阶段),有746.32万人,占总人口的7.6%,其次是5-9岁(小 学阶段)的677.5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9%,到2011年至2016 年这两个人口高峰将分别进入高中阶段,这必然大大提高对 高中阶段教育的教育需求。若按60%入学率计算(2006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5.6%左右),到2011年将有447.79万人 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平均约每年89.56万人需要进入高中阶 段教育学习,而2011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为69万人,若按 现有规模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若按照省教育厅招 生计划,普职比为1:1的要求,到2011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 育规模应达到89.56万,而今年我省数据为69万人,缺口仍 然有20万人左右,说明这一阶段必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2]同样,到2016年正好第二个入学高峰期到来,如若初中、 高中升学率分别按95%和60%计算,此时有386.22万人,即平 均每年有77.24万人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而今招生数每年为 69万人,仍然有差距。说明仍然需要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尤 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同理,如若按河南“十二五”规划要求,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36.5%,剩下的63.5%需升学、就业, 问题非常严重,为了满足普通高中毕业生高等教育和就业的 需求,还必须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从2010年以后的人口构成 情况看,不宜再扩大高中阶段教育了。由此可见,面对沉重 的学龄人口压力,河南省扩大高中教育规模的任务十分艰巨, 在普高规模扩展有限情况下只有充分利用、发展中等职业教 育的资源,以保证高中阶段的教育需求。因此,人口构成情 况说明,2010年后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时期,必须大力发 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其任务十分艰巨。

(二)河南职业教育社会需求结构分析 除了社会人口因素外,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还有另一重要因素,即教育的社会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增函数。从教 育供求关系上看,体现在“出口”上,就是“教育产品”― ――毕业生和经济发展的关系。[3] 1.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以产业 结构调整为核心,对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从表1可 以看出,河南省的GDP总量处于稳步增长状态,2006~2010 年GDP总量的平均增长率为11.65%。其中,第一产业的GDP总 量(即贡献率)处于缓慢增长态势,期间增速波动比较大, 但占GDP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的GDP总量增长率在 三产业中属于增速最快的,平均值达到18.96%,第二产业 占GDP总量的比重也是三产业中最高的,2010年为57.3%。

2006~2010年第三产业所占GDP总量的比重呈现出一定的波 动性,有升有降,没有特别清晰的规律,但总体上处于上升 态势。

2.三大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趋势。随着近几年河南省三 大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 化(见表2)。可以看出,在近几年中第一产业就业份额降 幅较大,而且第一产业绝对从业人数也是逐步减少的,从 2006年3050.03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2711.72万人,减少了 11.09%,随之出现的第一产业的就业份额下降了8.4%,这表 明第一产业就业已基本饱和,就业吸纳能力降低。第二产业 在这期间绝对就业人数数量增长较快,由2006年的1350.57 万人上升到2010年1753.37万人,增长了29.82%,就业份额从2006年的23.6%增长到2011年的29.0%。仅增长了5.4%。特 别第二产业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29.0%,绝对就业人数达到 1753.37万人,说明随着结构调整和改革深化,第二产业吸 纳劳动就业的能力逐渐在减弱。与第一、二产业相比,第三 产业出现就业迅猛增长势头且发展潜力巨大的特点。第三产 业就业份额从2000年的18.5%上升到2010年的26.1%,增长了 7.6%;
其绝对就业人数也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1030.34万人 增加到2010年的1576.47万人。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已从 2000年的64.0:17.5:18.5变为2010年的44.9:29.0:26.1。第 一、二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份额呈现出上升趋势。

这一情况说明河南第三产业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具有通过 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可能。

二、河南职业教育有效供给状况分析 (一)办学规模较小 从表3可以看出,历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规模由2006 年的1340人逐年增加到2010年的1675人,增加了25%,递增 变化趋势如表所示。

(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效益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0年河南1130所中等职业学校校均 规模为1675人,与第一位的江苏省相差3.2倍。校均校舍面 积、校均固定资产值、校均图书册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也就是基本办学条件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办学校均经费水 平均低于全国水平,说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与西部的各省市的办学效益比较,河南无论从规模,基本办学条件,教育 投入均列于9-12位,不仅与全国各省市有明显的差距,也在 西部省市中列居倒数几位,在西部省市中的差距也很大。[4] (三)供给错位,潜在需求无法满足 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供需错位 现象,职业教育的改革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相 当一部分职业教育的潜在需求未能转化为现实需求。

首先,从供给规模上,2006年河南高校在校生数与中职 在校生数的比例为0.71,到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 年,其比值分别为0.70,0.73、0.73和0.77(见表4),表明 高等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大于中职规模的扩大,这与社会经济 发展对劳动力层次结构的需求发生偏离,中等专业教育层次 严重不足。

