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合作协议 > 大学生学会感恩_浅谈大学生学会感恩的价值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学会感恩_浅谈大学生学会感恩的价值的问题分析

来源:合作协议 时间:2019-10-28 07:57:05 点击:

浅谈大学生学会感恩的价值的问题分析

浅谈大学生学会感恩的价值的问题分析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我 们国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有明确的感恩节,但感恩文化在 我国也一直存在和传承着。像我们国家的传统的节日:清明 节、中秋节、春节时家人团聚都是感恩的表现形式,这些节 日蕴含的就是为了感恩父母、长辈、朋友的恩情。大学生学 会感恩是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然路径,进一步加强大学 生的感恩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是时代发展的 客观需求,也是未来社会公德普遍提高的保证,加强大学生 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一、感恩的价值 “感恩”二字,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 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简而言之,就是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在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 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古训。这些古训不仅 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行为提出了要求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 价值功能。

(一)呵护心身健康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而不良的调解或情绪 失调时破坏身心健康。大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他们 的心态就会谦逊和谦卑,就会对外界产生友善的敬畏感。心 怀感恩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知道自己身处他人、社会和自然所给予的恩惠之中,并对这 一切充满感恩。个体和谐的根本是心理和谐,具有感恩的心 情,最有利于人的心理和谐。所以,当他们遇到情绪困扰时, 他们想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自己的好处与恩惠,而不是去抱 怨或指责,从而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而表现出乐观、开朗、 热情、大度、积极向上、乐于助人,这种积极情绪有利于个 体的身心健康。

(二)培养自信自尊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 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帮助大学 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
感恩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学会 善待自我,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感恩生命,树立正确的生 命观,从而增加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提高人生境界 心怀感恩之心的人应有的心态和气质是见到他人有好 事,为别人喝彩;
碰到他人有难处,为别人担忧。感恩的心 态可以使人摆脱无谓的比较、无谓的埋怨、烦恼。心怀感恩 之心的人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祸福,他会让自己怀着感恩 之心看待和理解这些矛盾的存在,让自己每天都活在从容的 笑容中,在心怀感恩之心中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提高了 人生的境界。

(四)积累人际资本 感恩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是社会的人,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而独 立存在的。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恩情 是联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如果人人都知恩、懂 恩、感恩的话,那么当别人帮了我们,给了我们恩惠,我们 就会感谢别人;
同样,当我们帮了别人,给了别人好处时, 别人也会感谢我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人人帮我,我帮人 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心怀感恩之心的人交友的原则是大 家好才是真的好,他不会因为一己私利而作出不轨的行为。

心怀感恩之心使他珍惜、善待身边每一个朋友。

(五)守护家庭幸福 如果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对 方:子女感谢父母将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感谢父母的辛勤 养育培育之恩,那么就不会出现在高校中大学生轻易通过自 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父母怀着感恩的心对待子女,感 恩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因为有了他们,他们的生活才更 有意义,人生将更丰富多彩。这样,子女会怀着一颗感恩的 心去敬重、尊重父母,体会到父母的辛勤劳作与良苦用心。

父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爱惜、理解、尊重他们,与他们平 等交流,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父母与子女之间构成了一幅 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大学生感恩的现状之归因 (一)大学生感恩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中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国家的培育之恩、社会或他人的资助之恩不知回报的屡见不鲜。

如儿子为了向父母多要钱而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
2008 年 10 月29 日,中国政法大学43 岁的程教授被本校学生付某 用菜刀砍死在讲台上;
以及近几年来大学生不还贷款被银行 起诉的案例时常发生。当然这只是少数,大多数大学生还是 感恩的,如安徽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的石云霞背着母亲上大学、 大学生到西部去义务支教的爱心行为在大学生中还是屡见 不鲜的,奥运会期间大学生志愿者的优秀表现都说明了当代 大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去承担起社会责任。

(二)大学生感恩现状之归因 当代大学生感恩现状中存在的忘恩、感恩意识的缺乏等 现象,为我们的感恩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深刻反思这 些问题并深入分析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父母失误 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这些大学生从 小备受关爱、呵护,他们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 务是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 理所应当的。加上很多中国父母一直习惯为孩子默默奉献, 一味付出爱,不懂索取爱,不愿意将自己的艰辛和付出呈现 给孩子。因此,这些孩子根本就不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付 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 不顾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再加上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 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并且,一些家长受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 养的限制,缺乏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 语·子论》)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可能站在别人的立场 看待问题,也不会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感受,自然谈不上感恩。

2. 学校情感教育的缺失 3. 社会环境的误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环境下,市场主体追求的总是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钱的多少、权 力的大小,对自己能否带来利益的价值标准扭曲了当代大学 生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另一方面,社会诚信机制的不健全又 经常暴露出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如对待救命恩人, 本是善的动机去帮助命在旦夕的老人,最后好心人却产生了 恶的结果,自己却成了肇事者,招来一身灾。更有甚者认为, 很多人的施恩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人产 生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自利的价 值观。大学生置于这样重利轻义的社会环境中,在潜移默化 中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进而导致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 与缺乏。

四、学会感恩的路径 感恩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教育过程实质上 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形成过程。其中认知、情感、行为是起着 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因素。我们也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感恩教育。首先,认知层次主要指受教育者能感知自身所获得 的恩惠和方便,并能对其予以肯定。其次,情感层次是在知 恩的基础上,生发出愉悦的情感,并转化升华为一种要回报 恩情的情感需求和愿望。这个层面是把感受恩情的认识转化 到回报恩情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更高层面的认识。最后,实 践层次就是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恩情愿望上升为报恩的行 为,以至在正强化作用下产生施恩行为,并形成固化的感恩 意识和良好的感恩行为。因此, 大学生感恩行为的培养的 要从这三个层面来实施,即在认知层面上教会学生识恩、知 恩,在情感层面上培育学生报恩的情感体验和冲动,在实践 层面上引导学生将感恩体现在行动上。因此,我们的感恩教 育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感恩认知——感恩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重在引导,重在从日常生活、学 习中入手。高校应充分利用“两课”阵地,深刻挖掘和弘扬 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再与新时期发生的周围的感恩 真实事例相结合,通过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 德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大学生切身体会到:知恩图报 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底线。这样, 在满足大学生求学需求的同时,把感恩教育注入每位学生的 心田之中,让他们从内心接受并成为其个人素质的有效组成 部分。让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感恩意识,不仅是当代 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

(二)感恩体验——报恩 情感教育并不能够仅仅通过说教来实现的,它需要活生 生的例证,需要耳濡目染乃至身临其境。只有让大学生体会 到关心照顾别人的辛苦,他们才自然会对曾经关心、照顾过 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例如教师利用课堂互动的时间,让 教师和学生对调角色,让学生课前备课、走上讲台讲一节课、 课后要求批改学生作业,让他们亲身体验教师的辛苦与劳累。

在家中,父母可以让子女去分担些家务,让他们分享父母的 艰辛与劳累。他们只有通过体会父母、老师及身边周围的人 的关心、爱护,内心才会有心怀报恩的触动。

(三)感恩践行——施恩 总之,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发展 的过程,这种感恩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 不是通过几件事就能完成的,它是人内心的一种感化,要让 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践行感恩,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身 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家庭、学校乃至社会要形成一个合 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感恩的文化氛围,从而唤醒学 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