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合伙合同 > [饮食禁忌差异与跨文化冲突以中德饮食文化差异为例] 中德饮食文化

[饮食禁忌差异与跨文化冲突以中德饮食文化差异为例] 中德饮食文化

来源:合伙合同 时间:2019-10-30 07:51:50 点击:

饮食禁忌差异与跨文化冲突以中德饮食文化差异为例

饮食禁忌差异与跨文化冲突以中德饮食文化差异为例 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群常会因文化差异原 因造成交流与理解等方面的误解。其中,饮食文化在交往中 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民族与国家由于生活环境、 风俗习惯、历史乃至宗教信仰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 食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一些饮食习俗禁忌的 差异,是很容易影响交际结果的。本文针对中德两国之间的 文化差异,分析比较中德两国在饮食内容、方式和礼仪等方 面的禁忌的不同。

摘 要:
饮食禁忌、跨文化冲突 一 德语的禁忌Tabu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群岛。1777年,詹 姆斯·库克由南太平洋旅游返回后将之引入英国,自此迅速 传播开来。究其原因,据Betz所言,除其异国风情的发音外, 是由于Tabu这个词在西方文明语言中,有益的填补了一处实 际存在的词汇的空白。禁忌当时是南太平洋地区一种陌生的、 荒谬的、无法被理解的活动的表述。如今,禁忌的基本意义 在当代语言中与文化学意义上,除部分科研范畴外,已经基 本丧失了最初的意义。

饮食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却不是纯 粹的生理需要,也与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中国人常说药补 不如食补,又说病从口入,而食物又有相生相克的理论,故而,除宗教信仰因素外,饮食禁忌习俗大多是人们主观上对 自身的保护,防止因吃喝造成的疾病。正如钟敬文先生在民 间故事集《太阳与月亮》中提到的,在原始人的生活中,所 谓禁忌这种东西,至少和在我们所谓“文明人”的生活中的 道德法律等,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譬如孕妇饮食禁忌,实 际上可以带给人们切实的益处,因此人们才会世代相传。

二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素来重视吃,饮食在中国人的社会 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饮食禁忌则是饮食文化中 不容小觑的重要一部分。中国与德国,无论在饮食观点还是 态度、用餐礼仪与器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了解中 德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及其渊源,对于德语学习者来说,不仅 能增加对德国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与德国人的交际成功率, 避免因为不恰当方式或行为造成的误解和障碍。因此,在中 德跨文化交往中,研究饮食禁忌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饮食内容方面的禁忌 虽然人类普遍爱好美食,但不少食物,却是因民族而异, 因地区而异,因国家而异,因宗教信仰而异,在一地是美味, 在他地却成为禁忌;
在这个国家是名菜,到另一个国家则视 为不宜食用的东西。

从饮食内容来看,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农业国家,饮 食以谷粮蔬菜为主。但是中国人的烹饪原料实际上是异常广 泛、多样和庞杂的。可以说,无论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还是枝、叶、根、茎、花、果,几乎所有的动植物 都能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看到,特别让外国人吃惊的是,福建、 广东一带,蛇、蚁、虫、鼠等都是人们的口腹之物。与之相 对比的是,德国人的食材简直称得上乏善可陈。一般认为, 一个民族的饮食与其环境和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饮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物尽其用,将有限的原料制 作出尽可能多和尽可能美味的吃食,这种对原料的物尽其用 可以说是到了近于“吝啬”的地步。无论原料是动物的还是 植物的,在中国厨师手中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丢弃的。如禽畜 的头脚、内脏甚至血液。而这却是很多外国人无法接受的。

在德国,禽畜的头脚、内脏都是丢掉的。

此外,宗教信仰对德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尤为重大。由于 基督教斋戒期间,四足动物的肉是被禁止食用的,尤其是四 月斋期间,鱼和蛋类是唯一可以食用的荤菜。但是无鳞的鱼 类仍然是禁止食用的,其原因则是认为无鳞的鱼类多以腐烂 之物为食,这在教义中是禁止的。而在中国文化中,宗教对 中国饮食影响最大者,无非素食二字。

中国人的某些食物禁忌是因为对动物的喜好、崇拜引起 的。如某些地区禁止食用牛肉,是因为牛对于农耕地区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有的时候甚至比人还重要。又譬如 满族、壮族等民族以狗为崇拜对象,故忌吃狗肉。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饮食内容的禁忌大多是根 据人们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地域和宗教信仰等不同所造成的。

(二) 餐桌布置与餐具摆放方面的禁忌 德国人非常注重器皿的摆放与就餐的环境与氛围,这是 一种不同于东方的饮食文化。去德国人家里做客,进入餐厅 的第一印象定然是非常强烈而深刻的。

虽然德国人的饮食相对简单,但是,他们的餐厅布置、 气氛营造要求却非常之高。一般情况下,餐桌上都会铺着做 工精细、精致典雅的桌布,有时甚至会见到女主人拿出自母 亲、甚至祖母手上传下的精致布制桌布。他们认为拿一次性 塑料桌布是不环保的,或者是对客人不重视的。

