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合同 > 合伙合同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快乐课的效果] 心理健康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快乐课的效果] 心理健康活动课

来源:合伙合同 时间:2019-10-06 08:00:31 点击: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快乐课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快乐课的效果 春暖花开时分,笔者有幸到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参加由 福建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研讨会”。

通过一天半内容充足的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福建省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许多地市的成果之花已经竞 相开放。本次研讨会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与会人员 两百多人)的交流创设了平台,让大家在此分享心得、探讨 问题。这次交流引发了困扰笔者已久的疑惑,现将困惑及思 考进行整理,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点。

在高一主题为“应对挫折”的同课异构结束后,有教师 认为其中一个活动教学环节氛围比较压抑,建议尽量在结尾 处营造快乐氛围,让学生释怀后能够愉快地走出教室。而另 一些教师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没有必要每堂课都是 快乐的,要因主题而定。这一争论引出了我思考已久的问 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快乐课吗?近几年,许多校内 外机构都在提倡快乐课堂、实施幸福课程。细心的教师会发 现这些课程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重合之处。那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这些课程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分析 以上问题,有必要厘清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厘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价值取向。

长久以来,受早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心理学,尤其 是心理咨询主要采取问题或疾病模式的取向,即个体在生活 中出现了困扰,心理咨询师针对症状进行辅导或治疗。这一价值取向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 响,相当一部分教师能够以本校学生出现的各类成长性问题 作为课程的切入点设计相应主题的活动课。这一做法无疑是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然而,任何措施如果只关注 补救、纠正问题,而没有强化正面力量的话,都是不完整的。

教师过分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性或个体性问题,将很容易忽视 学生潜能的挖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不能很好 地发挥。

2012年教育部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指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 原则之二为: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从中我们 可以发现,《纲要》指导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 仅要以问题为取向进行预防和干预;也要从发展的积极取向 入手,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及挖掘心 理潜能方面。显然,以不同流派为理论依据的两类取向均在 一定程度上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课程模式构建 提供了理论基础。因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价值 取向不是单一的问题取向或是积极取向,而应该把这两种价 值取向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系统地反映中小学心理健 康教育性质和特点的课程体系及模式。

第二,学生的快乐成长不等于健康成长,学生的成长需 要快乐的体验,同时也需要其他情感体验。

《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 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 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 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我认为这段话中蕴含着一个 很重要的理念,即个体的成长性问题是必然会存在和发生的。

目前来看,许多学生、家长,甚至包括一部分教师认为心育 课就是做游戏、讲故事,大家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上课。

很多人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视同快乐课程、幸福课程,甚 至是梦想课程。该现状一方面告诉我们,目前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课大体能够按照《纲要》的理念进行;另一方面又提醒 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可能被部分教师曲解了:过于重 视快乐的体验而忽视了其他感受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例如,在三年级主题为“‘外号’像颗怪味豆”的活动 课中,教师从外号的两面性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同学优点、 共促成长,这一教学思路相当不错。在交流中,教师表示担 心学生因“负面外号”在课堂上受到二次创伤,因而有意避 免让学生讨论“负面外号”,转而引导学生们互相发掘“正 面外号”。值得思考的是,学生应该如何面对“负面外号”? 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能 力作为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也在不断提高。

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约从小学中年级起,儿童开始学会独 立地把自己的行为同别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把别人的行为当 作评价自己行为的依据,自我意识的独立性逐渐发展起来。然而,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受外部评价的影响依旧很 大,家人、教师、同伴的不当评价很可能会影响学生自我评 价的恰当性。有学者认为,自我评价恰当与否可能激发或压 抑人的积极性。“外号”是外部评价中的重要形式,中低年 级学生的“外号”几乎都带有消极性质。如何缓解“外号” 外来的负面影响,是当下需要处理的迫切现实。因而,体验 和分享“负面外号”带来的内心感受,在课堂中有重要的意 义,不能回避。笔者认为,本课可以调整为如下三个环节:
让学生从“取外号”和“被取外号”两个角度去体会“负面 外号”带来的伤害;再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变“负面 外号”为成长动力;最后让学生意识到“人各有长”,以“正 面外号”为目标进行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强调“快乐成长”的理念,反而会给 学生造成诸如“焦虑、痛苦、压抑等情绪情感是不好的、产 生这类情绪是不对的”等不良暗示。事实上,情绪本身无好 坏之分,人为定义的消极情绪情感和积极情绪情感都是个体 发展和蜕变的必需品。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所有校内外教育中 所提倡的“快乐”,并非意味着避免、无视甚至消除所有的 “不快乐”,而是需要让学生学会关注现在、关注自己当下 的体验,挑战悲观信念,强化复原力等。那些消极、不快乐 的事件和感受将丰富学生的阅历,关注这些感受、想法,并 习得应对方法将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个体的成长不仅需要 快乐相伴;也需要痛苦、焦虑、悲伤、抑郁等其他情绪情感体验相随。所以说,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所涵盖的范围比快 乐成长的理念要广。

第三,学生在课堂中所获得的体验并非只有快乐,而是 多元且复杂的。

学生在每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内心体验绝非只 有单纯的快乐,而是喜怒哀乐各有滋味。从个体层面而言, 课堂活动的任何环节对不同的学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 在“异掌同声”的热身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能够跟上节拍,玩得很开心。小部分学生由于走神或自身的 韵律感较差,节拍没跟上,遭到小组同学的责怪,感到既自 责又难过。在课堂过程中,学生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基础, 结合对活动的体验、对故事的感悟、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分 享,其心路历程的变化是各不相同的。即便是安全快乐的氛 围下,学生在活动中所体验的情感深度和侧重面不同,他们 的情绪表现也不一样。

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能简单地等同 为快乐课、幸福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门以促 进学生积极发展为目标的学科,落实到每一堂课则需要按照 教学主题进行具体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不同的情绪 变化,在不同情绪体验的触发下不断成长。

www.dylw.neT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