其次,在供给结构上,专业设置与劳动市场需求相脱离 的现象比较严重,专业结构不能正确地反映劳动力的就业结 构。表5反映了河南2007-2009年的中等职业学校科类状况, 相对于河南省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科类所占比重过高(见表 2)。

三、河南职业教育供求矛盾 (一)教育需求总量无限膨胀与教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 盾 通过以上对河南省需求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供求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我国25-64岁人口中受 过高中及以上教育者只占25%。而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和 韩国这样新型工业化国家中,25-64岁人口中接受过中等教 育的人口所占比例已分别达到87%和66%。目前我国7000多万 技术工人中,中级占35%,高级仅占0.5%,劳动力结构中的 中高级技术人才比例仍然较低。与此同时,我国现有从业人 员中,具有初中和小学受教育水平的人员占75%左右,接受 过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者占12.7%。[5]技术人才的匾乏 己成为影响我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障碍。加强必要 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技 术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目前我国职 业教育链条中还存在一定的缺失。全国每年约有800多万初 中毕业生未能升入高中段各类学校,未能升入高中阶段各类 学校而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缺乏必要的职业资格教育和技 术培训。

(二)职业教育社会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经过多年来的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模 总量己经不小,但在专业特色、人才规格等方面,存在结构 性短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最新公布的数据,全国人才市场 总体形势供大于求,除了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外,各专业在供 求比例上存在差距。对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社会需求和供给 的分析更说明了这一点,一方面,从社会需求角度分析,改 革开放以来,我省三大产业比例变为2010年的14.1∶57.3∶28.6,产业结构类型从“二、一、三”转变为典型的“二、 三、一”型,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从业人员的就业结 构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从2000年的64.0:17.5:18.5变为 2010年的44.9:29.0:26.1,从中可以分析得出,第一、二产 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份额呈现出上升趋势,即河南第 三产业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具有通过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 业的可能;
另一方面,从教育供给角度分析,专业设置与劳 动市场的需求相脱离的现象比较严重,专业结构不能正确地 反映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从河南2007-2009年的中等职业学 校科类状况中可以看出,相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科 类所占比重过高。

四、增强河南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路径选择 (一)优化学校布局结构,高移办学投入主体 目前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相对封闭,增长速度缓慢, 农村的职业学校由于远离工业和第三产业以及信息的闭塞, 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作用难以发挥,在县域范围内各自 单独地办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没有学生实习和技 能训练的环境与条件,只能是在教室里上两年课,然后到城 市或南方进行所谓的顶岗实习,毕业生也不可能有高的收益。

要进行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还必须改变对职业教育发展 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从过去以发展规模来评价一个地方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坏,变为以高中阶段入学率和中等职 业教育质量相结合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在现阶段,职业学校建设应放到省辖市级政府对所在区域进行统筹, 这样可以集中财力、物力在区域中心城市集中建设一批搞质 量的职业学校,相对集中就可以有效扩大教育可以有效解决 职业学校实习实训设施普遍较差的状况,相对集中还可以有 效扩大职业教育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半径,避免招生中的混 乱,更有利于优质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 置、办学方向更容易稳定,只有稳定才能办出特色,这不仅 是解决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差的问题,也是增强职业教育吸 引力的问题。

(二)转变职业学校发展模式,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 展 首先,我国的高中阶段入学率还处于一个低级水平,初 中毕业外出打工和高中阶段流失学生外出打工还大量存在, 如何对这些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其 次,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再加上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因此,不能追求职业教育遍地开花的局面,应该集中优势资 源,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打造区域性职教高地,形成区 域内的职教增长极,将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通过集聚 和规模效应,超常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并对外围地区产生有 效辐射。这种发展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以为职业学校的学生 提供技能培训,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也可以为初中、高一、 高二多层次分流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避免没有经过 职业技能培训而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同时,也可以避免职业学校正规学历教育与短期技能培训在教学组织上的冲突和 难以管理,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和方法开展各类人员培训, 如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等。

(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河南省职业教育供给不仅总量 不足,而且与经济增长方式尤其是三大产业相比,存在着结 构性矛盾,因此,对于职业学校自身而言,推进教育教学改 革,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紧贴就业 市场,科学调整和设置专业各职业学校设置招生专业时,应 作充分、深入的市场需求调查研究,对就业渠道不畅、学生 就业难度较大、就业率连续数年相对较低的专业,要及时调 整,应考虑减少招生规模或停止招生,乃至撤销专业。要积 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办学,实施“订单式”培养,创造条件开 设“企业冠名专业(班)”,为企业“度身定做”人才,实 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为学生铺就就业成才的直通 车道,促进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其次,突出职业能力, 强化实践环节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为适应 市场需求对自身提出的必然要求。为此,首先要切实转变思 想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 思想,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 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获得较强的适应社会和 职业岗位的能力。如注重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 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尝试项目(案例)教学法;
进一步完善教学考核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 适当改变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进一步体现职业 教育特点。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