在餐具方面,德国人非常讲究餐具与桌布、餐巾的配套、 色系不协调的餐具是绝对不会上桌的。使用过的餐具,要求 清洁干净,并非常注意消毒干燥和擦拭明亮。德国人特别爱 清洁,绝大多数德国家庭的厨房里都有餐具的烘干消毒设备, 清洗过的玻璃杯和不锈钢刀叉,一定要擦拭的透明铮亮,绝 对不能有那种油腻腻、甚至还带着水滴的酒杯或刀叉、盘子 被摆上餐桌。

而中国人在用餐过程中,对用餐环境与氛围则没有那么 多讲究。但是,一般情况下,特别是正式场合中,餐具是决 不能交叉、更不能出现缺口的,原因据说是因为以前给死囚 食用的最后一餐是这样的。

(三) 饮食礼仪的禁忌 《礼记·礼运》中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之语,可见,在向来被誉为礼仪之邦的中国,饮食活动素来占有重 要的地位。可以说,饮食是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最外在、最普遍的表现形式。

中国人吃饭座位很有讲究,尤其是宴请,有上座下座之 分。上座是留给主宾或年长者的,入座时,不可不分主次乱 坐。重要的宴请还有陪客,陪客者最忌异性。最好要找和所 陪客人的辈分及地位相当之人。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圣人制 礼作乐,关于吃这一层总算是想得尽善尽美了。然而咱们的 先哲犹嫌未足,以为食而不让则近于禽兽,提倡食中有让, ……于是劝菜这件事也就成为《仪礼·乡饮酒礼》中的一种 重要节目了。民间忌讳饭前用筷子敲空碗,因为旧时乞丐要 饭时才这样敲。很多中国人家里过年、过节时常备有鱼,取 “年年有余”的意头。但在水边人家,吃鱼时忌把鱼翻过来, 翻鱼即意翻船,给人带来厄运,所以最为渔家所忌讳。

西方人在饮食规矩方面也有很多禁忌。一般来说,吃西 餐时,自己不喜欢的饭菜要少要或不要,忌自己的菜盘剩下 食物不用;
用餐完毕,刀叉要在盘中按规矩放好,忌乱放;

饭后忌当众别牙;
忌弄洒了盐;
口中满嘴食物时忌说话。德 国人就餐特别讲究吃相。《圣经》上说吃要有吃相,别招人 非议。在德国人看来,拿着大块食物咬是极不雅观的,用刀 切得时候也是一次切一次吃的份,切忌全部切完。咀嚼时, 不能张开嘴巴,更不能发出声响。

关于饮酒的禁忌,中德两国的差异就更大了。西方的酒类繁多,讲究什么场合喝什么酒,吃什么菜喝什么酒,不可 滥饮。比如,饭前要喝开胃酒,饭中要喝佐餐酒,饭后要喝 鸡尾酒或威士忌酒。隆重豪华的宴会,他们还会上一道菜换 一种酒。如果是庆祝胜利或成功,人们则喝香槟酒。

(四)宴请做客的禁忌 去德国人家里参加家宴,习惯上要带一份礼物。选择最 多的大概会是鲜花。但是最好不要送红玫瑰花给女主人。或 是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也很受欢迎。在德国人家里用 餐时,如果有特殊的要求,如不能饮酒,可以直接向主人提 出。德国人从来不劝酒,通常主人会先问你想喝点什么,只 要你说不喝或不会喝,就不会再劝。食物也是如此,德国主 人是不会问你第二遍的,因为他们以为你是真的不想吃。很 多人第一次去德国主人家做客,秉承着中国人谦逊的礼仪, 等待主人的再次劝说,结果闹出没有吃饱的笑话。而且有的 时候,女主人会不高兴,以为你对她的手艺不满意。这与中 国可说是截然不同,因此要特别注意。

在中德两国的跨文化交际中,商业合作也是频率范围较 广的交际情形。中国人喜欢在酒桌、饭桌上谈事情。通过酒, 人们的关系拉近了。酒酣饭饱之际,感情得到了沟通,合作 也愈显融洽。而德国人则是下班后不谈公事,他们讲究一板 一眼,忌讳在酒桌饭桌上谈事情。中国的商业宴请在德国人 眼里充满了种种不解。

三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禁忌类型与禁忌领域在不 同的文化中是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其饮食禁忌的意义和 根源就不同。中国与德国不同的社会文化必然反映到其各自 的饮食文化中。正所谓入乡随俗,我们在与德国人交往的时 候,也要注意德国不同的文化与禁忌,了解彼此的饮食禁忌 并尊重这些禁忌,才能更好的沟通交际。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6年 [2] (德)马勒茨克著;
潘亚玲译:跨文化交流,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美)萨默瓦,(美)波特著;
闵惠泉等译:跨文 化传播 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4] 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 本文与本刊2012年6期的《德国特色饮食及中德餐饮习 惯比较》皆为2011年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 名:中德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因素研究,项目号 QW20111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